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现金管理
10203200000002

第2章 概述(1)

作为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产,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是企业的呼吸,现金是企业的命脉。企业在经营中如果没有充足且适量的现金作为支撑,就如同人体缺血和呼吸困难,导致出现病症甚至危及生命。现金流的不足和断裂往往是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直接原因。在当今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现金与利润同等重要,企业只有持续保持充足且适量的现金并保证现金的正常运转,才能保障日常经营得以正常开展,并推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因此,企业界和银行界都提出并普遍认同了“现金为王”的理念。

在“现金为王”的时代,如何有效地管理现金,使之始终有力地支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在适应市场环境和法律监管的条件下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管理好企业的现金资源,如何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谋求现金的保值增值,现金管理--这一现代化金融服务已逐步引起了广大财务和金融工作者的关注,并正在迅速成为企业界、银行界和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究竟何谓现金管理?它源于何处,目前又有怎样的发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和演进?本章将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现金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要想了解现金管理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先要从货币以及货币的发展历史谈起。读者也许会有些不解,现金管理与货币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现金和货币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应用领域,现金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形态,但追根溯源地讲,现金的本质就是货币。由此也就可以说,从货币诞生之日起,对现金进行管理的活动也就随之出现了,并始终伴随着货币形态的发展不断演进。现金管理从原始的对于个人和家庭货币财富的管理演变到现代的针对企业集团整体现金资源的综合财资管理,其发展始终是在货币形态演进的带动下进行的。不同的货币形态,必然会有不同的计量和流通方式与之相适应,进而也就导致人类对于其管理方式的演变。因此,我们要了解现金管理,就首先要了解我们要管理的对象--货币,沿着货币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的形态以及相应的计量和流通手段的演进历程,我们可以逐步理清人类对货币财富管理观念和手段的发展历程。

一、从货币谈起

“我今年的收入达到了2万元”,“我用20万元买了这台设备”,“我存了2000元钱”,“还你上次借给我的20元钱”,货币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活动中。虽然货币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给货币一个准确的定义。按照马克思为货币作的定义,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价值尺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衡量商品价值的统一标准;它是流通手段,可以用它购买我们需要的商品;它是社会财富的贮藏手段,可以积蓄我们创造出来的价值,从容应付未来的不时之需;它是支付手段,可以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它也可以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拥有如此之多社会经济功用的货币,必然需要人们对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使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满足人类更为广泛的经济社会活动的需要。于是,从出现货币之日起,人类就开始了对于货币的管理活动,随着货币形态的不断演进,货币财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进步,并最终催生了现金管理这一现代意义的管理技术。

二、商品货币时代的现金管理

按照货币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将分别介绍商品货币时代、信用货币时代和电子货币时代三个历史发展时期货币的存在方式、计量方式、存储方式和流通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当时现金管理的特点。

【一】商品货币的概念

商品货币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原始社会中,出于商品交换的需要,人类在不断地寻找一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兽骨、贝壳等原生态的物体都曾经发挥过货币的职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冶炼技术的成熟,金、银等贵金属成为早期的稳定的货币形态。

无论是原生态的物体,还是金属,都同时具有商品本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在没有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并且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因此把这个阶段的货币形态称之为商品货币。

【二】商品货币的特点

1.商品性。商品货币本身既是货币又是商品,且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时价值相等。换句话说,商品货币具有很强的保值能力。正因为这样,大量的商品货币【如金银】被用于储藏。因此在商品货币时期,对于货币的管理需求主要体现为对货币的计量和存储。

2.实物性。从原始的贝壳到金银,再到贵金属货币,商品货币始终没有脱离实物形态,具有体积大和质量大的特点。当进行大宗商品买卖时,人们只能用车马等交通工具运送货币。商品货币的实物性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其流通的效率,提高了流通成本。

3.多样性。在商品货币时代,货币的形态不止一种,如银元和铜钱就在明、清两代并存多年。多种货币形态同时存在的特点,使货币兑换业务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活动。

【三】商品货币的计量、存储和流通方式

商品货币的特点使得其在计量方式、存储手段和流通方式上体现出如下特点:

从计量方式上看,在黄金白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初期,人们仅仅只是通过商品货币的重量对其进行计量,如一两黄金,一克白银等。但是,称量金属并且保证毫无误差,是一件既麻烦又困难的事情,于是铸币出现了。铸币以个数计量,大大减少了对货币进行称量的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和时间。

从存储手段上看,由于商品货币具有实物形态和一定的体积,因此在存储空间上和环境条件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商品货币作为商品和作为货币有着相同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值。因此,人们对于商品货币体现出较强的存储需求。

从流通方式上看,商品货币的实物形态给其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比如:清代自开国至道光之前,埠际间现金的平衡和债务的清算都通过人工运现完成。这种运现的方式,既不安全,又费时间,还需要有较高的费用,因此很难适应日后越来越日益频繁的贸易需求。

【四】商品货币时代的现金管理

在商品货币时代,钱庄、货币兑换商和金匠铺等成为早期的金融机构,为人们提供了原始而初级的现金管理服务。

1.钱庄

钱庄是我国最早的民间信用机构之一。明朝中后期,民间使用数百年之久的白银取得合法地位,和铜钱公开流通,使我国的货币制度过渡到银钱并用的时代。当时,商品的大宗贸易和国家的财政开支多使用银两,商品零售则使用铜钱。从而产生了对银两和铜钱兑换的需求。

