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蕲水:旧县名,所在今湖北浠水。清泉在城外。
②少:少年。古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说法。作者对此表示异议。
③门前:一作“君看”。
④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是说良时不再,红颜易老。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自勉。
【译文】
山下兰溪边长满短小鲜嫩的兰芽,松林间沙路上净无泥土,傍晚时春雨潇潇而下,子规声声悲啼。
谁说人生不能再年轻?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不要再感叹白发,唱“黄鸡催晓”。
水龙吟
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①
【原词】
似花还似非花②,也无人惜从教坠③。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④。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⑤。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⑥。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⑦。晓来雨过,遗踪⑧何在?一池萍碎⑨。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次韵:用原韵,还要依其韵之先后写诗填词。章质夫:名咨,曾与苏轼同官京师。杨花词:指章质夫咏杨花的词《水龙吟》。
②谓杨花(柳絮)像花又不是花。
③谓无人爱惜、任他凋零飘落。
④有思:有愁思。原韵“全无才思”,此处反用其意。
⑤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此三句谓相思极苦,思恋之情愁坏了肚肠,故眼也倦慵懒睁,欲开还闭。萦:缠绕。即愁思百结不解。柔肠:形容杨花飘落时懒散无力之状。
⑥梦随风万里:杨花神魂颠倒地随风飘着。又还被莺呼起:早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还:
已经。
⑦落红:落花。难缀:难以连接在枝头。缀:连接。
⑧遗踪:指雨后的杨花。
⑨一池萍碎:满地杂乱的浮萍,指飞落池中的杨花。
春色:既指杨花,也兼指人的青春。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二埋入泥土,有三分之一随水流去,意谓春色随杨花的飘落而去。
【译文】
杨花又像花又不大像花,因此也没有人像爱惜馨香诱人的鲜花一样爱惜它、呵护它,一任它飘零沦落。杨花离开郁郁葱葱的柳树枝头,孤零零地坠落路旁,看上去似乎冷漠无情,但仔细思量一下,实际上它却有无限愁思。那柔软纤细的柳枝,好像就是这位思妇柔肠寸断的愁绪;那碧绿、细长的柳叶,仿佛就是思妇困倦之中似睁非睁、似睡非睡的媚眼。杨花啊,思妇和你一样,在梦乡里随缕缕细风,飘向万里之遥的地方,一个去寻找新归宿,一个去寻找亲爱的郎君。然而,还未等到寻到,又突然都被一阵黄莺的鸣叫声惊醒,呵,原来只不过是春梦一场。
杨花纷纷扬扬,飘落净光,但我并不怨恨它,伤心的是,那西边的小园林里,万花纷谢,落满大地,很难再将它们重新缀在枝头上。经过一夜狂风暴雨的摧残,到了清晨,杨花呵,你遗留下来的踪迹到哪儿去了?原来,你都落到了池中的水里,化作一池碎碎的萍。你本来曾占有过三分春色,可如今呢,其中的三分之二飘来飘去,业已化作尘泥,剩下的三分之一扬扬洒洒,也已随流水而去。杨花呵,仔仔细细看来,你哪里还有什么“花”的样子,满地上那斑斑点点、零零落落的,分明是离别人的滴滴泪珠。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原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②,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③,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④,尘满面,鬓如霜⑤。
夜来幽梦忽还乡⑥,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⑦,明月夜、短松冈⑧。
【注释】
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当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年四十。
②十年:苏轼妻王氏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到熙宋八年。正十年。茫茫:各里关山隔阻,生者死者之间什么都不知道了。
③千里孤坟:王氏葬在四川,作者当在密州,两地相隔数千里。
④应不识:也不认识了。
⑤尘满面二句:表白自己因迁徙奔波,灰尘满面,两鬓白如秋霜,已衰老憔悴。
⑥幽梦:怀着幽闷心情入梦。
⑦料得:就是断定。肠断处:极度悲伤。
⑧短松冈:王氏的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后三句是说:我断定,今后使我断肠的地方,就是月光照着的那个植满松树的小山冈上的孤墓。
【译文】
十年来生死相隔,天上人间两茫茫。不需要刻意去追思怀怨,自然而然地萦绕心头难相记忆。孤零零的坟墓在那千里远的地方,我无处去诉说心中的凄苦悲凉。即使重逢,恐怕你已认不出我的模样,我如今已是满面苍鬓白如霜。
夜里我飘飘悠悠忽然回到了家乡。只见你坐在那间小屋的窗前,正在精心地梳理化妆。我们默默无言相对而望,只有成串的泪珠在流淌。恍然梦醒,我伤心料想:此后年年令人魂销肠断的地方,是那明月映照的夜晚,在那孤坟幽栖的松冈。
昭君怨①
苏轼
【原词】
谁作桓伊三弄②,惊破绿窗③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④。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⑤。飞絮送行舟,水东流⑥【注释】
①一本题《金山送柳子玉(瑾)》。
②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徽之)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③“绿窗”,碧纱窗。
④客将远行,故如此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⑤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⑥上片平稳。下片首句一顿,以下便顺流而下。叠用“飞絮”接上“落花飞絮”句,顶针接麻格,更显得生动。“落花飞絮送行舟”,因为调所限,只用了“飞絮”二字。
