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往往太在意“得”,而不愿“舍”,所以导致该舍的没有舍,该得的得不到。《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就是因为舍不得两根灯芯的花费,所以临死时一直都咽不下气,等他的妻子吹灭一根灯芯之后,他才闭上他的眼睛。而相反的,王昭君正是因为舍得宫廷的荣华富贵,所以她才决定远嫁匈奴,最后成为汉匈之间的友好使者,得到的是千古流芳的“青冢”。
其实,“舍”与“得”合在一起就叫“舍得”。那也就意味着“舍”就是“得”,“得”就是“舍”。
古时佛学中对舍得一词也有其译:“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佛学中认为舍便是得,得亦是舍。没有舍便没有得,没有得也没有舍,两者相辅相成却又相生相克。道家对舍得也有独到的见解,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也证明无舍便无得。儒家看来舍得关系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两点来证明其大家风范。
现在我们面对一舍一得已理解得较为明白了:“舍”就是付出,就是投入,无论物质或感情,哪怕有偿或自愿,即便贡献也为其舍之意。同样,“得”便是得到、收获、是成果,是“舍”带来的“得”。
既然“舍”就是“得”,那么,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但有时候,只要你真的舍得,小舍也能大得。
胡雪岩就是一个知道“舍”的人,正是由于他的“舍”,所以每次他都能“得”。
阜康钱庄刚开业时,胡雪岩就立刻叫刘庆生给他开十六个折子,送给那些达官贵人的太太、姨太太们。在这十六个折子里面,也有巡抚衙门的看门人刘二的一份。为什么胡雪岩连一个看门人都要去“巴结”呢?因为胡雪岩跟刘二本来就是老熟人,自己开了钱庄,给自己的老熟人送一份见面礼也是应该的。同时,刘二尽管只是巡抚衙门的守门人,但是看看巡抚衙门是什么地方,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大人物。胡雪岩跟他搞好了关系,就能从刘二口中得知许多国家政策方面的消息,因为每一项政策的颁布实行,都是从朝廷先发到巡抚衙门,再从巡抚衙门发到地方的。后来朝廷发行“官票”,胡雪岩就是从刘二口中事先得到的消息,所以在别人还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收购了两万银子的官票,大大地赚了一笔。
还有一次,傍晚时分,一名军官手里提着一个很沉重的麻袋,指名要见“胡老板”。等胡雪岩被从家里找来,这名军官把姓名和官衔报了出来,“我叫罗尚德,钱塘水师营十营千总。”然后,把麻袋解开,只见里面是一堆银子,有元宝,有圆丝,还有散碎银子。随后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放在胡雪岩面前。
“胡老板,早就听说你仗义救助王有龄大人的故事,只是无缘相识。现在,你们钱庄开张,小的冒味来访,有一事相求,上司命令我们要把太平军狙击在太湖之北。实际上,太湖之南的湖州城,太平军都进出好几遭了。现在谣诼纷传,人心惶惶,但无论如何,总是凶多吉少。现在我把这些钱存在你这里,利息给不给无所谓。”
听了这句话,胡雪岩大为感动,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竟然如此信任自己。不过胡雪岩心想,以罗尚德的身份、态度和这种异乎寻常的行为,这笔存款既可能是一笔生意,也可能是一种麻烦。
随后,胡雪岩了解到罗尚德是四川人,家境相当不错,但从小不务正业,是个十足的败家子,因而把父母气得双双亡故。罗尚德从小订过一门亲,女家也是当地一个财主,好赌的罗尚德不时伸手向岳父家要钱,前后共用去岳父家一万五千两银子。后来女家见他不成材,便提出退婚,并说如果罗尚德肯把女家订婚时的庚帖退还,他们可以不要这一万五千两银子,另外再送他一千两银子。不过希望他今后能到外地谋生,免得在家乡沦为乞丐,给死去的父母丢脸。这对罗尚德是个刻骨铭心的刺激,他撕碎了庚帖,并且发誓说,做牛做马,也要把那一万五千两银子还清。罗尚德后来投军,辛辛苦苦13年熬到六品武官的位置,自己省吃俭用,积蓄了这一万多两银子,如今已经接到命令要到江苏与太平军打仗,没有可靠的亲眷相托,因而拿来存入阜康钱庄。他将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一来是因为他相信阜康钱庄的信誉,他的同乡刘二经常在他面前提起胡雪岩,而且只要一提起来就赞不绝口;二来也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也是一个累赘。
胡雪岩听说之后,当即表示,三年后,罗尚德回来取款,连本带利一万五千两银子,分文不少,其付出的利息已远远超出了平常的存款。若罗尚德不幸回不来,胡雪岩亲自把这一万五千两银子汇给他丈人,以了却他的承诺。
“这,这怎么好?”罗尚德惊喜不已,满脸的过意不去,“并且利息实在太多了。”凭这几句话,罗尚德就为胡雪岩的侠义气概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连存折都不要,就离开了阜康钱庄。
若以平常眼光来看,胡雪岩的这一慷慨之举似乎失当,然而,它带来的广告效应马上就显露出来了。胡雪岩的侠义,很快就得到了回报。罗尚德回到军营后讲述了自己在阜康钱庄的经历,使阜康钱庄的声誉一下子就在军营中传开了。许多军营官兵把自己多年积蓄的薪饷甘愿“长期无息”地存入阜康钱庄。当时胡雪岩的钱庄是新开的,根本没有多少资金流通,可以说军营中官兵的这些存款成了阜康钱庄的“第一桶金”。
有时候,舍弃小的利益不紧紧是为了得到大的利益,还是因为从大局考虑,要是舍弃就只是为了得到的话,永远也只是小打小闹。而事事要是能从大局着眼,舍小利就是为了大发展了。
一日一心得:
商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该舍的时候就要舍,如果死死抓住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就牢牢不放,那么,这样的商人永远也只是斤斤计较的商人,成不了成功的商人。
