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9453600000007

第7章 做人,你选择什么 (6)

一个人走入社会之后常常感到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有不少时候你会被同事说三道四,你会和同事产生误会。不知如何处理好这种事件,不少朋友会劝你: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是有些人却要问,我饶了他而我心中不舒服怎么办?是的,如果每个人都想自己怎样开心舒服,那么你看到的将是一群自私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你争我抢,生活便没有了和谐与温馨。

生活中,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倘若不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会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后果。宽以待人是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你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古时有一人因筑墙和邻居发生纠纷。于是给朝中做大官的哥哥写信,希望其兄用权势摆平这事。其兄见信后给弟回书曰:“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见信后,幡然醒悟,主动礼让对方三尺;对方也礼尚往来让出三尺地方,两家从此和睦相处。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六尺巷的故事。

这个故事当是古代礼让三分、睦邻友好的典范。

礼让三分是一种美德。常见一些人,因争一块砖两块瓦三块煤的地方,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结果一方满脸是血,另一方满地找牙,两败俱伤!何苦呢?

有人说,礼让三分,吃亏。其实不然。遇事礼让三分,这正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表现。不管怎么说,礼让总比争斗好,笑容可掬总比怒发冲冠好。吃亏是福,便宜是当。世上常无理,得理也得让人。假如人人遇事都能礼让三分,我们这个社会将是非常和谐美好的社会!

曾经有位留美归国的硕士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学历高,且口才极佳,业务能力也强,在会议中屡展头角。可每当他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或是某些时候得罪到他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在他的观念里,这样并无不妥!因为这一切都是“师出有名”,如果不是别人有误在先,也轮不到自己开炮。

然而,他的态度却让他在同事间成了只孤鸟。没过多久,他选择离开了公司。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的压力。一直在他离职前,他仍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的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吗?”

有一句名言:“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说得多好啊!在日常生活当中,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减不了眼前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因而胆怯,疏远您。值得吗?相信聪明的您心中已有了答案。留一点余地给那些得罪了我们的人,是我们该学习的美德,该培养的“习惯”

如果得理不让人,那么就会让对方走投无路,有时甚至会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或许就会“不择手段”,这样将会对你造成一定的伤害。

历史上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成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的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盖的仍是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因为他这样,就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装模作样、沽名钓誉,目的就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一种智慧。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是在继续“使诈”.正因为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因此他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就是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其实,这是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是不是沽名钓誉了,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可见,得理能让人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

当对方无理,自知吃亏时,你的“理”明显占过对方,不妨给他留一点余地,他就会心存感激,来日也许还会报答你。就算不会图报于你,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

选择忍让--忍一时风平浪静

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道:只有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拾得的回答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忍绝不是消极退缩,忍正是涵养性情,磨炼志气,坚定决心的不二法门。发怒是最容易的事,而忍气吞声也并不难。动辄发火的人是逃避现实的懦夫,忍者才能冷静地面对现实,莽撞使人失败误事,忍耐才是无法攻破的城堡。

每个人来到世上后,都会遇到许多不顺心、不如意的事,甚至还会碰到被冤枉、被欺负的事,在此关头是忍还是怒,可能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就能决定你的祸福。有许多人,为了一些小利益发生争执或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发生口角之争,互不相让,以至大吵大闹,进而大打出手,结果往往造成两败俱伤。有的为了物质利益发生争执,闹出了人命案子,打死的一方肯定会阴魂不散,而另一方则要“杀人偿命”.由此可见,忍是多么的重要。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然忍也有个原则,例如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国家的荣誉受到侮辱,这都不能忍,要挺身而出加以捍卫。

忍让是一种美德。朋友的误解,亲人的错怪,流言制造的是非,讹传导致的轻信……此时恼怒不会春天化雨,生气无助雾散云消,只有一时的忍让才能帮助你恢复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一次人生的重塑。

古时候有个叫杨翥的人,以忍让聪慧闻名。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指骂姓杨的偷鸡不得好死。家人愤愤不平,他却非常淡然:“满世界又不只我一个人姓杨,随他骂去吧。”还有一次,屋外下着瓢泼大雨,一个邻居把自己院落中的积水排到了杨翥家中,全家深受潮湿的苦楚,他仍然很淡然:“不要斤斤计较,总是晴天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大家都被他的忍让打动了。后来,有一伙强盗密谋抢夺杨家的财宝,就是这些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避免了这场灾祸。

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最好做到能忍则忍,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冲动往往会导致日后的悔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说这是一种勇敢,还不如说是一种莽撞。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爱到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聪明的人总是尽可能地迁就对方,这看似懦弱的举动其实正是生存的智慧。既能让你避免耿耿于怀地自我折磨,又能让你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一石双鸟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忍让如同金子一般可贵”的结论。拥有这心灵的人不可能整天拿鸡毛蒜皮当回事儿,你别觉得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你整天琢磨着整人报复这点事儿,不仅腰疼心也疼。特别是那些这辈子的使命就是来报仇的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任何人之间的事儿要想多小就有多小,要想多大就有多大。

世纪50年代,许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招徕生意,其中确为于右任所题的极少。一天,于右任一个学生匆匆地来见老师:“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羊肉泡馍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而且字写得歪歪斜斜,难看死了。”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说:“这可不行!”

于右任沉默了一会儿。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拎起毛笔,龙飞凤舞地写了:“羊肉泡馍馆”几个大字,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

于右任缓缓地说:“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他还是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真假的人看见那假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那样差,狗屎不如,那我不是就亏了么?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麻烦老弟跑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

与人相处,不时会遇到他人犯有小错,这也许会冒犯你的利益。如果不是大的原则问题,不妨一笑了之,显出一些大家风范。大度诙谐有时比横眉冷对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小过不与追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忍让的态度,有的时候,这种忍让会使人没齿难忘。

在人的诸多优良品质中,“忍耐”应列于“勇气”之前。因为考察一个人的品质修养程度,大多都要看他的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如何。

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一个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气鼓鼓的,但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忍让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作为一名总统,地位居高却能“以理服人”,不能不让人心服。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有“釜底抽薪”之姚,能使对方情绪“降温”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忍耐决不是消极退缩,其中蕴藏着智慧和力量。应该相信,事态会在忍耐中转变,会涌现出新的转机!

但忍让并不表示懦弱可欺,正相反,它更需具备自信和坚忍的品格。“忍”字,至少有二层意思:其一是坚韧和顽强。晋朝朱伺在《晋书-朱伺传》中说:“两敌相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这里的忍,正是顽强的精神体现。其二是抑制。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胸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战书”的报国壮志,也曾写下过“忍志常须作座铭”.这种忍耐,不也正凝聚着他们顽强、坚忍的宝贵品格吗?岂能说他们是懦弱可欺呢?

歌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对面走来了一位曾经对他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批评家,他站在歌德面前大声嚷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回答道:“而我正相反!”边说,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歌德的幽默消除了自己的恼和怒,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讲,既为自己摆脱了尴尬难堪的局面,顺势下台,又显示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若将人生比为一颗树,那么能够忍辱的心灵就是树的根本,若要生命之树繁荣茂盛,就一定要有一颗忍辱的心。

若把人生比为一条溪,那么能够忍辱的心灵就是溪的源头,若要生命之水长流不止,就一定要有一颗忍辱的心。

若将人生比为一朵花,那么能够忍辱的心灵就是花的根基,若要生命之花永开不败,就一定要有一颗忍辱的心。

因此,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忍辱的心,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时云散天开,忍一时天朗气清。退一步,便会海阔天空。

学会忍辱,你会找到一片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