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在希望的田野上
10769800000014

第14章 弹指一挥间养猪二十载

■文/朱碧帆

创业者档案

赵宝顺,男,1966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马鞍镇宝善桥,初中文化程度,毕业后赴上海做木工,后以养猪为生,养猪用地约两亩。赵宝顺是一个充满家庭责任感的人,也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他认为,养猪其实和做企业一样,最重要是管理。管理得好,一切事情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得不好,天灾病害也在所难免。

所在地情况

宝善桥村位于马鞍镇中心,东与童家塔村相邻,南与袍江工业区一山之隔,西连寺桥村,北靠萧山区益农镇,镇政府所在地村,地理位置优越,离绍兴市区仅21公里。2003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宝善桥村由原园驾桥、南周坂、章村、马鞍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总户数938户,总人口2821人,总面积2.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32亩,山林562亩,水域面积120亩。宝善桥政府以创建小康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变村容村貌为主线,以惠民实事工程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前提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创业项目

养猪

创业感言

凭借祖传经验加自己的优质管理,一路走来还算顺利。

创业故事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春风开始从城市涌起,许多人甚至还未弄懂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农民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阵风从城里吹到了乡下,吹到了农村。也许只是微风,却多少荡起了涟漪。那么,农民群体中那些领军人物,究竟是怎样艰难地赶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实现的呢?

邻里称道朴素热情

我在当地派出所民警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浙江省绍兴县马鞍镇宝善桥赵宝顺家中。民警同志告诉我,尽管赵宝顺没有获得过荣誉称号,不能美誉为养猪界的领军人物,但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当地的小学参观创业园、社会实践调查都是去他家,而且赵宝顺对待客人都热情诚挚。

赵宝顺的家,无论从占地还是装修都不逊于城市里的别墅,亮堂的客厅,宽敞的庭院,还有自家车库和屋顶花园,生活得有滋有味。

赵宝顺带着派出所民警同志和我参观了他的养猪场。据他介绍,大部分猪已经在年前售出,剩下的都是些个头发展空间尚大的猪。赵宝顺的猪场坐落在农田中央,砖块砌成的平房显得古朴平实,这种布局避免了臭气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风状况较好,猪的排泄物也可以作为肥料直接作用于旁边的农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谓一举两得。到了赵宝顺的农场,我们发现农场收拾得很干净,没有想象中的异味和脏乱。小猪仔被昏黄的灯光照着保温,偎依在一起,甚是可爱。大母猪刚生完仔,被铁杆架着以防翻身压到小猪,精心制作的遮风帐子,设计细微,处处彰显人性之光。

选择养猪安家落户

接着我们来到了赵宝顺的家中,他愉快地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创业过程。虽然父亲母亲早年以养猪为生,但初中毕业后,思想独立的赵宝顺没有立刻成为传统的农家子弟——子承父业,而是到上海做了短工,加入了进城打工的行列。两年后,也许是家庭的重担,也许是流浪的无助,也许是大城市给外地人造成的压力和漠视,抑或是对农村勤劳致富观念的重新审视,每次和父亲通话,父亲问儿子过得好不好,他总是噙着泪拿着电话,不忍心说不好。这种缺失的归属感呼唤着赵宝顺心中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他要找个地方,安家落户,用心经营生活。他的心中有个坚定的声音说,回去吧,在老家娶妻生子,好好过日子,赡养父母。就这样,赵宝顺在老家结婚后养起了猪,妻子则在附近小学旁边做小本生意,两人的生活虽平淡却安逸,不用为了一张回程的火车票早起排队,也不必面对曾经大城市高昂的物价而眉头紧锁。这样的生活,他也乐在其中。毕竟,互相有个照应,有个互补,总是好的。那一年是1990年。

