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10748100000020

第20章 创新思维(1)

创新就是突破常规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没有创新,公司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可能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创新即突破常规,创造机遇,找到新方法。

创新意识,犹如一层窗户纸,不捅破不明白,而捅破这层窗户纸是十分容易的,一经捅破,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其一,我们将要面对的未来世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而这种竞争,主要是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竞争。其二,真正创造性活动的指向,基本出发点不应当是要妨碍别人干什么,而应当促进人类社会活动(也包括自己所创事业)的进展。“布里丹的驴子”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头驴子,它肚子很饿,而在它面前等距离的两个不同方向上有两堆同样大小、同样种类的料草。驴子犯了愁,由于两堆料草和它的距离相等,料草又是同样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它无所适从,不知应该到哪堆料草去才最省力气,于是在犹豫愁苦中饿死在原地了。

这个故事无所谓真实,但它的寓意是深刻的,除了故事创造者们批驳布里丹环境决定意识的观点外,它还启示人们:许多时候,只要有创造意识,就会焕发创造行动,就会有活力;而呆板凝滞足以扼杀人的任何创造性。

前几年,有个人卖一块铜,喊价28万美元,好奇的记者一打听,方知此人是个艺术家。不过,对于一块只值9美元的铜来说,他的价格是个天价。他被请进电视台,讲述了他的道理:一块铜价值9美元;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值为2l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值280000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一位金融家,结果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碑,最终价值为30万美元。从9美元到30万美元之间的差距就是创造力,或者说创造力的价格。

奥列佛·温特·怀斯曾说:“人的智慧如果滋生为一个新点子时,它就永远超越了它原来的样子,不会恢复本来面目。”

创造力本身不是奇迹,人人都具备它,但它产生的成果却应该被冠以奇迹的美称。至于创造力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

1.创造力

就是创新的能力。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对你来讲是新点子就行了,因为别人在你之前完全可能已经有过你的想法了。

2.有创造力的想法

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只不过有很多人需要通过学习、训练、指导、开发和应用而已。总的来说这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一项优秀技能。

3.有创造力的人

他们的特点是能够克服各种对创造力的妨碍,特别是自己无意中对自己的束缚,并充分地应用创造能力改造生活和各种层面。

须牢记一条真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创造力,同时在应用中增强这种可爱的能力。

也许有人认为,高智商就意味着高超的创造力。但这是一种错觉,至少不完全对。

已故的肖尔米克斯博士是世界经济理论界的泰斗,在他获得经济学界某个最高级别的大奖后,回到故乡,并拜访了当年就读的中学。他很惊讶自己当时的成绩如此一般,再看智商时,智商分数不过90,也普通得无奇可言。他愉快地解释:“创造了不起的经济理论其实不算奇迹,只有战胜自己的智商才真正了不起。”

这表明智商不等于创造力的道理,并为众多苦于智商不高的人们提高创造力,指出了增强信心的依据。

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所有时代的心理学家们都发现成人欠缺创造力,这个现象令很多成人担心和焦虑,认定创造力可能是某种天赋,并非人普遍具有的能力。这一点,从研究资料中显示出来,心理学家们针对45岁的年龄层进行创造力测验,结果只有5%的人被认定为有创造力。接着又对20至45岁之间的成人进行创造力测验结果竟然也只有5%的人合格。这个结果令心理学家们万分沮丧,几乎要判定创造力是特殊人物才具有的能力。

但是,接下来的测验却令人鼓舞,因为在17岁年龄段的结果达到了10%以上,更惊讶的结果是,5岁儿童中,具有创造力的人竟然高达90%。这表明,人们的创造力是生来就有的,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遭到了抑制而已。有理由认为,就是在抑制状态下,人的创造力并没有彻底丧失,而是处于隐蔽状态,未曾发挥而已。

人的创造力是没有极限的,惟一的限制来自你所接受的知识系统、道德系统和价值系统。这些系统常常妨碍人们的创造力。由于这些系统的纷繁复杂,很多人在其中受到空前的束缚,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创意。殊不知,任何一种系统都是人创造的,所以,你有权利持怀疑态度。

通常情况下。人的障碍在于,没有真实面对自己的问题,而根据各种系统的成见来判断自己能做或不能做。他们被先人之见害得很苦。其实,有很多你深信不疑的事情,可能是垃圾,是它阻挡你的创造力。每当你察觉被某种信念所限制时,不妨删除它,用一个能够保留和有助益的信念来取代。

