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读点胡雪岩全集
11051500000032

第32章 胡雪岩的仁义善举绝学(1)

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所以在孔子的哲学里,讲求“仁”“义”的人就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商人不管是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还是在人们的心里,都是最低下的。在人们看来,商人除了追逐利益之外,什么也可以不要,朋友、亲情、仁义……这些都会因为他们只向钱看的本性而被抛弃了。但是对于胡雪岩来说,却不能用看一般商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他不仅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还是一个讲求仁义善举的仁者。

为富且仁是赚钱的根本

胡雪岩语录:有慈善心,肯施惠于人,以仁取众。

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就是说统治者统治老百姓的时候不能采用暴力的手段,而要采用安抚的手段、和平的手段。

“为富不仁”这一成语讲的就是一个人富裕了还在欺压穷人,或者说这个人之所以富裕就是因为欺压穷人的结果。《白毛女》里的黄世仁就是一个典型的为富不仁的人,喜儿的父亲由于还不起债,而黄世仁就要霸占喜儿来抵债,喜儿逃婚跑入深山老林成了白毛女,后被经过此地的革命军相救,结果黄世仁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不管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善”与“恶”永远都是一种辨证的关系。但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却一直在告诫我们不要为富不仁,要不然肯定没有好结果,天理昭昭,疏而不漏。

胡雪岩是一个富裕的人,并且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富人。但他的富裕却不是因为为富不仁而得来的,他富裕了也没有去做那些欺压百姓的事,相反地,他富裕了就一心在做好事、做善事。

雍正年间,京城里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药店。这家药店制药选料特别地道,连皇帝都很信任他们的药,让他们承揽了为宫中“御药房”供应药品的全部生意。有一年“春闱”期间。由于前一年是个暖冬,没下多少雪,而一开春就气候反常了,导致春疫流行。赶考的举子们病倒了很多,有能够坚持的,也多是胃口不好,萎靡不振。由于古时科举考试的地方极其狭小,恰好就只能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并且只要进去考试了,不管时间多久,都要等考完了才能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春疫流行导致很多举子都不能参加考试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这家药店赶紧配制了一种专治时疫的药散,并托内务大臣奏报雍正皇帝,说是愿意将此药散奉送每一个入闱考试的举子,让他们带入闱中,以备不时之需。雍正皇帝本来就有些为当年会试能否顺利进行担心,有此好事,自然大为嘉许。于是这家药店派专人守在贡院门口,赶考举子入闱之时,不等他们开口,就在他们的考篮里放上一包药散。这些药散的包封纸印得十分考究,上有“奉旨”字样,而且在药包的另一面把自己药店的名称印在上面。

结果,这些药也许确实有作用,这一年入闱考试中途出场的人数大大减少。这一来,出闱的举子,不管中与不中,都来感谢这家药店。并且这些举子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把这家药店的名称带到了他们的家乡,使天下十八省,远至云南、贵州,都知道了京城里的这家药店,这家药店的生意一下子就兴隆起来。

胡雪岩得知了这条消息之后,他也想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做一些好事,同时也来扩大胡庆余堂的名声。但是怎么送?送给谁呢?是送给举子吗,那会试的时间还没有到,根本就没有举子。最后胡雪岩想到了一条妙计,那就是送给军队,因为当兵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不仅能把自己的药店名号带到全国各地,而且军队里的人比举子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军队里本身所需要的量就大得多。

这个时候正是官兵与太平军作战的时期,既然是战争,肯定会有死伤,这个时候免费送药或者只收成本送药,肯定会受到军队统帅的欢迎。此时,南京已经被曾国藩的湘军拿下,清廷派重兵驻扎在南京外围,成为“江南大营”。 胡雪岩于是准备大量应急药材,赠送给江南大营,尽管这是一些小药品,譬如诸葛行军散之类,但是这对于减少军队死亡方面的作用来说却是巨大的。由于这些药品确实有效用,于是胡雪岩和湘军、绿营达成协议,军队只要出本钱,然后由他派人去购买原材料,召集名医,配成金疮药之类的药品,送到营中。左宗棠知道后,感叹道:“胡氏为国之忠,不下于我。”胡雪岩的仁举换来了封疆大吏左宗棠的一句盛赞,而这一句盛赞,对于借助官场势力的商人来说,就更能博得了众人的信任与支持。