有全局眼光才能未雨绸缪
胡雪岩语录:做生意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显著增加,那么,此时的英国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商品出口地。尽管它的殖民地已经扩展到各大洲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但是拥有广大国土的中国却还在英国的商品销售范围之外,于是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广大商品倾销地。
尽管一直以来中国都和英国在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而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却十分受欢迎,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同时,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英国为了扭转这一逆差,于是从其殖民地印度走私鸦片来中国。由于吸食鸦片会上瘾,故中国历代亦严格控制其入口。清廷于雍正年间已明令禁烟。但鸦片贩子不顾禁令,贿赂清廷官吏,勾结国人,在广州附近的零丁洋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由于走私鸦片利润甚丰,鸦片走私来华日益严重,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9年)间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令英国出超,并反使中国入超。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的外流量达六百万两,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出现通货膨胀,令清廷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流毒甚广,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一天比一天多,危害中国国人身心健康,军队也吸食鸦片,身体变得虚弱,失去作战能力。
为了禁止鸦片继续危害中国,道光皇帝派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这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直到1842年才结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地为通商口岸,于是,来华的洋人越来越多,和中国人做生意,其中,仍然以丝、茶为主,经由上海外销的江南丝、绸,在整个上海“洋庄”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同治、光绪年间仅江苏镇江就以丝、绸“行销于欧、美、日本者,岁入数百万”。
面对这种情况,胡雪岩认为和洋人做生意肯定能赚钱,而要想更加赚钱的话就要垄断市场,由于丝和茶是洋人所最需要的,那么就做生丝生意吧。要怎样才能垄断市场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囤积生丝,但囤积生丝有很大的风险,需要的本钱太大,并且洋人做生意非常狡猾,表面上与你讨价还价,不断地与你周旋,暗地里又去寻找其他的门路。有些商人因为资本有限,急于将货物脱手,便杀价出售手中的货。这就增加了生丝生意的风险,不但与洋人的生意没有做成,自己的货又砸在手里。因此,销“洋庄”既要有雄厚的资本,又要敢于承担风险。
这时的胡雪岩尽管钱庄开得红红火火,因王有龄的关系代理湖州来往的公款,湖州的公款本来就要解往省城杭州交付“藩库”的,但是胡雪岩打算先垫支一下,买丝到杭州变成现银之后再交付“藩库”也并不为过。如此一来,死钱变成了活钱,把它作本钱为己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加上阜康的几十万现银存款,钱尽管也不少,但距囤积生丝垄断市场的财力则还有一段距离,那么,怎么来解决款项的问题呢?
于是胡雪岩想到了联合同业来囤积生丝。但是做生丝生意的人这么多,一人一条心,怎么去联合呢?这就显示出了胡雪岩的高明之处,首先他联合丝业巨商庞二,然后召集全上海的所有丝商,订立了一些规定:丝行也像茧行一样,定一个价,以这个价为标准,和洋人做生意不能低于这个价,洋人愿买就卖,不愿买也不降价。对于那些本钱不足,因周转不灵而急于脱货求现的商行,以这样的一个价格首先卖给同行,若是这样的价格不肯卖的话,那就可以在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贷款,只要以这些货物作抵押就行了,等货物脱手之后再还。假如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人要把自己的货杀价卖给外商,那就一定是暗地里收受了外商的好处,吃里爬外,自贬身价,那么丝界的人就可以联合同行和他断绝往来。如此一来,这样的人在同行业中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使用这一种办法,上海丝界的人从来没有联合过的,但在胡雪岩的努力下,这一次就联合起来了,从此以后,上海的丝商同进则进,同退则退,与外商买办斗智周旋,终于按他们的构思做成了第一笔洋庄生意,胡雪岩一个人就赚下18万两银子的利润。
18万两银子只是小事,胡雪岩在这次联合同行垄断市场中所体现出来的全局意识则不是区区18万两银子所能衡量的。
一日一心得:
做大事的人就应该要有全局意识,如果没有全局意识的话,那么,在办事的过程中,肯定会顾此失彼,做不好事。而如果有全局意识的话,在解决问题之前就已经把整个过程都想好了,所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