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13日,在法国巴黎,袁隆平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年至1987年度科学奖。这是中国专家首次获得的等级最高的世界性嘉奖。
1988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袁隆平获国际让克奖的奖章、证书和奖金两万英镑。这项奖励两三年颁发一次,奖给在粮食食品和光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世界各国科学家。
1993年4月14日,袁隆平因为解决全人类饥饿问题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奖金一万美元。
1995年10月,袁隆平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这是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世界粮食组织奖励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的奖励。全世界获此殊荣的仅六人,袁隆平成为亚洲的唯一获奖者。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的试验育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大奖。可是他并没有被这些荣誉淹没,仍然在他的研究所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实事求是地继续进行着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继续为解决人类的食品问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故事感悟
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在研究的第一线,他的努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这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啊!
◎史海撷英
袁隆平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近年来,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八国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
自从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短短的四年时间内,袁隆平又先后荣获了三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他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文苑拾萃
浪淘沙·袁隆平(二首)
(一)
民以食为天,稻米当先。人多粮少苦难言。
广种薄收难满足,想想心酸!
致力搞科研,刻苦攻关。人工授粉挺新鲜。
优势杂交培稻种,世界前沿!
(二)
增产势难掩,连续升攀。十三亿口有粮填。
盘古开天谁匹敌?贡献空前!
心愿系人寰,浩气冲天。喜收九百想超千。
再付十年心血汗,好梦还圆!
全力攻坚下的“银河”
◎有恒则无所不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间断无所能成。——康有为
慈云桂(1917—1990年),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在我国计算机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慈云桂教授是中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为中国的计算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专用电子计算机、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和百万次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之后,于1978年3月又欣然接受了研制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的艰巨任务,并向领导机关立下了军令状:一亿次一次不少;六年时间一天不拖;预算经费一分不超。
中国的计算机专家瞄准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外国计算机公司已进入电子时代,全套的自动化流水线,而我国有些工序还停留在“象牙雕刻”的时代,元器件的质量低而不稳。
然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们从世界先进技术的百花园里采集花粉,酿自己的蜜,为我国第一台巨型机设计了巧妙的结构:双阵列。把计算机的“一路纵队”改成“双路纵队”同时联结运算,并为之铺设双轨,修建众多而合理的仓库群保证供数。这样,主机的主频不变,运算速度可以成倍增加。
如果把计算机硬件比做舞台,软件就是舞台上演出的话剧;如果把硬件比做人体,软件则是这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而我国巨型机的软件系统就像一块贫瘠而荒芜的土地。不改变这种“荒芜”,巨型机就是一座徒有其名的舞台,一个四肢发达而头脑贫乏的巨人。
要在短短几年内把巨型机的头脑武装起来,工程量巨大得让人难以想象,而软件人员寥若晨星。最初只有二十来人,后来八方支援,逐渐增加到几十人。为了装备中国巨型机的“头生子”,这批中年科技人员开始了长年累月的超负荷高速运转。为了保证巨型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科研人员和工人们发扬当年从研制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培养起来的老传统:一丝不苟,坚持质量第一。
下面这三组数字便是例证:
全机底板2.5万条绕接线,12万个绕接点,都检查八遍以上;
全机八百多块多层印制板,每块板上平均有5000个金属化孔,全部进行孔壁检查、孔导通测试和绝缘测试;
全机六百多块插件板,每块板上有三四千个焊点,他们创造了二百多万个焊点无一虚焊的奇迹。
从1983年起,国防科大邀请了石油部、国家气象局、总参、鞍钢等二十来个单位,在巨型机上试算了42道过去在国内其他机型上难以运算的重大题目,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1983年11月,国家技术鉴定组对巨型机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我国计算机史上最严格的技术考核。按规定,允许主机24小时出一次故障,但在连续考机的12天里,主机运转了288小时无故障。
中国的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后,张爱萍同志亲自为它题名为“银河”。
银河亿次机的诞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了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当我国巨型机的头生子——“银河”亿次计算机诞生于东方文明的土地上,向世界沉静地微笑的时刻,秉性刚直从来没流过一滴眼泪的慈云桂,此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为表达自己的情怀,他写了一首七律《银河颂》外一首和《浪淘沙》。
他在前言中写道:“银河亿次级巨型计算机全面考核胜利结束,算是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艰巨任务。回顾五年多与同志们风雨联床、忧乐与共、知难而进的战斗历程,颇饶兴趣,特书此以遣怀。
银河颂(外一首)
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
精雕岂为人称誉,细刻缘求玉琢材。
极目远穷千里外,琼楼更上不徘徊。
浪淘沙
喜讯几回传,笑语欢颜!披荆斩棘勇当先。
骇浪惊涛风雨急!事事年年。
捷报又翩翩,银河显现,人间碧落地连天。
妙算神机今已在,亿境千旋。
◎故事感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这两句话正是慈云桂一生孜孜不倦努力的真实写照,也正是他这种为了理想和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造就了我们新中国的“银河”!
◎史海撷英
《光明日报》2000年07月26日缅怀慈云桂
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慈云桂教授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慈云桂是计算机界的一代宗师。重温中国计算机的历史,人们会发现,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巨型计算机,他始终活跃在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前沿。
……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慈教授:新一代“银河人”没有辜负您的期望,银河精神正在“银河”故乡不断发扬光大。
1992年11月,慈老生前极为关怀的“银河-II”10亿次通用并行巨型机问世,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鼓励:“攻克巨型机技术,为中华民族争光。”中央军委授予我们“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1997年6月,“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又取得新的突破。从1989年起,国家每四年进行一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我们每届都获得高奖。现在,10年前的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计算机学院,我们正在向着建设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计算机学院的宏伟目标挺进!
◎文苑拾萃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内地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
1955年,随着“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院士。自1994年开始,开始增选外籍院士。
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纪爱师开拓创新之路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纪爱师(1952—),山东青岛人,1972年进入青岛特种汽车集团(原城阳机械厂)当工人,相继任该厂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厂长。1985年至今,任青岛特种汽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他领导下的青特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脱胎换骨,成为占据全国同等行业内生产规模第一、市场份额第二的龙头地位企业。
提起城阳机械厂,也许没有太多人会知道,但是说到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无论是在青岛、山东,就是在全国企业界也是名声斐然,其董事长纪爱师,更是业内名人和企业家队伍中的优秀一员。
自从纪爱师1972年入厂参加工作,1979年12月担任厂长至今的三十余年间,他见证了一个原来只有百十来万元资产的农机修配小厂,发展到现在已有资产18亿元、职工两千一百余人、16个子公司的大型集团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一切皆源于纪爱师善于捕捉机遇,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转型后的青特被人们称为汽车行业的特种兵。
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初,经过了科学缜密的思考和对企业以及市场的调查,纪爱师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就是要“变修为造”。这一创造性的提议很快得到全厂同仁的一致赞成,并全力付诸实施。在纪爱师高瞻远瞩的决策下,企业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农机修配到汽车铸件的跨越;继而再发展到了特种汽车制造及汽车支承桥、驱动桥生产的跨越。
进入21世纪,纪爱师着手于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链。为了使企业的发展无后顾之忧,前途更加广阔,在他的筹划下,修建了“青特产业园”。产业园占地120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以生产特种车、支承桥、驱动桥及其他汽车为主的工厂和研发中心。工厂全部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生产国内技术领先的产品。工业园全部生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