到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年】,钱庄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民间金融机构之一。早期的钱庄业务主要经营货币兑换业务,以解决当时官方和民间铸钱成色不一,市值不同和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等商品货币的先天不足。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展,钱庄逐渐成为了当时从事现金管理的金融机构。同时,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对货币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中介机构完成资金融通的意识,这也是我国现金管理思想的最早发展原型。但是受到商品货币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时期人们对货币财富的管理还仅仅局限于对货币的保存和兑换等初级管理手段。

2.货币兑换商

从世界历史看,国外早期的金融机构起源于13世纪后期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为了便利商品的交换,需要把各国货币都兑换成当地货币,于是就出现了货币兑换商,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而随着支付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避免携带大量金属货币带来的不便和风险,商人又将用不完的货币委托给兑换商保管,后来又发展到委托支付和汇兑,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商品货币时代的现金管理。

3.金匠铺

在英国,最初级的现金管理来源于金匠铺。在金银作为货币的金融体系中,人们为了金子的储存安全,将金子存放在金匠铺,同时交付一定额度的保管费。金匠铺除了负责对金子的保管,也负责鉴定。随着业务量的增长,金匠铺总会存余一定量的金子,金匠就从中拿出一部分借给急需使用金子的人,形成借贷并获得利息收入。之后随着金匠铺的业务进一步发展,金匠开出的收条已经成为一种变相的票据货币,可以代替硬币或者贵金属进行流通。此时的金匠铺就完全成为了一个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

综上所述,由于商品货币本身的特点和其计量、存储、流通上的特征,早期的金融机构对于现金的管理仅仅局限在货币计量、兑换和存储等最基本的现金管理服务上,并且所有工作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现金管理的需求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但是最为可贵的是,现金管理思想的萌芽已经悄然出现。

三、信用货币时代的现金管理

【一】信用货币的概念

货币经历的第二种形态是信用货币,较商品货币有更多的优点。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且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信用货币产生于商品货币流通的末期,纸币、商业票据、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

【二】信用货币的特点

1.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信用货币不同于商品货币,其本身的价值一般很低,只是作为货币数量的载体方便货币的流通。比如,1克黄金本身的价值等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而100元一张的纸币本身的价值要远远低于其标识数量的货币价值。

2.信用货币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其发行主要不是以黄金作为准备的,国家也不承诺无条件兑换贵金属。信用货币不同于商品货币时代金匠铺开出的“黄金收条”,因此也就不能等同地进行黄金兑换。

3.信用货币相比商品货币更加易于保存和运输。信用货币一般是以纸质票据为载体,本身体积小、重量轻,更加便于日常的携带、存储和流通,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效率并丰富了现金管理的内容。

4.信用货币提高了商品交易的效率,降低了商品交易的成本。同时,随着货币功能的信用化,通过现代信用机构和信用制度体系,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大量存在的交易活动可以通过转账结算等方式完成交易,并且节省了现金结算的各种费用。同时,纸币、汇票、支票等信用工具的运用,有效地节省了现金的制作、保管和运输等的费用。

5.信用货币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货币的信用化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商品经济中,资源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信用货币就可以方便地把闲置的资源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去,从而使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时,货币功能的信用化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促进了交换和消费的扩大。

【三】信用货币的计量、存储和流通方式

从计量方式上看,货币的信用化大大简化了其计量过程。信用货币摆脱了实物货币计量方式的局限,不再以“锭”、“两”等重量单位为计量单位,省去了烦琐又缺乏精确性的称量过程。无论是纸币,银行券,还是商业票据,都十分方便进行快速准确的清点。

从存储方式上看,信用货币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币值减损的问题,由于其以信用为依托而货币本身并无价值,使其在贮藏条件上的要求较为简易。另外,由于纸币和票据体型轻薄,易于大量存放,人们也无需再为其缺乏存放空间以及存放过程中的安全担心。

信用货币的收付流通更是大为简化,以往的钱庄,是以金银的实物运送进行现金的收付,票号有所改进,异地汇兑的业务省去了运现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现金管理的方式,而信用货币,由于其便携性,将现金收付的流程从根本上得以改良。以往一个口袋沉甸甸的银锭,如今化为纸币上的几个数字,以往规模巨大的运银镖车,如今变成可以轻松攥在手里的一叠票据。

【四】信用货币时代的现金管理

信用货币的产生以及其计量、存储和流通方式决定了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以及这个时期现金管理的特点。

1.票号

清代自开国至道光之前,基本上沿用明朝白银铜钱平行流通的货币制度,这给埠际间现金的平衡和债务的清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起初,运现的任务主要通过镖局完成。到了嘉道年间,人工运现的方式已不适应埠际间贸易日益频繁的需要,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盗贼四起,镖局的运现既不安全,又费时间,费用也比较高。镖局运现已经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瓶颈,先进的汇兑方式已为时代所需。在这种环境下,票号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了钱庄成为金融机构的主体。

票号之所以被社会上称为票号,缘于开始经营票汇业务。票号主要经营会票和期票两种票汇业务。会票是见票兑付的即期会票,期票则是签发会票后约定若干时日后而兑付的长期会票。为解决兑付时间未到而客户急需用款的问题,票号又创造了票据贴现业务,当时叫“认利预兑”,利率为1%。票汇对客户说来,汇票要从甲地转送至乙地,如果中途汇票遗失,又增加挂失等麻烦。因此,那些多地设庄的大商家就要求改变票汇方式为信汇方式,信汇是指买方将款项交给当地票号,由该票号开具付款委托书,通过邮寄交卖方所在地票号,委托其向卖方付款。

票号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克服了商品货币不易运输和保管的特点,异地汇兑业务的兴起,大大改革了原有的现货结算方式,降低了交易的时间和成本,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从另一方面讲,票号在异地汇兑方面的卓越发展,充分体现出了其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思想,这种思想为后来现金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