作为公司管理者应善于把有碍于创造力的“绊脚石”克服掉,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致胜之路。

发挥想像力

我们盛赞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甚或一个普通群众,无不是因为他们为人类历史、对人类的精神物质财富作出了或多或少的创造性贡献。

成功,必然是从创新人手,在创新中成功,靠创新持续成功。

惟创新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战胜自己、超越竞争。微软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紧紧抓住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紧紧抓住新兴产业中最具“控制力”的项目,然后通过创新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

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熊彼特先生认为,企业家成功的原动力就是创新。他同时列举了企业家应当具备的能力:

①发现投资机会。

②获得所需的资源。

③展示新事业美丽的远景,说服有资本的人参与投资。

④组织这个企业。

⑤担当风险的胆识。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无不经历这个过程,无不具备这些能力。在这些能力里,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创造力)可体现为洞察力、预见力、想像力、判断力、决断力甚至行动力。等等。

船王包玉刚的成功经历对熊彼特先生的理论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包玉刚进入船运业的时间是1955年。当时他用20万元买了一条风吹浪打28年的旧船金安号。这一“惊人”之举遭到了几乎所有亲友的强烈反对。因为船运业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而且风险极大。但是,包玉刚力排众议,毅然投身船运业。因为,他看到了在香港经营船运的巨大潜力。

香港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充足的码头。自1911年中国陷入动荡不安的年代后,平静的香港海面,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可靠的大门。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复苏,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船运是最廉价的一种运输方式,必将大有作为。”包玉刚坚定地这样认为。

到1978年,包玉刚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已拥有200多条船、2000万吨运输能力的庞大船队,荣登世界船王宝座。但就在他的事业登峰造极之时,包玉刚又作出了令全球惊讶的决定:减船登陆!因为他又以极其敏锐的眼光,预见到世界性的船运衰退即将到来。于是,他当机立断,及时卖掉了相当部分的船只,这使他顺利地逃过了船运大萧条时期的灾难。

实行“减船登陆”战略大转移的第一仗,就堪称世界商战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以超人的胆魄和霹雳般的手段,斥资23亿元之巨,导演了精彩绝伦的九龙仓收购战,拉开了在港华人中资挑战英资的历史序幕,可谓气吞山河。

20世纪80年代之前,香港的经济命脉都是由英资所控制。但在80年代初期,以李嘉诚、包玉刚为代表的一批华人豪杰,经过多年的原始积累,羽翼渐丰,终于可以与英资公开叫板了。

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一直由香港四大财团之一的怡和洋行(英资)所控制。包玉刚经营船运20余载,深知码头的价值,所以他减船登陆的第一步就选择了九龙仓。

包玉刚仅用80多天时间就控制了30%的九龙仓股权,远远超过怡和洋行的20%。怡和在大惊失色之后组织反扑。他们在一个周五股市收盘之后,突然宣布将以空前优惠的价格收购九龙仓股份至49%,而此时,包玉刚正在巴黎出差。怡和把包玉刚推到这样的境地。如包玉刚准备反收购,就必须在周六、周日银行休假日内,筹集20多亿港元现金——这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周一上午开盘,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战打响,但不到一小时战斗便结束了。证券商报价23亿港元,包玉刚当即开出一张23亿元的巨额支票。怡和面对包氏雷霆万钧、排山倒海般的收购攻势毫无还手之力。至此,包玉刚持九龙仓49%股权,稳获控股地位,一跃成为九龙仓首任华人主席。

那么,包玉刚又是如何创造奇迹,在周末两日内筹到20多亿港元现金的呢?包玉刚首先找到汇丰银行老板,两人的对话十分简短:

“需要我怎么帮你?”

