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色彩新鲜人
中国人的衣着色彩观十分有趣,随着性别、年龄、居住地与文化背景而有着一定差异。
长一辈的男性对穿衣色彩的选择,完全认命,在他们的想法中,色彩是有性别的,所有高彩度也就是较鲜艳的色彩皆属女性专用,身为男性是不屑一顾的,因此穿衣用色非常受限。至于这个年龄层的女性,对色彩的使用则趋于两极化,主流派坚持年龄越长用色越深越暗,非主流派拥护越老越鲜艳的相反主张,于是年长女性的穿着色彩度差异极大。
中生代是社会中坚分子,想法比较开放,男性当中已经有人开始小心翼翼地做着配色实验,尤其是休闲风盛行,上下分开来搭配的穿法十分普遍,深蓝西装配黑西裤、紫色毛衣配咖啡色长裤,街头的色彩实验状况百出,显然配色技巧还有待这些绅士们用心学习。女性因为用色的自由度高,也比较勇于尝试,一般说来则是敏感而踊跃地追随着流行的脚步,从头至脚,由里到外,精确地临摹着,但在个人风格的建立上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年轻一代的用色也呈现另一种两极化的现象,部分人个性勇敢甚至叛逆的,在缺乏色彩学基本养成教育的情况下,用色奇巧突兀,创意有余但美感还略显不足,而比较乖巧保守的年轻人,仍沿用儿时遗留下来的穿衣习惯,少女不是粉红就是大红,少男除了浅蓝只有深蓝,看得出对色彩的认知与接受度还在初级班的阶段。
至于居住地造成的差异,都会造成黑白灰无彩度盛行,乡村大红大绿五彩缤纷,这倒是和世界许多其他地方类似。但如果再加上文化特色的表现,中国式的色彩是艳丽多过朴实的,因此也有一部分极为前卫的设计也开始大胆地用色,这样的思考与表现是值得鼓励的,可以让全世界见识到所谓的中国色彩学概念。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好的色感不仅使个人形象受惠,连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都有了美化的契机。学色彩就从穿衣配色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做色彩新鲜人吧!
2 色彩震撼第四波
人生经验中第一次的色彩震撼发生在刚上大学的那年,10月的秋阳照在我满头公然卷曲着的短发上,闪闪发光,哈!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打扮起来了。继烫发之后的第二步,当然就是化妆了,几经思索,买了平生第一支口红,虽说我从小对色彩极为自主与挑剔,在此时还真有点不得不承认的措手不及,在青春与浪漫联想下,半带迟疑地付了钱。第二天早晨兴致勃勃地在刚梳洗完毕的脸上,小心翼翼地实验着,猜猜看结果如何?那娇嫩欲滴的粉彩,竟然衬得镜中人一脸青黄,何来的神采飞扬,简直是惨绿年华嘛!在向来不服输的个性激励下,我很快地又再度出击,这一次来点大胆的,古铜色怎么样?出乎意料,这看起来又暗又沉的色彩,到了脸上,却光芒四射得让整个人鲜活了起来,原来并不是只要“红”就能让人美,真是个令人惊讶的大发现!
