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初年河道
百泉河发源府东南葫芦套,至南和贾宋村,东入任县地至王村方西,有牛尾等河合入至塔圪台入鸡爪河,东南有澧河、殷陈沟河合入至邢家湾,合入滏阳河。
沙洺河发源府西栲栳洪山曰洪河,下合沙河县西北之温泉,至鸡泽县合流,经南和县之北高村迤西,入任县地至石家沟入滏阳河。
澧河发源自府西路罗诸山,其源有二。一自猪庄之北川来者曰乌梅河。一自温泉之南川来者,乃洪河分流,至南和郝桥北五里入任县地,至塔圪台前西合百泉入鸡爪河。
滏阳河发源磁州,至平乡中义疃桥入任县地,统泄大陆诸河之水,今沙土淤高水反内溢。
汦河源自临城县西山,旧经唐山隆平至宁晋入滏阳河,今自唐山西南向大市口、贾村、魏家庄、大庄头入任县地,由张村、郑家庄、王村入泊。
牛家口河,漳河支流也。自曲周经平乡中义疃,入任县地南新庄,至邢家湾合入滏阳河。
留垒河,滏阳支流也。自南和县之北高村,入任县地三里至双蓬头,三里至留垒村三十里,至甄庄方西入沙洺河。
鸡爪河在大陆泽为诸河尾闾,通滏阳河,直北有沟名小鸡爪,亦可去水,今滏水反内溢,随浚随淤。
黄家沟、杨家沟俱在鸡爪河南,张滋沟在鸡爪河北,石家渠在邢家湾,各沟渠分泄众水达滏河。今滏水內溢淤不能疏(以上旧志)。
道光初年河道
滏阳河入县境辛店至邢家湾出境。
今日现行河道
滏阳河原名滏水,宇文周置县于滏水之阳,因以名县后,乃以县名转称于河。其水出今磁州西北境,有南北二源。北源出石鼓山,南源出神麋山,源分流合,东北径磁州、邯郸、永年、鸡泽、平乡沿道受三十水,自平乡庞家庄西北入距县,治东南四十里辛店之东南境内巨川也,东北流经辛店堡东五花辛庄,西折而直北至北定村,西南折而西至辛兴庄村南,复折而迤北径天口、田玉庄、宁家庄、甄庄、边家庄、东西黄庄等村,至邢家湾之北分二支。一折而东流,行三里入巨鹿县境。一稍北折而西,会鸡爪河合流而北,会新澧河(此河在本境,面宽六丈,底宽三丈,深丈余,行四十余里,惟春末夏初水多浅涸,余时则水常流通,能行大小船筏,两岸田亩皆资灌溉)。
百泉河 一名湡水,发源府东南葫芦套黑龙潭,多泉涌流,直至南河县贾朱村,东入任县地至王村方,西有牛尾等河合入,至塔圪台入鸡爪河,东南有澧河、殷陈沟合入至邢家湾,合入滏阳河。
洺河 在县东二十五里,发源太行山,由临洺关至鸡泽县浮屠店东北,与沙河合流,下为沙洺河,经南和县之北高村迤西,入任县地至石家沟入滏阳河。
滏阳河 在县东二十里,一名浊漳,发源河南彰德府之磁州,至平乡中中义疃桥入任县地,统泄大陆泽诸河之水,经隆平束直北下,达天津入海,今水势变迁,沙土淤高,水反内溢。
牛家口河 漳河支流也,自曲周县经平乡中义疃入任县地南新庄,至邢家湾合入滏阳河。
刘累河 滏阳支流也,一名小漳河,起于广平府西南开村闸,永年县西乡、胡贾等村引水泛滥,环府北堤外束下,由南和县之北高村,入任县地二里至双鬃头,三里至刘累村。里至甄庄方西入沙洺河,地势洼下,受害独多,故河名刘累。
《巨鹿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
滏阳河
按河源出磁州神麋山,东行至磁州,南绕城东北行至阎家浅,入邯郸县界,又东北至广平府城南桥,转至城东桥东北,至曲周县东桥北,经鸡泽县,自鸡泽县三十里,至平乡县夏庄桥四十里,至任县新店桥三十里,至任县邢家湾河,折而东又折而北,经巨鹿境三百余丈,北至隆平县牛家桥,又九十里至宁晋县铺头,又十里至孝口入漳河。嘉庆二十二年,邑今吴公查明滏阳河源出磁州神麋山,滏泉经邯郸、永年、曲周、鸡泽、平乡、任县等处入县境张家庄,仍由张家庄出境入隆平范家庄,计长一里一百七十三丈九尺。明正统二年,开挑东岸,建偏闸二座。张家庄闸一座,乾隆九年建。范家庄闸一座,乾隆十二年建,均系灌溉民田。
