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11321600000013

第13章 弯曲修炼——转个弯儿照样行(1)

话能转弯,迂能生直

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花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

男女老少都十分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时小事,他们都来找他,请他提出一些忠告。

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拒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另外,他还拿了一个榔头,一把钳子和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面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的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给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功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曲曲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木条已经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面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面去了,天衣无缝。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了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不直接对任何人提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拧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人们的语言交往中,考虑到双方的关系或出于某种原因,说话者对有些话不能、不便或者直接说出来,而用较为委婉的语言,把本来要说的话或者要表达的意图暗示出来,让对方去领会和思考,这在语言的艺术上就叫做委婉的暗示,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化直为迂法,在化直为迂法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委婉含蓄的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暗示。

在心理学上,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行动等手段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从而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按照某一方式活动。通过暗示,不显露动机,不指明意义,而把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其心理和行为受到影响。

《四世同堂》中,祁家老二瑞丰成天闲逛鬼混,还经常向操持家务的大嫂韵梅伸手要钱。但全家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韵梅没钱可给。不给吧,又怕瑞丰闹气,搞得家庭不和。韵梅真是左右为难。这天,瑞丰又来要钱,韵梅只好说:“老二,我偷偷地给你当一票去吧?”当一票,说明手上没钱,只能当东西;偷偷地,暗示了祁家的家规,恐怕有失体面。这样,老二如果还有人性的话,也就不会再让韵梅作难了。

当你面对这类难题,就要含蓄说话,委婉处理,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息事宁人,防止矛盾激化,有时还需要隐蔽动机。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回答问题不能毫无顾忌、直言直语,而必须用委婉的方法进行暗示,以影响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虚荣心,运用语义明确的语言,会使对方受到很大的刺激,甚至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带有忠告性的意见或建议,若不考虑言辞,不但对方不容易接受,达不到忠告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产生语言上的冲突,造成感情上的失和;有时,也由于涉及到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直接回答可能会引起误会甚至矛盾,将自己卷入不必要的语言纠纷。因此,在这些场合中,运用含蓄的言词,温和委婉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曲折隐晦的暗示,使对方理解其意图,达到说服对方或应付对方的目的。

委婉的暗示并不是运用模糊语言推委、搪塞对方,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与场合,运用暗示实现特定的目的,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表达暗示者的思想意图,使对方心领神会,这些语言表面上不明确,但实际上对话双方却能明白其所指,这样对方就能从中领会其真实的含义,或了解答话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答话者的目的。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开面子。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之机,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更喜欢和平。”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出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首先,对不便于直接说出或回答的问题,可以委婉地暗示。这类问题或者有难言之隐,不便正面提出或回答;或者若直接提出或回答,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或者若直接说出来,有损对话双方的感情。

其次,是不能直接说出或回答的问题,需要通过委婉的暗示;对这些问题,或者为了保密,或者为了遵守诺言,或者是如果直接说出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出现不利的局面等。

最后,对不愿直接说出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委婉的暗示;在这种情况下,委婉的暗示还是回避的有效方法;对这类不愿明言或无法明确作答的问话,用含糊的语言委婉地表达,更能使自己从被动的局面中摆脱出来,争取主动。

要做到语言含蓄须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语言得心应口,别有新意。

兜个圈子,道理在后

在日常交际中,一般说,直言快语,是人的真诚所在,是受欢迎的。但有时候,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而有时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采用外围战术,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却常能收到较理想的交际效果。请看下列三例。

例1.一位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故意高声对小姑说:“嗬,从哪里买来的羊毛衫,真漂亮!”婆婆在一旁答话:“从对门商场买的,刚到的货。我先买一件,让你们穿上试试,要看中了,下午再买一件。你们俩一人一件。”

例2.一天,某青年教师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来的?”丈夫说乡下姨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姨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人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姨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话说完,妻子说出了丈夫想说还未说出的话。

例3.晚饭后,几位青年人去拜访某教授。谈到夜深,教授接这青年人的话题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某城参加一个学术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块聊聊。”几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

例1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了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也想要一件,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于是转向小姑夸羊毛衫,“王顾左右而言他”,达到目的。

例2青年教师想接姨妈来城里治病,但不直说,而是通过吃枣饭、忆旧情,造成一种适宜的氛围,然后再说姨妈生病,而让妻子接过话题,说出接姨妈的话。这样言来语去,自然圆满,比直说高明多了。

例3教授明天出差,要早点休息,但碍于情面,不好直言辞客,而接过对方话题一兜,即达到了辞客的目的。话语委婉得体而不失礼仪。由此看来,说话兜圈子,有时候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直言快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兜圈子”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要正确运用这种艺术,首先要善于分辨言语交际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不当兜还是直说为好。言语交际中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顾及情面,有些话不便直说,可以兜。比如婆媳之间、恋人之间、两亲家之间等,均系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宝塔,基础欠牢固,交往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敏感,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带来不快或产生误解、造成矛盾。例1那位年轻媳妇,如在娘家面对亲生母亲,大可不必兜圈子;但在婆家,面对婆婆,就不好直说要东西了。而她的兜圈子,既达到了要羊毛衫的目的,又不失情面。