同时,由于战乱,老百姓辗转流离,因而瘟疫、病患常常是防不胜防。但是这些逃难的老百姓又没有钱来治病,所以,在逃难途中因瘟疫、疾病死去的人不计其数,基于此,胡雪岩下令各地钱庄,另设医铺,有钱收钱,无钱白看病,白送药。

正是胡雪岩的这种行为,使得天下人都知道,浙江有个“胡善人”。 他为军营送药,曾国藩忍不住夸他,左宗棠也忍不住夸奖他,而使他成为忠义之士,最后因为左宗棠一道上书,使得朝廷赐予他红顶戴,黄马褂,可以骑马进京,这可是当时最荣耀的事。同时,由于这些被赠与对象的称赞,“胡庆余堂”的名声得以远扬传播,声名传开之后,就可以和清军粮台打交道,建立正式的官方销售渠道,把药材卖到军队里去。这样的生意,说实在的,真是一辈子吃不完。胡雪岩这一招,真称得上是“一箭双雕”,既做了好事,又带来了生意。

这就是胡雪岩为富且仁的精神,胡雪岩富可敌国了,但仍然“有慈善心,肯施惠于广大群众”,于是他为他自己树立起一座高大的丰碑,给自己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

一日一心得:

“为富不仁”与“为富且仁”仅有一字之差,但是效果却完全不同。为富不仁的人绝对是人们唾弃的对象,而为富且仁的人肯定就是人们尊敬的人了。

做生意也要有行侠仗义之心

胡雪岩语录:做生意就是在江湖上走,那么,我们也要有点侠义之心。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在我们的心目中,侠者就是那些打抱不平、锄奸除恶的人。大到为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就像金庸笔下的郭靖一样;小到那些遇到不平事,就要管一管的人,就像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一样。这些都是侠,所以,我们可以把侠定义为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

但是侠就一定要救人于危难吗?不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人、救助人的人就不称作侠了吗?非也!所谓侠义之事不仅仅指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伸张正义的人,那样给“侠”的定义就太窄了,那是只有武侠小说中才有的侠。但现实中不可能像小说里一样,时时有大是大非,处处有不平事,人人都有高强的本领,能惩治坏人。所以,现实中的人只要是能急人之难、对别人的困难伸出援助之手、能够助人为乐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侠义之人,因为他们具有一颗侠者之心。

胡雪岩身为一名商人,他就时时有一颗侠者之心。

胡雪岩在王有龄的帮助下,在杭州开了一家阜康钱庄,因为刚开业不久,那些富豪对胡雪岩都不熟悉,都不敢把钱存进阜康钱庄,所以阜康钱庄的生意不怎么好。但自从绿营军官罗尚德不要利息、不要存折把一万一千两银子存入阜康钱庄之后,绿营里的官兵们就都来存款了。

有一天,来了一位绿营军官,要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存入阜康钱庄。这个绿营军官叫刘德生,湖北人。刘德生和罗尚德可以说是同一路的人,他家原本是个大地主,家里有一千多亩田地,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特别是刘德生,一副少爷派头。也许正是家里太富裕了,刘德生的爸妈又只有他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所以对他也是宠爱有加。这样就造成了刘德生不务正业的品性,牌九、斗鸡,刘德生是样样在行,在镇上,只要哪个地方有博赌,都会有他刘德生的影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刘德生的父母去世之后,没过几年,刘德生就把他父母留给他的几十万家产输得一干二净,因此他在家乡成了人人指责的败家子。由于受不了家乡人的奚落和屈辱,无奈之下,刘德生只好背井离乡,来到浙江后参加了绿营军。

自从参军后,刘德生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玩牌九、斗鸡的毛病都改掉了,真的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过了几年,由于他的上进,又作战勇敢,随后被升为军官。同时,他也开始拼命地赚钱,因为他知道贫穷时被人瞧不起的苦楚。几年之后,他积攒了七千两银子,因为他和罗尚德是同一支部队,所以他也要去江苏镇压太平军。而刘德生认为带这么多银票在身上太不安全,于是他想在出发之前找个钱庄把钱存起来。

杭州有这么多的钱庄,他选哪一家呢?正在这时,罗尚德把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在绿营里大肆地夸奖了一番,说胡雪岩如何如何讲义气,阜康钱庄如何如何好。刘德生一听,他也决定把钱存入阜康钱庄。

