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政府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各大科研机构都设有科技转移办公室,提供专利、产业化潜力评估及撮合等专业服务。此外,政府也成立独立的科技转移中心,设立全国科研成果资料库,提供全面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方便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其中两个重要机构为“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FLC)。
三、美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有关政策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的政策扶持将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自1980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术发展和推广转化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有:
《贝尔-多尔法案》(1980)、《技术创新法》(1980)、《小企业创新发展法》(1982)、《国家合作研究法》(1984)、《联邦技术转移法》(1986)、《综合贸易与竞争法》(1988)、《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1989)、《技术优先法》(1991)、《小企业技术转移法》(1992)、《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1995)、《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1997)、《技术转让商业化法》(2000)等。比较重要的有:
(一)《贝尔—多尔法案》
1980年,国会出台了《贝尔—多尔法案》。该法案规定大学、非赢利机构和小企业在联邦政府经费资助下的发明,拥有权仍然归其自己,并给予政府拥有和运营的实验室(GOCO)排他性转让其专利技术的权力,允许国家实验室将联邦政府拥有的专利许可租赁给企业和学校,提高了企业投入时间和各种资源开发并将其技术商品化的积极性。
(二)《技术创新法》
1980年,国会通过了《技术创新法》。该法案明确指出联邦政府对国家投入的研发成果的推广转化负有责任,要求政府部门推动联邦政府支持的技术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推广转化。该法案实质上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纳入到联邦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中,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项任务之一。法案规定凡是年预算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联邦实验室,必须设立专门的研究与技术应用办公室从事研究开发成果的推广转化,用于推广转化的经费不少于研发总预算的0.5%。
(三)《联邦技术转移法》
1986年,国会通过了《联邦技术转移法》。该法案是《技术创新法》的补充法案,提出政府所有或维持运行的实验室可以同大学及企业建立研发合作;实验室负责人有权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广实验室的技术;对参加联邦实验室合作研究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该企业可以享有成果权。如果某企业迟迟不能将合作研究的成果推广转化,政府有权将此成果交有能力开发的企业进行商业应用。
(四)《综合贸易和竞争法》
1988年制定的《综合贸易和竞争法》,提出把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措施。根据该法案,美国设立了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组织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同实施“先进技术计划”,通过设立“区域制造技术转移中心”和“制造技术推广合作专项基金”向中小企业推广应用政府资助的制造技术项目。专项基金的拨款逐年加大,以2001年为例,该专项基金的拨款预算为1.14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9%。
四、美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具体措施
重军事、轻民用和轻应用的美国科技研发政策,曾使美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一度受挫,因此,调整科技研发策略,创造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环境,成为联邦政府实行科技战略调整计划的重要内容。
(一)建立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政策支撑体系
通过立法推动推广转化,是美国联邦政府鼓励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重要措施。其中四个重要的法案是《贝尔—多尔法案》(1980)、《技术创新法》(1980)、《联邦技术转移法》(1986)、《综合贸易与竞争法》(1988)。在这之后,美国国会又制定了一些法律,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向企业的推广转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又对《联邦技术转移法》进行了多次修正,如1995年的《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1997年《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和2000年《技术转让商业化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立法,加强联邦政府及研究机构对推广转化的责任,去除制约推广转化的不合理障碍,通过加速联邦资助的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美国,大多数的推广转化中介机构属于非赢利机构,因此,它们能享受政府对非赢利机构提供的一系列政策优惠。对于商业性推广转化中介机构,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管理的重点在于采取法律和法规手段,创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直接资助建立国家推广转化中介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认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公益性的事业,能使全社会受益,同时其直接商业价值不明显,故需要政府推动。在推广转化中介方面,联邦政府成立了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此外,美国政府对科技信息传播和技术标准制定也非常重视,专门资助成立了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NTIS)和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NIST)。
(三)以计划为载体加强推广转化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
美国联邦政府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支持更多的是以计划为载体进行的,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各类推广转化中介的组织网络,从整体上提升中介服务的能力。美国商务部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的“制造技术推广伙伴关系”计划即是典型一例。该计划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制造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向小企业转让制造技术,为供求双方架起桥梁。(2)制造技术扩散中心:主要任务是帮助小制造企业选用合适的技术,并负责技术培训和服务。(3)州技术推广和联系计划:主要任务是协助各州已有和新建的技术援助项目,帮助它们获取资金援助。该计划已在全美建立起400多个非赢利的制造业服务中心,向美国的中小制造企业推广转化先进的制造技术、工艺和管理。
(四)充分发挥工业联盟、协会的作用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修改法案和金融激励措施鼓励工业联盟的建立。
1984年以前,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直接阻碍此类联盟的成立,1984年,美国国会批准的《国家合作研究法》清除了这种障碍。1993年,国会颁布的有关修正案直接推动了合作研究团体的产生。此外联邦政府通过投资直接支持研究联盟的成立,如SEMATECH就是在联邦政府直接投资下建立的,政府最初对其投入每年达1亿美元。联邦政府还以资金和技术形式参与了其他几个联盟的建立。
(五)扩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同盟军
从民间吸引技术开发资金,促进成果推广转化,是美国联邦、州政府和各地市的政府机构实施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开展广泛结盟活动(如国家研究机构与私人企业结盟和合作)推动各种技术资源开发和应用。通过建立结盟关系,政府一方面促进技术的持续发展,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挖掘技术资源,更新投资市场的观念,利用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高效率推广转化技术导向型产品。
