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王黎
创业者档案
傅献军,男,浙江省龙游县小南海镇圩塘朱村人,是该县最大的种粮大户。1991年起到工商业较为发达的龙游镇西门村承包大田从事粮食生产,承包面积逐年扩大,1998年起承包面积均在200亩以上。2005年,大胆创新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的新路子,开创了“以服务换经营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傅献军牵头组建了龙游献军种粮合作社,合作社现有136户农户、4家种粮大户和5家相关企业参加,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服务面积近4000亩。11年,傅献军自己的种粮面积从2010年的600多亩又增加到了2011年的800多亩。
所在地情况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北靠建德,东临金华市区、兰溪,南接遂昌,西连衢江区,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历史悠久,英才辈出,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是传统农业大县,土地资源充沛,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龙游县是我省的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县耕地34万余亩,水田31万余亩,粮食年产20万吨左右。
创业项目
粮食种植
创业感言
种粮要靠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和品牌化。
创业故事
2011年3月1日,在龙游县农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傅献军的家。一到大门口,就可以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龙游县献军种粮合作社。再往里一些,就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清晰地介绍了合作社的概况、组织结构图等。随即,我们便看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种粮大户。他与网上的照片相比似乎差不多,但却显得更加年轻、硬朗。他非常热情,我们刚到,他就站在门口笑脸相迎,并急忙招呼我们进去坐。我们一进门,就被那金晃晃的奖牌给吸引住了,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浙江五四青年奖章,浙江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衢州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龙游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在简要地介绍本次来意之后,我们开始了访谈,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如下报告。
偶然机会开始创业
傅献军,1987年初中毕业,当时他只有17岁。毕业后,他就在龙游的一家钢铁厂做小工。当时,他发现龙游西门村的粮田年年都有抛荒,那里的农民已经不太愿意种田了,一般都出去经商、打工了。后来,他在西门村的哥哥先承包了多亩土地,开始了粮食种植。傅献军说,当时在钢铁厂里是三天上班、两天休息,于是他也萌生了包田种粮的念头。1991年,经过协商,他以每年每亩无偿上缴75公斤晚稻谷的代价,从该村农户手中转包了30亩粮田。傅献军笑称,当时根本谈不上什么机械化,兄弟俩只有一台拖拉机、一台打稻的电动机。当时的他,只是把这30亩粮田当成是一种兼工,并没有一心放在这个上面,他也想不到有一天种粮会成为他的事业,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傅献军所在的钢铁厂效益越来越不好,而且当时西门村也有越来越多的土地抛荒了。所以,渐渐地,傅献军把工作的重心完全转向了粮田种植,并且在西门村承包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到1997年,土地承包面积达到100多亩,他当时已经是衢州市最大的种粮大户了。随后,他和哥哥开始大规模投资购买机械。他自豪地说,龙游的第一台收割机就是我们兄弟俩买的,还买了拖拉机等。可以说,那个时候,粮食种植已经是半机械化了。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才算是真正走上了规模粮食生产的道路。
2005年,西门的土地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征迁问题,土地面积减少。于是,傅献军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当时的农户,基本上还是离不开土地的,而且那些农户基本上是种单季的,早稻是不种的。针对这些农民边打工、边种田的情况,傅献军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新模式,并创建了种粮合作社。他和这些农户达成协议,这些粮田的早稻归傅献军来种植;晚稻呢,仍然由农户自己种植,而傅献军要给这些农户提供三项免费服务,即秧苗免费、耕田免费、收割免费。相当于说,合作社用三项免费服务换取农户粮田的早稻经营权。这一模式,茅临生副省长称之为“献军模式”,现在,这一模式作为“十大模式”之一正在广泛推广中。
