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儒香的眼看不见了,但他一听到有人走路或说话,仍然破口大骂,凶残的敌人竟然割掉了他的舌头。
村里的群众见程儒香身受这样残酷的折磨,目不忍睹,对敌人的残暴恨得咬牙切齿。
母亲来给他喂饭。见到儿子被折磨成这样子,她抱着儿子失声痛哭。
程儒香的浩然正气吓得虚弱的敌人胆颤心寒。他们见折服不了程儒香,又把他绑到村外,钉在一棵大树上对他继续进行冻饿的折磨。两天以后,程儒香壮烈牺牲了。
程儒香的英雄形象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故事感悟
程儒香有智有勇,无私无畏。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大义凛然,以顽强的革命毅力,经受住了敌人的百般折磨,充分表现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史海撷英
黄麻起义
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
酷刑面前不屈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杨靖宇(1905—1940年),河南确山人,原名马尚德,字骥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杨靖宇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哺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位出色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全国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党的区委书记、市委书记、特委书记和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务。1940年2月23日,他在吉林省蒙江县(今靖宇县)壮烈牺牲。那时,他只有35岁。
1929年6月的一天,杨靖宇正在抚顺火车站的一家小饭馆里吃饭,两个日本宪兵带着一个身穿西服的中国人突然闯了进来。穿西服的人一双贼眼瞅着杨靖宇,猴子般的瘦脸朝两个日本宪兵谄媚地一扬,日本宪兵便像恶狼一样扑向杨靖宇,野蛮地把他的双手捆绑起来,双眼用一块黑布蒙住,然后恶狠狠地把他推进一辆汽车,汽车便一溜烟地开走了。
杨靖宇被捕后押进了驻在抚顺煤矿的日本兵营。当天晚上,在一间阴暗潮湿、堆满刑具的秘密审讯室里,一个会说中国话的日本特务对他开始了审讯:“你叫什么名字?”
“张冠一。”杨靖宇昂首挺立,从容镇定。
“什么职业?”
“工人。”
“胡说!”日本特务拍桌大叫,“你是,共产党的奸细!”
“什么叫‘奸细’,我不懂。”杨靖宇冷笑一声,以低沉而洪亮的声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说道,“在我们的国家里,你们任意捕人,私设刑讯,为非作歹,还说我是奸细!请拿出证据来吧!”
“这就是证据,说不说?!”日本特务从墙上取下皮鞭,“啪啪”地打着桌子,发疯似的吼叫。
杨靖宇从鼻孔里发出“嗤”的一声,以蔑视的眼光瞥了一眼那死蛇一样的皮鞭,忿忿地说:“这只能证明你们野蛮!我坚决抗议你们这种卑劣的行径!”
日本特务扬起皮鞭,朝杨靖宇劈头盖脑地乱抽,还不停地叫道:“说!说!你的什么人!”
“中国人!”杨靖宇满脸流血,巍然挺立,愤怒而倔强地怒视敌寇。
“混蛋!”日本特务发狂了,鞭子一甩,守在门口的两个日本宪兵立刻窜上去把杨靖宇仰面朝天揿倒在一条长凳上,并用皮带把他的脖子和双脚死死地捆住,提起一壶早已准备好的辣椒水,朝他的鼻孔和嘴巴猛灌。辣椒水像千万根钢针,刺进杨靖宇的鼻膜、气管、肺叶……杨靖宇腹部胀起来,肺部像撕裂了一样疼痛,浑身像烈火在烤炙,他痛苦地昏死过去。
“张先生,怎么样,味道还不错吧?”日本特务在一旁哈哈狞笑,嘴角边龇出了两颗黄里泛黑的大金牙。
“呸!”杨靖宇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只是狠狠地朝日本特务吐了一口嘴里的血水。
在开封、洛阳等地做白区工作时,杨靖宇曾被敌人逮捕过,辣椒水、石灰水、火油,他都尝过;各种各样的毒刑,他都挨过。
这一次,面前的敌人虽然是更为险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者,但是毒刑只能吓倒贪生怕死的可怜虫,绝不能征服坚强的共产党人。
正当杨靖宇被日本宪兵从长凳上解下来的时候,一个日本军官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他是宪兵队长。他走到杨靖宇面前,满脸假笑,跷起大拇指,恭维地说道:“你的,大大的了不起!”
