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容:平心容人
9454400000013

第13章 仁德之心见风度(1)

周公命子平易近人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格言

周公旦(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

商朝末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与姜子牙等人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周公旦也被封为鲁公。后来,周武王去世,由于成王尚且年少,周公旦担心天下大乱,就暂时代理成王来处理国事。

周公旦继任后,一心一意地辅佐成王,从来不顾流言蜚语。有一天,周公旦让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去鲁国处理事务。临行前,他再三告诫伯禽:“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我的地位已经不低了。但是,我常常在洗头时三次捋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匆忙赶去礼待贤士,唯恐错过天下英才。你到鲁国后,千万小心,不要因拥有鲁国而以傲慢的态度对人。”

三年后,伯禽才将鲁国的情况报告给周公旦。周公旦很不高兴,质问伯禽为什么过了三年才把鲁国的情况汇报给自己。伯禽说,他致力于改革鲁国的生活习惯和礼法,因此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

与此同时,姜子牙也从齐国赶来,向周公旦报告那里的情况。姜子牙受封于齐国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就来报告那里的情况,这令周公旦有点不相信,甚至怀疑姜子牙根本没有认真调查,就匆匆回来敷衍自己,于是就惊讶地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来报告情况了?难道齐国有什么事情难以办妥?”

姜子牙回答说:“不是,是你交代的事我已办妥,特意赶来向你汇报。”

周公旦难以置信,可姜子牙却很肯定地告诉他:“是真的,子牙不敢欺骗你。之所以那么快就完成任务,是因为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仪,政事也顺从了民间的习俗,所以很快就治理好了。”

周公旦一听,马上默然不语了。沉思了片刻以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唉,照这样下去,鲁国一定治理得不好。把君臣之间的礼仪搞得那么复杂、繁琐,使百姓无法接近你,他们就会离你越来越远。如果对老百姓的态度谦和一些,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百姓就会归顺你了。”

于是,周公旦让伯禽照着姜子牙治理齐国的方法前去治理鲁国。伯禽返回鲁国后,采取了平易近人的措施,很快就把鲁国的很多政事处理好了。

◎故事感悟

周公让儿子努力简化礼仪、平易近人,是为了亲近百姓、包容百姓,将百姓放在心上,避免与百姓疏远,他的做法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令无数后人钦敬。

◎史海撷英

姜太公的历史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能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唐太宗便在磻溪建立了太公庙,用这一举动来告诉人们,他要像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太公那样的贤臣良将。后来,唐太宗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

唐玄宗统治时期,为了求得国内安宁,也需要像姜太公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因此于开元十九年(731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又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抵御外冠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西伯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也确立了姜太公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

◎文苑拾萃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优孟劝谏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林觉民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前593年),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优孟(生卒年不详),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知名弄臣,长八尺(亦有说为五尺),多辩辨,常以谈笑讽谏。其史见于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孙叔敖在做楚国令尹之前,是个穷人,一直都在家乡湖北梦泽地区读书、务农。由于他的学问大、人品好,在当地算得上是一位很有影响的隐士。

当时,在楚国执政的楚庄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他为了富国强兵,争霸诸侯,到处收揽治国治军的人才。于是,梦泽的地方官就将孙叔敖推荐给楚庄王。楚庄王和孙叔敖一见如故,两人非常投机,当下楚庄王就任命孙叔敖为楚国的令尹。

孙叔敖上任以后,帮助楚庄王积极改革制度、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又组织民众拓垦荒地、开挖河渠、努力发展生产。楚国是一个河湖港汊遍布的地区,年年水患成灾,为了免除水灾、旱灾,孙叔敖召集了楚国所有经验丰富的水工,一起来勘测地形,并兴办了楚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芍陂河工程。当时,楚国动员了几十万民工日夜苦干,孙叔敖还亲自到工地去督促检查。没多久,芍陂河就修成了。这条河不但大大地减缓了每年雨季的水势,而且还可以灌溉100多万亩农田。仅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楚国增收几千万斤的粮食。

孙叔敖帮助楚庄王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几年建设,楚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史记》上这样描写了当时楚国繁荣安定的景象:“上下相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民乐其生。”

自从有了孙叔敖,楚庄王可谓如鱼得水。可是没过多久,孙叔敖就在繁忙的政务中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了。楚庄王召集了楚国最有名的医生为他治疗,但也未见成效。

孙叔敖临去世时,将自己的儿子孙安叫到床前,嘱咐说:“我知道你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我死以后,你千万不要再做官了,还是回老家去务农吧!如果大王一定要封给你一块土地的话,千万不要争好地方,就把那块没人要的寝丘要下就可以了。我已写好了给大王的奏章,我死了以后,你把它递上去。”

孙叔敖去世后,孙安就按父亲的嘱咐,把那卷奏章送给了楚庄王。楚庄王打开一看,上面除了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和爱护百姓、奖励耕战的建议外,关于儿子的事孙叔敖还讲了下面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靠了大王的信任,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人居然做了楚国的令尹。尽管我十分努力地办事,也报答不了大王的恩宠,现在,我要离开大王和楚国而去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可是他没有治理国家、帮助大王的才能。我恳请大王不要留他在身边做官,让他回到家乡去生活,这就是对他很好的照顾了。”

