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9.96万平方公里
人口:4727万人(2006年)
GDP:807万亿韩元(约合7800亿美元,2005年)
人均GDP:1706万韩元(约合16660美元,2005年)
货币名称:韩元
财政收入:191.49万亿韩元(约合1870亿美元,2005年)
财政支出:183.37万亿韩元(约合1790亿美元,2005年)
外贸总额:5456亿美元(2005年)
汇率:1美元=1024韩元
韩国、新加坡科技发展的路径选择
韩国、新加坡都是亚洲地区人口小国,但二次大战以来,他们仅用2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完成了发达国家40年至100年的事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都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取得了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认真深入地探讨他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韩国和新加坡的腾飞之路
韩国面积9.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传统的韩国一直是个农业为主的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给韩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主要生产能力比战前下降了一半。战后虽然美国给予了韩国大量的援助,但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韩国经济起飞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1962—1992年近30年的时间里,韩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到1989年,韩国的年外贸总额已达1237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400美元,居亚洲第二;造船能力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
1988年,韩国在汉城还成功举办奥运会,标志着韩国已具备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2006年,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80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7万美元,在亚洲国家中仍然保持着发达国家的地位。
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小城市国家,面积只有682平方公里,人口420万,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独立之前,新加坡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基本上没什么工业。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在李光耀总理领导下,新加坡积极引进技术,利用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在短短20年间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新加坡曾是20世纪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65—1985年的20年间,其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1965年独立时,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9.7亿美元,20年后的1985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3亿美元,增长了28倍。1984年,新加坡的外贸进出口额达世界外贸额的1.8%,名列世界第20位,与当时我国相当。2006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70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53万美元。
二、发展科学技术结出了丰硕果实
韩国和新加坡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除了他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径以外,首先发展科学技术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韩国和新加坡在经济腾飞的初期和经济调整发展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科技发展的关键作用。他们在科技发展中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发展初期首先从引进技术入手。他们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主要是:
1.重视科技,制定支持政策强力推进。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省钱、省时、省力,成为韩国和新加坡共同的科技发展起步之路。二战后的30年间,韩国政府积极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引进国外技术3000多项,用于购买国外技术的资金达到239.8亿美元。韩国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态度十分真诚,大到大型制造设备,小到一颗螺丝钉,都要看看为什么外国人能造得如此精密。
新加坡在独立后,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炼油、金融、物流、轻工制造等技术,使新加坡很快成为世界重要的炼油中心和金融中心。可以说,没有先进技术的引进,就没有韩国和新加坡的经济腾飞;没有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就没有“亚洲四小龙”的地位。
2.大幅增加投入,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科技投入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0.75%。到80年代有了较大的增加,达到1%以上,科研投资主体也由政府负担转向以企业为主、政府资助的形式。到2004年,韩国的研发投入达到12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已达到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韩国和新加坡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韩国于20世纪60年代抓住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了美国等国的技术,大力发展工业等第二产业,到196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由原来的35.2∶19.8∶45,转变为32.3∶25.6∶42.1。进入20世纪70年代,韩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产业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钢铁、造船、汽车、石油化工、陶瓷、电子等重化工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产业结构实现了高级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韩国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高分子材料等领域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新加坡的产业转型主要是抓住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机遇,引进了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炼油技术,建立了大型炼油化工基地,使炼油化工产业成为新加坡的主要产业。