【译文】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是什么样的梦呢?大概是梦见和朋友一起饮酒赋诗吧!欢聚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怎不使人懊恼、愁闷?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
西江月
平山堂①
苏轼
【原词】
三过平山堂②下,半生弹指声中③。十年不见④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⑤。
欲吊文章太守⑥,仍歌杨柳春风⑦。休言万事转头空⑧,未转头时皆梦⑨。
【注释】
①平山堂:扬州名胜,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欧阳修扬州任上时所建。
②三过平山堂:在此之前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由杭移知密州,这次神宗元丰二年(1079),自徐州移知湖州都途经扬州,来平生堂凭吊。
③半生:苏轼时年四十二岁,已到中年,故人的前半生已过去。弹指:佛教名词,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二十念为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④十年不见:苏轼熙宁四年(1071),通判杭州,曾绕道颍州去谒见业已致仕的欧公。师生欢快相聚宴饮于颍州西湖。谁料此次竟成永诀,次年欧公就仙逝了。到作词时,不见恩师也将近十年了。
⑤壁上龙蛇飞动:指平山堂壁上仍刻有欧公亲书手迹。
⑥文章太守:欧阳修自称。
⑦仍歌杨柳春风:说此次置酒高会,使自己能再次听到红妆歌女演唱:“垂柳”、“春风”
。欧公那种以文载道,辅君济民,绝不迎和而升迁的风范亮节,德业文德,就像平山堂前的杨柳春风,化育士林。能给后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⑧空:梦。白居易《自咏》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人生短暂,死去万事空。
⑨末句意:人活在世上一切就像梦一样。作者以梦作结,无疑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和他当时反对新法的处境有关。
【译文】
第三次来到平山堂下,那时我的前半生在弹指一挥间已经去了。十年后到此再也看不到恩师了。只见堂壁上仍刻有欧公的亲书手迹。
想要悼念恩师使自己再次听到红妆歌女演唱“杨柳”、“春风”。人活在世上就像做梦一样。
西江月
苏轼
【原词】
玉骨那愁瘴雾①,冰姿自有仙风②。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③。
素面常嫌粉涴④,洗妆不褪唇红⑤。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⑥。
【注释】
①瘴雾: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可致人疾病的雾气。
②冰姿:谓梅花的姿容如冰一般贞洁、晶莹。
③绿毛幺风:南方的一种珍禽名,发毛红嘴,状似鹦鹉而小,栖集皆倒悬于枝上,俗称“倒挂子”。海仙:即绿毛幺凤。
④素面:谓面上不施脂粉,此指梅花洁白的颜色。涴:玷污。乐史《杨太真外传》载,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
杜甫《虢国夫人》诗有“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之句。
⑤褪:减色。唇红:指一种红梅花。《冷斋夜话》载:“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又,庄绰《鸡肋篇》卷十载轼此词,谓岭南“梅花叶四周皆红,故有洗妆之句”。
⑥高情句:作者借用王昌龄咏梅诗:“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表达自己高尚的感情已随“晓云”的消失而归于幻灭,再也难作“梨花云”一类的美梦了。
【译文】
梅花的枝干如玉,一般根本不再乎那南方的瘴雾。因为梅花的姿容如冰一般晶莹,自有一种仙气风骨,海仙时常派遣倒挂的绿毛幺凤到花丛中探望。
梅花常常害怕洁白的颜色因此而玷污,花叶四周皆红的梅花却没有减少半点风姿。自己高尚的感情已随“晓云”的消失而归于幻灭,再也难作“梨花云”一类的美梦了。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①。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②。
【原词】
归去来兮③,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④。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⑥。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⑦,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⑧。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⑨。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
①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作者从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改任汝洲(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雪堂:作者在黄州时所筑。因在大雪中建成,故在房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
②李仲览:名翔,当时奉杨元素之命来看苏轼。
③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岷峨:岷山和峨嵋山,均在作者家乡四川。
④“百年”两句:出自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年皆过半百,来日苦又多”。又白居易《冬夜对酒寄皇甫十》:“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强半:近半,时年苏轼四十九岁。苦:极,甚之意。
⑤坐见:但见,只见。黄州再闰:作者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被贬至黄州,到这时已四年多,其间元丰三年九月,六年(1083)闰六月,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