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少年卷勤劳节俭
9743600000038

第38章 司马光掘地入室

在北宋,西京洛阳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这个司马,就是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21岁中了进士以后,就一直在朝廷做官。官职虽然显赫,但他却非常清廉节俭。

洛阳是北宋的西京,住着许多王公贵族,他们的住宅都修筑得像宫殿一样豪华,还有花园楼阁。在这些贵族中,有一个叫王拱辰的,他的房子最气派,只中堂就起屋三层,上面还刻着龙凤等各种图案,屋檐向上飞耸,更显得气势宏伟。而司马光呢,却住在离市区有数十里的一个陋巷中。房子是低矮的平房,冬天冷得要命,夏天又酷热难挨。司马光只好在屋里的地下挖了一个一丈多深的土坑,周围用砖砌成,夏天全家就躲在坑里。因此,西京便流传出了这条谚语。

后来,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长大了,也做了官。司马康见父亲生活太清苦了,想给父亲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为父亲造一所住宅。司马光知道后,马上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们家本来清寒,清白的家风要世代继承。我从小就不喜欢奢侈,不愿意穿华丽的衣服。我一生只求吃饱穿暖,别无奢望。虽然别人取笑我,说我简陋,可我不认为这是缺点。我认为节俭朴素才是美德。孔子不是说过吗,一个人因为俭约而犯过失是很少见的。读书人虽然有志追求真理,但却以粗菜破衣为耻,那是不值得和他谈学问的。衣取蔽寒,食取充饥就可以了。住的能挡风遮雨不是很好吗?”

他还给儿子讲了许多历史上节俭的故事。他对儿子说:“有一个叫张知白的人,官职很高,俸禄也很多,但家里盖的却是土布被子。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虽然是丞相,但他的妻子从来没穿过绸缎衣服。这些人你都应该学习呀!反过来,奢侈的人都没好下场,你不要学他们,而要学习张知白和季文子,要记住历史教训,把咱们节俭的家风世代传下去。”

司马康看了父亲的信,被父亲那清廉的品格感动了,心想:“违背父亲的意愿是最大的不孝。”他便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从此再也不提钱财、房子之类的事了。而且自己也和父亲一样节俭。当时人都说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因为司马光勤俭为国,嘉祐八年,宋仁宗下诏赐给一些有功的臣子百余万元的钱财,别的臣子个个都高兴极了,可司马光却怀着沉重的心情给仁宗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现在国家多事,人民困苦,我绝不能接受这些赏赐。”然后他当面呈上这些财物,辞谢仁宗,但仁宗执意不收,也不改变自己的诏赐,司马光就把这些东西捐献给谏议院办公用了。

不久,司马光的妻子因病去世了。因为他平时把钱都周济给了穷困的亲戚,所以家里没一点儿积蓄,连给妻子买一口薄棺材的钱也没有。他只好卖了家里唯一的三亩薄田,买了棺椁,薄葬了妻子。他儿子见母亲辛劳一生,死后又这样清寒,痛哭着对父亲说:“母亲含辛茹苦一生,这样做是不是太对不起母亲了?”司马光眼含着泪说:“你母亲跟我一辈子,没穿过绸缎,没吃过鱼虾,我是愧对她。可这是咱家的家风,这种清俭的美德不能断在我们手里。你母亲是理解我的。既然生是如此,死后又奢求什么呢?”

妻子死了,司马光个人的生活有了很多困难,他朋友劝他买个奴婢,也可照顾一下他的生活,可司马光始终不肯,仍一个人过着俭朴的生活。

一个有钱有势,生活条件优越的人,能自节自律,俭朴廉洁,是件难能可贵的事。

司马光能编写出被称为“历史的镜子”的《资治通鉴》,正是因为他一生都用廉洁的镜子照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