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公:天下为公
9448800000011

第11章 有权不谋私(1)

生不义不若死

◎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韩非子》

楚成王(约公元前682—前626年),熊氏,名恽,又名頵,楚文王次子,郢(今宜城楚皇城,一说今江陵纪南城)人,春秋时楚国君(公元前671—前626年)。公元前672年,熊恽依靠随国(今随州市西北)支持,杀死其兄堵敖,夺得君位。即位后尽力结好中原诸侯,同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公元前655年以来,他先后灭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国。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派兵救郑,与宋军战于泓水,射伤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击败宋军,楚国军威大振。晚年他欲废太子商臣另立太子,被商臣派兵包围了王宫,被迫上吊而死。死前问谥号,回答是“灵”,即死后将被称为楚灵王,他不满意;于是又回答是“成”,才肯自杀,被谥为楚成王。

斗子文是春秋楚成王的令尹,也是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有一次,斗子文的族人犯了法,执掌刑律的官员廷理就把他拘捕了。但一听说犯人是子文的族人,马上又将之释放了。

子文得知这消息后,立即召见了廷理,责备他说:“国家设立廷理这一官职,是为了查处违反王命和触犯国法的人。一个正直的执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态度应该温和,但事实不能歪曲;意志应该坚定,但判断不能武断。现在你不顾国法,违背王命,释放了犯法的人,就是判断事理不公正,内心存有不公的私念。你作为一个廷理,为什么还要违反法律呢?我处于高位,统率着百姓,老百姓有怨言,我尚且不能使他们免于法律的制裁,现在,我的族人犯了法,而你因为要讨我喜欢而释放他,这就让全国的百姓看到了我的私心。掌握一国大权的令尹,却以存有私心而著称,与其让我活着而不讲道义,还不如让我去死好了。”于是,就把族人送交了廷理,并且说:“如果不依法审判,我就去死。”廷理害怕极了,就依法判处了他的族人。

楚国的人知道了这件事,奔走相告,欣喜地说:“像子文这样公正的人当令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故事感悟

斗子文不以私情害公法,他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读到古人的感人事例,不能不使今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钦敬。

◎史海撷英

楚成王与齐争霸

公元前645年(楚成王二十七年),楚成王认为徐国(今江苏泗洪南)亲齐及中原诸国,遂兴兵讨伐。齐桓公闻讯后,立即与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在牡丘(今山东聊城东北,当时属齐地)建立盟约,决定救援徐国。各国国君“次于匡(今河南睢县西)以待之”,由鲁大夫孟穆伯率领各国军队前往救徐。《谷梁》中说:“次,止也,有畏也。”可见,当时各国的国君都是被迫前来抗楚救徐的,自己并不敢亲临前线。正面抗楚不利,同年的夏天,各国军队又攻打了楚之与国厉(今湖北随州东北),企图抄袭楚国的后方,以解除徐国的围困。同年的冬天,宋国乘曹军远出,袭击曹国,于是楚国乘机大举进攻,将徐国在娄林(今安徽泗县东北)打败。当时,齐桓公以八国之众不敌长驱直入之一楚,足见楚成王的大胆果断,齐桓公已经不能再与之匹敌了。同年,齐国丞相管仲去世。此后的两年,齐桓公虽然也曾伐厉伐英,以“报娄林之役”,企图挽回在淮泗地区的败势,但都已无济于事。公元前643年(楚成王二十九年),齐桓公去世,齐国霸势转衰。

楚成王与齐桓公的争霸战历时十余年,最终楚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楚国胜利的原因除了客观上因管仲先死、齐桓公力竭,齐国已力不从心、明显地走下坡路外,主要则是楚成王、斗子文能够审时度势,谨慎谋划、奋发进取的结果。楚、齐争雄的历程也充分显示了楚国后来居上、蓬勃发展的历史趋势。

◎文苑拾萃

编磬

编磬为古代的一种乐器,是用石或玉制作的,16面为一组。编磬的音色除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还有四个半音。在演奏打击时,编磬可以发出不同音响。因此,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的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曾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一套25枚的编磬。该编磬的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为倨句形,下为微弧形,表面都有比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编磬上还绘有凤鸟图,图的色彩高雅,线条流畅。

宋璟处处显公正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宋璟(663—737年),字广平,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宋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共52年。宋璟毕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终于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各个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宋璟曾在武则天称帝时担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在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716年)两次为相。由于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又精于吏治,后人将他和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相提并论,一起被称为“唐代四大名相”。