因为没有地,赵宝顺养猪的规模局限于家中,数量也只是一两只。此时周边人家没有养猪的先例,论开始的时间,赵宝顺是第一家。一年后,赵宝顺承包了大概现在规模一半左右的农田,建起了围墙和养猪场。在当时,田地上造房子是不允许的,因此赵宝顺迎来了他创业史上第一次较大的纠纷。当时有村民举报说他在田里造房子,认为那是违法行为。虽然知道房子的养殖用途可以证明清白,但流言可畏,赵宝顺后来从容地接受了当时政府居委会委派人员的实地考察。监察人员证实了建设用房的养猪用途,风波也就自行停止了,之后赵宝顺进入了创业的稳步发展阶段。由于他原先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没遇到过重大的坎坷。渐渐地,赵宝顺猪场的规模从最初的一两只发展为100只左右,到现在的四五百只。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人纷纷仿效建起了养猪场,当地的农畜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据赵宝顺介绍,刚进的小猪一般从70斤开始,一年有两个生产周期。由于销售渠道主要为嵊州和诸暨,市场需求为越大越好的猪仔,因此在选择品种上,赵宝顺强调他会选择不断生长的品种,迎合市场需求,而不是江湖上俗称的“短脚趾”。因为这样的选种原则可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下价格贵贱的调度,保证利润最大化:当价格上涨时选择及时卖出猪崽,价格下降的时候选择继续饲养,因为可以确信这些猪苗通过继续喂养能够继续长大,而不会造成价格低就忍痛亏本或继续喂养停止生长而造成的成本浪费。

严格把关成本核算

有别于自产自销,赵宝顺引以为豪地说,由于有稳固而持久的物流体系,他家的猪是不愁卖的,只要他养大肯卖,就会有人来收。包括饲料,也是供应商把饲料送来,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有保证。良好的运营体系,让销售的烦恼一并解除,对于赵宝顺来说,也可以一心一意地养大肥猪了。赵宝顺说,以今年的形势来看,猪肉价格大致为7.2元一斤,刚开始的喂养基本是4元一天,随着猪个头的日涨,饲料的增添也是不同的,赵宝顺说他每天基本都要算一笔账,究竟该给猪喂多少饲料呢?怎样才能既省钱又让猪吃得饱、长得好?为了控制成本,赵宝顺还靠着在学校边做小本生意的妻子,与学校沟通,得到食堂剩饭菜的免费拥有权,分担了一部分饲料成本压力。赵宝顺虽然只是得到了更多的饲料,但理论层面上而言是扩大供货渠道和优化组合的精妙运用,其供应链管理十分有效。

养殖业的头等大事是牲畜的病害传染问题,一头猪的感染很可能殃及其他猪,甚至赔上半个家业。赵宝顺自然也不敢怠慢这个问题,对于猪的饮食也是格外的关注。如果这头猪胃口不开,就要做个标记,对比下一顿的胃口,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病猪躺在地上懒得起来吃东西,如果不及时发现,会误以为它是在睡觉。赵宝顺采取的办法是强迫猪起来吃东西,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头猪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力争不让任何一只出现病症的猪掉队,一旦出现病症马上采取措施隔离治疗。他说,有些养猪场规模变大以后雇佣外地人员看管,那些人多半是没有经验只管完成任务的外行,这就是猪场主必须严格把关的人员管理问题。猪场的长久发展于他们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在猪场的经营上有些事还需亲自动手。目前有些养猪场雇佣有科技背景的大学生做监察员,他们只要做好每头猪的档案建立工作,但这很奏效。赵宝顺如是说。

作为养猪大户,笔者对赵宝顺的收入是很关心的,赵宝顺说,每年净利润至少12万元,今年虽然猪的价格很好,但饲料的价格也贵。以往好的年份可以达到二三十万元,最好的一年有40万元左右。说到这,赵宝顺还略有紧张。估计就是凭借着这些,让赵宝顺家住进了农村里的别墅,买起了小汽车。

不求高收但求稳当

当笔者问到赵宝顺是否想过放弃养猪,到工厂做一名工人时,他摇了摇头。他说,其一,现在有地,妻子也在这边,那就待在老家配合妻子挺好;其二,养猪的利润是在养殖业中相对稳定的,不像养虾风险与收益并存,养猪可以保证基本的利润,虽然高收入不大可能,但生活能够有所保障。可以看出,赵宝顺对现在所做的事情充满了家庭责任感和“干一行爱一行”的激情,尽管很多人羡慕大城市的绚烂,希望参与大城市的竞争,但赵宝顺求稳当求和睦的心态却是现代浮躁社会所稀缺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像赵宝顺一样用平常心做平常事的人,他们是铺脚石,值得我们景仰。今天我们要不断优化养猪的技能,靠管理、靠智慧养猪。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其创业经验自然不能被笔者放过。出乎我意料,赵宝顺像管理学老师一样,一本正经地说:“养猪其实和做企业一样,最重要的是管理。管理得好,一切事情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得不好,天灾病害也在所难免。”对于国家政策,赵宝顺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国家应当建立农业的长久扶助机制,而现有情况是,市场供不应求时,国家补贴鼓励生产;供过于求时,国家却放手不管。这个弊病需要整改,否则资源的浪费和农业的不稳定将长期存在。现在农业对国家宏观政策的依赖度很高,一丝一毫的变动都会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他的妻子补充说:“有一年,猪肉紧缺,国家鼓励农民养猪,各地猪场纷纷大肆养猪,结果第二年很多猪场出现了大量猪仔滞销的现象,严重的还出现了刚出生的小猪仔被放生的悲剧,不少猪场主都损失惨重。如果国家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也能采取宏观调控政策,诸如收购猪仔和价格补贴,这样的悲剧估计就不会发生了。”

