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起名全典
9983400000017

第17章 起名找方法(6)

古人常用十二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近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正,如子正即为夜晚12时,申初即为下午3时。如:

◇酉: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因出生于农历十月十五日酉时而取乳名“酉”,“小酉”。

◇旭初:邓拓的乳名,父亲邓欧予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出生于清晨之时。

◇正午:文学史家杨公骥于午时整出生,祖父为其取名正午。

◇凌凌:出生于凌晨零点,用谐音字表示。

类似的人名还有周代鲁僖公名申,战国时蔡庄侯名甲午,齐大夫名卢蒲癸,秦将帅名白乙丙等。

◎以出生的日期取名。如:

◇舒庆春:老舍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即农历立春第一天,父母给他取名庆春。

◇国庆:即出生日是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纪念日。

◇正一:正月初一出生。

◎以出生的月份取名。如:

我国著名歌唱家王昆,她的丈夫叫周巍峙,他们夫妻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是1947年7月在束鹿县降生,名周七月;二儿子是1955年8月底出生,故名周八月。

我国对月份还有一些别的称呼,如农历一月的别名有建寅、孟春,二月的别名有仲阳、大壮,三月又称建辰、莺时,四月又称朱明、正阳、孟蔓,五月又称建午、天中,六月又称林钟、秀月,七月又称肇秋、建申,八月又称建西、正秋,九月又称霜序、建戌,十月又称孟冬、应钟,十一月又称建子、畅月,十二月又称嘉平、临月。以月份取名时,可以采用以上这些月份的别称。

◎以出生的季节取名。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还有春分、清明、立春、立夏、小满、立秋、白露、立冬等24个节气。这些名称,都可以考虑用做人名。如:

◇冬生:教育家吴贻芳于1893年1月出生在湖北武昌,家人给她取名叫冬生。

◇喜麟子:关向应是他父母生的第一个儿子,又出生在庄稼收获的金秋季节,祖母给他取名喜麟子。

◎以出生的年份取名。

我国古代多以干支纪年,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轮完后又重新开始。这种纪年法到今天仍在使用。

纪年还有用生肖来表示的,每个属相代表一年,与十二个地支搭配: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轮回一次。

人们也经常用天干地支纪年和生肖来取名,如乙丑年,取名张乙,为小孩取小名为“小牛”、“阿牛”、“小羊”、“小虎”等。

◎以出生的年代取名。

年代的时间有长短、有阶段,如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至1976年结束,这几年生的孩子都有借用“文革”这个词取名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红”字最为流行,许多人用“向东”、“永红”、“朝阳”等取名,也直接或间接地表示孩子是在“文革”期间出生的。

◎以出生的节日取名。

利用节日取名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当代节日中的国庆、中秋、重阳等都可直接入名,“五一”是“武义”的谐音,“六一”是“陆夷”的谐音,“七一”是党的生日,可取名党生,“八一”是军队的生日,可取名建军或军生等。

第二,以出生的地点取名。

用这种方法取名的人,大多不在本籍(祖籍)而在客乡出生,一般都是因父母长辈为了纪念异乡而取名的。

如著名画家李苦禅祖籍山东,“五四”运动后一直在外地谋生和工作,他的夫人凌嵋琳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在杭州生的,故叫李杭,次子是在北京生的叫李京。

第三,以出生时发生的事件取名。

如著名演员陈道明在拍完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后,喜得爱女,陈道明欣喜异常,便给爱女取名为“格格”(满语,意思为“小姐”),陈本人尚未走出电影中的角色,竟然又把出生不久的女儿也拉进了角色。

不过,这类取名主要还是受社会政治气氛影响较大。如1958年大跃进,给孩子取名“跃进”,在抗美援朝年代里,“卫平”、“卫国”、“抗美”之类的名字也极为普遍。

通过出生时所处的时间、地点、事件等特点取名,可以取一个好名字,但取名时应含蓄一点儿,思路可拓宽一些,可从谐音、转义、引义等方面去考虑。在以出生地点及发生的事件取名时,也要避免落入俗套。

■ 从地籍祖籍获得灵感 ■

以地籍、祖籍取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根据出生的地方取名,根据父母的祖籍取名,以及根据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取名。

第一,以出生地取名。

出生地的一张床、一家医院、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乃至越出国界,在另一个国家,只要值得纪念,在此地留有一段情感,便都可以用来取名。

张曲江系指唐代诗人张九龄,因他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作家老舍,有子名小坡,是因其在新加坡出生的;女歌唱家关牧村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牧野村,其父母便为她取名为牧村;郑成功小名福松,据说是因为“产于苍松之下”;现代作家权延赤的名字来历是孕于延安,而生于赤峰。

