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愤的隋文帝斥责他道:“我用高颍、杨素为宰相,你在下面散布,说这两个人只配吃干饭,这是什么意思?”看见隋文帝大怒,有人便奏请将贺若弼处死,但隋文帝念他立有大功,便免他一死,但却一针见血地向他指出了缺点,隋文帝说,你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的心太猛;目无君上的心太猛。
隋文帝的话,一下子指出了贺若弼的要害,同僚有功他嫉妒,同僚升迁他不服气。有一次,皇太子杨广同他谈起朝中几位杰出将领,随口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是良将,他们的优劣如何?”
贺若弼因心中的怨气,而口没遮拦、毫无顾忌地答道:“杨素是员猛将,但没有谋略;韩擒虎是员战将,但不会带兵;史万岁是员骑将,别的本领平常。”
杨广问:“那么谁可以称之为大将呢?”
贺若弼深探一拜说:“这就要看殿下你的眼光了。”
后来,杨广当皇帝时,便对他更加疏远了。
最后的致命一点,还是最后一个太猛:目无君上之心太猛。
在隋文帝平定江南的战役即将开始时,贺若弼便对人说:“江南倒是不难平,可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飞鸟尽、良弓藏之事呢?”这句话,明显地表示了对隋文帝的不信任。事实上,他是想以此事来表示自己的不满,隋文帝听后大怒,但因念其功劳而没有深究,却更助长了他的怨气。
这一年,贺若弼随从隋炀帝一起出巡北方,在榆林停歇之时,好大喜功的隋炀帝,设置了一个可坐千人的大帐,以招待少数民族首领。其实,这事与贺若弼毫无关系,但他却又因怨气而在私下里评头论足,乱发议论,说皇帝太奢侈。这事被人告发,他被处以死刑,就这样,他重蹈了父亲的覆辙。
老子一贯主张“无为”,所以也主张“无言”。但这里的“无言”,却不是指什么也不说,而是“我正在说”,之所以无言看起来没有话,是因为话在肚子里自己与自己对话,或借助身体语言暗示。殊不知,当我们没有话时,自己的全身都在说话,眼睛、嘴唇、表情,甚至拿东西的动作,走路的姿势都在说话,粗心的人见别人不说话就闷,但细心的人,却能从中读懂对方的态度、观点。
老子认为,少言寡语合乎自然,如果将其引申到现实生活之中,即一个人说过多的话,不如沉默更有力量。就像流水从不说话,但当水中的石头溅起浪花时,浪花与石头就是水的语言;大山也从不说话,当风吹树响之时,风与树便是山在说话。由此不难看出,大自然并不是不说话,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才说。
因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牢骚也应该看时机,否则,会适得其反。
每个宁静的夜晚,都会有一些人—不论是胖人还是瘦人,富人还是穷人—酣然入眠,但却一睡不起,那些与世永诀的人,在温柔乡中,不觉暖和的被窝已成冰冷的灵柩,羊毛毯已成为裹尸布。如果再给他们一点时间,相信,他们不会浪费一分钟去抱怨。因此,如果我们对什么事不满意,那就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换种态度去对待,千万不要抱怨唠叨。
人生苦短,与其浪费时间去抱怨生活中的种种,还不如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如果实在改变不了,我们还可以试着换一个态度来思考:上天在给我们关闭一扇窗的时候,肯定也会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只要我们用微笑去对待生活,那么,生活也必然会对我们微笑。因此,在虚名小利面前,我们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以及淡薄的处世态度,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感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当我们面对凡尘俗世的困扰时,总会愤愤不平,感觉似乎只有自己受了委屈和伤害,不仅如此,我们还极易因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并发出诸多的牢骚:“为什么我总是受到这么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什么好事都轮不到我?”其实,与其浪费时间去发牢骚,不如学会珍惜时间,好好享受人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甚至包括委屈和伤害。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道家箴言】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有人说人生绚烂,有人说人生枯燥,有人说人生深厚,有人说人生甜蜜。有人说生活就像梦,醒来时一切如常;有人说生活像电影,精彩只是虚幻;有人说生活像游戏,有时无聊,有时又觉得奇妙;也有人说生活像赌博,压对了你就顺,压错了你就背。其实,人生只是人生,只要顺其自然,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古代东为丞相的次子高洋,便明白难得糊涂的道理。
