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公:天下为公
9448800000016

第16章 天下为公是正道(4)

◎史海撷英

蠡县的由来

史料记载,唐朝初年曾在河北设置了蠡州,盖取古蠡吾县之首字为名,原因是古时候这里曾地近瀛海,为沼甸卑湿之地,污下多虫,故称之为蠡。而古蠡吾县并不在今日的蠡县。如今的蠡县,在西汉置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以汉桓帝的父亲蠡吾侯陵为名。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移到现今的蠡县治,改为博野县。唐代武德五年(622年),设置蠡州。元代时期,博野县入蠡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名为蠡县。2000年,蠡县共辖8个镇、5个乡,分别为:蠡吾镇、留史镇、大百尺镇、辛兴镇、北郭丹镇、万安镇、桑元镇、南庄镇和北埝头乡、鲍墟乡、小陈乡、林堡乡、大曲堤乡。

◎文苑拾萃

大义灭亲

该成语出自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其中,“大义”是指正义、正道;“亲”乃亲属之意。通俗地说,“大义灭亲”即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罪犯受到应得的惩罚。

在某种意义上讲,大义灭亲只为了诠释法律的权威,维护正义的化身。古往今来,已有无数清官为我们后人作出了榜样。从石碏秉公除孽子到天下楷模李元礼,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隋文帝重法轻子,从识渊依法斩独子到黄公略正法亲兄。在他们看来,法不容情,法律高于一切。后人在感动之余,似乎也应深度思考一下自己该怎么做。

尹伯敏有权不谋私

◎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新书·修政语》上

尹伯敏,曾任山东嘉祥县县委书记。

尹伯敏曾任中共山东省嘉祥县委书记,当时,他的弟弟一直在农村务农,后来因病早逝,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尹伯敏便将之接到城里自己的家中抚养。

这个孩子名叫尹永平。他自幼体弱多病,尹伯敏夫妇总是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为他多方求医调治和购买补养品,因此熟悉情况的人都说:“尹伯敏对待侄儿比儿子还亲。”

但是尹伯敏对永平的要求也很严格,从小就教育他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按制度的规定去办。有一天,机关给干部们发电影票,负责发票的那个同志顺手就给了永平一张。尹伯敏知道后,立即让永平退了回去。那个发票的同志说:“这种小事何必那么认真?”尹伯敏却严肃地说:“当领导的背后有千万双眼睛,所以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不能让群众戳脊梁骨。”

后来,尹永平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便想着托伯父一个后门,让他在县城里给安排个正式工作。可永平是农村户口,这怎么行呢?

于是尹伯敏耐心地开导侄儿:“你在县城工作不符合政策,还是回村安心务农吧。把咱家乡建设好,不是也很好吗?”

尹永平说:“你是县委书记,只要说句话,事情就办成了。”

尹伯敏说:“我说句话给你安排个工作是不难,可我办了这件事别人会怎么说?群众会怎么看?我这个县委书记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于民,不能用于私!”

尹伯敏还满怀深情地对侄儿说:“今后你在村里建房、结婚,我都可以给你钱。你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违犯政策,我都可以帮忙。”

一席肺腑之言终于打通了侄儿的思想。不久,永平就高高兴兴地背着铺盖回农村老家去了。

尹永平回到农村老家后,尹伯敏为了省钱给侄儿建房,从各方面紧缩开支,有一年多的时间连肉也舍不得吃。可是有一次,永平承包的责任田因为缺少柴油不能开动抽水机,给地浇水很困难。怎么办?他想让伯父帮助买点柴油。

尹永平提了个塑料桶进城找到伯父,他不敢直说,因为伯父一直是公私分明的人,但尹伯敏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就说:“柴油是上级按计划分配的,县城的柴油也很紧,各乡各村都闹着要柴油,你想想,如果我批个条子,哪怕是十斤八斤,还怎么要求别人不办这种事呢?我看,你还是回村多花点力气,用人工浇地吧!”

事后,尹永平虽然是提着空桶回村去了,但却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故事感悟

尹伯敏秉公办事,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以权谋私,以身作则遵守党纪国法,他的这种品德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史海撷英

山东嘉祥县沿革

山东省嘉祥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西邻巨野县,南连金乡县,东接济宁市郊区,北与梁山县以郓城新河为界,东北与汶上县隔梁济运河相望。

嘉祥县古为大野地。汉属任城巨野二县。金皇统七年(1147年)析巨野、任城二县置嘉祥县,相传鲁哀公时获麟处,故云嘉祥。现隶属济宁市。

◎文苑拾萃

嘉祥青山寺

青山寺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约8公里的青山西侧,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一座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6000多平方米。