楚庄王一边看奏章,一边流眼泪,看完奏章,早已泣不成声,只是冲着天上喊:“老天爷呀,老天爷呀!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楚庄王要让孙安留在自己身边当大夫,可是孙安坚持遵照父亲的遗嘱,要回家乡去。楚庄王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也许是楚庄王觉得孙叔敖当了多年的令尹,家里的生活不会成问题;也许是他过分悲痛,把孙安今后如何生活的事忘记了。反正他答应了孙安回乡的要求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如何安排令尹一家人今后生活的事。

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和大贵族身边一般都养着几个为他们唱歌、跳舞、说笑话、逗乐子的艺人。这种人虽然地位很低,但却往往机智聪明,富有正义感。优孟就是楚庄王身边的一位聪明的艺人。

有一次,优孟到梦泽地区去办事,在路上遇见了孙安。两人过去都很熟悉。优孟看到孙安穿的衣服破破烂烂、肩上挑着柴担、腰里别着斧头,一副穷愁困顿的样子,十分吃惊。跑到跟前一问,才知道孙安回乡后,生活十分艰难,只好靠打柴养家。优孟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受。他想,孙叔敖当年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好事,死后却一贫如洗;而那些整天不干正经事的大官们,却富如王侯。他又想起令尹死时,楚庄王是那样悲痛欲绝,整天念叨他的好处,可是令尹家属怎么生活却从来也不过问。

优孟越想越不服气,一路上琢磨着想个什么办法提醒楚庄王,帮一帮孙安。他回到家里后,便做了一身孙叔敖在世时常常穿戴的衣帽,每天一没人,他就装扮起来,回忆孙叔敖的举止言行,进行模仿练习。没多久,优孟就已经学得惟妙惟肖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楚庄王在宫里宴请文武大臣时,又想起了孙叔敖,心里悲悲切切地高兴不起来。大臣们就让优孟出来说个笑话,出个洋相,为楚王开心。

优孟一看机会来了,就笑着对大伙说:“我今天要表演个新鲜的给大王瞧瞧。”说完,就带着助手一起去化妆了。宫中的戏台就在举行宴会的大厅对面。一会儿楚庄王出现在戏台上,只见他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说:“孙叔敖呀孙叔敖,你至死不忘国家,多好的令尹呀!我的命真苦,老天爷为什么要夺走我的帮手啊!老天呀老天!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人演得很像,大臣们都看呆了,楚庄王也流下了酸楚的眼泪。

在泪眼模糊中看见孙叔敖从后台走出来了,楚庄王赶快使劲擦了擦眼睛,仔细盯住台上。“就是他,一点也不差!”

楚庄王什么也不顾了,三步并两步地跑到台上,死死拉住假孙叔敖的袖子不放。优孟却无动于衷地说:“大王,我是假的,我是优孟。”

楚庄王这才明白过来,可是他仍然十分激动地说:“不管是真是假,我都要请你做大夫。”

优孟又一本正经地说:“我可当不了令尹那样的清官,我要干,就当个贪官。”

楚王愣了一下,忙问为什么?只见优孟不慌不忙地唱道:

当个贪官真叫好,

刮民脂,食民膏,

身前身后都荣耀。

当个清官可不妙,

讲廉洁,受辛苦,

活着下场未必好,

死了子孙没依靠。

请看令尹孙叔敖:

身前名声何其高,

死后家境何萧条。

劝君莫去做清官,

还是当个贪官好。

楚庄王和宴会上的大臣听了优孟的唱词后,都惭愧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楚庄王感慨万端,连连致歉,并马上传令,寻找孙叔敖的儿子。将寝丘之地封赏给他,以后十代都不收回。

◎故事感悟

优孟如此劝谏,真是别出心裁!正面直言批评人,态度过于刚硬,显得鲁莽和偏激,也让人无法接受。忍住刚直的脾气,换个方式同样能达到进谏的目的。

◎史海撷英

孙叔敖与老者

孙叔敖在楚国做宰相时,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然而有一位老人,却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看到老人的穿戴,便惊讶地问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非常对,我会牢牢记住它的!”

◎文苑拾萃

优孟歌

(先秦)无名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楚惠王恩及厨师

◎人不自爱,则无所为;过于自爱,则一无所为。——吕坤

楚惠王(?—前432年),名熊章。中国历史上春秋晚期、战国初期的楚国君主,在位57年。楚惠王即位后,接受郢亡的沉痛教训,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人,改革政治、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使楚国得以迅速复苏,重又步上争霸行列。

有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楚惠王和一些文武大臣在后宫花园里游玩。面对这么好的天气,楚惠王的心情非常愉快。他一路走走看看,欣赏着花园里的美景,不一会儿就感到肚子有点饿了,他想起了曾经吃过的酱肉,因为他很久没有吃这道菜了,而且他的厨师特别擅长做这道菜,不但酱肉颜色鲜艳、非常好看,而且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想到这里,楚惠王觉得肚子更饿了。于是,他叫人吩咐厨师马上去做,还特别请身边的大臣留下来一起品尝。

酱肉做好了,侍从小心翼翼地把一盘酱肉摆在楚惠王面前的桌子上,楚惠王看见这么美味可口的菜,连连赞叹说:“色、香、味俱全,太妙了!”

于是,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放进嘴里,一边品味还一边点头称赞。当他夹起第二块时,却迟疑了一下,原来楚惠王发现在这块酱肉上有一条小虫子在慢慢地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