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拜颜斶
◎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后汉书·傅燮传》
齐宣王田辟疆(?—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
有一天,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你上前来!”
颜斶就对齐宣王说:“君王,你到前面来!”
齐王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左右的大人也都警告颜斶说:“齐王身为君主,你是人臣。君王可以对你说‘你到前面来’,但你却不能对君王这么说!”
颜斶回答说:“我到君王面前来,有贪慕权势的嫌疑;而君王到我前面来,却是表示谦恭下士。与其让我贪慕权势,不如让大王谦慕下士。”
齐宣王一听,声色俱厉地问:“君王尊贵呢?还是士人尊贵呢?”
颜斶答:“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秦王下令说:‘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赏千金;有敢去柳下惠墓五十步内砍柴者,死不赦。’由此看来,君主之头反而不如死士的坟墓了。”齐宣王听完,默然不乐。
颜斶又说:“《易》云:‘身居高位却不能修身养性,只喜欢标榜虚名的人,必然骄傲奢侈。如果骄傲、怠慢、蛮横、奢侈,凶祸必然降临。’可见缺乏修养徒好虚名的必被削弱;无德性而希望幸福的人必受穷困;没有功劳而接受俸禄的人必被侮辱,并且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可见君王无羞问,不愧下学。《老子》又云:‘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各国诸侯都自称孤、寡,这可能就是以卑贱作为根本的缘故吧。孤、寡是国中最卑贱、处于最低地位的人,然而王侯却能用来自称,这不就是谦恭下士的行为吗?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后世也歌颂他们为明君圣主,都是因为他们懂得士人高贵的缘故。”
齐宣王听后,说:“唉,一个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都是寡人自讨没趣啊,不懂‘士贵王贱’的道理。现在才见君子高论,寡人愿作先生的弟子。再说先生和寡人同处,享受荣华富贵,高车驷马,华丽服饰应有尽有。”
颜斶听后,立刻告辞说:“玉石生在山里,一琢磨就破坏了天然本性,并非玉不珍贵,而是说不如不琢的完美。士人生在乡野,推荐选用接受俸禄,并非说不尊贵显达,而是他们的形神就难以完全属于自己。我宁愿回到乡野,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情景贞正以自娱。”于是再拜而去。
◎故事感悟
在君主专制的社会里,齐宣王能够容忍颜斶对自己的“冒犯”及批评,诚恳接受颜斶“士贵王贱”的道理,并愿意拜颜斶为师,表现了宽广的胸襟和谦逊的品格。
◎史海撷英
王顾左右而言他
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就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而那位朋友根本就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您说,这个人该怎样对待这种朋友呢?”
齐宣王回答说:“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您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回答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又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您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故意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文苑拾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鲍叔牙能容得知友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鲍叔牙(?-前644年),姒姓,鲍氏,亦称“鲍叔”、“鲍子”,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颍上(今属安徽)人。鲍叔牙是管仲的好友,早期管仲贫困,鲍叔牙时常接济他,刻意让管仲占便宜。后来管仲侍奉齐襄公的儿子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纠的弟弟公子小白。齐国内乱,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小白返国继位之后,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车运送回国。由于深知管仲的才能,鲍叔牙建议小白勿将其定罪,甚至推荐管仲当上了国家宰相,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称鲍叔能知人也。”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名叫管仲,另外一个名叫鲍叔牙。两人年轻时,管仲的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在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每次拿的钱都比鲍叔牙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很不满,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听到后,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是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听到后,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而不做事,鲍叔牙预感到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因此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了莒国,而管仲则带着另一个小王子纠逃到了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可以顺利地当上国王。
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小白用装死的办法骗过了管仲。
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回到了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便要封鲍叔牙为宰相,而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的才能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很生气,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
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故事感悟
鲍叔牙的这种容人所不能的精神实属可贵。也许我们做不到像鲍叔牙如此的大度与宽容,但我们平时也要多一些宽容,多替别人着想,这样,与别人相处就不会出现矛盾。
◎史海撷英
