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3月5日。莱茵河西岸杜塞尔多夫以北的敌军已被基本肃清。第二阶段“伐木工行动”由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实施。在这个行动中,美军第1集团军的霍奇斯将军接受了两项任务:一是协同辛普森同时向北攻击,保护第9集团军的右翼;二是向莱茵河挺进,并向南与摩泽尔河以北沿莱茵河由北而来的巴顿第3集团军相连接。这是一次完全由美军进行的钳形运动。
“伐木工行动”进展迅速,巴顿的第3集团军迅速渡过了乌尔河,除了维安登近之外,在其他所有地方都突破了齐格菲防线。当3月5日美军在全线开始进攻的时候,巴顿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向前推进。到那一天,柯林斯的第7军已渡过埃尔夫特河,并出人意料地抵达科隆郊外。
到3月7日,第3集团军第4装甲师一路打到摩泽尔以北莱茵河畔的安德纳赫。科隆稳稳当当落到了美军的手中。与此同时,美国第1集团军正从东面向莱茵河逼近。“伐木工行动”的两条钳子就要合拢了。
3月7日的晚上,艾森豪威尔正在凡尔赛做东招待李奇微将军和其他的空降部队指挥官吃晚饭。这时来了一个打给他的电话。
“艾克,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电话线那头传来了布莱德雷抑制不住的兴奋的声音。这确实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从波恩向南朝雷马根推进的第9装甲师的比尔·霍格的B战斗群发现了一座可以使用的铁路桥。
要知道,夺取莱茵河上一座完整的桥梁谈何容易。自拿破仑以来,还没有一支外国军队能够渡过莱茵河。德军为了阻止盟军,在每座桥梁下都安放了足够的炸药。一旦感到大桥危机,德军就会瞬间将其炸毁。之前,辛普森将军等人都曾费尽心思想占领一座能够跨过莱茵河的桥梁,但都失败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桥梁被炸飞。
在跨越莱茵河的所有桥梁中,雷马根大桥也许是最不被盟军看好的大桥了。的确,经过雷马根大桥的所有公路,路面都很差,而且即使是过了雷马根大桥,迎接盟军的将是一片群山耸立的茂密森林,只有一些难以使用的公路蜿蜒期间。因此,盟军最高统帅部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谁也没有把雷马根大桥当作部队可以通过的桥梁。
德军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及时炸毁雷马根大桥,只是在桥面上留下了几个坑。然而,当莱茵河上的其他大桥或被炸毁或无法通过时,雷马根大桥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在这之前,他们从未想到过盟军会在这个地方渡过莱茵河,盟军也从未料到能拣到这么一个大便宜。布莱雷德已经派了四个师过河,用来保护这个桥头堡和对付德军的慌忙反扑。
艾森豪威尔毫不犹豫地说:“好,布莱德雷,我们原来预料会有很多师会被牵制在科隆周围,但现在那些部队可以解脱出来了。去吧,至少把5个师的部队连同所有确保我们立足所必需的东西开过去。”
艾森豪威尔在街头拉选票,寻求连任。
艾森豪威尔放下电话,向各位指挥官传达了这一消息,顿时餐厅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艾森豪威尔举起酒杯,说道:“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转折点。”
与此同时,希特勒正为雷马根大桥一事而心烦意乱。
早在盟军发动莱茵兰战役之初,德军就已经意识到盟军的意图了。2月25日,西线总指挥伦德施泰特元帅再次向希特勒请令:“如果不全面撤出莱茵河,整个西线将彻底崩溃。”
然而,当时希特勒并不理会他绝望的呼喊。
2月27日,当伦德施泰特再次要求在鲁尔河和墨兹河的交汇处稍稍后撤时,一封希特勒亲自签署的电报到来了,电报通知伦德施泰特,全面撤退,连考虑都不能考虑。
几天之后,希特勒甚至在一次会议上当众取笑了伦德施泰特,他说:“这些人完全没有远见性,后撤意味着把一个灾难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我不相信盟军能够轻易地通过莱茵河天堑。”
但是,不到一个星期,雷马根大桥就失守了,希特勒明白,盟军可能将顺着这座大桥长驱直人。他决定惩罚那些丢失大桥的负责人,并顺便借机第二次撤掉龙德斯泰特的职。
意大利的德军指挥官凯塞林被希特勒任命收拾残局,希特勒向他交代:“西线最薄弱点就是雷马根大桥,就是在那儿,需要刻不容缓地改变被动局面。我肯定,这一点你能做到。”
目送凯塞林离开,希特勒突然觉得很疲惫,对于能否夺回失去的大桥,他心里也是一点底也没有。
其实,希特勒是没有理由责怪别人的。如果不是他固执己见的命令,龙德斯泰特就会及早将部队撤回西岸,早日炸掉大桥,也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了。
雷马根桥头堡到3月9日扩展了三英里的纵深。占领和巩固这个桥头堡将大大地缩短欧洲的战争。