《隆平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9】
按隆邑无名山巨镇,四望平畴,旷然大野,邑以此得名《旧志》载“隆平岩壑特起,似非本地面目”。《通志》云“永堤长镇,新澧环流可以度其形胜矣”。
大陆既作《禹贡》
大陆孙炎云:“今巨鹿北广阿泽也。”《尚书正义》
赵州昭庆县有大陆泽。杜佑《通典》
大陆泽,在县东三十里杜家庄,北有大陆处庙或即其地也。《旧志》记赵王游此,而梦神女。有明大学士石瑶题大陆诗见《艺文志》。
大陆泽,在县东三十里,隋置县,取此图经云大陆,大麓、大阿一泽异名。
大陆泽受水之处在任县、巨鹿、隆平一带,每水发时浩淼无际。陆龙其《畿辅地图记》
大陆泽亦曰广阿泽,自顺德府巨鹿县流入至宁晋县为葫芦河,县有广阿、大陆之名以此。《方舆纪要》
大陆泽一名广阿泽,在任县,土人谓之张家泊。《元和志》
大陆泽一名巨鹿,在县西北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二十里,葭、芦、菱、莲、渔、蟹之类充牣其中,即南泊也。百泉、牛尾、野、澧、沙、洺、刘累、程二寨、圣水、顺水、蔡、马、柳林等河咸入马。北有穆家口河,泄之于北泊。东有鸡爪、张、滋等五沟,泄之于滏河。《县志》明弘治时,溷水沟泽九河举发,冲决堤防,下流隆平县。淤窒壅塞者四十余里。隆平、巨鹿均被其害,而任县居多。嘉靖六年,发正定、顺德二府,夫役同浚之自穆家口至羊毛圪塔四十里,深、广各丈,余水得其性。隆、巨复膏壤而任之水患亦息。
本朝顺治十八年重浚,日久堙塞,而五沟亦淤,其三只有鸡爪、张、滋不绝如缕,有所受而无所泄。伏秋涨溢为濒,泽居民田卢害。雍正四年,怡贤亲王奉命查勘委员,开穆家口河,长四十里,挑河之上即以夹筑长堤,导泽水而注之北泊。其鸡爪等沟亦加疏涤,于是水患既除,水利亦兴。邢家湾南边家庄北引流,种稻营田数百顷。见《通志》
广阿泽一名大陆,一名巨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川,在巨鹿西北五里。《寰宇记》
广阿泽亦曰大陆,接赵州、隆平县界,瀦而复流,即宁晋之葫芦河也。
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稚》曰:晋有大陆,广阿又大陆别名。《淮南子》白巨鹿、大陆、广阿咸一泽也。《元和志》
滏阳河在县东,俗呼清水河,自顺德任县流经县界又东至宁晋县,与漳河会流入葫芦河。
滏阳河历曲周、隆平,入大陆泽,俗呼清水河。《名胜志》
滏阳河自任县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井,又九十里至宁晋县之铺头,又十里至宁晋至孝口,漳、滏遂合流为一。《磁州志》
按滏阳旧于曲周入漳,康熙二十三年,漳徒西南至宁晋复与滏阳会。
旧澧河在县东十里,唐仪凤中易度令李元开以溉田、通运,今淤塞。
新澧河今称滏阳河旧河,淤。明嘉靖十六年知县王冕改疏于此,上下接旧河,至青县入玉河东,至天津入海,由天津可达。
神京县治止闻滏阳之名,而《一统志》载隆平有澧水,及间所谓澧水不知也,岂二水合流。民但知有滏水而不知有澧水耶?按滏阳源出磁州,而漳水、百界、泜水俱泄而入滏,滏不能受,势必泛滥,滏东西皆为水国。地之高者仅得种麦,春二月尚不得耕,民之苦于河患有如此。见《旧志》
老僧河在东北六里,下流入槐武河,相传有老僧寻水至此,以枚卓地泉涌成溪故名。《名胜志》
神泉河在县北五里,一名百泉,献会相通,涝则泄水,旱则灌田。
