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的火山喷发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比起在由工业污染造成的位于较为底层的气溶胶在大气中持续更为长久的时间--有着长达数年,而不是数天或者数周的生存期。更长的生存期就意味着每克所降低的温度,大气中的硫酸盐比起底层的那些要多到约25:1倍。也就是,假如你逐渐的消停了所有向底层大气的工业排放却将丁点的硫酸盐注入到大气层中,就像Crutzen博士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的,你可能在获得巨大的健康益处的同时也保持住了气温下降水平。
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缺粮?
气候变化 农作物产量 降水 二氧化碳 数据
冰河融化后的远古时代,海平面急剧上升,由于温室气体的自然释放,气温处于史前时代最高峰,古代文明由于干旱而衰落。在记忆可及的近代,人们根据可靠的测量对气候变化做了记录。根据过去的这些记录,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未来也许会越来越明显。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现在已经对全球农作物产量的变化做出了估计。农作物产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近来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世界总的来说越来越潮湿,但是雨水远离了好些农业平原地区)。
斯坦福大学的戴维德·罗拜耳、扎斯汀·考斯特·罗伯特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沃尔夫然姆·史灵克,首次将世界上以小麦、玉米、稻子和大豆作为主要农作物的部分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结合在一起。他们共同研究发现,尽管很多大豆首先被用来喂牲畜,但人们最终所吃的热量有75%是这四种作物提供的。
研究发现,从1979年以后的29年里,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这些可耕作面积的气温普遍越来越暖。例如,自1980年起,一些种植小麦的欧洲地区气温上升了两度。为了发现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产量变化,并且是不依赖于农耕方法的改进引起的变化,研究人员接着建立了产量逐年同比变化的模型,并与更长的趋势相对照。模型显示,产量变化除了1980年与气候变化有关外,可能与现在的耕作方法有关。最后,他们将现在的产量与模型显示的产量相对照。
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对小麦和玉米来说,结果是否定的。在全球范围内,与没有气候变化的条件下相比较,小麦产量下降5.5%,玉米产量下降3.8%。大豆则某些地方增产,某些地方减产,没有真正相同的全球范围的影响。对稻子来说,气温变化对较高维度地区明显有益,而对较温和的某些地区则有损害。气温比降水造成的影响更大。这一结果似乎符合以前做过的关于在单个国家里这种影响的研究。
但是需要做一些说明。例如,这一分析没有追踪现已被耕种地区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反而使用的是2000年前后的作物分布图。很多农学家认为,依靠逐年同比的产量变化建模,夸大了较长时间气候变化引起的损害。那样农民将会适应。这说明,诸如较为突然地降雨等气候变化的较微弱的影响,和特别热的天气对产量的很大的影响被忽视,这可能意味着研究低估了影响。
有些人将感到吃惊甚至惊愕,因为不太大的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重大的损害。但是在上文中,这种损害相当小。尽管气候变暖,但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产量一直在增加。气候变化造成的减产,经常与一年里由于耕种技术改进带来的增产相等。而且,对小麦来讲,一直影响气候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也使光合作用更为容易,这将使产量增加到足以抵消大约一半的与气候有关的损失(玉米的光合作用方式不同,因此按净额计算受损较大)。
接着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理查德指出一个要点:农作物产量指示着最坏的情形。即使农作物产量停止增长,在公路、市场和其它方面容易取得改进能够使食物的有效利用大大增加。而且人们至少能够适应相当小的变化;的确,当研究表明在一个被考察的国家里哪一种农作物受全球升温影响最大时,研究提供的证据有助于人们去适应。因此即使马尔萨斯骑在预示气候变化大灾难的高头大马上时,看起来他也被击败了。
此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或多或少能够消除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根据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威廉姆·克莱恩的研究,世界粮食至少4%被用于制造酒精燃料。这大部分对环境完全没有好的影响,而且停止对这种燃料的补贴将增加食用粮食的供应,增加的程度相当于过去三十年来气温升高造成的损失。
尽管如此,在一个有十多亿人营养不足的世界里,而且人口一直在增加,每一点变化都是有害的。罗拜耳和其同事们计算,气候和二氧化碳的最终影响造成的损失,在粮食价格上比其它方面高出5%。罗拜耳计算,这意味着每年损失大约500亿美元。在有些国家影响特别大:气候变化造成俄罗斯的小麦减产超过10%。正如克莱恩指出的,增产变慢了。但是气候影响可能加速。史灵克做的早期研究表明,假象歪曲了参数选择:与不喜欢温度低于最佳点相比,他们更讨厌温度高于最佳点,因此升温可能使影响夸大超过了某一程度。