类似的名字还有很多,如京生(北京生);王中原(河南生);鲁广(广州生)、武威(县名)、沪生(上海生)、宁生(南京或西宁生)、汉生(武汉生)、云生(云南生)、秦风(陕西人)等。

第二,以祖籍取名。

古人经常因为战乱和自然灾害而迁徙他乡,而现代人为了事业和理想,往往也不辞辛苦漂泊异国他乡。虽然人们都曾背井离乡,但他们的心却早已被家乡牢牢地拴住,思乡之情永藏心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他们以祖籍取名就鲜明地表达了这种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

唐代文学家韩愈,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祖籍临川,世称“王临川”;现代艺术大师黄宾虹,本名质,他家乡安徽省歙县西乡潭渡村的一座桥南端有一亭子,叫“滨虹亭”,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他自号“滨虹”,后以“宾虹”流行于世。

在西北和西南支援边疆建设的人也经常以祖籍取名,如李粤秀、黄辽、程予广、常思京、张忆湘等。

以祖籍取名,一方面反映了古人“父母在,不远行”的传统伦理观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第三,以居住过的地方取名。

这种取名方法在古代比较常见,如汉代名臣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也称“贾长沙”;汉末孔融因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世人称其“陶彭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类似的还有韦庄——韦苏州、岑参——岑嘉州(唐边塞诗人)、谢朓——谢宣城、苏轼——苏徐州、李白——青莲居士等。

在现代,也有用这种方法取名的现象。如邓拓笔名“马南邨”,源自他长期住在阜平城南庄附近的马兰村,那里是他们报社的据点,他在那里和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便以“马南邨”为笔名。

另外,以出生地与籍贯的结合来取名的现象也是极为常见的。这种取名方法即将出生地和籍贯结合起来取名,这类名字同时寄托着对出生地和籍贯所在地的深厚感情。

20世纪60年代,许多上海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为支援大西北建设来到新疆。他们在那里艰苦创业,深深地爱上了那片土地。在为孩子取名时,将上海与新疆联系起来:如沪新、申疆、海新、海疆、新浦、新海等,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新疆和新生活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子女的期望。

用这种方法取名的现象在城市也很多,这些名字通常是在祖籍地与出生地名中各取一字,连缀成名,如申杭(上海——杭州)、秦湘(陕西——湖南)、皖青(安徽——青海)、吉贵(吉林——贵州)、川鄂(四川——湖北)、甘津(甘肃——天津)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频繁,地域观念和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也日渐淡化,但以地籍、祖籍取名仍是一种完全可采用的取名方法。

■ 随意巧合,信手拈来 ■

信手拈来取名,是随意根据当时恰巧发生的极为平常的事情来取名。无巧不成书,巧合新鲜而有趣。有时随意巧合,灵机一动,信手拈来,会出奇制胜取出好的名字来。

信手拈来取名主要可分为两种方法。

第一,通过外界发生的事情信手拈来取名。

这种取名方法一般是根据取名时恰巧发生的、未曾预料到的事情来随机灵动取名。

革命家李立三为便于工作,曾改名为李隆郅,“五卅运动”后又改名为李诚。后来在和邓中夏坐火车到吴淞途中,他又要求邓中夏为他改名以便隐藏身份,邓中夏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抬头瞥见路边站着三个人,便灵机一动,建议他叫立三。

抚金英雄岳飞出生时,恰好有大鸟飞过屋顶,其父岳和便给他取名“岳飞”,字鹏举,意为举翅高飞,鹏程万里。

类似以上取名的名字还有很多,如作家黎烈文,他出生之日正值其曾祖父60寿辰,于是取名“六曾”;林则徐出生时因福建巡抚徐嗣曾从门口经过而取名则徐等。

以上这种以刚发生的事情为根据的取名方法比较常见,且经常在刚出生时用到。

第二,通过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信手拈来取名。

这种方法是指取名时,将当时心里的思想感情用名字表现出来。一对年轻夫妇为女儿取幼名“走走”,学名“臻颖”。前者的意思是希望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后者则是希望孩子将来聪颖活泼。

的确,大部分人在取名时,都想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名字反映出来,如以上的幸福快乐、聪明伶俐等。像以上这样的人名还有很多,虽然这些名字都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它们都反映了取名者取名时的内心世界。

由于信手拈来取名法凭的是当时的感觉和想法,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往往能取出好名字。这类名字一般都有两个明显的优点:新颖别致和不易重名。

信手拈来取名应有个前提条件,即取名者应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深刻的思想,否则,就有可能取出一些怪异、晦涩、不雅观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