泜河在临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源出本县敦舆,山东南流合沙河入顺德府内丘县界,又自顺德府唐山县,流入隆平县入滏阳河。
泜河源出元氏封龙山,每秋雨霪则泛滥,自临城过唐山经县南魏家庄至邢家湾,入澧河。康熙七年水泛滥,奔溃不由故道,复徒唐山官庄,起经县北五里,至黄家庄村南出境入宁泊。
槐武河即槐午河,在县北三十里王桥村,即柏乡县野河之别流也,亦曰沙河,由县东北注宁晋县葫芦河。
槐武河在县北即野河也,亦曰沙河,自柏乡县流经此,又东北入宁晋县。《方舆纪要》
澧水在县东十里,原自漳河分流,经县界俱沙河水,合入葫芦河。见《府志》
王福堤在县东十五里,按隆地洼下且受滏、泜诸水,其两岸河堤计十余处。明天启六、七年间,尽为水街。崇祯元年知县陈所学重筑。见《旧志》
永赖堤在县东三十里,一起任县甄庄至宁晋徐家河西,一起任县邢家湾,至宁晋孟家庄,各蜿蜒长四五十里,知县关燫劝民并筑,障水灌田二千余顷,泽国变为桑麻免漂没流离之患。
开河堤在县东十八里,西邻澧水,东临滏水,南接任泊,一遇云雨,横流绵亘数千里。昔有长堤以御水患,数千年来被洪波冲塌,田庐漂没,居民苦之。乾隆二十八年,知县袁文涣巡视,再三劝民修筑,自开河阎庄杨家楼以至马拦、任村、白家寨等处,次第兴修,众心踊跃,三月告成,自是可免滏澧之患。
新沟在县北八里,乾隆二十七年知县袁文涣开浚。
《宁晋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10】
滏河源发河南磁州境,或曰神麋山,经邯郸、曲周、任县、隆平至宁晋,由青县达卫河入海。
滏水居禹贡九河之一,即覆釜也,历彰德、顺德、广平至曲周县境,与漳水合。康熙二十三年漳水南徙,滏水独流。(以上见赵州属邑志)自任县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井,又九十里至宁晋县之铺头村,又十里至洨口村,漳滏遂流而为一(见磁州志),由侯家口入新河界,至李家庄归入海故道。
查滏阳河之名古不著,入漳之支水耳。自漳南徙如汇广平、顺德、赵、冀三十余县之水成一巨流,源发磁州西彭城镇滏山南,故名滏阳河,东流绕磁县城北纳牤牛河、涧河、渚河,北经邯郸东北,经纳沁河、输鼋河,径永年南又东径曲周南,乃北折径鸡泽、平乡之东,更北径北定桥、天口桥入大陆泽。泽者广袤,北连宁晋泊,《吕氏春秋》称为巨鹿,数年远堙断,故俗呼南泊。任县、巨鹿、隆平之间一溢地也。南有刘累河由永年北流来汇(滏水分支),洺河由武安贯永年、平乡来汇,沙河合野河、澧河过南和来汇,西南纳百泉、七里、顺水、牛尾诸河,正西纳南北马河,任县、唐山境内之巨流也。(《畿辅通志》泽势南北袤三十里,东西广十三里,按泽无涯涘,里数难定。)诸河汇聚,水涨则翕通为浸水,落仍各归旧渎,滏水贯泽东侧,他之诸水合成澧河(或称北澧),贯泽西侧并流东北,过隆平境入宁晋泊,俗称北泊(考《畿辅舆图》西北距宁晋城二十五里)。滏水过泊东折入新河县境,径葫芦湾绕城北村,复东北趋冀县(相其地形皆古泊地,旧图泊东西袤长),有滹沱由束鹿百尺口王口来合之故道(尚在枯渎),又东北入衡水境,至焦旺村有滹沱由深县来合之故道(淤成平陆),远县城西北东趋武邑境,径圈头镇赵桥镇复北入武强,径小范有滹沱自藁城、晋县、束鹿、深县来合之故道。(淤成平陆)自此以下达子牙河,原为老滹沱正漕,今滹沱北徙,漳亦南迁大陆,宁晋之间专成滏阳正渎矣。由隆宁之耿庄桥入境,经孙家庄窑、孟庄桥、前后新立庄、冯家台、史家嘴至小河口村南二里许,南北横穿澧河成十字河形。今往北河漕已淤,两河遂合,往东流经官庄、艾早庄至侯口村出境入新河属之李家庄,达津归海。光绪二十二年邑侯罗廷喣会仝委员,自耿庄桥接隆平开挖至十字河,河面宽七八丈,深至丈余不等(土人谓此节为大河),统计共长五十里(有案)。水流通畅,商船上下往来均感称便。至光绪三十二年,邑侯陈钰在十字河设立船捐局,年收入充作全县学款。
