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横祸,也为了继续保有仕途上的光明前程,吴章的学生们开始在朝野中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吴章的学生,而早已师从其他人。当时,云敞官居大司徒掾,老师的惨死使他悲伤欲绝。每每想起老师深切的爱护和不倦的教导,那师徒如父子般至亲至爱的天伦之情,和老师那道义浩然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不住地在他的脑海中盘旋荡漾。老师终其一生守仁守义直到尽处,他笃行不怠的言传身教,永永远远地活在了学生的心中,纵使历经岁月流逝也永远都不会消失。
云敞决心挺身而出,为老师谨守为人学生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情义。当时,正值局势动荡的剑拔弩张之时,云敞一路哭号跪拜着来到老师的尸首前,肝肠欲碎。他大呼着自己就是吴章的学生,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老师的尸首一块块包好,护在自己的怀中,泣不成声举不成步地哭号着回去了。
云敞不畏惧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吴章的学生,也不畏惧自此后他就是冲在最前方的恶党与罪魁,只知道老师坚守仁义直到尽处,而他自己终生实践的正是老师最深切的教诲。云敞公然地按照师礼,把老师的尸首敛棺而葬。他悲切的哭声更是倾动了朝野,使整个京师的人都为之瞩目。
车骑将军王舜被云敞的义行深深感动了,他赞美云敞如同栾布一样有情有义,并推荐他为中郎谏大夫。而云敞则屡屡以生病为由,最终避隐在家,终老余生。
◎故事感悟
政治清明的时候,读书人可以振缨而仕;到了乱世之世,则可以抗足而去。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读书人坚勇的志节,往往正是在力敌万夫的危难关头表现得甚为壮烈。云敞坚韧不屈,一直把为人应有的道义尽到了极致,成为学生尊敬老师、忠义绝伦的典型模范。
◎史海撷英
王莽改制的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王莽改国号为“新”。
为缓和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王莽在第二年便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六项:
一、“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二、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三、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四、改革币制。
五、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六、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文苑拾萃
王莽天下面赋
(现代)苍山牧云
昔有汉大司马王莽,烩四海之珍馐以鼎烹制,贿赂九州豪杰,而能面南称孤道寡有天下者,面也!今王之苗裔、止仕而商,继承祖业。煮三江、待五湖,饱士卒而后能赴社稷者,亦面也!兼有闻九流食客云散华夏,待朕题壁诏之,时丁亥年春。
夫王莽天下面,于亲于情有盐同咸,于谊于友无盐同淡;挑而观之曰:茎茎分明,根根离判;汤鲜羹细,味美绵延;得闻无量寿,食者可化仙;好吃嘴奔走相告,饕餮鬼久已馋涎;此天厨之御宝,实瑶台之仙品;一品之佳肴,上乘之美味者,非尘世所有也!
遑论锅底油钵,百味之首脑;煎炒炖炸,江湖之经典;蒸煮干煸,红尘之巧技;煲煨焖爆,世间之恩宴;草莽英雄谋稻粮果腹之徒,庙堂将相待鸣钟鼎食之辈,犹有大德大贤之逸隐、仙风道骨之长衫,驱云驾鹤,遁迹前来。一时间,才子佳人醉酒,仙翁剑客贪杯;优伶馆姬起舞,文人骚客吟唱;斯蓬莱胜境之景色,非人间所能荟萃也!