2005年4月,傅献军牵头成立了“龙游县献军种粮专业合作社”,这是衢州市首家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减少土地季节性抛荒,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生产,降低种粮成本,达到农业增产增效为宗旨。合作社首批吸纳了13名粮农入社,注册资金5.2万元。2008年,合作社发展为由136家农户、4家种粮大户和5家相关企业构成,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耕地面积达1880亩,其个人承包耕地面积620亩。现有烘干机1台,联合收割机2台,田间作业拖拉机4台,机动喷雾机2台。
2006年,在龙游县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流转了400多亩富硒基地,生产龙硒牌富硒大米。在这块富硒基地上,主要是种单季稻,后来又套种蔬菜,相当于也是种了两季。在那个时候,傅献军开始了他的品牌之路。现在,傅献军个人投资已经高达300多万元,包括100多万元的机械、100多万元的仓库等。
面对困难勇于创新
傅献军提到,现在种粮食和原来种粮食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像原来那样种粮食,肯定是要亏本的,最主要的就是现在的人工费用越来越高了。而现在,种粮大户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土地流转资金高。一般而言,现在流转资金需要每亩400斤晚稻谷,相当于市场价为每亩500元。刚开始的时候,傅献军说那时的土地流转资金只要150斤稻谷就可以,但是现在翻了一番还多。第二,人工工资高。刚开始的时候,粮食种植主要靠人工,人工费也不高。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人工费只要每天15元,而且那时候的稻谷价格是每100斤80元。但是,现在呢,稻谷价格是每100斤120元,而去年的小工价格就要每天70元,而有技术的小工要每天100元,另外还要包饭。所以,在这个方面节约成本很重要。第三,农资价格高。农资价格里,特别是柴油这块。虽然种子、化肥、农药这些农资价格每年都在上涨,但是柴油的价格由于包括了养路费、税费,所以成本更高。但是这些种粮大户的柴油都是用在收割机、插秧机等种粮机械上的,没有养路费一说,但也只能从市场上去购买柴油。
傅献军说,像他每年花在柴油上的费用大概有十几万元,有两万多升。农用柴油的费用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困难。他说,县里面也多次开过座谈会,但是由于操作性难等问题,尚未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他觉得可以参考部分其他县市的做法,按照大型机械补贴、小型机械不补贴的方式,即针对大户进行柴油补贴,这样操作起来更简单一点,更切实可行一些。
针对劳工成本上升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傅献军说,总结起来,在节省人工方面,主要就是依靠两个办法:机械化和科技化。机械化方面,傅献军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幅度地降低了人工成本。他现在已经拥有十几台拖拉机,还有插秧机、烘干机、育秧流水线等,单自己在机械方面的投资就高达100多万元。科技化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水稻双机双抛双千斤”种植模式,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这个主要是指早、晚稻两季进行塑盘抛栽,即机械不能去的地方,采用抛栽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每亩农田需要一到两个人工进行抛栽,但是塑盘抛栽的话,一个人工每天可以抛栽5亩土地。另一方面,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化学除草,这些措施都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合作社现在是统一时间播种、统一时间施肥、统一时间除虫。而农户自己是看哪个时间有空就去除虫,这样会把虫赶来赶去,而且会耗费较多的时间。所以,这就是统防统治的优势,相应地也节省了人工成本。
傅献军根据自己多年的粮食规模种植经验,总结了五个方面,其中两个方面就是上面提及的机械化和科技化,而另外三个方面就是适度规模化、合作化和品牌化。傅献军说,种粮食需要适度规模化,一般大户种粮食至少需要300亩,否则投资机械和仓库会不划算;当然像他这样,最好也是要控制在2000亩之内,否则管理上会出现问题。合作化,就是指一定要创办合作社,面积大、产量多,品牌可以做大;同时,很多企业会与合作社进行订单贸易,使得晚稻谷的收购价格高于其他种粮大户。品牌化,主要就是打造富硒品牌,另外也在做有机大米。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促进粮食规模种植