蔡秋之盟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便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周天子,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他的大功。于是,齐桓公就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蔡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举行受赐典礼。
在受赐典礼上,宰孔请周襄王之命,说由于齐桓公年老德高,就不必下拜受赐了。齐桓公就想听从王命。这时,管仲在一旁向齐桓公进言说:“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齐桓公于是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王命,而废臣职吗?”说罢,只见齐桓公疾走下阶,再拜稽首,然后登堂受胙。众诸侯见状,都叹服齐桓公懂得礼仪。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
蔡丘之盟也是齐桓公霸业的顶峰。至此,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和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
◎文苑拾萃
春秋战国门·管仲
(唐)周昙
美酒浓馨客要沽,门深谁敢强提壶。
苟非贤主询贤士,肯信沽人畏子獹。
楚庄王宽容待人建霸业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楚庄王(?—前591年),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旅,一名侣。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在位期间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举、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完成霸业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是一位德高望重、宽容大度的君王。他在位期间,曾以宽容之心妥善地处理了一件棘手的事,从而赢得了一位将军的忠诚拥护,凝聚了人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平息了一场叛乱,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名为太平宴。楚庄王君臣都十分高兴,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兴致依然未减。
这时,外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好像要下雨。然而大厅里却非常明亮,歌舞不断。这时,从舞女中转出一位美人,这位美人就是庄王最宠爱的妃子许姬。
庄王便让许姬给大臣们斟酒。许姬走起路来就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大臣们都被她的美貌与轻盈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了,刚刚还疯狂的喧闹声一下子消失了。
突然,一阵风吹到大厅上,将所有的蜡烛都吹灭了。此时,许姬正在为一位大臣斟酒。那人便趁着黑暗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摸她的手。许姬也没有放过他,顺势就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面前,向庄王叙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并要庄王快命人点燃蜡烛,看看是谁竟敢调戏她。
调戏君王的宠姬,那对君王可是大不敬,是触犯君王权威的大罪!而被拔下帽缨的那位大臣心想:这下可大祸临头了,她在大王面前这么一告状,我还不得让大王给处死?他越想越害怕,甚至两条腿都开始发抖了。
其他大臣听到许姬向庄王告状,心想:那个对王妃无礼的人这次肯定会被满门抄斩了。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究竟是谁这么色胆包天,敢冒杀头的危险去调戏王妃?
庄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高声喊道:“不要点蜡烛!寡人今天非常高兴,要与诸位喝个尽兴,各位爱卿一定要不醉不归,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就是欺君。”
于是,宫中的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了自己的帽缨,庄王这才叫点亮蜡烛。这样,大家始终不知道拉许姬袖子的人是谁。宴会散后,许姬不禁埋怨起庄王来。
庄王笑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大家兴致很高,酒也喝得很多,在酒醉中做出那种事也是事出有因,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如果按你说的那样,把那个人找出来,为你出了这口恶气,可这样却让群臣不欢而散了,那大臣们就会说我心胸狭窄。这样,以后谁还会为我拼死效劳呢?”
许姬听后,心悦诚服。
后来,楚国与晋国交战,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他一路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得顺利。庄王准备厚赏唐狡,唐狡却显得不好意思,说:“臣不敢接受大王的厚赏,只要大王原谅臣的罪过,臣已经是十分感激了!”
庄王感到不解,便问:“为什么呢?”
唐狡磕头回答说:“上次在‘绝缨会’上拉王妃手的人就是臣呀!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臣当舍命相报!”
说罢,唐狡又冲进敌阵,奋力拼杀,终于大败晋军。这一战役的胜利,使楚国从此强盛,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
◎故事感悟
一个臣子调戏君主爱妾,在当时的社会里,绝对属于大逆不道的犯上之举。可是楚庄王却能假装糊涂,宽容属下的过错,还设法掩护他,这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他才能得到部下的拼死效力,最终成就霸业。
◎史海撷英
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历史上被称为春秋时期。在这290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初期,诸侯列国共有140多个,经过连年的兼并,最后只剩下较大的几个。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于《白虎通·号篇》。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此说见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称霸的主要标志是“会盟”诸侯,而在历史上完成这一重要仪式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五位诸侯,所以真正的春秋五霸应该是指他们。
◎文苑拾萃
郑国结楚抗晋
郑国背叛楚国而想与晋国结盟,于是,楚庄王出兵讨伐郑国,打了整整三个月才攻下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国君打着赤膊,牵着一头羊出城投降。他请求不要灭掉郑国,并保证忠于楚国。楚国的大臣们都建议不要听他的,而楚庄王却说:“郑国国君能够让自己受委屈,居于人下。这种人一定能取信于民,怎么能灭亡他呢?”于是,楚庄王下令退兵三十里,和郑国结盟。
刚订盟约不久,晋国来救援的军队就到了,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大战了一场,最后晋军大败。这也是几十年来楚国第一次战胜晋国,从此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