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与丘吉尔常常会晤,但却从来没有见过斯大林本人。1943年12月2日,罗斯福主动写信给斯大林说:“最使我心情激动的考虑,就是我渴望和你会谈。我建议在非洲某一个安全的地方秘密会晤,这对我们三个人都很方便。时间约在1月15至20日。”丘吉尔也向斯大林发出了同样的邀请。但是当英美首脑发出邀请时,正值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斯大林无法离开苏联,又不能要求英美首脑来莫斯科会晤。于是,12月6日,斯大林回电说,赞成举行三国首脑会议,但甚为遗憾的是,“我无法离开苏联。现在正是重要关头,对我来说,即使离开一天也不可能。”他建议,用通信的方式讨论问题。于是,丘吉尔与罗斯福只好抛开斯大林,敲定于1943年1月中旬在法属北非殖民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会晤。以便了解战地情况,商讨1943年的作战方略。
1943年1月12日,丘吉尔一行首先到达卡萨布兰卡,他住进安法郊区的一所受到严密保护的别墅。1月14日下午,罗斯福乘飞机横渡大西洋也来到了卡萨布兰卡,迫于战事紧张,作战讨论会于罗斯福到达卡萨布兰卡的当天在安法兵营正式开始,历时10天。
会议上,1943年作战计划的问题被放在了首位:此时美英法军队已从东西两面对突尼斯的德意法西斯军队形成包围之势,胜利指日可待,而当盟军击溃这股敌军之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经过初步商定,一旦突尼斯的军事行动结束后,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应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但是,两国的首脑和三军参谋长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却产生了严重分歧。罗斯福和美军的参谋人员希望“把地中海的这一插曲赶紧结束”,以便抽出手来一举打过英吉利海峡,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而丘吉尔仍旧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采取拖延政策,他一再强调横渡英吉利海峡是一场无谓的冒险,可能会遭致灾祸,不如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开刀,刺向敌人的软腹。丘吉尔的耐心和坚韧使他占了上风,1月19日,英美联合参谋部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终于作出进攻西西里岛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注定会让斯大林感到不愉快。
英美双方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让戴高乐与吉罗将军达成政治上的和解。英国政府早已同法国维希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转而支持戴高乐。美国政府却一直同维希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盟军在北非登陆后,美国又开始支持吉罗德将军。鉴于盟军即将重返欧洲,罗斯福和丘吉尔都觉得有必要使法国的两派首脑联合起来。丘吉尔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当他把自由法国运动领袖夏尔·戴高乐将军说服后,他得意地对罗斯福说:“我把新娘请到了。”美国方面也很快说服了吉罗德将军。1月17日,吉罗来到了卡萨布兰卡。美英两国把各自支持的法国政治首脑吉罗德和戴高乐硬拉到一起,结成“强迫婚姻”。1月24日,吉罗德与戴高乐在罗斯福和丘吉尔面前作了一次“勉强的握手”,两人同意组成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同任主席。然而,事后证明,戴高乐和吉罗德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戴高乐不仅富有军事才能,更富有政治才能。可吉罗德却缺乏行政管理能力,用罗斯福的话说,“是一名头脑相当简单的大兵”。后来,缺乏政治才干的吉罗德很快便被戴高乐排挤了出去。
另外美国人非常关心的在太平洋方向对付日本人的问题也在会议上进行了讨论。美方主张展开积极的对日作战行动,一雪珍珠港之耻。但英国人却担心这会使美国把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太平洋,他们主张在太平洋方向进行静态的防御战。最后,双方最后达成妥协,在先欧后亚的大前提下,只要不妨碍英美盟军1943年的对德作战,美军在太平洋方向可以继续保持攻势。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英美双方通过了盟军1943年的作战计划,各战区的优先次序是:首先,确保大西洋运输线的安全;其次是援助苏联;其三是地中海作战;其四是美军在英国的集结;最后是实施太平洋及远东的作战计划,这次会议没有提到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而为了消除没有参加卡萨布兰卡会议的斯大林的怀疑,1月24日,当着丘吉尔的面,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总统和首相在考虑了世界大战的局势之后,比以往更加确信:只有彻底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力量,世界才能恢复和平。这就是我们能够把战争的目的非常简单地表述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件投降。”“无条件投降”原则的确立,排除了对“单独媾和”可能性的任何探测。