五、美国政府促进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具体措施
冷战结束后,为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降低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缩短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增强军事工业的竞争力,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军用与民用领域技术的双向转移,即“军转民”和“民转军”。1991年美国组建了“国防技术转移办公室”,以负责拟定国防技术推广转化和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并全面指导和监督“两用技术计划”的实施。
(一)充分利用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融合的趋势,加强同工业界的研发合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民用经济逐渐引领了技术发展的潮流,在军用和民用技术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融点,美国国防部愈来愈重视同工业界的合作。首先是加强政府部门和民间企业的研发合作,以一定的政府预算带动民用部门的国防科研投入。其次,通过政府采办改革扩大供应商基础,营造更加快捷地利用民用产品、民用技术的环境。为此,国防部实施了三项特别计划:民用技术转移计划;民用运转和保障节约计划;用科学和技术计划。
另外,除上述三项计划之外,在武器系统中采用民用现成技术产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国防部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废除专门的军用条例和标准,改革采办条例,鼓励世界一流的民品供应商将其先进技术产品提供给国防部。
(二)加快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技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也是前所未有的。国防科技成果若不迅速转化为产品并且尽早部署,技术优势就难以体现为军事优势,并且很有可能演变为敌人的军事优势。因此,美国国防部在近年的国防科研计划中非常注重国防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问题。国防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包含两个阶段,一是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二是将产品快速的部署军队并投入使用。为此,国防部推出一些保障措施:
1.加强先期概念技术论证。先期概念技术论证(AdvancedConceptTechnologyDomenstration)计划启动于1995年,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应用非传统的采办方法,快速将成熟技术融合进武器系统从而迅速形成战斗力。从概念探索到批量生产,按传统的实施过程一般历时10~15年,而ACTD的实施过程一般只有2~6年。
2.强调作战试验。国防部指令特别强调了作战试验的重要性。防务科学局2001年夏季研究报告也指出,为使技术尽快转化为作战系统,必须充分发挥作战试验在武器系统发展中的作用。
六、美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构主要类型及运行模式
美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介机构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中发挥着桥梁和润滑剂的重要作用。特别像在硅谷,正是由于众多推广转化中介机构的存在,才形成了硅谷适于大量公司创新创业的“栖息地”,推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主要包括技术咨询或经纪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孵化器、技术评估组织、技术测试与示范机构等。这些推广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大部分依托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协(学)会、大学、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
美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介机构种类十分庞杂,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从总体上可以将它们分为赢利和非赢利两大类。
(一)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
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在整个推广转化中介机构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设立者的不同,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又可以分为国家设立的和民间设立的。
1.国家设立的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
国家设立的推广转化中介机构数量较少但规模和作用较大。根据美国法律,凡国家设立的任何机构,包括非赢利机构,均需由国会通过相应的法案,形成法律,方可设立。机构的职能、业务范围、经费来源均由该项法律规定。国家设立的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的典型例子包括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FLC)等。
2.民间设立的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
更多的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是民间设立的,大部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中介机构。综合性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业务表现为高度的综合性,即同时承担相当于我国行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等多种中介机构职能。绝大多数有影响的综合性非赢利推广转化中介机构采取会员制的方式,以行业协会或企业协会的形式存在,并获得政府的项目资助。
(二)赢利性推广转化中介机构
赢利性推广转化中介机构也就是中介公司。和非赢利中介机构相反,中介公司绝大多数为专业性机构,专业优势突出,更易于在商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1.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公司
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公司业务目标非常相近,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者都是选择具有市场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投资和培育,以取得投资回报为目的。不同之处在于:风险投资侧重于资金运作,孵化器侧重于提供服务。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
孵化器对选中的科技成果也会进行直接投资,占一个合理的股份比例,但不像风险投资那样追求控股;孵化器主要提供管理咨询、办公场所、商业网络、市场渠道、技术测试、客户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直接介入程度较低,风险投资一般会直接介入初创公司的管理;孵化器除自己的投资组合外,还会向一些外围的会员公司提供服务,风险投资一般会专注于自己的投资组合。
2.技术咨询和评估公司
多数技术咨询和评估机构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作为大的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内部的技术咨询部门。实际上,这是民间赢利性推广转化中介机构最常见的一种存在方式。
(三)典型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介机构
1.美国国家技术转让中心
美国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NationalTechnologyTransferCerter)是1989年经国会批准成立的国家非赢利性推广转化中介机构,NTTC的经费主要来自NASA,能源部、联邦小企业局等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也提供部分资助。该中心依托NASA原有的全国技术推广网络建立了6个地区技术转让中心。
NTTC的主要任务是将联邦政府每年拨出700多亿美元资助的国家实验室、大学等的研究成果迅速推向工业界,使之尽快产业化。NTTC网络可以与全国10万多名研究人员和700多家联邦实验室取得联系,可以向全社会各行业提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一站式增值服务,包括提供联邦实验室技术信息数据库查询和技术竞争情报报告,利用其工业专家网络为客户进行技术评估和产业化战略指导,代客户测试和制作技术样机,提供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举办各种专题的技术产业化培训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