迟到的学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广潜书》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邯郸淳是曹操专门请来教儿子的老师。他曾经教过曹丕。这孩子听话、懂事而且聪明,为此他打消了辞教的念头。因为他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应有的收获。
曹丕已经学成,下面的任务是教曹丕的弟弟曹植。当初在给曹丕上课期间,闲谈中说起曹植,哥哥说他淘气过人,聪明也过人,还常给老师介绍弟弟在家淘气、聪明的件件事例。
邯郸淳听后,对曹植有了一定认识,一方面觉得他可爱,另一方面怕他顽皮不听从教导。
邯郸淳预料今后曹植也是自己的学生,所以总想见见他,可是不凑巧总没见到。他曾几次去曹家,都赶上曹植不在家,曹操又不允许不上学的孩子随便进书房,因此至今不知这位曹植什么模样。
按照曹操的安排,今天是该曹植入学的日子。
邯郸淳老师早早坐在书房,等待着学生曹植来上课。可是时间过去好久,曹植也没有来。
老师等急了,派人去找,没找到,又派人去找,还没找到,只得派曹植的二哥曹丕找,曹丕也没找到曹植。
邯郸老师不住地摇头、叹气:“看来曹植大不如他的哥哥曹丕。”使劲摇动着羽扇,极力想镇定镇定早已烦恼的心情。
远处依稀有了脚步声。脚步声进了书房,老师见到了一个奇特的孩子:
这是个鲜灵灵的孩子。他面带微笑,向老师作个揖之后,开始有节奏地击掌、踢腿。老师看出,这孩子在跳当时流行的舞蹈。这孩子跳得那样洒脱,那样娴熟,那样活泼。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没有平时严格的训练,是绝跳不出这个样儿的。
一套舞蹈结束了,孩子跳得面部微红。他向老师又作个揖之后,从墙上取下宝剑,拔出剑来,在老师面前舞动起来。宝剑在这孩子手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缓时急,银光闪闪。
老师看呆了,直到孩子舞剑完毕,又向老师作个揖,他才如梦初醒,发出赞叹声“好!”同时鼓起了掌。
孩子主动在老师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喘息了一会儿,轻轻咳嗽一声,开始背诵一篇古文。
他口齿清楚,声音圆润,十分流畅。千多字的文章,竟无一处停顿、差错。背诵之后,孩子站起身,向老师深鞠了个躬,说:“我当您的学生,合格吗?”
“你是……”不等老师问完,孩子又作个揖:“学生曹植,特来拜师。”
老师不由站起身,爱抚地摸着曹植的头,说:“唔,你原来是曹植。好,太好了,我愿当你的老师。”
一听这话,曹植鞠了个躬,跑回去换了衣服,重又回到书房。在老师面前站着,又变成了个规矩的小学生。
曹植坐在老师下面的椅子上,开始专心听老师讲课。讲完课,老师才问清楚,为什么曹植采用那样的见面礼。
原来,曹植洗澡、用香粉洒身是为了给老师一个清洁芳香的身体,接受老师教育;赤膊,披散头发,是表示自己向老师学习一片赤诚;而跳舞、舞剑和背诵,是为让老师鉴定一下自己的基础、水平。
曹植以后的学习也像他与老师见面时表演的一样,认真、严肃,后来成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
◎故事感悟
曹植尊师,讲究严肃认真,以清洁自身、芳香满溢,表达对于老师的一片赤诚之心和敬仰之情。
◎史海撷英
曹植之死
曹丕登上魏王位后,是为魏文帝。随后,他便将曹植的党羽统统都杀了,曹植和各诸侯全都返回了自己的封国。
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文帝的意旨,奏报“曹植喝醉酒后傲慢无礼,威胁使者”。主管官员请求治曹植的罪,文帝因太后的缘故,将曹植降爵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城侯。黄初三年,立为-城王,食邑2500户。黄初四年,又改封曹植为雍丘王。
曹植曾先后几次上书给魏文帝,向其认错服软,想再有所作为。而每次文帝都是虚词敷衍。太和五年,曹植又上疏请求问候亲属,表达他的心意。这年冬天,文帝诏令各王在太和六年正月到京城朝见。同年二月,将陈地四县封曹植为陈王,食邑3500户。
曹植常请求面见文帝单独叙谈,议论当时的政事,希望有幸被任用,但始终不能达到。返回封国后,曹植心中惆怅绝望。当时的法制对藩国十分严厉,属官也都是鄙俗无才的人,供给的士兵仅限残疾老弱,数量最多不超过200人。又因曹植以前犯有过失,各方面又减去一半。十一年间,曹植三次迁徙封国,因而常常闷闷不乐,不久就发病去世了,时年仅41岁。
◎文苑拾萃
九愁赋
(三国)曹 植
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践南畿之末境,越引领之徘徊。
眷浮云以太息,顾攀登而无阶。匪徇荣而愉乐,信旧都之可怀。
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词。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
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念先宠之既隆,哀后施之不遂。
虽危亡之不豫,亮无远君之心。刈桂兰而秣马,舍余车于西林。
愿接冀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因流景而寄言,响一绝而不还。
伤时俗之趋险,独怅望而长愁。感龙鸾而匿迹。如吾身之不留。
窜江介之旷野,独渺渺而泛舟。思旅客之可悲,愍予身之翩翔。