至3月10日,盟军已控制了摩泽尔河以北整个莱茵河西岸,只有摩泽尔河以南的帕拉廷纳特还留在德军的手里。现已到了进行莱茵兰战役的第三阶段“低调行动”的时间了。
这次行动由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所属的帕奇的美军第7集团军实施。在此之前,第7集团军严格奉命在英德河后面进行战术防御,他们1月底曾在这里阻止了德军布·拉斯科威茨的“北风行动”。这次进攻于3月11日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第7集团军原在齐格菲防线上建立了强大的防御工事,从而推迟了“低调行动”计划的实施。
为使德弗斯的任务更容易进行,巴顿奉命渡过摩泽尔河,向上推进到齐格菲防线后面的莱茵河。在10天当中,巴顿沿莱茵河向曼海姆前进了将近100英里,离帕奇在劳特堡的前锋只有大约30英里。与此同时,帕奇在他的整个前线前进了大约25英里。
到3月22日,德军的最后一座桥头堡失守了,盟军的战线现在沿整个莱茵河巩固下来了。希特勒拒绝撤出莱茵兰地区,使德军付出了大约25万人被俘的代价,被打死打伤的德军可能还有6万人。抢渡莱茵河
“我将是第一个渡过莱茵河的人!”这是巴顿早就许下的宏愿。
但是,看起来这个愿望是实现不了,因为艾森豪威尔命令布莱德雷和巴顿给担任主攻的蒙哥马利进行穿插支援。
巴顿对于让自己在今后的战斗中又担当配角感到很不痛快。他认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大部分是美军士兵,美国人应理所当然地戴上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荣桂冠,况且自己的部队正处于最理想的主攻位置——前面的地形适合大规模的坦克作战。他为自己每次都只能得到一些残羹冷炙而抱不平,他再次向艾森豪威尔表示抗议,但仍然是无济于事。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原计划,巴顿第3集团军要部署在摩泽尔河、索尔河和奥尔河一线,在2月6日发动进攻,一举摧垮从萨尔劳滕向北至圣维特之间的“西壁”防线。
但是就在巴顿枕戈待旦之际,情况有了变化。艾森豪威尔命令第3集团军不得采取任何行动,原地防守待命。原来,蒙哥马利即将在北面发动进攻,为了扩大进攻力量,要从第3集团军抽调好几个师,以便尽快控制下莱茵河地区。这样,在德军一旦崩溃时,就能够迅速地开进德国。同时,为保护蒙哥巴利指挥下的第9集团军的右翼,第1集团军要向科隆进攻,以切断莱茵河西岸敌人的退路。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蒙哥马利获得更多的物资保障和右翼安全,巴顿的第3集团军不得不原地防守,处于停顿状态。
这一次,巴顿彻底地被激怒了,他高声大骂道:“艾克,蒙哥马利,你们两个该死的混蛋,你们为什么老是抓住我不放,我宁愿与德国佬打仗,也不愿与你们这两个魔鬼纠缠。”
于是,巴顿决定违抗上级的命令,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他坦白地对部下说:“让我们美军呆在这里袖手旁观,这是一种愚蠢而又不光彩的结束战争的办法。先生们,我们是决不会干愚蠢和不光彩的事情的。2月6日,第3集团军将按原计划准时发动进攻,希望大家在攻击发起前,对这一事件守口如瓶,严守秘密。我们要让北面的那些先生们只有从他们的地图上看到我们的行进路线时才明白我们所干的这一切。”
与巴顿有着相同处境的布莱德雷非常理解巴顿的心情,对于巴顿的“造次”,布莱德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了,只是提醒巴顿说:“如果蒙哥马利觉察到这一行动并加以反对的话,就说这一作战是‘进攻性防御行动’。”
2月6日,艾佛尔战役打响了。第一天进攻部队进展十分顺利,第7军向基尔河渐渐逼近,第20军肃清了萨尔河与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德军。2月12日,第8军顺利完成了对莱茵河以西地区德军的清剿任务。至此,艾佛尔战役胜利结束。
艾佛尔战役结束后,巴顿指挥的部队被特里尔城挡住了去路。特里尔是德军在该地区的军事要地,守军力量雄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但是,巴顿却一心想吞掉这只拦路虎,作为艾佛尔战役的额外补充。但是,要拿下特里尔,巴顿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兵力不足;二是没有得到上级的批准。
巴顿的智慧终于派上了用场。2月14日,巴顿在科德曼上校的陪同下,前往巴黎,借休假的名义开始了他的斡旋之旅。
其实,巴顿的真实目的是争取得到进攻特里尔所需的装甲部队——第10装甲师。第10装甲师原先隶属第3集团军第20军的,后来在阿登战役前按照艾森豪威尔的指令调拨归第8军指挥,阿登战役结束之后,第10装甲师就成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预备队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