如果升温的模式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可能会被强烈地感觉到。罗拜耳和其同事们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气候变化不是更差的,原因之一是,尽管地球整体来讲在过去30年里气温升高,但是在美国的部分地区生长季节气温并没有升高,这些地区生产的小麦和大豆占世界产量的40%。没有人能完全确定这其中的原因,也没有人知道它是否将持续。气候和变化还没有造成非常大的损害,这也许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过去并不对未来提供可靠的保证。
让森林锁住那些碳
森林 碳浓度 毁林 遥感科技 碳排放
森林中充满了碳。地球表面大约3/4的碳为树的叶、枝、枝、茎,根吸收。两到三倍以上的碳埋存土壤中难以排出。相比之下,当森林为大火吞没,害虫蚕食,大风刮倒,植物炭却能释放到空气中。一些专家估计人类滥伐森林占全球排放的17%,另有人估计只占6%。
由于无法具体测量储存于森林中的碳量导致偏差拉大。公认的测量方法是联合国“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个别国家报告森林面积而计算出数字。但一些国家并不接受这种计算方式,因为不少以此方式得出的数据都已经过时。清点的初衷是估算多少木材可用于为商业,意味着并非所有类型的树木都记录在内。当没人十分确定树木有多少时,很难得出存于森林中的碳量。
树洞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利用遥感科技(结合传统的老式的实地调查)测量出热带雨林中具体碳量。研究员深入森林测量出一片500平方米的树木,采集的数据用于校对“激光雷达”。与同类雷达及声纳原理相同,激光雷达借助广播电磁波触及目标,并通过反射回的信号建立图像。激光雷达光波是人造外星发送回来的红外激光波束,这种科技让实地考察沦为无用之地。
研究院计算热带雨林碳总量达2290亿吨,比联合国最近估计的数字高出21%。他们同时得出排进空气的净碳排放,由于2001-2010年十年间平均每年热带雨林砍伐量多达10亿吨,较先前估计少了10%。
关键一点在于,这份数据让研究院能在大比例图纸进行绘制,史无前例详细地表示热带地区的碳浓度:每个像素对应边长500米正方形。这不仅描绘出碳如何传播到不同国家,也散播到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譬如,近一半热带非洲的碳像在灌木丛或大草原一样锁在非林地植被中。
这些发现应当帮助热带国家满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报告要求。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或许对人类工作产生深刻影响(譬如在一项计划中发展中国家因不伐树而得到补偿)。研究结果有力地推动了这个点子,这项被称为《减少森林砍伐及退化产生的排放》(REDD)的计划中不仅应涵盖森林,也应有其他植被。
排碳请付费
航空业 减排 环保 废气排放贸易体系 欧委会
请系好你的安全带,如果欧委会达成期望的话,各个航班在欧洲内外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被纳入欧盟废气排放交易体系以内。
由于这项举措将把当前的环境成本转移到航空公司身上,多家公司均不期望欧委会达成目的。部分航空公司把欧委会告上了法庭,表示欧委会将欧盟以外航空公司的航班纳入欧盟废气排放交易体系并要求他们为排碳量付费的做法十分过分。而一些支持地方航空公司的非欧盟政府则决定可能以抵制欧洲空中客车的形式以牙还牙,这种机型由于出色的燃油率近来大受欢迎。
为排碳量设价不失为一个减排的好办法。实行排碳税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但废气排放贸易体系这样的市场却是达成减排目的成本最低的方法。多数欧洲的重点排放产业,如发电厂和重工业,都被纳入了这个体系。这意味着他们都被分配到定额可以自由买卖的排放许可。航空公司被免除在体系之外,因为废气排放贸易体系是欧洲的体制产物,限制不了国际的航空公司。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针对该现状开始争论,因为航空公司占世界总排碳量的2-3%,而且这个比率还在快速攀升。
全球性碳市场比欧洲碳市场更具优势,但短期内似乎没有组建此类全球市场的迹象。航空业也没有自愿为本身引起的污染付费的打算。与负责设立航空业规范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协商后,欧洲国家确定ICAO将不会建立任何全球体系。于是欧委会才决定把航空公司纳入欧洲废气排放交易体系。
对于欧委会的反对派来说,欧委会的行动显得有些仗势欺人。美中及其他多个国家均质疑欧盟是否有权对三藩市或者上海市出发的航班进行征税。航空公司表示被纳入欧洲废气排放贸易体系后,他们的航班成本将大幅上升。标准普尔公司的研究显示,纳入体系后,航空业在第一年就将多花费11亿欧元成本,而且(根据飞行距离和碳价格)机票价格也将被推高40欧元。航空公司方面表示,政府以环保的名义已经让他们已经支付了大量相关税金。
航空公司抱怨道,欧洲国家可以以灵活定价的方式实行相关规定,这也言之有理。废气排放贸易体系的规定对来自具有相关“对等措施”国家的航班可以免除,而联合国将决定所谓“对等”的标准。如果由一个中立机构来决定“对等措施”的标准从而解决此类争端的话,这样的做法还算公平。而且,政府若减除当前以环保名义征收的税金的话,这个计划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但欧委会虽然在细节上出了错,大方向却是对的。航空公司以及他们的消费者必须为自身造成的污染付出代价。再说如果排碳收费开始从欧洲蔓延向全世界,那更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