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采用了自我对话的形式,试着写下他所面临的全部困境。只要留在布拉格,他就永远也忘不了菲利斯,因为他的日常安排是固定的,"倾向于过一种舒适、依赖的生活",他不会结婚,打破这种生活方式。"但你只是为了你自己才希望过这种生活的,不是吗?"他的回答是如果他结婚了,这种职员式的生活会使他从中获益,"但作为一个单身汉,这样的日子让我无法生活"。那么他为什么不结婚呢?因为"我一如既往地爱着菲利斯",但是"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使我不能结婚,因为我觉得婚姻会危及到写作。这一点我可能是正确的,但无论如何,我目前的单身生活同样毁掉了写作。一年来,我什么也没有写,将来也不会写出任何东西;我的头脑里有且只有这一个念头,我被它完全吸引住了。"卡夫卡又说,"由于我习惯依赖--这至少受到了这种生活方式的鼓励--结果我总是犹犹豫豫地对待一切。"这当然是真的,正如伊莱亚斯加奈蒂所指出的,卡夫卡作品的核心特点就是这种极度敏感的犹豫:"在他看来,未来的可能性是永远变化的,他的作品正是由对这些可能性试探着迈出的步子构成的。在他看来,并不存在一种单一的未来,未来有很多种;未来的多样性让他无能为力,加重了他前进的负担"。
格蕾特布洛赫迅速代替了菲利斯,成了卡夫卡的知己,不断地收到他的来信。卡夫卡(他表现得有点厚脸皮)对她的家庭生活提出建议,极力要求她吃素食,给她寄去自己最近发表的小说,建议她从维也纳搬到布拉格以便解决工作上的问题。他指出"尽管我们都不能忽略彼此同菲利斯的关系……但这不再是我们两个人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菲利斯虽然认识格蕾特的时间不长,但却对她非常了解,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她很快就把格蕾特拉到了自己这边,迫使她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菲利斯在给卡夫卡的信中很不自然地评论说:"似乎你很关心布洛赫小姐"。卡夫卡开始计划同格蕾特在维也纳或布拉格见面,这次他完全不像当初同菲利斯见面时那样犹豫不决。他感到自己必须离开布拉格--"我不能眼看菲利斯一点点地从我身边溜走,而我自己深陷在这里,越来越无法逃脱"。除此之外,他感到只要离开布拉格,他就能"以最强大的力量对抗我受到的最大的伤害"。对一个无家无业的单身汉来说,工作、安全感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作为一个奥地利律师,他只能在布拉格和维也纳工作(而他讨厌维也纳)。因此,奥地利没有一个城市符合他的要求,再加上语言的限制,可供选择的就只剩下柏林一个城市了,他希望去柏林,靠写作为生,"我想我很清楚,为独立和自由着想,我应该住在柏林(否则我将是多么不幸)。"他的要求很低--"一个房间,素食"--但是,柏林当然还是菲利斯的家。"如果我们在一起能够使我从菲利斯那里获得解脱,那就更好了,这是柏林的额外好处。"所有的问题都明确地得到了答复,卡夫卡的行动计划似乎一清二楚了。不过,他当然没有照做。
另一方面,卡夫卡不能不管菲利斯。尽管那次在柏林见面时,她说他们的关系结束了,但3月中旬,卡夫卡又收到了她的信。她说她家里出了一些事情,不过她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家人间的矛盾。卡夫卡向她说起将两人的关系推进一步,说起他们之间需要交流,说起在德莱斯顿见面,或者他再去一次柏林。这是真的,他"没有她活不下去"。菲利斯也给卡夫卡的母亲写了信,后者注意到菲利斯的沉默给卡夫卡造成痛苦后,曾悄悄地写信督促她给他回信(卡夫卡也曾昏头昏脑地给菲利斯的父母写过信,询问她是否生病了)。终于,菲利斯把电话打到了卡夫卡的办公室,一听到她的声音,卡夫卡重又感到"一种强烈地希望见到你的渴望"。她写信给他说:"让我们从那天在动物园的谈话起划一道分界线"。她接着又说--"你告诉过我,对于我给你的爱,你很满足了"--似乎是向他暗示,她只是准备把自己奉献给他,但决非出于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