碱河
在县东十里,金史云:寢水自藁城迤南,峦城、赵州迤东由宁晋入滏阳河,是河恒被滹沱水淤,今下流已雍塞,上流渠虽存,无水过,夏秋霖潦水皆泛滥田野。
碱河发源藁城县,自赵州范庄入境,由小营村起至延白村,入滏阳河旧河,止计长五十里,河身久经淤平,历无稽考(见赵州属邑志)。
沙河
沙河旧河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北苏村中,今移村南,东经县南十里沙梁高庄村北,发源赞皇黄沙岭,经元氏、临城、赵州达宁晋入滏阳河。昔年沙河自高庄、小马等村,东流复折而南入七里河以归滏阳河。后七里河淤塞,高庄村以西河皆有渠,高庄以东皆平,漫无复河渠亦无复归滏阳路,经惟泛滥田野而已。
七里河
在县南二十五里宋家庄,村北为柏乡槐午诸水所注,东入滏阳,是河即在泊中,昔年任县隆平水涨,自张家口注宁晋泊,俗呼曰南水。明隆万年间,南水六月至七月,即从七里河口归滏阳,归水之期声闻数里。不廿日南水徹尽。八月种麦,麦熟后,水又至,田不粪而肥,官民田几二千顷,悉为腴壤。如是者百年余,至崇祯己卯庚辰三年不雨,岁大荒,南水遂绝,遍地无禾,草亦不生。至清顺治二年南水复至,田皆种麦,又收麦十年有奇。顺治辛丑夏麦方大熟,南水哭至,麦皆漂没。自是年后,水壅滞不去遂成湖泊。盖由滹沱南徙,从贾家口横截滏水。滏阳遂淤,七里河口淤为平地,泊水无归河之路,是以汇为大泽,百姓仍赔纳钱粮。康熙九年蒙巡抚金题请如始获蠲免。今滹沱北徙束鹿,滏阳渐开,尚未复旧,近于泊中亦开归滏阳水口数处,极南为史家嘴水口,极北为侯皋村水口,两水口冲流日久,有渐成河之势。旧沥城亦有水口,久经干涸。惟侯皋村水口最顺,得以地势愈北则愈下,水就下之性然也。
七里河在县南二十五里,槐午诸水昔时自柏乡注此,东入滏阳河,是河即在泊中俗呼南水。今南泊既淤,河流散漫,现经挑浚使北流入北鱼寨,濠与槐午河合绕至寨束达澧河(见赵州属邑志)。
澧河
澧水在隆平县东十里,源自漳河,分流经隆平界,与沙河水合流入宁晋之葫芦河(见府志)。
新澧河今称滏阳河,旧河淤。明嘉靖十六年由任县之上淀开河一道,在滏阳河西,相隔三五里至六七里不等,大势由西南而东北,上下接旧河,至青县入玉河东至天津入海。由天津可达北京。《县志》止闻滏阳之名,而《一统志》载任县、隆平、宁晋有澧水,及问所谓澧水不知也。岂二水合流,民但知有滏水而不知有澧水耶?按滏阳源出磁州而漳水、百泉、泜水俱泄而入滏。滏不能受势必泛溢。滏河东西皆为泽国,地之高者仅宜蔴麦,二月尚不得,耕民之苦于河患有如此。(见隆平旧志)
《新河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11】
滏阳河名称考
滏阳河原名滏水,滏阳本县名,《元和郡县志》谓以其在滏水之阳故名滏阳,后人以县名而转称于河也。滏水得名其因有二。(一)滏水北源出自滏山。(二)本于《淮南子》。《淮南子·地形篇》曰滏山、景山。高诱注:景山在邯郸西南,滏水所在,其源沸涌如釜中汤,故曰釜。(《寰宇记》谓滏水源出滏阳县西北鼓山南岩下,泉源奋涌若釜之扬汤,故以滏口明之。)此滏水之名所由起也。
滏阳河概况
