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敦促、督促之意。《晋书·谢安传》:“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风,风俗、风气之意。《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化,教化。《论衡·佚文》:“无益于国,无补于化。”俗,风俗,习惯之意。《汉书·叙传下》:“败俗伤风。”
敦风化俗就是要破除陈规陋俗,除旧立新。
无数事实证明,破除落后的风俗习惯,树立文明的社会风尚,不仅是社会改革与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社会改革和进步的必要条件。
历代沿袭下来的社会风俗和民众习俗,既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缩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观点用于民俗领域也说得过去,即事物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但也还有另一条道理,即彼时彼地合理的事物,此时此地也许就变得不合理了。民俗是历史的产物,某种民俗在其产生之时,是合理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本来合理的民俗,有可能变得不合理了,甚至有碍于群体和社会了。
任何陈旧的陋俗恶习,都以愚昧、落后为其根源;任何文明的新风尚,又总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所以说敦风化俗本身就是进步,就是改革。只有坚持改革,坚持进步,才能树立新风尚。像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一样,一个民族的风俗也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人们在研究、评价民俗时,要以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把握其真谛。
自晚清时期,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和维新政治家,就已经注意到并提出了“革除恶劣旧习”的主张。
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与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变革相呼应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敦风化俗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敦风化俗的迫切任务就是提倡科学,讲文明,懂法治,反迷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除落后的价值观念、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友爱、平等互助、和谐团结的道德环境。
“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也”。先辈们敦风化俗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