对于是否进一步扩大规模,赵宝顺表示再扩大的难度较大。目前的猪圈建在田地中央,再扩建不被政策允许,且建房难度较大,故他对现有规模还算满足,暂无继续扩建的想法。当然,赵宝顺补充说,如果国家有政策分给农民更多的田地,他当然愿意继续扩大规模,让日子过得更好。从赵宝顺自信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农民创业家的坚定和真诚。

谈话前后进行了1个半小时,赵宝顺热情地留我们吃中饭,他将自己所知毫不保留地与我们分享,农民特有的朴素和真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鸡司令”为麻鸡插翅飞翔

■文/周芬

创业者档案

周国文,男,生于1955年12月。江西省崇仁县孙坊镇人,初中文化,父辈以上几代均为农民,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干过石匠,烧过砖瓦,后从事崇仁麻鸡养殖业,现任江西崇仁县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于贡献突出,他先后被评为“崇仁县劳动模范”、“县管拔尖人才”、“江西省农村科技致富典型”、“江西省劳动模范”等。

所在地情况

江西省崇仁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素有“抚郡望县”之称。全县辖7个镇、8个乡。距省会南昌市铁路125千米、公路140千米,交通较发达。总人口3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5万人。土地资源丰富,宜农红土壤荒地面积充足,集中连片。崇仁麻鸡为崇仁县特产,以产蛋量高、耐粗饲料、觅食力和适应性强等优点驰名遐迩,属全国十大地方名鸡之一。1997年,崇仁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麻鸡之乡”。

创业项目

崇仁麻鸡原种及配套品系培育及优质肉鸡生产

创业感言

要抓住机会,抓住商机,脱贫致富需要勇气,更需要坚持。

创业故事

江西省崇仁县,地处赣抚平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盛产果蔗、棉花、花生和西瓜。崇仁麻鸡是江西省崇仁县地方鸡种,1997年,崇仁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麻鸡之乡”之后,一批又一批的麻鸡养殖人不断涌现。但是,早在20多年前,在崇仁麻鸡还是名不见经传的鸡种时,就有一位农民为了致富翻身,开始从事麻鸡养殖的事业。如今,他身家千万,先后带动了几千户农民散养麻鸡脱贫致富,创立的麻鸡养殖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江西省最大的麻鸡繁育场,年产值可望上亿。当年一贫如洗的穷小子,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大老板,让人不禁好奇在这位养鸡能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2011年春节,通过亲戚的介绍,我联系到了这位地方上声名显赫的养鸡能手,但是因为他工作太忙,联系了两次才最终确定了访谈时间。春寒料峭,在县工业小区的国品麻鸡养殖基地,我见到了这位董事长兼崇仁麻鸡行业协会会长。通过对他以及该公司办公室王主任的访谈,我最终整理形成了此报告。

清早,周国文如往常一样开着私家车来到位于崇仁县工业小区的麻鸡养殖基地上班。宽敞开阔的养殖区内,一幢崭新的办公楼拔地而起,位于办公楼后的是一栋一栋整齐排列的大型笼养种鸡舍。这是2002年5月,周国文创建的集麻鸡孵化、种鸡饲养于一体“江西崇仁县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现代化办公楼和装备有高科技设备的鸡苗孵化大厅和种鸡舍。不巧,在我来拜访之前,有一辆从外地开来的货车要装货,所以他先要处理一下这笔种鸡买卖的单子。于是负责接待的办公室王主任先向我询问访谈要求,然后他简要介绍了公司的情况,把周国文创业的故事概要地讲述了一遍,让我对周国文的创业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处理完那单交易之后,这位忙碌的养鸡能手总算有时间坐下来接受我的访谈。这位国品麻鸡老总、崇仁麻鸡行业协会会长,头发微白,饱经风霜的面孔刻满深深的皱纹,眼神锐利而坚毅,谈吐不俗,他稳坐在办公桌前,慢慢地向我讲述了他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贫家有犟子四顾茅庐苦学艺

