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博改变一切
962200000027

第27章 如何转发? (2)

其次,有的微博最后可以用一句话问个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大家兴趣,使大家参与讨论。但是,对于问题型的微博,你既然发问了,就一定要负责任地查看粉丝的每一个回复和评论,你自己也要积极地参加讨论。

最后,要保持互动时的风度。不要生气,不要鄙视别人。尽量不要删除别人的评论(纯粹的恶意广告可以删除,出言不逊、态度恶劣的网友则可以考虑屏蔽他,但要谨慎处理)。

我经常在微博上发起大家的讨论、投票。这些与粉丝、网友的互动活动,既可以帮助我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了解大家的想法,也活跃了微博的气氛,增加了参与感,使粉丝更加喜欢我的微博。

例如,针对我在微博大会上提出的,“我在做什么” 升华到“我在想什么/我在关注什么”的提法,我就发起过下面这样的讨论:

李开复:今天在微博大会,我提出微博很大的进步就是从“我在做什么” 升华到“我在想什么 / 我在关注什么”,让内容更有深度。有几位朋友不同意我的看法,认为我“太哲学家”了,而大部分人还是更喜欢分享自己在做什么,还有观察别人在做什么。是这样的吗?

针对这个讨论,有一千多个网友转发,最终得到了1196条回复。可以说,这个讨论非常成功,很多网友都在回复中贡献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有些见解让我受益匪浅。作为示例,在这里摘录一些精彩的网友观点:

同意开复老师的观点,“我在想什么”“我在关注什么”的成分多的多~思考问题的微博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我赞成李博士的看法,你在做什么并不关键,你在想什么则或许值得别人借鉴,所以只记录你在做什么的微博是写给自己的,同时记载你在想什么的微博才是兼顾大家的,所以各随心愿

不是的,我关注我在想什么,我在关注什么?微博是情感与思想的产物,如果内容没有深度,必死无疑。

微博不仅大家了解别人,也同是让别人了解自己,但是这个平台觉得更应该是提供提升自己的平台,了自己所不知,想自己之前未所想的。东西都为我所用了,才是最好的结果,不是吗?

我上微博主要是想了解他人的动态,同时也想让陌生人知道我在做什么,想什么。让他们知道一些不能让熟人知道的秘密。我想,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倾诉吧~

“做什么”像是物质信息,“想什么”像是精神信息,所以我同意,分享和关注“想什么”的微博越来越多是微薄的一种进步

严重同意,这也是为什么让我对微博不屑一顾到时刻关注的转变。微博成为了一个我时刻了解世间变化的窗口,更可以方便的借鉴专业人士的眼光来关注社会,反省自己。谢谢您的剖析!

我想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吧,微博只是一种使用工具。使用主体不同,目的也就不同。所以有的人喜欢表达自己在做什么,有人喜欢通过微博找到更多的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角度发表微博。所以说微博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个大大的平台。

我也会通过微博这个互动平台,向粉丝们征集向名人提问的问题:

李开复:明天要和下面三位在一起一天,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他们:《纽约时报》新闻主编、《商业周刊》执行主编、《芝加哥论坛报》的普里兹奖得主?(这是百人会赞助帮助美国媒体理解中国的项目)

这个征集在短时间内就收集到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摘录几条如下:

我想知道他们如何看待优秀美国IT企业如雅虎,google的企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希望这个消息能被看到:)

我想问一个行业内的问题:面对网络等新传播方式,比如,我注意到三个主编所在媒体的印刷版广告都是直线下降的,你们焦虑么?各位主编对纸媒如何应对新传播方式有何高见?

想问《商业周刊》执行主编:请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美元贬值是不是最好的一个解决办法?美元贬值到底要走多远?现在的反弹是不是假象?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趋势。手机广告和互联网广告有什么不同?

都是我美国同行。很想请开复兄代问,他们对纸质媒体尤其是杂志在新媒体时代的未来到底怎么看。财经类杂志还能做多少年。多谢。

微博平台通常也都提供了发起和组织粉丝投票的工具。我在微博上就曾发起过很多投票。例如,我们正在筹划2011年举办一次有关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和创新的大会,就在微博上发起投票,看网友们最希望哪几位业内名人到会。投票的题目是:“如果能请三位来中国演讲,你最想听谁?”这个投票有7529人参与(每人最多选3位),结果非常有趣:

Marc Andreessen(网景创始人) 6.28%

Bill Gates 27.24%

Tony Hsieh(CEO,Zappos)3.49%

Steve Jobs 56.86%

Marissa Mayer (Google VP) 16.34%

Andrew Mason(Groupon创始人) 4.68%

Mark Pincus(Zynga创始人) 3.11%

Sheryl Sandberg(Facebook COO) 5.72%

Evan Williams(Twitter创始人) 41.21%

Mark Zrckerberg(Facebook创始人)) 68.48%

除了主动地在微博上发起与粉丝间的互动,我们还要特别留意粉丝的反馈,及时作出正确回应,这也是保证粉丝忠诚度、增加粉丝数量的关键。

在微博上,我会发布一些比较难懂的英文内容或视频,然后再通过留言,看粉丝们看懂了没有,如果没有,我就给大家详细的解释。比如,有一次我转发爱迪生的一句话:

李开复:I failed my way to success. – Thomas Edison

发出后,很多网友留言说,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我就借这个机会,发微博跟大家解释这句话:

李开复:有网友说不太懂。爱迪生发明灯泡尝试了700次才成功,但是他说:“我不是失败了700次,而是成功地学习了700次错误的方法。唯有排除错误的方法,我才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也就是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发出微博以后,一定要记得抽空儿看看网友的留言、评论。我虽然没有办法读每一条留言,但是每发一条微博,我都会看看最早的几十个留言,以确保没有说错话。当我用提问题的方式发微博时,我一定会负责地读完每一条回复。有时候,一条微博会引起很多人批评,如果的确是因为微博内容上的疏漏,或者的确有观点、事实上的错误,就必须考虑删掉该微博。当然,太过份的删除操作也是不好的,因为如果删除了已经有人转发的微博,别人的转发就失去上下文了。对恶意留言的删除也不能太过分。

有一次,我和一位前任部长吃饭,他开了两个玩笑,我觉得挺好笑,就把玩笑的内容发到了我的微博上。没想到,好几个粉丝都在评论中告诉我说,这个玩笑不但不好笑,而且有歧视和欺负人的嫌疑。看到这样的评论,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就赶快把那条微博删除了,还好没有造成更坏的影响。如果当时发了微博之后,完全不看粉丝的反馈,可能就会有大麻烦了。

如果在网上看到恶意批评你的微博或评论,你想要辩解时,最好也要三思而后行。这时,一定要先看看,那条微博是否已经传播得很广。如果它本身还没有怎样传播开来,那最好的回应,也许就是保持沉默。否则,你的回复或转发反而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对你的恶意批评,其实是帮对方做宣传了。

总之,在微博上有很多和粉丝、网友互动的方法,只要善于使用各种互动技巧,同时细心收集、听取反馈意见,你一定能赢得越来越多的粉丝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