接着,他转脸向几个日本兵用中国话骂了几句,就躬着身子示意杨靖宇到椅子上坐下:“先生,实在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这是大大的误会,我们慢慢地细谈。”
杨靖宇早就看透了敌人的鬼把戏,他捋了捋胸前被敌人撕破的衣服,站在那里,昂起了头,目光像利剑一样逼视着宪兵队长。
宪兵队长碰了一鼻子灰,狼狈地歪着脑袋仰望着杨靖宇刚毅的面孔,结结巴巴地说:“先生的真名实姓是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他又死皮赖脸地问:“你为什么来抚顺?”
还是沉默。
“你什么时候加入的共产党?”
宪兵队长沉不住气了,他像陀螺一样围着杨靖宇转,可是得到的回答依然还是沉默!
这时,宪兵队长像头突然受伤的野兽,哇啦一声怪叫,抽出指挥刀,倏地朝杨靖宇的眼前劈去。
杨靖宇的眼睛连眨都没有眨一下。
敌人把刀往旁边一扔,脱掉衣服,又亲自动手,拳打脚踢……
拷打、审问,审问、拷打,十几个日本强盗,轮番地将杨靖宇折磨了五个昼夜。在这五个昼夜中,杨靖宇没吃没喝,也不能睡觉,他被拷打得遍体鳞伤,仅存一息。但是敌人无法从杨靖宇的口中获得半点儿对他们有用的东西,最后他们不得不把他押送到当时沈阳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法院。
在法庭上,杨靖宇虽然眼肿了,全身血迹斑斑,双腿行走艰难,但他在“过堂”时,毫不畏惧,愤怒地指着法官大骂:“你们是什么政府,眼看着外国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
法官气急败坏地拍着桌子,声音嘶哑地说:“听你说出这种话,就不是好人!”
杨靖宇笑了笑,说:“法官先生,你太聪明了,只从一个人说话的口气上就能判断是好人坏人,这样的法官太好当啦!”
“放肆!放肆!”法官嚎叫着,“把他关起来!”
“政府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反而替侵略者做爪牙来残害自己的同胞,你们有没有一点中国人的气味?你们做了些什么好事情?你们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对侵略者却奴颜婢膝,认贼作父!这是什么法庭!这是什么政府!”
杨靖宇把法庭的被告席当成了讲演台,控诉了反动统治者的罪恶,使旁听席上的一些听众受到极大的教育。
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地方法院由于抓不住凭据,无法判“罪”。为了维护日本侵略者的面子,便以一个“破坏国际团结”的莫须有“罪状”,判处了他一年半徒刑。
杨靖宇在狱中秘密组织斗争,团结教育了狱卒,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搞到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每天,他就借着小窗户里透进来的一线光亮不倦地读书、写作,他把监狱当做学习和战斗的另一个战场。
1930年底,他被释放了。残酷的狱中生活,丝毫没有磨损他坚定的革命意志。一出狱,他马上找党组织,找到以后,他只简单地谈了谈狱中的情况,就要求立即工作。组织上要他先看一些党内文件,然后打算派他去哈尔滨。当时他住在市内的一所旅馆内,这家旅馆经常掩护革命同志。然而就在他出狱后没有几天,敌人从一个刚刚被捕同志的日记本上发现了他的住址和姓名,他又一次被捕了。这是杨靖宇第五次落入敌人魔爪。杨靖宇把党的利益和革命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前几次一样,任凭敌人百般折磨,始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故事感悟
杨靖宇全然不顾自己的性命,誓与敌人血战到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个把气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正是有了杨靖宇这样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才能永远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才能使民族精神永远成为自己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才能让这种精神永远承载起一个古老民族的希望,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血脉。
◎史海撷英