周国文出生在江西崇仁县孙坊镇庙上村的一个贫苦家庭。虽自幼家境贫寒,但是父母依然让他坚持读完初中,只因家里实在无力负担高中的学费,他最后只能辍学帮助父母一起耕种,起早贪黑种田养家。之后,他拜师学做石匠,做过一段时间石匠活,还在炎炎夏日里身处酷热难耐的砖瓦窑中烧砖瓦。这个出身贫苦的孩子,在这样艰辛的环境中,锤炼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执著的“犟”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990年,周国文35岁,虽然每日起早摸黑地辛苦耕作,但是家庭的境况还是如十几年前一样节衣缩食,清苦度日。他闲暇时候也在苦恼,究竟怎样才能让整个家庭真正脱贫,走向致富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国文了解到,国家实行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的政策,麻鸡散养业开始慢慢在乡镇里兴起,可是那时,养鸡的人虽多,但孵化鸡苗的人只有几户人家,鸡苗严重供应不足。脑筋灵活的周国文马上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但是,从来只会养几只鸡鸭的他,怎么会孵化鸡苗这样的技术活呢?

在打听到离家20多公里的沙堤乡有一位肖师傅就是专门搞鸡苗孵化的之后,周国文下定决心,一定要从肖师傅那里学到真本事。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肖师傅家,诚心诚意向肖师傅拜师学艺。可是,他和肖师傅非亲非故,别人怎么愿意教他这门技术活呢?最初,这位肖师傅确实有所顾虑,拒绝了周国文拜师的请求。周国文虽然沮丧地打道回府,但是肖师傅的拒绝却激起了他潜在的“犟”劲,他决定不管怎样都要拜肖师傅为师。一次不行,第二次再去,还是不行,第三次还去,但是仍然被拒绝。第四次拜访的时候,肖师傅终于被这个一身“犟”劲、要强的年轻人感动了,他改变主意,决定收下这个徒弟。于是,周国文就立刻投身于孵化鸡苗的艰苦学习中。

严师出高徒勇于探索艺更高

在跟肖师傅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周国文基本掌握了孵化鸡苗的要领。精力充沛的他决定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揣着到处凑借的1000块钱,他从养鸡户手中购买了3600个鸡蛋,决定在家孵化。但是,当时落后的孵化技术大部分只能依靠“眼看”、“手摸”这样感官的方式,周国文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是经验累积得不够,技术也不成熟,结果,那批鸡苗因为操作失误,温度太高全部被烧死。

第一次的试验失败给激情高涨的周国文泼了一盆冷水,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开始劝说他不要再继续折腾下去了。陷入孤立无援的周国文却没有从此灰心下去,这个满身热情、坚忍不拔的年轻人意识到,掌握过硬的技术才是根本,越难的事情越值得去挑战!于是,在肖师傅的指导下,他慢慢寻找试验失败的原因,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同时,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技术,他也不局限于肖师傅的指导,家庭经济紧张的他依然坚持订阅多本禽业养殖的专业期刊,通过阅读和研究其他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此外,他还经常向县畜牧水产局的技术人员请教,不断攻破在试验中的技术难题。

1991年,在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之后,周国文决定再次集资搞大规模的孵化。为了申请银行贷款,他说服了家里所有的人,将家中仅有的旧瓦房作抵押,得到了1万元的贷款。然后,用这些钱他购买了种蛋进行孵化,这次,他虽然信心十足,但是也少不了忐忑不安。为了保证这次的孵化顺利,他基本上每天都守在家里的孵化房里,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终于,这次种蛋如期孵化成鸡苗,紧接着,他又像母鸡一样无微不至地喂养脆弱的鸡苗,等到小鸡能够出笼时,他马不停蹄挑着小鸡到处叫卖。就这样,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年,年终的时候,当周国文看着沉甸甸的8000元收入,他黝黑的脸上终于有了难得的灿烂笑容。这时,原来反对他的家人也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决定全力支持他搞麻鸡孵化养殖。

贫农变老板科技兴农业更大

有人说,穷人最缺少什么?穷人最缺少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势,而是“野心”。

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周国文已经是村里声名显赫的麻鸡养殖专业户。但是,周国文凭借的不仅仅是坚韧,还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胆量和“野心”。1994年,他在六家桥乡洪家村创建了“洪家麻鸡孵化场”,投资建起了140平方米的鸡苗孵化房,之后,他又开始进行种鸡的养殖。2000年,周国文引进了4套计算机管控的大型孵化机等设备,淘汰了落后的煤孵化技术,替换成先进的电孵化技术,使孵化鸡苗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从此,洪家麻鸡孵化场发展成为依靠高科技技术进行生产的现代化孵化场。

