鉴真东渡日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鉴真,唐代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扬州)人。晚年受日僧邀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鉴真做出了很大的历史功绩。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日佛学文化的交流。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传播的使者,我国的高僧鉴真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鉴真勤奋好学,遍投名师,潜心钻研佛教经典。他还远游到长安、洛阳求学。经过多年的努力,鉴真成为一名佛学造诣很深的高僧。
那时,在日本,许多人不履行一定的手续就私自剃去头发,穿上僧衣,佛教界曾一度出现混乱状况。为了建立像唐朝那样严格而正规的受戒制度,日本政府派人到唐朝来请高僧鉴真。
来人向鉴真表达了请他东渡日本宣传佛法的意向,鉴真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爽快地答应了。
当时海防很严,政府不允许国人随意出海。于是鉴真便秘密进行准备,对人说是到天台山国清寺供奉,因陆路难行才改走水道的。可是,就在出发的前夕,他的出海计划被官府知道了。这样,第一次东渡失败了。
不久,鉴真托人买了一艘大船,雇佣了几十名水手,悄悄地从扬州出发。不料船刚到长江口,就遭到巨浪袭击,船也损坏了,第二次东渡也失败了。
过了些日子,船修好了,鉴真领着弟子们再度出海东渡。但是刚行至舟山海面,船只触礁沉没。鉴真等人虽游上了岸,保住了性命,但第三次东渡之事自然化为泡影。
随后的第四次东渡也因途中船只被官府查扣而未能成行。
经过精心筹备,鉴真再度从扬州崇福寺扬帆出海,可是再次遭遇风暴,船只漂流到海南岛南部,第五次东渡又失败了。这一次失败对鉴真打击尤为沉重。他的好友日僧荣睿和得意弟子祥彦先后逝去,自己也在颠沛之中双目失明。尽管如此,鉴真东渡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公元753年,双目失明的鉴真毅然决定再次东渡。鉴真在弟子们的护送下离开扬州龙兴寺,并沿江而下到苏州,乘坐日方遣唐使团的船只赴日。随鉴真同行的还有24位中外知名的僧尼和居士。
一个多月后,鉴真一行终于平安登上日本海岸。日本天皇得知高僧鉴真到来,派专使迎至京都,并将鉴真一行赐居于东大寺。
鉴真六次东渡,历经磨难,终获成功。他随船带去了大批佛教典籍和大量佛事用品。到日本后,鉴真积极宣传佛法和戒律,为弘扬佛学文化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故事感悟
鉴真立志东渡日本,五次努力五次失败,失去了好友和得意弟子,自己也双目失明。但这些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意志,他终于成功了。他的努力不仅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也大大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生活总会给我们设置障碍、出难题,但我们只要坚定目标,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就一定会柳暗花明。
◎史海撷英
鉴真和尚在日本
鉴真率北子20多人于公元753年到日本后,受到日本孝谦女皇和各级官员
隆重、热情的接待。鉴真也献上了贵重的礼品,如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真迹。754年三月,日本敕使对已到日本首都奈良的鉴真一行宣读了日本天皇的诏书:“大和尚远涉沧波,来到我国,朕不胜欣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都由大和尚担任。”四月初,在东大寺设戒坛,由鉴真登坛主持,先后为太皇、皇太后、皇子及400余位僧人授戒。756年,孝谦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8年因日本皇室内部政争,鉴真卸任,被尊称“大和上”,恭敬供养。759年,鉴真率弟子仿扬州大明寺格局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鉴真在此授戒讲经,把佛教律宗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始祖。鉴真还精通医学,为人治病,并留下自著《鉴上人秘示》医书一卷,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带到日本的中国佛经印刷品和书法碑帖对日本的印刷术和书法艺术影响巨大。
◎文苑拾萃
鉴真东渡
万里东瀛我来渡,大浪巨礁休拦阻。
既然扬州发宏愿,定叫佛法到日出。
毕生追求真理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
李贽(1527—1620年),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犟,善于独立思考,不受程朱理学传统观念的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一生追求真理,离经叛道。1602年,一封奏折惊动了万历皇帝,不久李贽的书被列为禁书。
此时的李贽从姚安知府辞官归隐已20余年,正养病于河北通州,已是位75岁高龄的老人。一个早已退出政坛的衰迈老人,为何令朝廷上下如此惊恐不安呢?原来奏章中都是种种污蔑构陷之辞,称他的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
李贽思想的叛逆性从《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这些怪异的书名中就能看出来。在这些著述中,李贽反对迷信孔子,反对以经书开科取士,“两汉以来都以孔子的是非观来判定是非,所以没有是非”。他痛斥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揭穿“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之说的虚伪……他一直以“异端”自居。
李贽在人生苦难中挣扎,在宦海中沉浮,看透了封建道德的荒谬和假道学的伪善。他直抒己见,理直气壮地做他认为正确的事。为此,他得罪了一个个好友、高官,致使他仕途坎坷;他生计艰难,七个儿女六个夭折;他四处遭受攻击,连住所也被人烧掉。但他从不动摇。他的著述不胫而走,人们竞相传抄、刊刻,到处都有他的刻本,总计“不下数十百种”。
不久,锦衣卫的差人从京城赶来拘捕他。听着杂乱的脚步声,看着门人慌乱的神色,问明了来人,已经卧病三个月的李贽奋力挣扎着爬下床来,大声喊道:“那是来抓我的,快拿门板来抬我去!”他镇静地躺在门板上,在差人的押解下进了京城,下了监狱。一路风雨劳顿,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升堂时由差人架上堂,卧于阶上受审。面对审问,他高声作答:“我写的书很多,都在,尽可以审查,对人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审判官员无话可说,审完了也没做定论。李贽无所畏惧,作诗明志,将生死置之度外。