刘店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1日凌晨3时许,一支由杨靖宇、李鸣岐指挥的自卫军敢死队正朝刘店方向疾驰,按计划举行刘店秋收起义。其他300余名自卫军在虞松如的率领下,一面监视确山方向的敌人,一面准备刘店起义打响后,增援敢死队。
杨靖宇等指挥的起义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刘店镇,首先杀掉东西寨门的岗哨,迅速解决了寨门楼上的团丁。起义部队一枪未发进到寨内,迅速将李广化的团部“和兴酒馆”团团包围起来。
杨靖宇指挥队员们登上“和兴号”院子四周的房顶,朝李广化的团部猛烈开火。在起义军强大的政治、军事攻势下丧失了抵抗能力,纷纷把枪丢在院子里,喊道:“我们缴枪投降。”起义军一跃而上,收缴了全部枪支、弹药和粮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英勇战斗,起义胜利。起义队伍和群众欢呼雀跃,革命的红旗又飘扬在刘店上空。
◎文苑拾萃
纪念杨靖宇将军百年诞辰
张志真
民族英雄杨将军,战功卓著满乾坤。
三十五年峥嵘岁,一十四载戎马春。
白山黑水魂潇潇,赤县青史柏森森。
国人铭记期颐日,高歌一曲颂战神。
何功伟守节不回头
◎壮士难易节,贞松不改柯。——李咸用
何功伟(1915—1941年),湖北咸宁人。中学时期何功伟积极响应“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活动。1936年8月何功伟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随即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任鄂南特委书记。1939年9月何功伟到湘鄂西区工作,任区党委宣传部长;1940年2月任湘西区党委书记,8月任鄂西特委书记;1941年1月20日在恩施被捕,英勇就义。
何功伟是鄂南抗日革命的带头人,是鄂南的共产主义思想奠基者、传播者。为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团结争取本地绅士,利用各方面关系,联合建立武装,何功伟主动承担了争取他的族叔何寰桢的工作。何寰桢是咸宁县名绅,出身行伍,曾当过民团团长,有枪、有势,何功伟多次登门向他晓以救国大义。何寰桢深为感动地说:“过去我错了,今后我听功伟的。”何寰桢出面号召乡人,筹集粮饷。1938年9月他们在柏墩很快组织起一支拥有300人的抗日游击大队,即咸宁县国民自卫队第二大队。
10月29日,咸宁沦陷。何功伟、何寰桢率领这支新组建的抗日游击队登上了柏墩桂榜山。上山之前,何功伟为了给游击队储备粮食,把自己家的谷仓打开运了几十担上山,还把自家的御寒衣服拿出来,管家陈昌兴老人不同意,同何功伟吵了起来,“我父亲将来问你,你就说是我拿去了,叫他找我好了。”
游击队上山后,他指挥队员们在密密的丛林里进行军事训练,准备迎击日寇的进犯,他还在九龙寺办了“咸宁县抗日青年训练班”,培养了大批的游击队骨干。
11月,何功伟率领游击队在咸宁桂榜山八卦宕打退了一小分队进犯的日寇,配合农民自卫队打死了两个逃散的日寇。不几天,驻守柏墩的一支日寇小分队向鸣水泉方向袭击,何功伟率领游击队在山道上设伏,打得敌人仓惶逃去。此役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南人民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大大鼓舞了抗日斗争中的鄂南人民。此后,游击队活跃在咸通公路两侧的高山密林中,不断地打击敌人。
从根据地建成到他被捕,何功伟带领部队打了大大小小的战斗100多次,把敌人打得不敢进山来。
1940年,宜昌失守后,湖北的国民党军政机关纷纷迁至恩施。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到恩施后,销毁进步书刊,解散抗日群众团体,大造反共舆论,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盯梢、追捕。何功伟带领同志到敌特势力较弱的偏僻山乡,或以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的身份,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揭露日寇、汉奸、顽固派的罪行;或以教师的名义,在农村创办夜校、识字班,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斗争。通过这些活动,恩施这个遍布国民党特务的古老山城不断发出抗日救亡的怒吼,广大农村的革命形势更是热气腾腾。
1941年,国民党反动当局成立特务机关,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因叛徒出卖,何功伟被捕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