结束卡萨布兰卡会议后,丘吉尔在2月上旬回到英国,随后因患上了肺炎而不得不卧床休息,然而此时一场政治风暴却向他袭来。这场风暴是由贝弗里奇爵士发表的关于战后复兴问题的研究报告所引起。报告提出了激进的改革建议,认为政府应该承认需要实行家庭补贴、实行全民健康保险以及维持充分就业,通过扩大社会服务完成社会革命。情报部长布雷肯向内阁报告说,贝弗里奇“已经准备就此问题掀起一场政治风波”。报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战争已进行了三年多,国际大联盟的形成和战局的发展已使人们看到最终必可获胜的前景,因而有些人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内政问题上来。2月,下院就此问题进行辩论并表决,结果忠于政府的人以335票对119票获胜。激进派的反叛没有成功,但造成的政治影响很大。这实际上反映了英国政治向左转的趋势。后来《新闻纪事报》发表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该测验的问题是:如果明天大选,你投谁的票。结果工党得票比保守党多10%以上。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丘吉尔的个人威望也不断增长,可以说是达到最高峰。民意测验的参加者中有93%的人表示同意丘吉尔当首相。
在1943年上半年,战局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朗了。盟军在突尼斯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北非局势稳定下来,与此相呼应的是苏联红军在苏德战场上获得的巨大胜利。自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之日起,在经过4个月的顽强防御并消耗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之后,苏联红军终于在儿月19日转入反攻。苏联以100万兵力、13500门大炮、9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的巨大优势,于23日对33万德军形成合围。战斗进行至1943年2月2日才告结束,被围德军全部被歼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德国战略进攻的破产,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战场上捷报频传,但英美,英苏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分歧,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认为有必要同罗斯福再次进行会谈。于是5月初,丘吉尔再次赶赴美国。
“领袖”垮台
由于英国与美苏盟国之间存在着不少分歧,因此丘吉尔决定去美国与罗斯福举行军事会谈,协调一致,免得在未来的共同军事行动中合作不力。
1943年5月4日,丘吉尔一行秘密乘坐豪华的“玛丽王后号”前往美国。5月12日,丘吉尔及随行军政官员在华盛顿与美国军政首脑在白宫举行了代号为“三叉戟”的秘密军事会议。经过反复商讨,确定了英美两国的全面战略思想:“同俄国和其它盟国合作,尽早促成欧洲轴心国家的无条件投降;与太平洋的其它有关国家合作,维持并扩大对日本施加不懈的压力,以便继续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尽早促成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同时还确定了盟军渡海在法国登陆作战的“霸王”计划。
会议结束以后,丘吉尔和马歇尔等人又马不停蹄地飞往北非的阿尔及尔,同艾森豪威尔将军详细讨论了未来的作战计划,并授权他在攻占西西里岛以后采取适当措施,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丘吉尔抵达北非的消息引起了德国间谍的注意,并因此导致了一场令人愤慨的悲剧:每日例行的商业飞机要从里斯本飞机场起飞时,一个口衔雪茄的矮胖男人走近飞机,他被认为是飞机上的一名旅客。德国间谍据以发出信号,说丘吉尔在那架飞机上。于是一架德国战斗机立刻奉命出发,无情地把这一架无防御的飞机击落了。13名旅客丧生,其中就有曾在《乱世佳人》中出演南方绅士阿希礼的英国著名电影演员莱斯利·霍华德。
在丘吉尔回国一个月以后,代号为“哈斯基”的西西里作战计划也开始实施了。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本土与北非之间,距意大利本土最短距离仅10公里,距突尼斯160公里,距英属马耳他约80公里,是联系欧洲与北非的跳板、地中海航线的咽喉,自然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盟军在突尼斯虽大获全胜,但对西西里这块弹丸之地仍不敢懈怠。在进攻该岛之前,盟军首先拿下了位于西西里和突尼斯海岸之间的小岛班泰雷利亚。盟国空军对这个小岛进行了六昼夜的空袭,6月11日实行登陆,守军1.1万人全部投降了。盟军没有任何伤亡。