滏阳河发源磁县,有二源。北源源于磁县西北四十里之滏山(俗称鼓山,即石鼓山),南源源于磁县西四十里神(古今图书集成作精)麋山之龙洞泉,会于临水镇,本为入漳支水。漳水南迁,遂独成巨流,东北流经邯郸县东三里,会渚汕二水,东注宁晋泊。自宁晋辛庄入境,经荆家庄至埝城,又东北经新河、宁晋二县之交,由侯家口过葫芦湾,折而东南经县城北,东北行至张砖村东入冀县界,又东经衡水,更东北至献县会滹沱新河于陈家庄,称子牙河。至青县归运河北达天津,至城北红桥会大清河东入于海,计在新河境内约长三十五里(旧志称三十四里余)。每里一百八十丈,共长六千二百零九丈五尺,今分段记之余后。
(一)荆家庄老堤头至荆家庄村北计长六百四十八丈,面宽九丈五尺,底宽三丈。
(二)荆家庄村北至埝城桥计长四百八十六丈,深四丈,面宽十丈,底宽三丈五尺。
(三)埝城桥至村北入宁晋界出水沟计长五百五十二丈,深三丈五尺,面宽十一丈,底宽三丈五尺。
(四)宁晋县曹庄侯家口至县属葫芦湾接境计长十余里。
(五)葫芦湾至冀县界庐黍庄出水沟计长四百三十二丈。
(六)冀县庐黍庄入县属里八庄接境计长二里。
(七)里八庄至傅家庄计长四百六十八丈,深四丈,面宽十三丈五尺,底宽五丈五尺。
(八)傅家庄至池家庄计长二百七十丈。
(九)池家庄至刘家庄计长五百四十丈。
(十)刘家庄至城后计长三百七十八丈。
(十一)城后至邢家庄出水沟计长五百九十四丈。
(十二)邢家庄出水沟至望腾庄计长五百四十丈。
(十三)望腾庄至车张砖计长一百六十丈。
(十四)车张砖至周张砖计长一百六十二丈。
(十五)周张砖至郝张砖计长一百零八丈。
(十六)郝张砖至宋张砖计长三百七十八丈。
(十七)宁张砖至冀县交界出境计长一百六十七丈五尺,深七丈,面宽二十八丈,底宽九尺。
夏秋之季,河水旺盛,交通颇便,沿河贸易商品以砟炭及彭城之磁器为大宗,考县境滏河,其盈涸全视上游之衰旺。雨多水大则宁晋之泊必溢,上游旺而县属河道即可行舟。雨稀水小则泊不至溢,而泊下一带又截流以灌田,上游衰而县属河道甚或浅淤。然水之退也,易而水亦骤。水退而不能通商之患,小水涨而无徒泄水之害。深亦由上游无林以涵水源故也,幸赖有刘公堤为之堤防,故刘堤障捍之功不惟本邑赖之,即南宫县之周家庄等村亦重赖之矣。
《冀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12】
自黄河、漳河南迁,滹沱河北徙,今冀境内,惟滏阳一河而已。
滏河又名滏阳河,魏黄初间分汉武安县,立临水县,城在滏水之阳,故曰滏阳。周武帝遂于此置滏阳县,源境磁州西北境,有南、北二源。《州志》曰:北源出州西北四十里鼓山,亦名石鼓山,即滏山也。(《淮南子·地形篇》滏山景山高诱注:景山在邯郸西南,滏水所出,其源沸涌如釜中汤,故曰釜。《太平御览》引《水经注》:滏水发源出石鼓南岩下,泉奋涌滚滚如汤,又云滏水东流入于漳,谓之合河。案今本水经无滏水篇,仅见于浊漳篇中过邺县西,郦注漳水又北滏水入焉,而俗刻又讹滏为溢,故《安澜志》谓漳水篇中亦不及滏也。据此滏盖漳水之支流,自漳水南迁,滏始独行耳。)南源出龙洞,泉在磁州西南四十里神麋山。其北为彭城镇,东北流二里至临水镇,与北源会,遂合而东流至永年县西南境,更名柳林河。又东流十二里,有分支东北出,是为刘累河,即《水经注》浊漳篇之薄洛津,北流而入于大陆泽。河又东流经广平,入曲周县西境,径滏阳集出桥下,则有漳河支流之故道焉(故道在曲周县西南二十里,顺治八年,自永年县班家庄流入曲周者)。又北流入鸡泽县,逾平乡至任县入大陆泽(大陆泽于东、西、南三面合受群流,至北斯为泄水之区,亦有二河西曰新澧河,亦曰北澧,即旧滏阳河所行故道也。往时澧河至穆家口会滏阳河,北入宁晋泊,直下天津。明嘉靖间发正、顺二府,民夫万人修浚自穆家口至羊毛圪塔,上下相距四十里,开浚宽通后,于万历中漳河泛溢,由曲周入滏阳河,而滏阳始决而东徙,则今所行之道亦即滹沱别道也)。又东北流入隆平县界,径宁晋县北至洨口村,则有宁晋泊汇集诸水,由十字河而东来。