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诲:诲人不倦
9449300000018

第18章 率性直言(6)

这场闹剧虽然结束了,但宋真宗却并没有停止他的“以神道设教”的事业,一些阿谀奉承之徒也不断地向他“争奏祥瑞,竞献赞颂”,几至达到一种狂热的地步。三年以后,在一些人的怂恿下,真宗又到山西汾阳去行“祭祀后土”(又称“西封”)大礼。可以说,一直到死,他都把这类自欺欺人的举措视作维系其政权命运的纽带。

◎文苑拾萃

《东都事略》

《东都事略》是一部纪传体北宋史,由南宋孝宗时王称(以前曾长期误作“王偁”)编撰。由于北宋建都开封(今属河南),称京,因此书名为《东都事略》。

全书共130卷,起自宋太祖赵匡胤,终于宋钦宗赵桓,计帝纪12卷,为各代帝王在位时的大事记;世家5卷,记叙后妃和宗室;列传105卷,记载各种人物共697人事迹;附录8卷,列举了辽、金、夏、西蕃、交阯的情况,没有表与志。

赵云拒赏

◎人才异能,备体者寡。——唐·房玄龄

赵云(?—229年),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寡不众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各据一地。

当时的一位代表人物刘备虎据荆州,养精蓄锐,后来听了军师庞统的话挥师西川。一年以后就把西川攻下了,心里非常高兴。

这天,刘备上殿,将手下所有文官武将全部升官封赏,君臣一片欢喜。可是觉得这些赏赐还不足以表达众将的功劳,于是就说:“孤欲把城中有名的大宅分赏给尔众将,尔等以为如何?”

众谋士、武将都觉得这个赏赐很合理,齐声答道:“谢主公赏赐!”

刘备看到众人都同意,就准备拟令,这时候突然有一位武将出殿对刘备说道:“末将以为不可,还请主公收回命令!”

刘备定睛一看,原来是虎威将军赵云,便问:“子龙有什么见解,不妨说出来。”

赵云便说:“益州人民屡遭战火,主公刚得到西川,民心还没有稳定,今当把民宅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民心方服,不可夺掉他们的财产以为私赏,还请主公明察!”

刘备听到赵云的话以后,非常高兴,说:“子龙不但一身是胆,而且还能够体谅百姓的困难。孤错了,好,现在就把民宅归还给百姓。”

◎故事感悟

赵云不愧为五虎上将。他的直言不讳让刘备注意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不能因为为老百姓做了点事情,就要拿老百姓的东西作为赏赐。为百姓做贡献,那是当权者应该做的。赵云的率意直言,让刘备深感惭愧。

◎史海撷英

定军山救黄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于是,曹操亲自率大军前来争夺汉中,并先运送了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黄忠认为,可以趁这个机会夺取这些军粮,于是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后仍未回来,赵云很担心他的安危,就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了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曹军交上手,曹操的大军就来到跟前了。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最后突围而出,退入汉军的营寨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只好再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

这时,曹军已经追到汉军的营寨前了,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准备闭门拒守。赵云进入大营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汉军偃旗息鼓。曹军见状,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不敢前行了。赵云又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并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直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蔡元培诲人不倦育人才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学》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国时期首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法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蔡元培先生等人于1902年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是辛亥革命前夕的重要反清革命团体。这两个团体又是二十世纪初,我国民主革命派最早组织的团体,是把教育实践和革命活动紧密相连的创举,对推翻清政府腐败统治和建立民主共和国,起了教育群众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在它们的活动下,涌现了一批革命民主主义者,为辛亥革命输送了干部,奠定了基础。

早在清末,蔡元培虽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翰林,但敢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广泛吸收具有民主主义的中外学说,主张革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认为康党变法维新的失败,在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他凭自己在北京数年的观察和体验,深感清廷“政治之不良,国势日蹙”,封建主义“有如人之罹重病,恐其淹久而至于不可救药”,而“民权之趋势,若决江河,沛然莫御”,主张“革命者,即治病之方药也”。基于这些认识,他弃官南下,在上海等地兴办学校,把教育与革命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积极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蔡元培于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注意对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和科学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政治、法律、外交、教育、哲学、科学、经济、文学等书籍,要求学生每日写札记,他亲自批改,有时找学生谈话,让其自述读书心得或时事感想。在爱国思想教育方面,他曾出了《试列举春秋战国时爱国事实而加以评论》等作文题目,启发引导学生用新思想来认清形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培养革命人才的目的。像我国近代有名望的教育家黄炎培、爱国人士邵力子等,都是蔡元培在南洋公学时的学生。

蔡元培在担任南洋公学特班教员的同时,于1903年3月8日同叶瀚、蒋智由等发起创立了中国教育会,被推选为会长。这个组织是我国最早的一个“表面上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的“上海之革命团”。这个民间革命社团,拟定了章程。章程总则规定:“本会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其智识而增进其国家观念,以为他日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

中国教育会成立后,会员人数不多,经济尤其拮据,因此着重从文字上宣传革命,对办学尚无具体计划。不久,蔡元培游历日本。这时适逢中国赴日留学生也在日本,部分学生为了振兴衰败的祖国,要求学习陆军知识,为此向清廷驻日公使蔡钧交涉,但蔡钧不答应,双方发生了冲突,被日方警察强令驱逐回国。一同被勒令回国的陆世芬等人商议,如果轮船直驶天津,即将受到清廷逮捕惩治。蔡元培得此消息,于同年7月间伴同吴等由日返沪。