接下来赴美求学,在研习视听教育兼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理所当然地与课业及工作密切结合,然而最引人入胜的还是对人的那份浓厚兴趣与关怀,而有幸居住在这座人口不多但人种组合颇为多元化的大学城,使得察“颜”观“色”这项休闲活动乐趣无穷,原来人的长相与先天色彩可以如此千变万化,什么肤色发色都有,眼珠色彩更是无奇不有,我将这些观察心得视为人生的第二度色彩震撼。
返台定居后,有一回无意间在书店找到一本书,名为《色彩使我美丽》,这本书是由美国的一位大师级形象顾问卡罗尔·杰克逊女士所著,书中谈到人的先天色彩条件互异,五官特质更不相同,因此在穿着打扮上的用色也应随着有所改变,这些观点解开了我最初的疑惑,更印证了多年来一连串观察活动中种种有趣的发现与归纳,实在令人雀跃不已。
杰克逊女士的季节色彩分类系统,依人的肤色、发色、五官与个性等几种不同,将人分成春、夏、秋、冬四大类别,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肤色。原来人的肤色是有所谓暖色、冷色之分的,穿着打扮上的色彩,一定要与自己的肤色呈协调状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套分析法从1980年在美国掀起一阵阵热潮,继而向世界各地迅速拓展开来,目前仅仅在美国一地,就有超过500名以上的形象顾问,从事包括了色彩分析及其他各种专业形象咨询与服务,而色彩分析这项技术又可以和所有与美相关的行业如服饰、美容、美发等结合,增加从业人员的说服力与顾客的信任度。在美国约有半数以上的女性及为数不少的男性都已经接受过这样的色彩分析并将其视为权威,这无疑是人类史上一次重要的色彩革命。
这惊人的发现是我的第三次色彩震撼,强度非同小可,让我一股脑闯进了色彩分析的领域,在二度出国学成之后,开始从事形象顾问的专业咨询与教育训练工作,而色彩分析便是其中最有趣又最值得推广的一个项目,借着简单明了的色彩学基本原理讲解与像变魔术般的布块测试,多年来,我已帮助过许许多多爱美心切却又茫然无措的女性朋友们,找出最适合自己又最能将个人特质充分表现出来的色彩类型,看着她们一个个带着讲义、色卡与满脸愉悦的笑容离去,只觉得这个迟来的人生抉择是完全正确的。
“李老师!看看我的色彩搭配又进步了些没有?”在街上、购物中心、餐厅等场合,总有美丽出众的女性这么和我招呼着,和谐又耀眼的色彩随着她们的倩影到处绽放,仿佛连周遭的环境也随之熠熠生辉,这景象再度深深震撼了我。愿这第四波的色彩震撼像涟漪般持续扩大、绵延不绝,让你我都能因出“色”而自信,美梦终成真。
3 我的色彩分析初体验
“嗯,我是个‘春’,黑色可能不太适合吧!”“‘冬’的人最好选择银色饰品!”这样的对白不时出现在美国街头巷尾已经将近30年了,究竟哪些人是属于“春”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是属于“冬”的人?这些看了让人摸不着头绪的术语,其实就是风行全美,甚至欧陆及日本的季节色彩分类当中的最基本用词。自1970年年末以来的女性装扮游戏规则,有一大半是依据着这套分类系统而制定的,由于当时社会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嬉皮士风潮肆虐,人们普遍渴望回归秩序,因此在初期通过严谨的分析过程,硬生生地把人分成春、夏、秋、冬四种类型,而大多数女性也高高兴兴地遵守着规矩穿衣打扮,似乎是皆大欢喜。
可惜台湾女性没能赶上这波风潮,这套季节色彩分析竟花了10年才登陆宝岛。最早我是在书店看到一本卡罗尔·杰克逊的译著《色彩使我美丽》,经仔细研读,发现依照这位美籍大师的看法,我们东方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黑头发、青皮肤(是的,后来托朋友从美国买回来的原著中用的是olive这个词来解释,也就是橄榄绿),因而黄种人在她的分类上多属冬季型,最适合我们穿着的是大红、大绿、大宝蓝,搽起来效果最好的口红是大桃红,记得当时读到这里,心中至少打了100个大问号,根据多年来累积的经验,东方人之中能这么打扮的仅占少数,我自己就根本没有办法用这些颜色,艳丽的宝蓝与桃红会让我的脸色发青,而暗沉的巧克力色或古铜色到了身上,却使整个人亮了起来。当时心中重重的疑问激起了强烈的好奇,于是一面向美国展开进一步的查询,看看有没有这类的训练课程,另一面先就近开始我的色彩实验。
