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11321600000012

第12章 语境修炼——山头唱歌自有道(3)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不动脑筋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引起了别人皱眉头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是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既然求人,大多是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和、事业不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心力交瘁,丧失信心,不仅影响情绪,而且影响和周围人的交往。在处于情绪低潮时,请求别人能寄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求人办事,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情是以地缘为纽带而结成的特殊缘分。人们在求人办事时可以靠乡情套近乎、拉关系,可以利用乡情打通关节,办成事情。

在现代,在求人办事中老乡观念也照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张先生原是吉林人,解放战争时,由于兵荒马乱,他跟着父母逃荒到山东,后就在山东定居下来,一家人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张先生一家人为了当地的建设就再没有回吉林。

改革开放以后,张先生以敏锐的思维和大胆的投资,创办了一个工厂,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拼搏,现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个人资产总额已名列全国前五名。张先生虽已成家立业,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人民,现在年龄也大了,很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但苦于工作太忙,没时间回去。

这时,张先生的家乡为了创办当地特有的产品加工厂,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借,才筹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就派出一名王某去找张先生,希望能得到援助。

王某是政府对外联络办的,为人聪明,善于交际,且很有办法。他看了张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就判断张先生这时也很有回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的陪同、也没有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前往山东,并且打包票定会筹到款项。

当张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久不闻家乡的讯息,突然有人来了,该不会是招摇撞骗之人吧!张先生心里不由起了阵阵疑心,但出于礼节,他还是同王某见了面。

王某一见张先生这种神情,知道他还没有完全相信自己。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家乡解放前及前30年的风貌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别是那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张先生深受感动,也将他带回了童年及少年时期,想起了那时的家乡、那里的爷爷奶奶,还有邻里亲戚……很显然,张先生记忆深处中的那块思乡领地已被王某揭开了盖头,蕴藏在心中的那份几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欲罢不能。

就这样,经过3个小时的“聊天”,王某对借钱一事只字未提,只是与张先生回忆了家乡的变迁,犹如放电影一般。最后,张先生不但主动提出要为家乡捐款一事,还答允了与家乡合资办厂的要求。

当今时代,利用乡情办事的事例数不胜数。近至一般的人物,远到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只要事业有成者,无不想为家乡做一份贡献,如果掌握并恰当地利用好“老乡关系”,不管是于人于己还是于我们的事业,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迂回入题,缓解紧张

在谈判正式开始时,双方可能会感到紧张,这时,以别的话题迂回切入,可以融洽缓和气氛。

迂回入题,可以谈论多种话题。

可以谈有关旅游的话题。如“广西桂林真是山水甲天下,各位去过没有?”“我国的兵马俑堪称世界一绝,没有去看那是一大遗憾。”“各位这次经过泰山,有没有去玩玩,印象如何?”

可以谈有关娱乐活动的话题。如:“昨晚的舞会,大家尽兴了吧?王小姐舞姿翩翩,真是独领风骚啊!”“这几天播出台湾电视剧《含羞草》,很有看头,各位可以看看。”“离我们这个饭店不远,有一家卡拉OK厅,听说很不错,各位不知去过没有?”

可以谈有关新闻的话题。如:“听说美国政府开始救市了……”

可以谈有关衣食住行的话题。如:“这里的饭菜口味,各位吃得惯吗?”“这几天天气很冷,要注意多加衣服,弄感冒了可就麻烦了。”“这里居住条件还是蛮好的。尤其是有空调,这是比其他地方优越之处。”

可以谈有关旅行的话题。如:“各位昨天的航班正点吗?一路上辛苦了。”“这里飞机票一向不好买,各位哪天走,最好提前几天买票。”

各种各样的话题,能有效舒缓紧张气氛。

曾有广东某厂厂长率团与美国欧文斯公司就引进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一事进行谈判。

从我方来说,美方就是顾客。双方在部分引进还是全部引进的问题上陷入僵局。我方的部分引进的方案,美方无法接受,我方的“推销”受到对方拒绝。

这时,我方首席代表虽然心急如焚,但还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如果我们一个劲儿地说下去,可能会越说越僵。

于是他聪明地改变了说话的战术,由直接讨论变为迂回说服:

“全世界知道,欧文斯公司的技术是第一流的,设备是第一流的,产品也是第一流的。”

我方首席代表转换了话题,在微笑中开始谈天说地,先来了个“第一流”,诚恳而又贴切地称赞了美国的欧文斯公司,使对方由于谈判陷入僵局而产生的沮丧情绪得以很大程度的消除。

“如果欧文斯公司能帮助我们广东玻璃厂跃居全中国的第一流,那么,全中国人民都会感激你们。”

这里,刚离开了话题,似乎又转了回来。但由于前面说的话,已解除对方心理上的对抗,所以,对方再听到这些话时,似乎也顺耳得多了。

“美国方面当然知道,现在,意大利、荷兰等几个国家的代表团,正在同我国北方某省的玻璃厂谈判引进生产线事宜。如果我们这个谈判因一点点儿小事而归于失败,那么,不但是我们广东玻璃厂,而且更重要的是欧文斯公司方面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损失不仅是生意,更重要的是声誉。”