(宁晋泊古源与任县南泊相连为一通,谓之大陆泽。滹沱、漳、滏、胥于是聚,后淤垫日高。遂判为南、北二泊,其中仅一北澧相通,而今则漳水更徙而南,滹沱亦徙而北,滏阳虽承其流亦徙而东矣。水道变迁迥非昔比,俗呼为葫芦河。)十字河者东、南两曲皆滏阳河,其北则滏阳故渎,自小河口南已久淤断。而西则北澧河所挟泊水转注滏阳。东流至辛庄折而东北入新河县西境。又东北仍入宁晋县界,径侯家口又东复入新河县界。径葫芦湾折而东北至张砖村,入冀州西界。径柏牙庄至王家庄,则有滹沱河自百尺口合滏之故道焉(按咸丰以后,滹沱河自晋州上村入宁晋县东北境,由司马白、豆曹谷、圈裹等村而东南流,径百尺口至冀州王家庄,合于滏河。所行皆民田,漫无漕渎,今滹沱北徙,此道亦全淤平,仍可耕种)。又东北至堤北村,则有滹沱河自束鹿来合滏之故道焉(自晋州东南石碑庄起,入东鹿县之张岔口,径木邱村、孟家庄等村,至冀州堤北村会滏阳河。雍正九年,滹沱北徙,遂成枯渎)。又东北径零臧口至增家庄,又东北入衡水县西南境,径焦罔村有滹沱河自深州来合滏之故道焉。(自束鹿县张岔口、木邱村起,东南流入深州西南境,径吐露口又东入衡水界,至焦罔村合滏河)又东北入武邑县西界,至岔河村又北入武强县东南界,又东北径小范镇,则有滹沱河自藁城、晋州、束鹿、深州来会之旧渎焉。自此以下达子牙河原为前滹沱河之故道。而今则滹沱北徙,遂为滏阳之所径矣。滏水流畅势稳,上游邯郸、磁县之间引渠灌溉稻田,利溥下游,亦便通船。说者谓畿南诸水,惟滏有百利无一害云。《旧志》:滏阳河在州西北三十里,经邯郸、永年、隆平等县,穿宁晋泊至营疙疸村入州境。历西吕津村、伍分村、小窑村、埝口村、阎家寨、李家庄、小庄、宗佐堂、零臧口、范家庄、傅家庄至衡上营村,与滹沱河会入衡水县界。案《旧志》修于乾隆十二年所记滏阳河道,经历冀境之村庄,由营疙疸村至李家庄河道,皆自西而东,今则由卢家庄入境,至李家庄河道皆东北行。下游自范家庄径崔家庄至南增家庄出境,入衡水界焦罔村,不复由傅家庄、衡上营二村出境矣。《新河县志》云:河在冀州,自卢家庄、顾城村起,下游至南增家庄,入衡水县焦罔村出境,共计长七十五里。清代以来滏阳河表。《水经》不立滏水篇目,以滏为漳水之一支,宋淳化二年,引胡卢至武强,合滹是为以续表滏合滹之始。元郭守敬、王允中皆言漳、滏河可兴水利。明《河渠志》则屡言漳、滏并溢,冀州故近滏,受害最烈。(米寿都《冀州河涨纪事诗》:积潦崩长堰,河流汜滥来,空傅买让策,莫觅李冰才,舟楫人争渡,桑田客浪猜,那堪风雨夕,更听泽鸿哀,六月百川腾,秋禾未尽登,蛟龙真跋扈,风雨日凭陵,何计全荒政,怀忧间庶征,谁将下民苦,一叫九阍应。)清顺治初,再合滹沱。康熙间为济漕运导漳、卫,由临清会之。四十五年以后,全漳自馆陶入卫,维时滹沱犹与滏合,世所谓以滹沱会流河也。百数十载时合时离,迨至同治七年,滹沱北徙,不复与滏相通,自兹以还滏河,顺轨安流,水灾遂息,前代滏水之为患已具前表。兹即清代及民国初表之,以待后世考镜焉。
漳、滹沱、滏旧本合流,表中所列多纪漳与滹沱合于滏之遗迹,而滏之名微,其为二巨水所掩久矣。近纂滏水闲访旅京濒河之土人。据云:滹沱旧经王口捎、门口邵村入滏之道,今尚深通。有出宁晋泊径营台、吕津窑村、埝口北贾村之大支,经行约五十年,复有不记年数。北出径东西罗口、王家庄、桥北店、杜家庄、韩家庄之分支,又有经行三四年南出,径五分店子村、柏牙庄、南贾村之分支,二支夹辅大支并合于阎家寨村西,又东至李家庄入滏。其它断港沙滩不可踪迹者所在,多有冀西南隅水道最为纷歧,由后溯前略具梗概其年月,不能指实矣。
隋时有赵灵渠者,唐冀州刺史李兴公尝开之引水灌田,以注水葛荣陂。