当然先从身边的人“下手”了,从小跟我关系最密切的姐姐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人选,姐姐有着一头乌黑的秀发,又浓又密,向来让我羡慕不已,而我的头发虽然算是深但却带了点褐色,尤其在阳光下更显得金光闪闪。姐姐的皮肤一直是白里透红的粉红色,晒也晒不黑,我的肤色变化可大了,夏天猛晒的结果会成为健康的小麦色,到冬天阳光少,又回复原本的象牙白。近几年来不太敢恣意暴晒,于是就越来越白皙了,但比起姐姐,总是少了那么一抹红晕。而说起五官,我俩倒都是清晰分明。将这些特质与卡罗尔的理论逐一比对,立刻推翻了东方人的色彩都是相同的这项假设,连亲姐妹之间都有如此明显的差异,更何况毫不相干的人,足见距离造成了观察上的盲点,文化失焦更助长以偏概全的误导,西方人眼中的我们,可能还停留在卡通片中黑发黄肤、五官模糊的刻板印象。看来深入了解色彩分析,并且将它修订为中国版本,显然有其必要性。
尽管卡罗尔的色彩分析忽略了重要的种族差异性,她的分类原则与方法还是相当具有说服力。比如说一个人的肤色与发色大致上是有相关性的,皮肤偏黄的人,头发大多属于咖啡色系,就像我本身一样,而皮肤相对不黄的人,头发有可能是黑色、银灰或褐灰,姐姐就是这一种类型。而再进一步观察家中其他成员,发现爸爸也是和姐姐相同的红肤黑发,他们在季节色彩分类中被称为冷色的人;妈妈、弟弟和我三人则是黄肤棕发,我们被称为暖色的人。冷色的姐姐搽上酒红色的口红最好看,暖色的妈妈偏好鲜艳的橘红,恰巧也非常适合,我就得用深浓的砖红,才能显得容光焕发。有趣的是家里的两个男性,确实因为肤色天生的不同,连白衬衫的色调也有所差别,冷色的爸爸一定要穿纯白的衬衫,至于暖色的弟弟,却在穿上象牙白时才越发英挺。这些唾手可得的观察结果,除了足以证明色彩分析完全合乎逻辑,更说明了东方人绝不只适合单一的色彩属性,当然这在当时也只能算是一种假设,解答就全寄托在日后的专业训练上了。
终于在16年前有了一个机会,通过卡罗尔在美国创办多年的形象顾问公司的申请程序,我赴新加坡分公司接受训练,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色彩分析。新加坡人种十分复杂,是训练的最佳地点,在那里我很高兴地发现,专为黄种人设计的分析系统竟早已开发完成,并在当地行之多年,效果也广获好评。经过研究显示,人的肤色普遍受气候与性别影响,纬度高的地区,冷色的人较多,因此西方人中北欧的人,以及东方人中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北方的人,大多属于冷色系,而位居亚热带的台湾,暖色的人就远比冷色的多。一般说来,男性中冷色的人口也比女性多,原因在于决定肤色的重要元素之一的血红素,其多寡在两性体内是有一定差异的,血红素偏高的男性,因肤色较红润,故多属冷色;相对的,女性肤色偏黄,属于暖色的人比例就高了。
从训练、实习到开始执业,每天除了看人,还是看人,对色彩的狂热是没有假期的,演讲时、上课时、逛街时、进餐时,人总是最能吸引我的目光。所到之处不乏各式各样分属于不同色系的人,有的是浅而明亮或可爱的暖色春型人,苹果绿及浅粉橘最能衬托出她们的清丽可人;当然也有不少比较深浓又有个性的暖色秋型的人,由咖啡色到米色一系列的大地色调让她们确实个个成熟动人;冷色人之中浅而柔和的夏季型,最能穿出粉彩系的淡雅怡人;最后一种也属于冷色的冬季人,大半都是五官分明、艳光四射的典型,需要强烈的宝蓝、桃红或冷冽的黑与白,才能相得益彰。几年下来,阅人无数,当然也悦人不在少数,经过色彩分析后,几乎每个人都是兴高采烈地带着色卡离开,尔后出门逛街,色卡更是他们的随身良伴,可以确保不会再多花冤枉钱了。
而走过轰轰烈烈数十年岁月,色彩分析在它的发源地——美国已经发展到了百家争鸣的地步,季节色彩分类从原来的四季,衍生出所谓跨季的十二种类型,更有许多分成六种、八种甚至一人一种的被称为个人化色彩设计的咨询。然而已经迈入21世纪的今天,这些都还不能满足E世代新人类的需求,于是色系的变化就成了下一波的主流,色彩顾问不再只强调协调合宜,新潮的、大胆的、唐突的、搞怪的,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结果还是一样——皆大欢喜!
4 进入色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