惠济公庙原名为焦王祠。据旧嘉祥县志记载:“武王克南,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现青山的东部有东、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遗址。

焦王祠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据元东昌教授赵衡正的《重修惠济公庙碑记》记载:“庙左有汉建宁元年(168年)碑,碑毁无考,右立晋永安颂,文字剥落难辨……”宋代崇宁元年(1102年)封焦王为宁应侯;宋代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为惠济公;次年,又重修建了焦王祠,改称为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扩建,始具现存规模。因祠庙位于青山,故而人们习惯上都称之为青山寺。

青山寺坐东朝西,掩映在古树翠柏之中。从山下望去,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共有6个层次,分别为: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大殿、寝殿、泰山行宫、玉皇庙。在惠济公大殿的两侧,还有白玉宫、享殿、子母殿、万佛阁、关帝庙迎客厅等附属建筑。

填沟愚公甘做人民公仆

◎一个无私的人会站在百姓的角度,处处为百姓谋利益。——名人名言

张立平,山西省长治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学雷锋标兵。1939年参加革命,1948年入党,立了6次战功;在战斗中9次负伤,头、肩、胸、腰、腿,五处致残,享受甲级残废待遇。退休后,张立平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为当地百姓填平了一个深沟,时人称之为“填沟愚公”。

张立平是山西省长治军分区干休所的离休干部,服兵役时曾受过伤,被评甲级残废。可以说,凭着这些,他完全有资格享受清福,安度晚年。然而张立平却不这么想,更没有这样做。他常说:“共产党人就是人民的公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像老牛一样,为人民拉车不止。”他没有居功自傲。

张立平家门口的街道上有个公厕,有人使用无人管,手纸、粪便满地,苍蝇嗡嗡,臭气冲天,于是他当了义务清洁工。当初他是人们尊重的老干部、老功臣,如今,人们只称他老师傅、老大爷。还有些势力眼的人,对他白眼相看,嗤之以鼻。他也不以为然。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他给自己定下了这个制度,没人监督,更没有一分钱的报酬。

整整20余年,风雨无阻,始终如一。7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从父亲变成了爷爷。当年儿子说他傻,如今孙子也说他傻。傻老头有个倔脾气,想做的事,一定要做成。

街道旁有一条250米长、40多米宽、19米深的大沟,沟沿上仅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上下班行人拥挤,雨雪天,常有人跌下沟去。他下决心要填平这条大沟。“残废老头,一人填大沟?”有人笑他自不量力。他不服气地说:“愚公能移山,我张立平就不能为民填平这条沟?”就这样,春夏秋冬,披星戴月,长治市的老百姓经常看见一位60多岁的老翁,头戴草帽,手推小车,走街串巷收集垃圾、碎石,步履艰难地推往“大沟”。他几次累倒在大沟旁,几次摔得满脸是土,可他从不灰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功臣的铁锹磨坏了20把,小车轮胎用坏了15个,5年后,他终于填平了大沟。群众称颂他是“填沟愚公”。如今这条大沟上修了柏油路,建造了农贸市场。市民们走到这里,就会想起这位“填沟愚公”。

◎故事感悟

张立平年轻时为国家出汗出力,退休后他不顾身体不便依然为群众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

◎史海撷英

长治

长治古时称上党,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早在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遍百草、驯养牲畜,发展原始农业。到了殷商时期,长治属于殷商王朝的诸侯国,史称“黎”。春秋时期又归于晋。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长治为韩国的别都,称上党郡。隋开皇时,又被改为潞州,后几经变更,唐代时改为河东道潞州上党县。明嘉靖八年(1529年),改称为潞安府,并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也由此得名。清朝时期,长治继旧制仍为潞安府长治县。民国初,长治改属冀宁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长治又直隶省辖。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1945年到1998年的50余年间,长治曾先后经历了作为山西省辖市由长治专区代管和晋东南行署隶属等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动。

◎文苑拾萃

长治观音堂

长治观音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西北郊5公里处的梁家庄,属于一座明代的建筑式庙堂。观音堂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至今仍保存较完好。长治观音堂进门后是一座小土丘,芳草凄凄,野花争放,西面有一小拱桥,两池漏水。小桥入中门,青砖铺地,一片空阔。天王殿是观音堂的前殿。称之为殿,其实早就前后辟门用做过道了。两侧设钟鼓楼,拾阶而上,登楼远眺,四野尽收眼底。天王殿的南北各有三间配殿,左右对峙,悬山顶式屋顶布局严谨。后殿便是观音殿。殿门的正上方悬着一块雕花的大匾,上面是明万历十一年冬兵部侍郎郜钦所书“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观音殿内自然是敬奉观音菩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