北魏权臣高欢,虚为丞相,实则是皇帝,他的长子,名叫高澄,聪明俊秀,高欢喜爱并非常看重他,大臣们也都依附在他的门下,对其毕恭毕敬。
而高欢的次子高洋,则沉稳机敏,对于外界的任何事物,他外表不动声色,但内心却明察秋毫。高洋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凡事都装糊涂,不肯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他还经常说自己见解浅陋,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表示顺从。所以,高欢比较看不起他,即使是家里的亲近之人,也都认为高洋远不如高澄有智慧。
高澄继承丞相之位后,高洋因为是高欢次子,难免会被高澄所猜疑。
高洋的夫人李氏长得貌美如花,在公开的宴会场所上,李氏都显得比高澄的夫人要漂亮许多,身为皇帝的高澄对此非常不满。高洋常常会为李氏购买一些服饰珠宝,有稍好一点的,高澄就强令取走,这让李氏很生气,有时就故意不给他,但高洋却常常笑着对高澄说:“这些东西还可以再去买,兄弟既然需要,我们怎么能吝惜呢?”高澄听后感到非常惭愧,便不再索要了,但高洋却大方地送给了他,而他接收下来后,因内心不安,故也不让夫人佩戴了。
高洋每天上朝回来后,便关门闭户,一个人在家静坐,即使面对着妻子和子女,也一整天不说几句话,面对家中的事物,他也都顺其自然,从不过分地责备或褒奖任何人。有时,他会赤着脚又跑又跳,大家都认为他疯了,于是,李氏问其缘故,他回答说:“我这是逗你玩儿呢!”其实,这是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由于太过不正常,因此,他装作糊涂,没有说出来。
武定七年(549年)八月,高澄在晋阳被人刺杀,秘不发丧,但消息还是渐渐泄露了出来。这时,北魏孝武帝暗地里对自己的亲信说:“大将军之死,好像是天意,大权应该归回皇室了。”而身为高欢次子的高洋,却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一如既往地待人真诚。当他去晋阳时,即使昭阳殿的卫士们都挽着衣袖手持利刃、如临大敌一般对他,他都按照该有的程序,虔诚地一拜再拜而出。
对待将士,高洋也及时慰问,并且,言辞诚恳实在。面对高洋的自然与魏帝的诸多戒备,众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了高洋这一边,渐渐地,大家都开始欢喜他了,并说道:“谁说高洋不如高澄?”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高洋成功迫使魏帝禅位,自己成为了北齐的开国皇帝。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在这里,老子根据不同的人对道不同的认识和自身的行为,将人分为了三个等级,即上士、中士和下士。这三种人对道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其生命的质量也完全不同。他认为,人只有认识道的德行,把握了自然的规律,才能一切顺利,就像我们的人生,唯有偶尔装作糊涂,任其自然发展,我们才能获得快乐。
古人有云:明白大道理的人,看来好像什么都是糊涂的;进入大道的人,看起来却像是不思进取,甚至是在退步;通晓大道的人,走在平坦的大道上,却好像走在崎岖的小路。由此可见,道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明白的,也许有时,即使明白了,也会装糊涂。
其实,道就是人生,我们一直都在追求安身立命,然而,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却并非一件易事,尘世中的我们,往往都难免会为俗事而困扰,如昔日好友突然变成了敌人,往日同事突然不肯合作了,顶头上司突然开始无故地刁难,亲密恋人突然提出要分手。在那一刻,我们会觉得活着真难,殊不知,只要我们适时地装装糊涂,便能够找回那些曾经的岁月了。
糊涂不是犯傻,更不是愚昧,相反,它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世间万物,一旦弄得太明白了,反而适得其反。如在太清澈的小溪里嬉戏,鱼儿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倘若一个人太精明了,那么,他一定无法结交到挚友。其实,糊涂就是遵循自然的法则,不要刻意地去改变它,而对于人生来说,它就是一种包容的气度,一种超凡脱俗的修养,一种的大智若愚的智慧。
安于平静,不搬弄是非
【道家箴言】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所为,上仁无为而无以为,下仁为之而有所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生活有苦有甜,每个人的人生亦是如此,然而,我们大部分的痛苦,都源自于自己的不安分,总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于是,在嫉妒之心的怂恿下,我们学会了搬弄是非,学会了落井下石,但结果呢?自己没有得到好处不说,还多树立了一个敌人,这又是何苦呢?其实,与其自找苦吃,不如安静享受平静带来的快乐,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远离痛苦,接近幸福!