他于是带着他的七千两银子的银票走进阜康钱庄的营业处,把这些银票放在柜台上,说明了来意。“存款四年,不要利息,只求保本。”哪有这样存钱的?居然不要利息?这让钱庄的伙计怀疑了。本来一个普通的绿营军官拿这么多钱出来就让人怀疑,居然还不要利息存钱。钱庄伙计把这种情况告诉了总管刘庆生。碰到这种情况,刘庆生尽管大风大浪也见得多了,并且前几天罗尚德也有过这样的举动,但是他还是不敢擅作主张。于是把事情报给了胡雪岩,要他拿主意。

胡雪岩听到这件事之后,觉得奇怪,怎么又来了一个像罗尚德一样不要利息的人,火速赶到钱庄。看着刘德生也不像坏人,并不像有些军官一样满身的土匪气。于是,他把刘德生叫到后院,两个人对饮了起来。酒喝到正酣,刘德生却哭了起来,正在胡雪岩莫名其妙的时候,刘德生把他这么多年来的经历都讲了一遍。从以前的公子哥到赌博输掉了家产,到参加绿营军,再到怎么当上了军官。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胡雪岩听了刘德生的讲述之后,侠义之心受到激励,他立即表示,刘德生把钱存入阜康钱庄,等刘德生回来取款的时候,连本带利可以取到一万两白银,分文不少。这可把刘德生给怔住了,因为这利息已远远超出了钱庄平时付出的存款利息。刘德生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呆呆地看着胡雪岩。胡雪岩也知道刘德生内心正在怀疑自己刚才所说的那几句话,于是又把这几句话斩钉截铁地说了一遍。于是凭着这几句话,刘德生终于相信胡雪岩果然像罗尚德所说的一样具有狭义之心,于是对胡雪岩的为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也连存折都不要,就只身离开了阜康钱庄。

回到军营,刘德生也把胡雪岩的侠义之心说了一遍,如果是一个人说还让人有点怀疑,但是现在罗尚德和刘德生两个人都这样说,就不得不让人相信了。顿时沸沸扬扬传开了,那些即将出征的士兵纷纷赶到阜康钱庄,将他们的血汗钱存了起来。短短几天内,阜康钱庄就收到了来自绿营军的40多万两银子,一下子解决了钱庄刚开业缺少本金的问题。

这就是胡雪岩在生意场上的侠义之举,处处与人为善,急人之所难,胡雪岩深信一点,急人所难就是为自己积恩,所以他一辈子的经商之路,每时每刻都在坚持这样做,因此他在不经意中就为自己结成了一张和谐的人际关系网,从中获得了无穷的益处。

一日一心得:

具有侠义之心的人是值得人尊敬的人,并且,有时一时的急人之难,将会为自己带来无穷的机会。就像胡雪岩一样,他帮助两位军官的侠义之举,为他赢得的是信任和巨额的存款。

做好事和赚钱是相照应的

胡雪岩语录:我们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我们做好事,就是求市面平静。好事不会白做,我是要借此扬名。

俗话说,“饥寒起盗心”,一个地方越贫穷,那么这个地方的的小偷、抢劫的事就是越多,而一旦一个地方富裕了,那么小偷小摸的事也就自然而然没有了。因为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无路可走的人,在一种求生本能的驱使之下,自然要千方百计为自己谋一条生路,这是很正常的事。

这就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样,其实每一个朝代都发生的农民起义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农民太贫穷了,所以每一个朝代的农民起义原因是一样的。在历史上,由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不少,比如汉朝、明朝等朝代,于是这些统治者刚建立一个政权的时候,由于自己也是从农民中出来的,于是让农民实行休养生息,减轻农民的赋税,分给农民土地。但是过了几代人之后,那些统治者就早忘了他祖先时的政策了,加之他们又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历过他们祖先所经历过的生活,于是统治越来越腐朽,对农民的剥削也就越来越严重,此时的农民不仅要缴纳沉重的赋税,而连自己安身立命的一点点土地也没有了,真正成了无立锥之居的人。这时候,他们真正成了一无所有的人,一无所有了就会使得他们无牵无挂,于是就起来反抗朝廷。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王朝更替的轮回。也许各朝的农民起义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这种根本原因则是一样的。

就像明朝一样,有历史学家就评论说,明朝灭亡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就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但是他们所承担的赋税却不会因为这种艰难而有所减轻,所以李自成才会起义反对朱家王朝。

从这些事情就看得出来,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就得依靠统治者的政策,同样的,一家企业的稳定,也需要管理者的政策,而作为商人,要想市面稳定,除了国家稳定这个大前提之外,也是需要策略的。

胡雪岩身为一位商人,他的策略就是做好事。所以他说:“我们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我们做好事,就是求市面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