两年后,眼界开阔的周国文发现麻鸡养殖还有更好的形势和前景。于是,在他的全力操办下,“江西崇仁县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顺利成立。这是一家集崇仁麻鸡的原种繁育、杂交改良利用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公司。公司刚成立就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和支持。2002年至今,公司总占地面积260亩,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早期完成8栋大型笼养种鸡舍,全部安装了国内先进的水帘降温设施,同时全部采用现代化的孵化机。最近,占地200亩的省一级扩繁场也已竣工,已经部分投产,未来年产值将超亿元。

周国文深知技术在麻鸡繁育和养殖中的重要性。为了增强公司的技术力量,除聘用多个专业技术人员,周国文还高薪聘请了江西省畜牧水产研究所高级畜牧兽医师谢金坊等专家常年坐镇公司,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正是因为周国文对养殖技术的重视,公司培育了多种优质无公害的新麻鸡品种,产品投入市场后立刻得到了良好的反应。另外,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禽类疫情,周国文重技术、严管理的思想也使公司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快速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2006年,公司在遭遇禽流感时,他积极组织所有的技术人员勤消毒、严打疫苗,对鸡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出入境的禽类,一律经过严格的检疫手续,以切断疫情传入。周国文这一套对付禽流感的管理方法不仅让公司在疫情中损失降低了90%,同时,这一模式也开始在全县501个养鸡专业户中全面推广,为全县的养鸡专业户带来了福音。

目前,江西崇仁县国品麻鸡有限公司已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009年,存栏种鸡18万套,生产销售种鸡苗、商品鸡苗200万羽,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获利600万元。产品畅销上海、广东、浙江等国内20多个省市,周国文的国品麻鸡已经飞入了大江南北的寻常百姓家。最近,周国文正在筹划建一座饲料厂,致力于将公司走向集团化、立体化的道路,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的实力,将崇仁麻鸡产业做大做强,全力将崇仁麻鸡这张“名片”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致富不忘本你富我富大家富

在崇仁县做养鸡专业户的,都知道周国文这个远近闻名的“鸡司令”会在每年的10月份开展一次“麻鸡养殖接待日”。在这一天,很多慕名而来的本县、邻县甚至更远的麻鸡养殖户一大早就来到周国文的办公室,向他请教麻鸡养殖技术及销售渠道方面的问题。周国文会带领他们参观鸡场,慷慨地传授麻鸡的养殖技术,防疫治病的药物和技术,以及进行麻鸡养殖的运作方面的经验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让前来取经的人们受益颇多,大家都对周国文扎实的麻鸡养殖技术称赞不已。

而这样的“麻鸡养殖接待日”仅仅是周国文回报乡亲、回报社会的形式之一。江西崇仁县国品麻鸡有限公司采取“龙头+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了16个紧密型的生产基地,通过国品麻鸡孵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3940户,通过合同制方式带动农户3820户。周国文建立了一支专门的麻鸡营销及技术服务队伍,为养鸡专业户解决技术、资金、饲料、销售等产中、产后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从商品鸡苗供应、技术服务到成鸡销售一条龙服务,帮助大量的农户、城镇居民、待业青年、下岗工人、家庭妇女等解决了再就业的问题。

通过利用公司的优势和各方面资源,周国文将公司与农户结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众多的麻鸡散养户建立了通往市场的桥梁,带动了乡邻共同致富。2009年,合作的农户在周国文的带动下户均获利25679元,而当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只有15000元。

伴随着周国文的养殖事业越做越大,周国文突出的个人事迹也被政府嘉奖。他先后获得“省劳动模范”、“省农村科技致富典型”、“抚州市优秀乡土人才”、“县管拔尖人才”、“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同时,他还兼任江西省禽业协会常务理事、崇仁麻鸡行业协会会长,并当选市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

当我坐在回家的汽车上,我脑海中依然不断回想起这个朴素、务实、富有激情的农民企业家所带给我的感动。让我震撼的是,原来在我所生长的土地上也有这样白手起家、富有社会责任感、进取心的创业者,完全颠覆了我对家乡企业家的看法。最后他谈起对大学生的创业的看法,“做什么都要坚持,从一而终”,我想,这应该是这位养鸡能手、创业企业家在经历了人生中这么多大风大浪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