——出于礼仪,有些话不便直说,可以兜。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具有文明礼貌的社交风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注意话语的适宜、得体。私人场合、知己朋友,说话可以直来直去,即使是说错了,也无伤大雅。在公共场合,对一般关系的人,特别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对待外宾,说话就要特别讲究方式、分寸。为了不失礼仪,说话就常需兜圈子。例3那位教授的话,就与特定的交际场合、对象、自身的身份相称,实现了和谐的沟通。试想,如果直言明天出发,改日再谈,虽可以达到辞客的目的,但却易置对方较为尴尬的处境,也有失教授慈祥和蔼的一面。

——某个意思,直接挑明,估计对方一时难以接受,一旦对方明确表示不同意,再要改变态度,就困难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理,征服对方,就可把基本观点、结论性的话先藏在一边,而从有关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畅、明白,再稍加点拨,自能化难为易,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例2那位教师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兜圈子的。如果他直言接姨妈来城里治病,妻子不一定同意。而通过吃枣饭、谈红枣、忆旧情,事理人情双关,形成了接姨妈的充分理由,水到渠成,所以不用自己讲,妻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有时候,由于对方的情绪、思想所致,难以与之进行交际,而要说服对方,就要想方设法与之接触,开辟言语交际的信息渠道的作用。如人们所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的言语成功就在于他采用了兜圈子这种艺术手段。

准确运用了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除了要善于区别交际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外,还要了解兜圈子的一些常用方法,灵活地组织话语。从兜圈子所利用的事物、事理与中心话题、交际目的关系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因果法

即从促使对方接受观点、产生行为的诸种原因兜起。这种原因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理论。例2那位教师兜圈子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姨妈把某青年教师抚养成人、姨妈年年捎枣、姨妈生病是因,接姨妈是果,这是用事实兜。

陈毅任上海市长时,干部实行供给制,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想劝岳父回老家。顾虑直接提出,老人产生误解,陈毅同志就绕了个弯先问老人家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好。当老人家说出国民党任人惟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时,陈毅同志说:“说得好,所以国民党要倒台……那您喜欢不喜欢您的女婿也这样?”老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决定回老家去。

这是用道理兜,先以事明理,再以理论事。

二、推论法

即从与交际目的相关的事物兜起,让对方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推出新的意思。例1那位年轻媳妇的话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儿媳妇称赞小姑的羊毛衫,在婆婆心里必然产生这样的思考;儿媳夸小姑的羊毛衫,当然是自己也想要一件;儿媳也是自己家里人了,应同女儿一样看待,既然给女儿买了,也该给儿媳买,这是事理常情。所以那位聪明的媳妇,没说要羊毛衫而得到了羊毛衫。

三、比照法

即寻找与交际话题具有类比意义的事物兜圈子,两相比照,语义明晰,或者兜而不发,令对方自悟,或者稍加点化。

传说郑板桥早年家贫,一年除夕赊了一只猪头,刚下锅,又被屠户要了去转手卖了高价。为此他一直记恨在心。直到后来到山东范县做官,还特别规定杀猪的不准卖猪头,自己吃也要交税,以示对屠户的惩罚。夫人闻之,感到不妥。一天她捉到只老鼠吊在房里。夜里老鼠不住地挣扎,郑板桥一宿没睡好觉。他埋怨夫人,夫人说她小时候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被老鼠啃坏了。郑板桥听后笑了:“兴化的老鼠啃坏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东的,你恨它是何道理?”夫人说:“你不是也恨范县的杀猪的吗?”郑板桥恍然大悟,随吟诗一首:贤内忠言实难求,板桥做事理不周。屠夫势利虽可恶,为官不应记私仇。郑板桥夫人的话,通过两种事的比照兜圈子,而后画龙点睛,说服郑板桥。

四、双关法

即寻找与中心话题相关的具有双重内涵的事物兜圈子,言在此而意在彼,获得一种含蓄委婉的言语效果。

比如,一位农村小伙和姑娘暗暗相爱,都羞于直接表白。一天,两人在田间相遇,姑娘灵机一动,指着在花间飞动的蝴蝶问小伙:“你说为什么只见蝴蝶恋花,不见花追蝴蝶呢?”小伙一时发懵:“花怎么能追蝴蝶呢?”转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坦率地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之情。这位姑娘的无意而问,自然令对方思考到其双关意义,话语婉曲、巧妙,既实现了完美的表情达意,又不丢脸面,不留人口实。

五、情感投资法

即某一交际话题一时难于为对方接受时,根据对方的思想、兴趣、职业等特点,先从本题之外的副话题兜起,待到言路畅通,再自然引入本题。

兜圈子有时能产生一种含蓄委婉的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话却并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谜语、说隐语,它是曲径通幽,最终要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兜来兜去,把对方引入迷魂阵,就不好了。再者,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一定要慎用,当兜则兜,不然,兜之不当,会给人虚伪之嫌,与交际目的相背。

反弹琵琶,其妙自现

人们的语言表达有着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规则。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也出于表达的需要打破习惯的约束,并反其道而行之,便形成了反语。反语是一种极端的拐弯抹角,彻底的迂回表达。

有些话绝对不允许你说出来,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其反面说起。须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有可能走到反面的反面。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放出话来:“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

很明显,无论怎样改头换面,只要一说“不”,必定是把自己送上断头台。优孟知道了,直入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王弄得十分纳闷,迫不及待地问:“你缘何而哭?”优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庄王越发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以优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陈利弊,凛然赴义,固然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正话反说,力挽狂澜,所作所为岂不更令人击节吗?

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敌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