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武力征伐没有做到的事,文帝只靠安抚却做到了。文帝的罢兵一方面减少了伤亡,另一方面也让赵佗感受到了大国的仁义,使他从心里真正臣服了。
“虚”并不是真的弱,更不是害怕别人,而是利用一种低调的方式待人处事。人们站在高处时,内心常会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傲,而正是这种骄傲,让很多人仅仅登上人生中的“一个小土包”就自豪不已。有实力而不显耀,是智者的处事方法,古人常讲骄兵必败,也是这个道理。而那些敢于正视自己成就,以一种自谦和矜持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人,才能够真正攀上人生之巅。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比石头软,然而它却能将石头击穿,人们倘若能够拥有这种虚怀若谷的心态,也同样能够克服众多困难,让人生和事业更上一层楼。
放下恩怨,解放自己
是身如掣电,类乾阔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李叔同禅语
在弘一法师的眼里,人生短暂,就像闪电那样一划而过,就像乾阔婆城一样虚幻。所以人与人之间不要过分在意一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如果你过分执著于是非恩怨,总是念着别人的种种坏处,其实,你不但时刻伤害着别人,同样也在伤害自己。这样的人,整天生活在恩怨之中,轻则时刻充满抱怨,郁闷寡欢,重则痛苦不堪,饱受折磨,甚至不惜疯狂报复,最终害人害己。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房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大太太因此心生嫉妒;但是,对外却宣称自己疼爱这孩子胜于亲生骨肉。因此,家人也都认为大太太将他视如己出,根本没有起任何疑心。然而,大太太却想害死男婴。
就在男婴大约1岁时,大太太找到了下毒手的机会。她用针刺入婴儿的脑门,而且深入颅内组织。婴儿因此生病,啼哭不止,也不再吃奶。家人急的团团转,却不知道什么原因。过了7天,小男婴便死了。大太太啼哭不已,小太太更是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小太太经过查证,逐渐了解到是大太太下的毒手。丧子之痛,加上愤懑与怨恨,小太太不久也命丧黄泉。为报杀子之仇,小太太投胎当了大太太的女儿。她长得容貌端正,大太太自然对她疼爱有加。然而,女婴才1岁就命终,令大太太每天端坐不食,悲恸之情更胜于过去丧子之后的小太太。
后来,小太太连续七次投生为大太太的小孩,或二三年,或四五年,或六七年便死掉。最后一次投胎时,她长得比过去更端庄;但是,在14岁正当要嫁出门的夜晚,又不幸命终。大太太忧伤悲恼,终日啼哭。她将女儿停尸在柏中,不肯盖棺,终日看着棺材中的尸体,不说话也不进食。奇怪的是,已死去的女儿,居然容颜气色比生前更加焕发,使得大太太更是恋恋不舍。
过了二十几天,有一位阿罗汉圣者,因为与大太太宿昔的法缘,知道了这件事,要借此因缘度化此二人。于是圣者前往这户人家托钵乞食,大太太命令婢女盛一钵饭供养,圣者不肯接受,并告诉婢女,希望见到她的主人。大太太自认为忧悲苦恼的模样,无法出门见人,因此,命令婢女供养后再请他离开。然而,婢女数次请求,圣者仍不愿离开,坚持要见主人。大太太知道对方不肯离去,心中虽然感到愁忧无奈,也只好请圣者进门来。
阿罗汉圣者看见大太太蓬头垢面、憔悴不堪,并试图用手遮掩,于是问大太太:“为何如此?”大太太告诉圣者:“我前后生了7个女儿都聪慧可爱,却一个个死去。最后这个女儿,在要出嫁时也死了!实在令我愁忧悲恼,痛不欲生。”
阿罗汉圣者问道:“家中过去有一位小太太是为何而死的?”痛哭不止的大太太听了非常震惊,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圣者说:“等你梳理完,就告诉你。”大太太迅速地梳理完毕之后,圣者又问:“小太太为何而死?”这时,她缄默不语,心中感到惭愧万分。
“你杀了小太太的儿子,让她愁忧悲恼至死。因此,她前后7次投胎为你的小孩,成为你的冤家,也想让你悲恸忧伤而死。你去探视棺材中死去的女儿,看看是否完好如初?”大太太一看,尸身居然巳经坏烂臭秽,令人难以靠近。圣者问大太太:“如此不净之身,你何以贪念不舍?”大太太感到惭愧至极,便立刻将她埋葬,并请求圣者为自己受戒。
次日,依圣者指示,大太太前往寺中受戒。然而,小太太却化作毒蛇,挡在大太太的路途中,想咬死她。由于毒蛇挡路,大太太无法前行。
此时天色已渐晚,她不禁心生怖畏:“我想要到寺中受戒,这条蛇为何一直挡住我的去路?”圣者知道这件事后,即前往大太太的所在处。大太太一见到圣者,便欢喜地恭敬顶礼。圣者告诉蛇:“你为报杀子之仇,前后投生做她的女儿已经7次,彼此互结冤仇,来生势必又将互相仇害,如此毒害轮转无有穷尽……尽管如此,这些罪过,尚可度脱;但是,如果你现在障碍她受戒,障人受戒恶报甚大,将生生世世堕入地狱,无有出期!”毒蛇听闻,知道宿世的因缘果报,心中的烦怨委屈霎时冰消。
圣者见仇恨已经消除,随即祝愿两人:“你们两人由于宿世的业缘,互相谋害报仇。现在彼此应当解冤释结,不要再恶意相向;过去所造的种种罪过,从此悉数灭除。”最后,一人一蛇互相仟悔前愆,蛇因闻法功德,旋即命终舍去蛇的报身而投生人道。大太太听闻圣者的开示之后,心开意解,立刻追随圣者受了戒。
在阿罗汉圣者的点化下,二人的怨恨得到了化解,各自也得到了解脱,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是啊,冤冤相报何时了?费尽心机想报复别人,不仅对方受到了伤害,自己也将忍受无尽的痛苦,这又何苦呢?弘一法师告诫世人:对于是非恩怨不要太过执著。
尘世间,人与人之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一些矛盾,或者各种各样利害瓜葛,或许还有伤害。如果每个人以睚眦必报的心态去和他人相处,那势必就成了“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与自己有恩怨的人,不要想着去报复他们,要用一颗包容之心接纳他们,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态度去感化他们。
这样,仇人可能会变为朋友。在这个世上,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仇人好吧!
宽恕可以改变一个人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李叔同禅语