岂天监之孔明,将时运之无常!谓内思而自策,筭乃昔之愆殃。
以忠言而见黜,信毋负于时王。俗参差而不齐,岂毁誉之可同。
竞昏瞀以营私,害予身之奉公。共朋党而妒贤,俾予济乎长江。
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愁慊慊而继怀,怛惨惨而情挽。
旷年载而不回,长去君兮悠远。御飞龙之蜿蜒,扬翠霓之华旌。
绝紫霄而高鹜,飘弭节于天庭。披轻云而下观,览九土之殊形。
顾南郢之邦壤,咸芜秽而倚倾。骖盘桓而思服,仰御骧以悲鸣。
纡予抉而长涕,仆夫感以失声。履先王之正路,岂淫径之可遵!
知犯君之招咎,耻干媚而求亲。顾旋复之无轨,长自弃于遐滨。
与麋鹿以为群,宿林薮之威蓁。野萧条而极望,旷千里而无人。
民生期于必死,何自苦以终身!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
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见失群之离兽,觌偏栖之孤禽。
怀愤激以切痛,苦回忍之在心。愁戚戚其无为,游绿林而逍遥。
临白水以悲啸,猿惊听而失条。亮无怨而弃逐,乃余行之所招。
石勒尊师好学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
石勒(274—333年),即后赵明帝。字世龙,原名匐勒。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从奴隶到皇帝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人。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发生了分裂。大将石勒趁机在反晋战争中扩大自己的势力,自称为赵王。
石勒是羯族人,家族世代都是部落的小头目。年轻时,并州地方闹饥荒,他与部落失散了,曾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
有一次,石勒被乱兵抓住,关在囚车里。正好车旁有一群野鹿跑过,乱兵们纷纷去追捕群鹿了,他才趁机逃走。
石勒受尽艰难,找不到出路,便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织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后,他投降了汉朝,在刘渊的部下当了一员大将。他不识字,但从小受过汉族文化的教育。任大将后,石勒也渐渐懂得,要想成大业,光靠有武力是不行的。于是,他拜了一个汉族士人张宾为师,采取了许多治国措施,还收留了一大批北方汉族中的贫苦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虚心向他们求教。由于他骁勇善战,加上有张宾等一大批谋士、老师帮他出谋献策,他的势力日益强大。两年后,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后赵。
石勒自己没文化,却十分重视读书人和尊重教书的先生。当了皇帝后,他命令部下,凡遇到读书人和有学问的先生,一定要请到襄国来。他采用了张宾等人的意见,设立学校,要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的制度,招贤纳士,凡是各地保送上来的人经过评定,合格的就选用为官。
石勒特别喜欢读书,他自己不识字,就请一些读书人和老师把书讲给他听。他一边听,一边认真思索,没有一点架子,还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石勒让人给他读《汉书》,当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刘邦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历史时,他说:“刘邦采取这种错误做法,怎能得天下呢?”讲书人马上给他解释:“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并没有这样做。”石勒点点头说:“这才对啦!”
由于石勒重用人才,尊师好学,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后赵初期才出现了兴盛的景象。
◎故事感悟
石勒虽然没有文化,但对于人才的重用和对于教学的重视,足以看出他是一个尊师好学、重视教育的典范,他也深知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学习不重视教育是不行的这样的道理。
◎史海撷英
石勒读书有见解
有一次,石勒举行宴会招待大臣。在宴席上,石勒问一个大臣,说:“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他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强,别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韩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
◎文苑拾萃
豫 州
(唐)胡曾
策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
当时更有三年寿,石勒寻为关下囚。
苻坚尊宣文君为师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