多年的粮食规模种植经历,让傅献军总结出了现有的土地流转模式,一共有五种。聊到这些的时候,他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接下来,他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他的五种土地流转模式。这五种模式,主要包括季节性流转模式、一女二嫁模式、全年流转模式、反租倒包模式、服务性流转模式。
第一种,季节性流转模式。这也是最原始的“傅献军模式”。其实。傅献军的这个创新点子,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用服务换土地(经营权)”。傅献军和农民签下协议:春季抛荒的农田,归傅献军免费种早稻,7月20日前归还给农户种晚稻,傅献军免费耕作、育秧,成熟后优惠价回收。“献军种粮模式”一经推出,农民纷纷把田交给了他。原因很简单,因为与傅献军合作种一亩晚稻可节省成本155元。同样的,傅献军也不吃亏,现在农村大面积连片承包土地很困难,而用农机农技服务换取早稻田连片转租,机械化操作,节约了大笔费用。看到“傅献军模式”利人利己利社会,县里的粮食规模种植户们纷纷仿效,推广面积已达到1.5万亩以上,为龙游县连年获得省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种,一女二嫁模式。2008年,献军种粮专业合作社与建光蔬菜专业合作社配合,利用种粮与种菜的农事季节差,做起了地尽其用的文章,实现了种粮种菜两不误,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深化和丰富了“献军种粮模式”。
建光蔬菜合作社的300亩基地让给献军种粮合作社种一季早稻,收割后还给蔬菜合作社种蔬菜,献军种粮合作社为建光蔬菜合作社承担三分之一的土地年租金。而献军种粮合作社的700亩基地原来冬种以种油菜为主,现改为种蒿菜、萝卜等蔬菜,由建光蔬菜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服务并包收购。这样两家合作社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既防止了土地季节性抛荒,又增加了效益,实现了双赢。
第三种,全年流转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即傅献军将农户土地全部承包,给他们每年每亩400斤粮食,农户可外出打工。
第四种,反租倒包模式。即通过村集体统一收土地,然后租给傅献军。傅献军再聘农田户主来帮助种粮,农田户主拿到租金又能有工钱。
第五种,服务型流转模式。刚开始的时候,连片土地中有部分土地的农民不愿意流转,这些农民不舍得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承包,尤其是五六十岁的农民。这就造成土地不能连片,不利于统一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傅献军仍有办法,他给这些农户提供育秧、插秧、机耕、机灌、收割等服务,农户依然拥有土地经营权和受益权,而只向农户收取服务费,并优惠30%。这受到了农户的欢迎,合作社虽然让利不少,但依然有利润。
富硒大米品牌之路
龙游县横山镇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为浙江省富硒区之一。2004年年底经浙江省地质调查院调查确认,龙游县内有龙北、龙南两条拥有富硒土壤的高效农业经济带,面积达98平方公里。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龙游富硒地带土层松厚,质地适中,矿质营养元素多,水源充足,在富硒土壤上种的农产品可以当保健品卖。龙游人意识到,打响富硒特色品牌,开发富硒农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反租倒包模式,傅献军在横山镇卸厅村建立了400多亩无公害富硒稻米生产基地。基地实行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配方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割、统一栽培的“八统一”田间管理方式,并采用测土配方等植保技术。该基地种植水稻的同时,套养鲤鱼和水鸭,实现了富硒基地的立体种养结构。傅献军说,富硒大米的销售形势看好,而且县里和镇里出台了扶持政策,帮我把基地的道路、机埠、引水渠道等基础设施都建好了。
对于富硒米的运作模式,合作社现在主要是负责生产,其他部分的运作由一家加工企业、一家龙游的龙头企业和农业局推广中心负责。农业局推广中心负责宣传商标——“龙硒”牌商标,另外,品种、选地也都是由推广中心来敲定的。合作社只负责生产部分,好的时候,富硒米可以达到4元一公斤,有时候产量高的话就是3元一公斤。然后,把这些生产出来的富硒米卖给龙游县金谷富硒农产品粗加工专业合作社,实际上,这是一个龙头企业,叫浙江金谷食品有限公司。当龙头企业收购之后,然后进行加工包装,之后运输到杭州、上海等地进行销售。
对于傅献军来说,他的种粮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但是,也许很多人都不会了解,原来种粮食也可以创业,也可以致富,也可以是一份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事业。但是,傅献军看到了,凭着自己的眼光、努力和创新,他抓住了这个机遇,并且在多年的种粮道路上创新了多种模式,在龙游的农田上创造着属于他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希望他的种粮之路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