审讯抓不住有力的罪证,呈报也久久没有批复,李贽的身体却日益虚弱。他自知来日无多,决心以一死相抗争。一天他要人给他剃头,乘机夺过剃刀自杀身亡。
一个反封建的斗士,就这样走完了他抗争的一生。李贽辞世了,他的书在明代遭到两次查禁,清代也被列入禁毁书目,长达数百卷的《明史》中没有他的传记。但是无论怎样,他的书仍广泛流传,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思想家。
◎故事感悟
李贽一生追求真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阻挠也不放弃自己追求真理的信念,他为了追求真理,将生死置之度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史海撷英
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地威胁了藩王的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历时四年。
◎文苑拾萃
李贽与其著作
《焚书》六卷和《续焚书》五卷两部书收录了李贽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他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以及他沉湎于佛经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焚书》、《续焚书》是李贽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力作。书中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大胆批判所表现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李贽也深知其见解为世所不容,故将著作命名为《焚书》,以后也果然于明清两代多次遭焚烧,但却是屡焚屡刻,在民间广为流传。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做反孔的先驱。
给沙漠穿绿衣
◎只要努力干,沙漠就是绿色银行。——牛玉琴
牛玉琴(1949—?),中共党员,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农民。从1984年起,牛玉琴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联合国“拉奥博士”等八十六项国际、国内及省、市级表彰奖励,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988年起当选为陕西省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1998年起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牛玉琴与共和国同龄,她在15年的时间里,跟家人一起共治理、绿化了11万亩沙漠。
金鸡沙村紧靠内蒙古的毛乌素大沙漠,一到春天刮风时,大量的沙子漫天飞舞,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牛玉琴家的屋后就是沙漠。她和丈夫张加旺常常望着那漫天的飞沙而暗自盘算:什么时候能够把沙治好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牛玉琴一家分到了30多亩地,他们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1983年,他们开始在荒沙上放羊。为了让放羊的孩子能有个纳凉的地方,两口子就试栽了几棵果树,结果树都活了下来。这一来,牛玉琴有信心了。当时政府正号召农民承包并治理荒沙地,牛玉琴两口子跟父母和孩子商量后,决定承包万亩荒沙大干一场。但光是自己家干不行,还得左邻右舍一起干才好。牛玉琴把她的想法和村里人一说,马上招来反对:万一政策变了,大家不是白干一场吗?牛玉琴想,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即使政策变了我们也不后悔。
1985年的元月,张加旺跟乡里村里都签订了承包合同,年限是15年,还专门去县里进行了公证。当时夫妻俩提出的口号是“一年覆盖,三年补齐,五年初见成效”。
要完成一年覆盖的任务谈何容易,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劳力。最头痛的还是缺资金。一家人省吃俭用,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有一次小儿子病了,几天吃不进饭,牛玉琴想做两个鸡蛋给儿子吃,可懂事的儿子却拒绝了,他要把鸡蛋换成钱来买树苗。这种让牛玉琴感动又难过的事,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有一年,牛玉琴作为“名人”到北京开会,当人家出去逛商店给家人买东西时,她只好待在房间里,因为她知道出去就要花钱,而省下10块钱就能买好几棵树苗呢。
牛玉琴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苦和累她都不怕。但是让牛玉琴怕的是,丈夫张加旺因小腿患肿瘤,住进了医院需要做手术,而此时公公年老体弱,婆婆患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已经30多年。医院里要人伺候,家里栽树人手又紧,牛玉琴没办法,只好让12岁的小儿子退了学照料父亲。可是祸不单行,牛玉琴自己患阑尾炎也住进了医院。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劝牛玉琴把树卖了算了,牛玉琴却死活不卖,她说这是全家人的事业,就是10万元百万元也不卖。后来,张加旺的病情加重了,他放不下治沙的大事,给未来的孙子取名为“张继林”,意思是子孙后代都要治沙造林绿化祖国。
在15年的时间里,牛玉琴是“冬天一身水,夏天一身泥,刮风当梳头,下雨当洗脸”。所以,大家用“给沙漠穿绿衣的地球保姆”来称呼牛玉琴。
在自己生活还十分困难的时候,牛玉琴就想到了要办小学,为的就是村里的孩子能就近上学。现在,牛玉琴办起了家庭农林牧场,她承包了内蒙古的1万多亩沙地,不仅种树,而且还要大力发展养殖业。牛玉琴说,只要努力干,沙漠就是绿色银行。
◎故事感悟
只要努力干,沙漠就是绿色银行,这是牛玉琴的坚定信念。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牛玉琴用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有顽强的毅力,理想就能实现。
◎史海撷英
我国的防沙措施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家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年均有效治理面积近百万公顷,全国已有20%的沙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加了20个百分点以上,一些地方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大江大河泥沙淤积逐年减少,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生态状况的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