明代大臣宋濂就从不搬弄是非,于是,他越来越受到明太祖的青睐。
明代的宋濂诚实谨慎,做了很长时间内廷的官员,但却从没有搬弄过别人的是非。不仅如此,他还在自己住的门上,题了“温树”二字,如果来访的客人,问起宫廷中议论的事,他便即指着门上的字让他们看,避而不答。
有一次,宋濂在家陪客人饮酒,明太祖便秘密派人侦察情况。次日,明太祖当面询问宋濂,昨日饮酒没有?座中客人都有谁?都吃了些什么饭菜?宋濂全部都照实回答了。太祖听后,满意地说:“果然是这样,爱卿没有欺骗我。”这奠定了明太祖对他信任的基础。后来,明太祖动不动便召见闻宋濂,询问群臣的好坏,但宋濂只捡其中优秀的说,并且,他还解释道:“优秀的大臣与我友好往来,我有所了解;不优秀的大臣,我没有接触过,所以不是很了解。”
还有一次,主事茹太素奏上万言书,指陈时务,一时触怒了明太祖,此时,明太祖询问朝廷大臣们的意见。不少大臣早就妒忌其官位了,发生这件事后,不仅能为自己出一口气,还能迎合皇帝。于是,他们便落井下石趁机批评万言书说:“这是不尊敬朝廷,诽谤诬告,简直是无法无天。”
当皇帝问到宋濂时,他却回答说:“茹太素出言无忌,不过是忠于皇上罢了。皇上正想广开言路,怎好苛求问罪呢?”这一番话,让太祖冷静了下来。随后,便仔细看了看茹的万言书,突然发现其中有不少意见,还是值得采纳的。于是,便召集了全部朝中大臣,对那些看风使舵、唯恐天下不乱的大臣们,进行质问和责备。最后,他对宋濂说:“如果没有你,我几乎枉加罪于敢讲话的人。”
事后,太祖在朝廷当众表扬宋濂说:“我听说最卓越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其次是君子。宋濂侍奉我十九年,虽然话不是很多,却从没讲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诮过一个人的短处,堪称为贤人。”
从此以后,明太祖便更加重视宋濂了,每次非正式场合见面,太祖总要命人为其设坐侍茶,每天早晨必定令他陪着进膳,咨询商讨问题,往往直到晚上才结束。
老子用他那一双慧眼,发现了人们纷纷奔竞趋走中的虚假和不真实。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欲望的路途上疾奔狂走、不死不休呢?老子认为,这是因为我们过于爱惜自己的生命。要知道,任何事情一旦过了头,便会走向其反面,即变成了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变得心胸狭窄,变得嫉妒心极重,变得喜欢搬弄是非了。
人生,就像一场田径比赛,无论大家都多么努力,技术运用得多么出色,结果都只有一个冠军,而享受欢呼的,也只是这成千上万名参赛者中,第一个冲到终点的幸运儿。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相对于那些出类拔萃、受万世瞩目的人物来说,绝大多数人都不过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家庭中,默默尽力的小人物罢了。既然大家都一样的平凡,又何必嫉妒去别人那一点点小成就呢?
其实,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很简单,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幸福快乐罢了,而平凡的生活中,也处处都能收获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是一杯冰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点的单纯乐趣也不是没有,生而自由的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正是这些小小的快乐,才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可亲,更可眷恋。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的不如意都源自于比较,而一味地、盲目地和别人比较,便造成了自己心理的不平衡。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灵魂。试问,如此的人生轨迹,又岂能用美好来形容?不如打开心窗,让阳光滋润我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