7月10日凌晨,盟军出动了3200艘大小军舰和运输船只,载着16万英美军队,在1000架飞机的掩护下,对西西里岛东南部发动进攻,实行两栖登陆。守卫西西里岛的意军有23万人,德军4万人。意军有11个师,但他们编制不足,其中7个师是海岸防卫队,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士兵士气沮丧,战斗力很低。德军有两个坦克师也部署在西西里岛,其中一个是精锐的戈林党卫师。由于7月9日下午刮起七级西北风,海上波涛汹涌,不利于航行。意大利海防部队连夜警戒,疲惫不堪,见气候不佳,也就松懈下来。英美军队出奇制胜,所以登陆进行得相当顺利。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唯一的损失是由于美国飞行员缺乏两栖作战的训练和经验,在朦胧的月光下把一些海上沙洲误认为海岸滩头,过早地投下了一些伞兵战士,使他们葬身海底,作了无谓的牺牲。
登陆作战时,盟军直插西西里岛的东南沿岸,因而使其突击在战略上具有了间接路线的特点。蒙哥马利的部队上陆以后,4天时间就沿着东岸向北突进了65公里,几乎毫无阻碍地走过了抵达墨西拿海峡的一半路程。但是当盟军进入岛上以后,德意军队的抵抗骤然加强了,尤其是德军拼命顽抗,以掩护他们的主力和装备撤退到意大利本土。在东海岸,英军也遭到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猛烈抵抗,进展缓慢,到8月5日他们才攻克卡塔尼亚。而在中部和西部发动进攻的美军进展较快,7月22日攻下巴勒莫以后,巴顿将军又挥戈东进,于8月16日先于英军占领了墨西拿。8月17日,亚历山大将军两次电告丘吉尔说:“7月10日进攻西西里。8月16日进驻墨西拿。38天占领了全岛。”“1943年8月17日上午10时,最后一名德军已被驱逐出西西里。全岛现已在我们手中。”在西西里战役中,英、加、美官兵伤亡和失踪者共为31158人,其中美军损失7445人。德意军共投人兵力约27万人,意、德军的损失是16.5万人,包括13.2万俘虏。逃离意大利本土的有10万人以上。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的胜利为盟军打开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大门,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危机。
当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时,意大利军兵员缺乏,在国内担任防御的47个师战斗力很差,在苏德战场上作战的意军在第八集团军的22万人也只剩下了8万人。在法国和巴尔干担任占领任务的意军,在当地游击队的打击下,溃不成军。它的“盟友”纳粹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已无力对它进行大规模的支援,反而对意大利横征暴敛,意大利人民怨声载道,对墨索里尼的统治也就更加不满了。由于连年战争,到了1942年,本来就不富裕的意大利工农业生产分别比战前下降了35%和20%。国债从1460亿里拉猛增到4050亿里拉。国家预算赤字大增,1939年是120亿里拉,1943年上升到870亿里拉,收入只敷支出的36%。由于严格的控制,物价形式上只上涨了一倍,但全国各地食品匮乏,民不聊生。
意大利人民,意大利军政官员都要求停战,退出战争,但墨索里尼却不敢对希特勒表明自己的想法,这也使得一些原本支持墨索里尼的人感到失望。于是,就在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陷落的第二天,罗马发生了推翻墨索里尼的政变。国王宣布墨索里尼被解职,在墨索里尼的女婿、外长齐亚诺参与下,部分法西斯头目和高级将领支持国王,囚禁了墨索里尼。“领袖”就这样不光彩地下了台,长达21年的法西斯统治终得结束。由巴多里奥将军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英美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直到9月3日意大利政府才签字投降。此时盟军先头部队开始在意大利半岛登陆。
但是谈判拖延的时间也使得希特勒在阿尔卑斯山集结部队,做好了进军意大利的准备。9月初,隆美尔所率8个师已进入意大利北部边界。9月8日意大利投降文告在盟军更大的登陆行动前宣布,德军迅即于10日占领了罗马和意大利北部地区,并于12日用飞机救走了囚禁于大萨索山顶旅馆中的墨索里尼。“领袖”死而复生,随后便在北部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与德军共同对付意共领导的抵抗运动。后来“领袖”墨索里尼在1945年4月27日逃往瑞士途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这就是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魔王的最后结局。
1943年10月13日,巴多里奥将军组织的意大利政府宣布向德宣战,意大利的倒戈使轴心国解体,随后意大利战场便成了盟军与德军之间、抵抗运动与法西斯残余之间激烈斗争的地区。直到1945年5月,意大利全境才得以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