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卡夫卡
10042500000008

第8章 卡夫卡 布拉格(8)

19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隶属的社会阶层和宗教信仰一致,布拉格说德语的犹太人以及相对少数的贫穷的犹太人开始同捷克人结成统一的联盟。在政府对犹太区进行大清洗的运动中,捷克人和犹太人的联合反抗获得了一些成果,不过,其中占绝对优势的犹太中产阶级仍然继续着德国化的进程,尽管他们在人口普查中一般都表示自己在家中说捷克语--赫尔曼卡夫卡就是其中的一个。在1900年的人口普查中,只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布拉格犹太人承认自己在家中说德语,而这当然与事实不符。

布拉格那些说德语的人逐步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1862年成立的德国赌场?名虽如此,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社交俱乐部?成了说德语的人活动的中心。这个俱乐部的一半成员都是犹太人,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犹太身份而受到歧视,卡夫卡的表兄布鲁诺就是德语俱乐部中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成员。俱乐部在政治上拥有一定权力,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关于政治自由、公民自由和反教权主义的观念,说德语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通过俱乐部建立了联系。即使双方合在一起,在数量上也依然是少数派,因此他们都需要对方的支持,然而双方私下却很少来往。科恩指出:"尽管犹太人渴望获得布拉格的德语精英阶层的接受,并且实际上也被后者接受了,但在家庭生活中,只有极少数的犹太人同非犹太人建立了联系。"

然而,捷克人对此事的看法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布拉格说德语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都是一样的--他们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权有势的上流阶层,尽管他们人数不多,但却掌握着实权(1900年,布拉格总人口为45万,其中说德语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加起来总共3.4万人)。他们使用的是象征皇权的德语,对占弱势的捷克人傲慢无礼。他们有自己的剧院、俱乐部、报纸和公共机构,从而制造了一种文化上的种族隔离。这种风气似乎一直延续到了今天。2000年,布拉格市议会提议将卡夫卡出生地前面的小广场更名为"卡夫卡广场",这一提议引发了民众的争议,布拉格市市长也表示反对。弗朗兹卡夫卡协会的玛塔泽勒岑对BBC的记者说,布拉格同这位享有盛名的作家之间是"一种矛盾的关系"。她说:"不能把他(卡夫卡)当作'我们的'作家,因为他是犹太人,还因为他用德语写作"。在捷克共产党执政时期,卡夫卡的作品曾被封禁,理由是思想内容颓废,直到近年,卡夫卡的全部作品才被翻译成捷克语。在捷克版的《历史名人录》中,没有出现卡夫卡的名字。前面提到的广场虽然最终更名为"卡夫卡广场",但是当地人仍然对卡夫卡怀有一种矛盾的感情。

19世纪末,布拉格说捷克语的人把说德语的人看作统治阶级。捷克作家帕维尔埃斯纳是这样写的:

他们(布拉格说德语的人)构成了德国化或外来的贵族阶级,政府机关的中高级官员,布拉格卫戍部队的军官,工厂主和批发商,富裕的资产阶级,大学和技术学院中的教授,演员,他们还是说德语的学生中的变化莫测的人物,他们只是暂住在布拉格,从未真正融入这座位于伏尔塔瓦河岸边的城市。在布拉格的近郊从未形成过说德语的人的聚居地。

埃斯纳把上述现象称作社会学和语言学意义上的犹太区。"布拉格说德语的犹太人就聚集在这个由无形的墙壁环绕的区域里。"布拉格的工厂主、富商、高级银行职员、经验丰富的医生、律师、大学教授以及绝大多数批发商和进出口贸易商都由说德语的犹太人包揽了,昂贵商品也完全被犹太人垄断了,注意到这个事实,我们就不难理解反犹太主义流言在当时大行其道的原因了。"对一个住在布拉格的说德语的犹太商人来说,他所雇佣的必然是捷克工人--除此之外不可能会是其他人--和捷克工头,"埃斯纳这样写道:"任何一位说德语的犹太人,不管他是否经商,他家中的佣人必定都是捷克人。此外,门房、马车夫、司机、菜贩、挤奶女工、女售货人、女清洁工和洗衣妇也都是捷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