宋璟长期分管吏部。他任用官吏一向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当时,候选官员众多,其中不少人都托请朝官为自己疏通说项。有一位名叫宋元超的候官也找到吏部,说他是宋璟的叔父,希望吏部给予关照。宋璟得知此情,立即给吏部写了一封信,说:“元超确是我的三叔,但一直生活在洛阳,我们很少见面,我不能不认他,但不能因私害公。如果他不声明我们之间的关系,你们还可以按规定依序筛选,但是现在他已经公开了我们的亲情,打着我的旗号招摇,再安排他的升迁就不合适了。矫枉必须过正,对他暂不安排为宜。”吏部反复研读他的信,最后只好照他的指示办事。

宋璟“立性公直,执心贞国”,为整顿吏治,即使对皇帝的宠臣他也公事公办。

中宗时期,外戚和诸公主干预朝政,吏治腐败,贪污成风。不少巨商富贾通过他们的关系求得皇帝的墨敕,不经中书、门下审核批准,便当上了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些斜封官根本不懂理政,只懂得如何盘剥百姓。宋璟为整肃吏治,毅然和姚崇联合上疏,彻底罢免了斜封官。随后,宋璟又从整顿制度入手,革除弊端,拒绝请托,公平取士,恢复了选官的严正。

唐玄宗登基不久,曾特降墨敕提升岐山县令王仁琛为五品官。宋璟感到莫名其妙,一了解,方知王仁琛原是后族,又是玄宗称帝之前的藩邸故吏。他认为不妥,立即上疏阻止,说:“故旧恩私,则有大例,除官资历,非无公道。”还说王仁琛在非常情况下虽然立过功,但已获得了应有的赏赐。如果再受特殊恩赐就不合适了。他请求由吏部考核,照制度办事。玄宗认为言之有理,便收回成命。

唐玄宗的宠臣太常卿姜皎是玄宗为藩王时的故旧,在诛杀玄宗的政敌太平公主时也立过大功。玄宗为表示对他的宠遇,不但重用他,还将他的弟弟姜晦封为吏部侍郎。宋璟认为,凭德才两方面的条件,姜皎、姜晦都不胜任,于是上疏道:“皎兄弟权宠太盛,非所以安之。”玄宗也听从了他的意见,将姜皎改任为散官,放回田园;将姜晦改任为没有实权的宗正卿。

宋璟在全力选拔任用清官廉吏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良臣的保护。

中宗时,京兆直臣韦月将上书揭发武三思潜通韦皇后,秽乱内宫,必有逆乱。武三思恼羞成怒,遂暗中指使有司奏劾韦月将大逆不道。中宗闻报,大怒,下令将韦月将斩首。当敕令下到宋璟手里,他不但没有即时转发,反而奏请中宗调查此案。中宗气急败坏地质问他:“朕已经说了要杀他,你还请示什么呢?”宋璟毫不畏惧,仍坚持调查清楚再定夺。中宗大怒,进而下令将韦月将立刻斩首。宋璟仍不屈从,大声对中宗说:如果陛下一定要斩韦月将,那么就请您先把我杀掉!不然,臣还是不会奉诏的!”中宗见此,才渐渐消了气,将韦月将的死刑改为了杖刑,并将他发配到岭南。

唐玄宗时,有一次玄宗巡幸东都,路过崤谷(今河南陕县),由于山高路窄,难以行走,玄宗十分恼火,便对河南尹李朝隐和负责旅途事务的知顿使王怡大发雷霆,并要罢免他们的官,处以斩刑。宋璟又及时进谏道:“陛下方事巡幸,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将来民受其弊。”玄宗听罢,遂免去两人死罪。

在宋璟73岁那年,基于自己体弱多病,主动请求辞职休养,两年后与世长辞。死后,皇帝赠其太尉,谥曰文贞。

鉴于宋璟的一贯表现,《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说:“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

◎故事感悟

宋璟任人唯贤,秉公办事,敢于弹劾贪官污吏,其官场生涯写满了正义与公平,他的事迹也流传千古,为后人所称道。后人要学习他廉洁奉公的精神。

◎史海撷英

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是一种官名。该官职始设于隋开皇二年(582年),朝廷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代时期,御史台分为三院,其中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但权限很广。宋元明清时期都延续了这一职位。明清时期,曾废除御史台而设立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并设有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其中,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但品级仅在正八品下,没有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这一官职至开元初才取消限制。但由于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也相当广,故而颇为百官忌惮。

唐代时期,监察御史设为15人。宋代时减为6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元代延续了宋代的设置,但员额很多,除内台的32员外,还有江南行台的28员、陕西行台的20员等。明代时,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官,所属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各冠以地方名称,各道人数不等,总数110人,均为正七品官。清代与明代的制度相同,乾隆时曾将监察御史提高为从五品官。

◎文苑拾萃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唐)宋璟

帝道薄存兵,王师尚有征。

是关司马法,爰命总戎行。

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

聚观方结辙,出祖遂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