《唐地志》信都东二里有葛荣陂,贞观十一年,刺史李兴公开引赵灵渠水以注之。葛荣元魏时人陂盖以人传也。《方舆纪要》:陂在州西南二十里,荣攻信都时,筑此陂以灌城。李兴公开渠,盖引河水由东而注之西南也。《唐志》谓今信都东二里者误也,渠在城东二里,度其地即今海子,《洪志》所谓盐河也。
清乾隆时直隶总督方观承在州东北引水建闸,泄海子积水于衡水大河,久之闸废水无所出。光绪十年知州吴汝纶重开引河六十里建闸,衡水杜村三海斥卤之地成沃壤焉。
《洪志》:衡水下云盐河,在县西南二里许,自州境流入,北通漳河,秋冬涸,春夏则溢,其地生盐故名。明《真定志》云:盐河自冀州城东浮满口,径南田、开河等村,北通漳河。案衡水盐河与冀州城东海子南北连亘五十余里,旧名冀衡大洼,三海连接弥望斥卤,为产盐之区,不生五谷。乾隆时方敏恪公观承开河建闸,专泄冀州海子之水,冀衡洼地皆成沃土。嘉庆之季,闸坏河淤。道光初,重加疏浚,费绌无成。光绪初年,知州李秉衡继之,亦以经费不足而止。九年吴汝纶为冀州知州,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筹拨帑金十万两,循乾隆时故道,开浚新河。下至衡水之杜村,上至州之尉迟村,畅流三海之地悉变膏腴。今约水所经过在州境者日张家庄、元头村、西关、南关、漳下三里庄、六仪子、十小庄。在衡水境者曰南田、北田、侯甸、杜村。凡建闸一、桥梁八、全河涵洞八,并筹岁修费二千金,以谋经久。至二十七年拳匪之乱,岁费无出,河工亦渐就废弛,是不能不有望于后之贤令尹也。
《衡水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13】
滏阳河在县西里许,自西南而来,发源于磁州,磁为滏阳郡,故名。滏阳经大陆之泽与沙、洺、洨、泜、渚水合至曲周县界漳水旁入经衡。衡水有衡漳故渎,以为浊漳下流,凡大水泛涨即此水也。旧县绕城南而东下,新县绕城西而北下,至青县归运河,达天津卫入海。
按滏阳河旧合漳流,故多冲溢,今漳水东徙,经魏县元城抵馆陶入卫,不与滏合。滏水独行,贯宁晋泊而出,衡水泊以下水势并增,合滹沱湍悍之流,所有民难资捍御,将臧家桥以上直至衡冀一带民堰,地方官查勘令民间加工修筑,年年增补,庶水患可少弭矣。
滹滏会流自有明永乐十六年塞刘村改流,衡水之五花营导于漳水。漳滏既合,滹水亦于此会流。禹贡锥指云:滹沱于顺治二年从冀州合于漳水。雍正四年得旧河一道,由木邱南至焦旺村,引滹沱入滏河。乾隆二十五年,自束鹿南迁由宁晋界入滏河会流。
漳滏合流至冀州之王家庄,乃与滹沱合,又二十里至冀州堤北,又二十里至衡水之郎子桥,又五十里至衡水石桥,又四十里至武邑之圈头。
《武强县志》所载滏阳河史料【14】
按县属有滏、滹汇流河一道,即《旧志》所载经县治东北流至小范店,与清漳合之河也。上自武邑县罗家庄入境,下至献县马头村出境止,计长二十三里,河流畅达,舟楫遄行。又有龙治河一道,即《旧志》所载滹沱支派,东流入清漳之河也。上自真定府滹沱分流,由晋州、束鹿、衡水至深州三龙堂入境,下至岔河归入滏、滹汇流河而下,计长三十五里。乾隆丙午滹沱河由赵州宁晋县改流,龙治河上游衡水、武邑、深州等处淤为平陆,武强河身尚存,每至夏秋,河水泛滥,势甚汹涌。乾隆巳酉雨河盛涨,漫溢小范和东堤埝,致被淹者七十五村。甲寅复因龙治河水发,自蔡家口、刘家厂等村决口,直注至城北浍中而止,集夫堵御,未成大患。嘉庆辛酉,上游武邑漫溢,河堤冲决,全境被淹。道光壬午,因滏、滹水溢,由袁家庄漫口,又武邑金家岔河南溃决,合邑全被水灾。癸未七月,阴雨滛霖,滏、滹、漳三河汇流之骤发,未被灾者仅十四村而已。是年嘉平月余,承之斯邑,甲申春劝民出夫。蒋家村等村漫口,七道堤埝修筑坚固。惟龙治河上游衡水等县河身久淤,武强地处下游,即竭力深挑,难御上游之冲刷。