我方首席代表的这场迂回打得妙,没有直接提到大家谈判中敏感的问题,也没有指责对方缺乏诚意,而只是用“一点点儿小事”来轻描淡写,目的当然是冲淡对方对分歧的过度关注。

同时,指出谈判万一破裂将给美方带来的巨大损失,完全是站在对方立场上,替对方考虑。这一点,对方无论如何是不能拒绝的。

“目前,我们的确因资金有困难,不能全部引进,这点务必请美国同事们理解和原谅,并且希望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你们能伸出友谊之手,为我们将来的合作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这段话,迂回到对方的心眼里去了。对方已是我们的朋友,现在不是做什么买卖,而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

特殊环境,无胜于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自己平凡的命运。

说话是人们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早晨睁开眼睛开始,一天中的每件事都必须用语言来推动”。因此,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是最简单、最平凡也是最重要的事。正因为语言与人们息息相关,所以说话的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杀了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在这个时候,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却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地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论,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70次伤,而且攻城掠地,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已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掠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的,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自然是高兴无比,连忙说:“好,好。”于是下令萧何第一,可以带剑入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刘邦本是个大老粗,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所以安排入朝的席位上,高祖虽然表面上不再坚持萧何应排第一,但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意。于是顺水推舟,专拣好听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因此而被改封为“安平侯”,封地也多了近一倍。鄂君的几句话,使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在某种情况下,不说比说更好,这时,选择不言便是最佳谋略。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太宗有次问魏征:“你的进谏我没有听取,再同你说话时,你为什么不应答呢?”魏征回答说:“我认为一件事不可以三番五次反复劝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臣子让步了,那么你还将照样做,所以我不敢应答。”李世民说:“应答了再劝谏也没有关系呀!”魏征说道:“从前舜告诫君臣‘你们不要当面听从,背后议论啊’。臣内心知道不对,却满口应承,这难道是臣子应持的态度吗?”

说话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时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正确把握说话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雄辩如银,沉默是金”。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在说话时机未到的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时机未到时保持沉默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艺术,在商业活动中多听、少说甚至不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少开口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测对方动机,逐步掌握主动权。这时候的沉默,实际上是“火力侦察”。

在一家小公司同一家“巨无霸”公司的一场贸易谈判中,“巨无霸”公司的代表依仗自己的实力,滔滔不绝地向对方介绍情况,而小公司的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

“巨无霸”的代表讲完后,征求对方代表的意见。小公司的代表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样,迷迷糊糊地对“巨无霸”的代表说:“哦,讲完了?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谈判重新开始,小公司的代表声称自己的技术人员没有搞懂对方的讲解。结果“巨无霸”的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给他们介绍了一遍。

谁知,讲完后小公司代表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次的会谈。

过了几天后,第三次会谈小公司的代表还是一言不发,在谈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告诉“巨无霸”,一旦有讨论结果立即通知对方。

过了一段时间,“巨无霸”觉得这次合作已经没戏的时候,小公司的代表找上门来开始谈判,并且拿出了最后的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巨无霸”,使对手措手不及。

最后,达成了这一项明显有利于小公司的协议。

这次小公司能够打败“巨无霸”,取得谈判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小公司的沉默,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他们保持沉默,使对手摸不着头脑,盲目骄傲自大,同时也为自己赢得时间研究对手的方案,给了对手措手不及的一击。

说话莫忘看时机,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力。正因为受特殊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说比较好,但有些话说出来就未必得当。同样的一句话,在此说与在彼说的效果就不一样。如果环境不相宜,时机未到,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

其实何止在商业谈判中,在生活中我们也要遵循这种“时机未到保持沉默”的作风。老一辈人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言多必失,语多伤人”、“君子三缄其口”的古训,也把缄口不言作为练达的安身处世之道。今天,我们亦应谨记这些古训,该沉默时一定要沉默。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又应该及时出击呢?这个时机一定要把握好,不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不了解情况的时候要保持沉默

有时候,不了解对方的情况盲目地乱说,往往会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使自己遭受到莫大的损失,所以,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时,不要轻易地把话说出口,保持沉默是上策。

第二,自己做不了主的时候要保持沉默

有时候,自己往往不能够做主,所以,这时候也不能说。如果自己不慎把不该答应的事情答应下来了,到时候所有的问题只有自己来承担了,所以这时候也要保持沉默。

第三,正在气头上的时候要保持沉默

当你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正在气头上的时候最好闭口不谈,从长远来说这是有益的。如果你跟别人发生争吵,你们两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那就等以后你们都冷静下来,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的时候再安排时间交谈,只有在那个时候你们才能进行有实质意义的讨论而不是相互指责。

在战场上,盲目地出击,有时候会落入对方的圈套。在和人家交谈时,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不了解情况,随口乱说,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所以,在张口说话之前,一定要注意了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