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雅斯拿雅·波里雅拿的托尔斯泰学校传出了响亮的钟声。
噹-噹-噹
噹-噹-噹
钟声响了约半个小时,在东方初阳斜照的晨光中,那边丘陵上慢慢才出现了三三两两或单独的学童。
这些学童们都没有带书本,也没有背书包,他们的书和文具全部收放在教室书桌抽屉里。他们全空着手,头脑清醒,活活泼泼的,既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把昨天所学习的课程复习,或做什么作业,也没有必要预习今天要学的科目,因为这个学校没有作业。
他们只需要用清醒的头脑思考,并对今天的课程感兴趣就可以了。
在丘陵和田园的山径上,孤孤单单缓慢出现的少数小黑影,听到钟声将停,就加快了脚步,喘息着跑进学校。
学校是一幢石头建造的两层楼房,其中两个房间充当教室,另一间当做老师的办公室,其余两间是教员室。
吊有小钟的门厅前,排放着体育用品,被雪和泥土所凝聚着的楼梯口,悬挂着课程表。
在老师还没有进教室以前,学生们都在教室附近聊天、玩耍或把同学从楼梯上推下去,或玩捉迷藏游戏以消磨时间。有的甚至就在被踏得坚硬的雪地上滑冰,或在操场上赛跑追逐。
女同学和女同学在一起玩,男同学就自然地与男同学一起玩,形成一些小集团。
有时男生向女生开玩笑,或取笑女生时,并不是针对某个女生,而是对所有的女生。
在这所学校里,并没有男女的差别;但是因为学生全都是纯朴的农家儿童,所以女生都让着男生一点儿。
在这所学校读书,即使迟到了也不必担心会被老师责骂。
而且这所学校的教室座位也不固定,所以学生们可以随便坐在一起上课。
教师教授的科目有:读本、作文、书法、文法、俄国史、自由画、仪器画、音乐、算术、理科、生物、新约圣经、说话练习等。课程表上,中午以前有四小时的课,但偶尔也只有三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的。
有时候,由于任课老师对课业教导得太热诚了,将一个小时的课程延长为两个小时,或甚至三个小时。下午两点钟,学生回家吃中饭,吃过饭后又立刻陆陆续续回到学校,继续上午的课业;有时,甚至继续到晚上八点或九点。
学校是采取绝对的自由主义,不管学生来不来上课,或者到了学校进不进教室,这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当然,学生更不必缴纳分文的学费。全校学生是男女合班,约有四十名左右。
至于师资方面,除托尔斯泰之外,还有三位大学生做他的助手。
这就是1859年托尔斯泰所创设的雅斯拿雅·波里雅拿农民学校的大概情形。
1847年,托尔斯泰十九岁时曾首次创办过学校,现在则是第二次从事教育工作。因为他心中始终蕴含着一种思想,认为有才能又有学识的人,不但应自己享受知识,也应该让别人分享。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裕家庭,上过大学,也是法学学士,在军中是个尉级官,现在又成为著名小说家,多少有些知名度,且曾到外国旅行,头脑中充满了新知识、新观念,所以他急于想将这些新知识,让村里的儿童们分享。
以前所办的学校并不理想,这次再度办学校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托尔斯泰对每一桩事的处理都很谨慎。
如果称之为学校,倒不如说是私塾还比较恰当,因为这所学校的规模并不完备。为了让喜欢学习的儿童们对入学感兴趣,所以他先从小学教育开始,然后再逐渐充实扩大。
托尔斯泰曾多方面游说儿童们的家长:“请让喜爱玩耍的孩子到学校来吧!”
托尔斯泰并不以这个小规模的学校而自满,于是他开始对教育以及如何能使学校办得好这些方面深入研究,因此从研究中颇有一些发现。
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理想虽然很高,但是对于有关学校行政方面的事,却完全是个门外汉,也可以说对学校的事务以及如何维持等,完全没有一点概念。
所以不但是本国,即使是外国出版的只要与教育学有关的书籍,一旦发现,他就立刻买回来阅读;一听到哪里有优秀的教育家,不管路途是否遥远,他都去向他们请教。他也曾到各地的学校或私塾去参观过,每一次都能获得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和心得。
如此一来,托尔斯泰认为也应该到西欧的德国、英国、法国的学校去参观一下。有了这种想法,心里就愈加着急,愈感到在国内待不住。正好这时大哥尼克莱卧病在德国,他就以探病为由,向西欧各国出发访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