因禀请檄饬衡水、武邑等县,先行勘办,庶接续兴挑方不费工,又有滹沱支河五道。一自东西流贯村起,至西薛村分为二股,复自肖家庄汇总,下至献县豆家口止。一自大屯村起,下至肖家庄止。一自铺头村北起,至五里屯洼止。一自张法台村南起,至五里屯洼止。一自张法台村北起,至五里屯洼止,俗名乾河故道,不纪其年。又有天平沟五道。一自南北台头村起,至留贯村止,计长二百三十丈。一自铺头村起,由五里屯、杜林村、西代、南代、北代、孙村、韩旺、韩家庄、小营村至献县豆家口止,计长一万九百四十六丈。一自肖家庄起,至大屯村止,计长五百四十三丈。一自小韩村起,由南召什、北召什、豆村至献县袁桑楼止,计长一千二百二十四丈。一自刘小寨起,由古岔河、杨家头、台南村、李家屯、黄家屯、吉家屯、侯家屯、铁房归入献县亭子河止,计长四千一百六十六丈三尺,系乾隆四年详准挑挖,以资宣泄田间积水。迄今八十余年,久未疏通,日渐淤浅,附近居民估种禾稼,竟有无可追寻之处,余因按段勘明,劝沿沟各业主,计亩出夫挑浚,统以面宽一丈五尺,底宽五尺,深五尺为率,共计五沟挑土八万五千五百九十五方五尺。于乙酉二月兴工,四月完竣。凡田间沥水足五资宣泄,其乾河故道并可无庸疏浚,诚使近沟业户于每年农隙之际,齐力接挑。俾不致于渐淤将见,偶逢水涨有趋注之方,有蓄泄之路,何至溢为患哉?因志山川一类,故附记于此,以俟后之君子采择焉。
《河北水利史概要》所载滏阳河史料【15】
滏阳河出磁县西北石鼓山,东流经肃庄南,又东南逾京汉铁路,又东经县南折而北,经县东,受牤牛河水。牤牛河出磁县西北蒋庄,东流受贺兰河(出磁县贺兰山)水,又东入滏阳河。
又东受涧河水,涧河出磁县西北河口村,东流受波水沟(出县西北即河北村渠也)水,又东入滏阳河。
又北入邯郸县界,经县东,至苏曹村东南,受沁河水。沁河出邯郸西子山,东南流入滏阳河。
又东北至冯村西,受输鼋河水。输鼋河出邯郸县西北境,东南流人滏阳河。又东入永年县界,经县南;又东北人曲周县界,经县南,至马疃;又北入鸡泽县界,经平乡县界,经游召村东;又西北入任县界,至天口桥,受大陆泽水。大陆泽在任县东北,受洺河(一名南易水),沙河(即古涡水),七里河(有三源皆出邢台县西山中),达活河(即古蓼水出石井冈),柳林河(即古冯河以经柳林村故名),李阳河(出内丘县且停山之东)诸水,汇入滏阳河。
又北入隆平县界,经牛家桥狮子圪塔南;又东北入宁晋县界,经耿家桥,又北经汶口村,受宁晋泊水。宁晋泊在宁晋县东南,受泜河(即南泜水出敦兴山),沸河(在赞皇县南),槐河(古沮水),洨河(在获鹿县界)诸水,汇入滏阳河。
又东入新河县界,经县城北,又东北入冀县界,经李家莎西,范家店东;又东入衡水县界,又东经魏家庄,又东北经县城西;又北入武邑县界,经圈头镇东,又东北经龙店镇东,赵桥镇西;又北入武强县界,经小范镇西;又东北至下马头,人献县界,经樊屯镇东贾庄桥西,又北入滹沱河。
两水汇合,又东北流,至臧家桥,称曰子牙河,经魏家庄北沙窝桥。子牙河又东北流,入河间县界,经沙河桥,念祖桥,龙华桥,又北经各庄桥。又东北流入大城县界,经王范场西十里湾北,又东经白洋桥.又东北经南赵扶桥东,又北经姚马渡东沿庄西。又北流东岸入青县界,经流庄西;又北流东岸入静海县界,经大姚铺西,至王家口东。又北流东岸复入大城县界,又东北沿东淀南,经螟台六堡西。又东北流入静海县界,经李家湾西,又东经马家口东,又东北至十一堡北。大清河自西来会(详见本考)。又东北流入天津县界,经白塔寺南,又东经锅铁店,沿蛤蟆洼北,又至大红桥,入北运河以归海。(以上分见《前内务部河务季报》及《畿辅通志》)
刘以信滏阳随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