弘一法师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己要严,对人要宽。他认为,宽容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人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心态。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给人一点宽恕,它将带给人一个重新获取新生的勇气,去直面他人生中的另一个幸福时刻。
一天中午,埃德蒙先生刚到厅门,就听见楼上的卧室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是阿马提小提琴的声音。
“有小偷!”埃德蒙先生一步冲上楼,果然,一个大约13岁的陌生少年正在那里摆弄小提琴。
他头皮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里面好像塞了些东西。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小偷。埃德蒙先生用结实的身躯挡在了门口。
这时,埃德蒙先生看见少年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那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眼神。刹那间,让埃德蒙先生想起了往事……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
他问道:“你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丹尼尔先生说你要来,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那个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应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想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回来。”
埃德蒙先生点点头,然后问那位正准备将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也喜欢拉小提琴吗?”
“是的,但拉的不好。”少年回答。
“那为什么不拿着琴去练习一下,我想丹尼尔先生一定很高兴听到你的琴声。”他语气平缓地说。少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
临出客厅时,少年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埃德蒙先生在歌德大剧院演出的巨幅彩照,身体猛然抖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埃德蒙先生确信那位少年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那天黄昏,回到家的埃德蒙太太察觉到异常,忍不住问道:“亲爱的,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
“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埃德蒙先生缓缓的说道。
“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埃德蒙太太有些不相信。“亲爱的,你说的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
看见妻子并不明白他说的话,他就将经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吗?”
“你是对的,真希望能对这个孩子有所帮助。”妻子缓缓地说道。
3年后,在一次音乐大赛中,埃德蒙先生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位叫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他一直觉得里特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大会结束后,里特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埃德蒙先生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
“埃德蒙先生,您还认识我吗?”埃德蒙先生摇摇头。
“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里特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自己彻底完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里特含泪打开琴匣,埃德蒙先生一眼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走上前紧紧地搂住了里特,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在埃德蒙先生的眼前,原来他就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
宽恕不是姑息别人的错误,也不是软弱的表现。宽恕是一种理解,一种涵养;宽恕是当别人说出伤你心的话、做出伤你心的事时,你认为他是无意的;宽恕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美德;宽恕不是简单的宽容加饶恕,马克·吐温对宽恕作了最好的诠释:“紫罗兰把她的香气留在了那踩扁了自己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当别人做错事的时候,巧妙地宽恕对方,往往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因为,宽恕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将邪恶的阴霾驱散并唤回真挚的善良,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