进入80年代,新加坡又提出“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口号,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重点发展飞机零件、自动化器材、电子计算机、光学仪器、高级化学品等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由1965年的3.2%上升到1985年的20%,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4.强化全民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韩国和新加坡原来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但他们都深深懂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落后,而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才资源的缺乏和人才资源质量不高。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两国都采取了强化全民教育,重视培养人才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这也是他们经济成功腾飞的关键因素。韩国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2年达到15.9%,到1983年就增加到20.5%。1990年仅大学就有556所,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新加坡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1972年达到15.7%,1983年增长21.6%。台湾从1952年起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到1982年,其教育经费比1952年增长了90多倍,年均增长20%以上。1983年其教育经费占到财政支出的20.9%,每万人中大学生达到188人,研究生达到53人。
由于重视发展教育,韩国和新加坡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亚洲四小龙”的地位没有大的波动,一直保持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7年韩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电子信息技术方面:
韩国政府力推的移动wimax技术WiBro获得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大会通过,被指定为第六个3G标准。
韩国情报通信部表示,到2007年9月底为止,韩国超高速互联网宽带普及率已超过30%,达到30.11%。通信商和用户网将分别从2010年和2013年起支持IPv6的设备,并提供相关的商用服务。政府及公共机关方面则将从2010年开始更换支持IPv6的设备。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率先研发出3Gbps级的第四代移动用无线网络系统并演示成功,最高速率3.6Gbps。
韩国信息通信部立法将公共软件开发项目的允许利润率从现行的10%提高到法定最高标准25%,以扶持本国软件业的发掘。
三星电子迎接“fusion”潮流,在全球率先研发出利用30纳米技术的64千兆NAND型闪存。LG电子首度公开了运用对比度达30000∶1的等离子面板。海力士半导体率先研发出了1GbGDDR5显存,最高频率可达到5Gbps。韩国企业推出全球通用的采用RFID技术的信用卡读卡器,已经获得VISA和MASTERCARD及日本JCB的认证。三星网络推出基于IEEE802.15.4的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标准“NexBee”。由于结合了RFID等技术,NexBee的可部署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高,同竞争标准相比更加便宜。
韩国企业在世界上率先采用RFID感染性废弃物管理系统,监管注射针头、手术刀等感染性废弃物的流通全过程。
韩国信息通信部2007年年初公布了2003年以来由“未来战略委员会”审核并最终选定的信息通讯领域“十大未来课题”,包括BT-IT整合技术及商用化、社会文化在新一代网络上的发展等前沿内容。
科技政策及航天技术:
2007年,韩国出台了一系列科技计划,确定了未来15年重点发展的领域,特别是将航空航天技术与能源技术并列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两个核心之一,争取到2015年跻身世界10大太空强国。
2007年,韩国政府出台一系列航天科技计划和规划,开始将航空航天技术同能源技术一起,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两个核心之一。
韩国产业资源部宣布,从2008年至2015年期间,启动15个核心领域的80项战略技术课题的研究,开发半导体、汽车、造船、纺织与服装、机器人、医疗器械、数字多功能化及金属材料等15个领域的相关技术,使韩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五位。
2007年9月19日,韩国环境部出台《大气环境保全法实施细则修订案》,宣布即将实施美国加州水平的汽油车排放标准及“欧5”水平的柴油车排放标准。
2007年10月23日,韩国通过《关于生命科学研究资源的确保、管理和应用法案》,以建立跨政府部门的生命科学科研资源信息系统和专门的保护机构。
2007年11月9日,韩国国防部首次发布国防中长期发展报告———《国防科技振兴政策2010—2024》,第一次就韩国国防科技水平提出了对现有水平的明确评估和长期政策目标,提出在2024年前,将国防科技水平提升至世界第八位。
继与俄罗斯签署的《宇宙技术合作协定及保护协定》生效后,韩国乌克兰宇宙技术合作协定于2007年正式生效。
大韩航空历时3年,完成了自主技术近程无人监视飞机的研制,主要设备国产率高达97%以上。
韩国罗老宇航中心建设进展顺利,2008年即将竣工。现代重工公司是韩国人造卫星KSLV-Ⅰ发射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独立总承包商,将全部采用自主技术开展作业。
首尔大学天文学家对用射电望远镜捕捉到的较高频率信号天体,再通过红外线望远镜进行观测,在4天内一举发现40颗类星体,其中包括亮星13颗,数量超过了有史以来所发现的类星体总数。这一全新的天体观测识别技术使原来类星体研究的“盲点”天域不再有观测障碍。
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建成了号称世界最高水平的超大型航空试验场并投入运营,韩国航空航天武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可望得到大幅度提升。
能源交通技术方面:
韩国型核聚变实验堆KSTAR建设完成,使得韩国继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第六个自主开发出核聚变反应堆的国家。
大宇造船建造完成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生产、储藏和装卸综合设备。该平台全长317米,重达10.5万吨。采用韩国自主技术建造的深海无人潜水艇“海洋未来”号,现已完成性能测试并开始首次实地海底探测作业。由此,韩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建造出深海无人潜水艇的国家。
启动智能高速公路计划,将于2016年年底前建成一条提供实时路况等交通信息、时速超过160公里的高速公路,总投资约1.6亿美元。来往于仁川国际机场和龙游岛之间的韩国型磁悬浮列车可望于2012年年底正式运行。
推出世界首辆超低公害LPG车辆。为此,韩国环境部于3年前成立无公害低公害汽车开发团队,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成功了油嘴喷射液态LPG燃料等新型环保技术。
韩国型摆式列车完成试运行,最高时速180公里,计划2010年投入实际运行。韩国第二代高速列车KTX-Ⅱ将于2009年投入使用,时速达350公里,零件国产化率达到92%。
世界最大韩国首座远程操纵扬水发电站日前竣工,将韩国水利发电占全国电力供应的比例从7.5%提高至8.4%,并且将扬水发电所占水电的比例提升到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