返沪后不久,这年夏天南洋公学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反对学校迫害学生的罢课大风潮。其起因是第五班学生因误置墨水瓶于课桌上,被教员斥责,引起同学们的强烈不满,要求校方辞退这个教员,校方非但不允,反欲惩戒学生,激起学生公愤,纷纷要求退学。这一风潮得到了许多班级学生的支持。蔡元培十分同情学生,曾向公学当局据理力争,要求考虑学生的合理要求,但未能奏效,他便愤然辞职,率领退学学生一百多人离校。

中国教育会本拟自办学校,而离开南洋公学后的学生无力自行筹组学校,蔡元培就与章太炎等组织学生向中国教育会求援。教育会开会讨论,决定接受学生们的请求,募款建校,由黄宗仰商得犹太人哈同之妻罗迦陵赞助,借上海泥城桥福源里房屋为校舍,在这年10月17日创立了爱国学社。

学社成立后,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成为“当时国内最重要的一个爱国团体”。中国教育会每周率领爱国学社社员在张园举行演说会,“公言革命无所忌”,在学生中和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1903年春,抗法拒俄运动展开,东京留学生组织军国民教育会,规定宗旨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不久,秦毓鎏以宗旨不明,主张改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会中还有一些人秘密组织暗杀团,黄兴、陈天华、龚宝铨等都是当时的团员。爱国学社为了响应留日学生的抗俄行动,组织了义勇队(后改名中国军国民教育会),以抗拒外侮为目的,同时在张园开会。蔡元培在会上讲了话。张园会议,初议拒法,再议拒俄,三拟联合成立中国国民总会。出席三次会议者均有数百人。义勇队成立后,积极进行军事训练,由何海樵、何山渔二人负责任教。后来南京陆师学堂发生学潮,退学学生章士钊等到上海,亦加入爱国学社,并协助何海樵教授兵式体操。学社中的师生关系很密切,程度高的学生一面受教,一面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教员,教员一面授课,一面与学生一起接受军训。蔡元培也剪短头发,穿着短装,与师生同受军训。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中涌现了“不少的革命青年”。

蔡元培在组织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十分注意在妇女中培养革命人才,主张“革命精神所在,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而以教育为根本”。因此,从这一目的出发,组织了爱国女学校,培养了不少女革命家,为辛亥革命输送了人才,同时把女校作为革命秘密联络地点。诚如蔡元培所说:“辛亥革命时,本校学生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不可谓非教育会之成效也”。

蔡元培为了深入推动反清革命运动,除了在爱国学社、爱国女校中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外,还邀集革新人士组织光复会。1904年光复会成立,极力主张民族革命,反映了广大人民长期以来反对清政府的要求,在长江中下游和留日学生中影响很大,实际上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故事感悟

蔡元培先生是老一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以教育为阵地,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实现民主、共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所具有的美德更是后人学习的良好榜样。

◎史海撷英

袁世凯秉承李鸿章衣钵

1901年11月21日,袁世凯偕同唐绍仪一行等数十人,由一营亲兵护送,威风凛凛地离开济南北上,26日到达高阳。同时,护理直隶总督周馥派人携带总督官印也到达。次日,袁世凯摆设香案,遥望两宫行在,叩头谢恩,举行了隆重的接印仪式。直隶总督的驻地本来应该在天津,但由于当时天津仍在八国联军的占领下,袁世凯便决定把他的大本营暂时设在保定。当天,袁世凯到达保定,正式履任视事。

在内外政策上,袁世凯完全效法李鸿章的行为。在对待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态度上,李鸿章采取的是“以剿为防,默寓抵制”的方针。袁世凯上任之初,便下令“先弭内乱,借杜外侮”。当然,他们的“寓抵制”、“杜外侮”都是假的,都是招牌,故称“默”、“借”,只有“剿”、“弭”才是真的,才是他们的本意。袁世凯将他在山东屠杀义和团的八条章程增订为十一条,张贴到直隶各州县,并派兵对坚持反帝斗争的义和团进行野蛮的镇压。对外,他继续推行李鸿章所执行的卖国政策,派唐绍仪驻守天津,担任津海关道,积极联络帝国主义各国驻京公使和天津领事,力图恢复清廷和帝国主义一度中断的关系,“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文苑拾萃

为蔡元培先生71周岁(1937年)生日诗四首

之一

教政方针意独长,莘莘童子露晨光。

发皇美育更宗教,神圣劳工戒逸荒。

大学原来先格物,真才罗致毕登堂。

护持思想自由者,共拜先生德泽章。

之二

宗师首出浙江东,举国咸尊德业隆。

纯孝疗亲曾割臂,因材施教始澄衷。

太平义阐公羊说,博爱功追墨翟风。

并作热怀行革命,手援天下万夫雄。

之三

欧洲游历快衡盱,贯彻东西觅坦途。

公德独标仁义恕,清儒最爱戴黄俞。

深研哲理通天地,旁叩民风溯觋巫。

学海昔时感沉寂,归来朝气为嘘枯。

之四

海外闻名潞国豪,院成研究仰贤劳。

物心十所穷探理,虚实兼赅细察毫。

梅萼回春开八秩,松乔侍笔计三遭。

赋诗聊祝南山寿,寄意还瞻北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