“借我20亿现金。”

“OK,没问题。”

包玉刚又联系了九家金融机构,他们不约而同都表示全力支持,特别是香港华美银行,就在周一上午展开收购时,还给包玉刚送来信函,允诺可为他提供一亿美金的贷款,同时无需担保。

稍有金融常识的人都懂得,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被贷方提供等值抵押物或担保。为何不止一家银行肯为包玉刚打破银行惯例而提供巨额贷款呢?有专家在研究后认为,包氏主要运用了他的“个人无形资产”,即在几十年商海沉浮中建立起来的影响力、经营能力、预见能力和商业信誉,这本身又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创新”。

在包玉刚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家勇于创新、敢想敢为的精神气魄和超然智慧。

有一天,比尔·盖茨从其西雅图总部附近的一家餐馆走出来。一个无家可归者拦住他要钱。给点儿钱自然是小事一桩,但接下来的事却令见多识广的比尔·盖茨也目瞪口呆——流浪汉主动提供了自己的网址,那是西雅图一个庇护所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地址,以帮助无家可归者。

“简直难以置信,”事后盖茨感慨道,“Intemet是很大,但没想到无家可归者也能找到那里。”

今天,比尔·盖茨的微软给互联网带来了统一的标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垄断。其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已成为进入互联网的必由之路,全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中,92%在运用Windows软件系统。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来,微软共投资及收购了37家公司,表面看起来这好像是一种数量型的资本扩张行为,但只要把这37家公司排在一起分门别类,立刻就会令人大惊失色!因为这37家公司所代表的竟然是网络经济的三大命脉:互联网络信息基础平台;互联网络商业服务;互联网络信息终端。微软不仅统治了现在的个人电脑时代,而且已经开始着手统治未来的风格时代!

难怪美国司法部要引用反垄断法控告微软。

但比尔·盖茨从容地说:“微软只占整个软件业的4%,怎么能算垄断呢?”

盖茨的话也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软件的形态与工业时代的规模和产品建立的垄断已有明显区别。实际上,微软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垄断,只有“霸权”才能更确切地描述微软的真实。因为操作系统是整个电脑业的基础,微软以核心产品的垄断获得了对整个软件行业的霸权,使得垄断操作“稀释”和掩饰在更大范围的霸权之中,与单纯的数量份额和比例等等有关垄断的硬性指标已无明显关系。

软件业的霸权是一种独特的霸权,是知识的霸权,创新的霸权。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

一位29岁的音乐收藏迷,创办了一个可供二手和稀有唱片商人销售的网站。他向风险资本家发出了一些信件,不到六个星期,就筹集风险资金1600万美元,于是他购买了一个著名的二手书网站以补充自己的音乐网站。在他创业才七个月的时候:亚马逊公司宣布收购他的网站,支付了400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1.96亿美元的股票。真是匪夷所思,亿万财富仅仅是举手之劳!

一个提供网站服务的公司总裁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在我们开始投资的一年半中,没有任何收入。你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衡量它的价值,必须看其增长动力。如果你获得了人们的注意力,就能够把这些注意力变成金钱。”

看来,不仅创新能够使人成功,同时“创新”的名声本身也能使人发财——只要设法使人相信你在创新。

人们对“创新”已经着了魔。

“诱、逼、练、学”四字经

卢那察尔斯基说:“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人生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捏着一对拳头赤条条来到世上,但为什么一旦呱呱坠地之后,创造力便会有大小之分,人生便会有成功与失败之分?一方面是客观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人本身的原因。然而不论内因外因,关键就在于天赋与潜能是否被充分地开发和释放。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

美国富尔顿学院心理系的一个报告证实了这一点,报告的结尾写道:“编撰20世纪历史的时候,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力。”

潜力也叫潜能,就是人可能发挥出来的最大能量(能力)。潜能=智商潜力+情商潜力或思维能力+行动能力。据资料分析,人的潜能开发几乎是无穷无尽的。1980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据说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天才,其潜能的发挥也还不到10%。

潜能的开发应用决定了创新能力(创造力)的大小,而创新能力的大小又决定了成功的程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学也应该是~门潜能开发、应用的学问,一门有关创造、创新的学问。促使潜能开发应用的方法途径有许许多多,但从成功学的角度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诱、逼、练、学”。

1.“诱”就是引导

寻求更大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是人生命意识里的根本需求。“这山望着那山高”,“喜新厌旧”是人的根本特性。因此,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自我,有理性的自我。是绝不愿意停留在任何一种狭小的、有限的状态之中的,而总是想不断开拓,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功),从而更好地生存。这种炽热的、旺盛的发展需要,是成功渴望的表现,是潜能蓄势待发的前兆。只要对这种发展意识给予有益的暗示、引发、规划和培养,就能把潜能很好地释放出来——从而“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

自我设计,就是根据社会的客观条件和自我的实际特质等诸多因素,设计出自我潜能理想的实现方式,以便使自我得到最充分、最理想、最自由、最大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