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1328800000005

第5章 初上战场

海明威在纽约通过了体检,虽然他的近视眼令医生不十分满意。医生建议他配一副眼镜戴上,可他不以为然。只要体检通过,别的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他领到了向往已久的少尉军服,便穿戴整齐,佩上军衔标志和红十字徽章,洋洋得意地行走在纽约百老汇大街上。为了和这身军服相配,他还花30元买了一双高级的西班牙皮靴,这差不多是他口袋里财产的八分之一。他还穿着这身漂亮的军服,于5月18日走在志愿者游行队伍的前列,接受了威尔逊总统的检阅。

海明威和布朗巴克于5月23日坐上一艘法国轮船“芝加哥”号,出发前往法国的波尔多港。一路上尽管人们很担心会碰上德国潜艇的袭击,但海明威对能碰上德国潜艇显得很兴奋。不过事实上途中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他们到达巴黎时,巴黎正遭到德军远程大炮“大贝尔塔”的炮击。人们都躲到空气浑浊的防弹掩体里去了,可是海明威不安分,非让出租车司机带他和布朗巴克到炮弹落下的地方去。由于他们答应多付车钱,司机倒也不怕冒生命危险,驾车带他们穿行了巴黎的大街小巷,一个小时以后终于看到炮弹的爆炸,炸去了玛德莱纳教堂正面墙上的一大块石头。他们很想给《星报》拍个电报回去,报道一下巴黎受炮击的情况。

在巴黎待了两天之后,他们俩和一百多名红十字会的志愿人员于6月初坐车前往意大利的米兰。在他们到达的那天,附近伦巴第乡村的一个军火工厂发生爆炸。海明威被命令去搬运那些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

两天以后,海明威被派往驻在加尔达湖东边斯基奥地方的一个救护车队。他的任务是驾驶一辆“塌鼻子”的“菲亚特”牌救护车,把受伤的士兵送到一个隐蔽在山里的救护所。伤兵们先在这里得到抢救,然后再设法送到后方的医院去。这时海明威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好朋友的多斯·帕索斯。多斯·帕索斯当时也在为一家医院开救护车,后来成为美国的著名作家。可是他们俩的这一次见面,互相都没有记住对方的姓名,后来在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成为朋友时,多斯·帕索斯很肯定地记起自己曾在那次战场上的相遇中同海明威交谈过两个多小时。海明威见他说得那么肯定,似乎也想起他们确曾见过面。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那里干了不久之后就感到不能满足了。他觉得自己离真正的战斗还是太远,想更加接近同奥地利人的战斗。于是他自愿到意大利东北部的皮亚韦前线去开红十字会的流动餐车,把巧克力、香烟等送到壕沟里的士兵和伤员手中。

一天夜里,海明威分发巧克力的时候,一把抓过身旁那个意大利士兵的步枪,对着奥军前沿阵地嗒嗒嗒一阵猛射。这突如其来的枪声惊动了宿营的敌人,机枪、大炮猛轰过来。几秒钟后,便见一名意大利士兵跌进了铁丝网拦住的真空地带。那个地方光秃秃的没有一丝遮拦,还尽是稀泥巴。

眼看受伤的意大利士兵危在旦夕,海明威想也没想便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想把他拖进战壕。就在这时,忽然轰隆一声巨响,又一阵弹片如暴雨般迸射开来。

一个意大利士兵给炸死了,还有一个被炸断了双腿,另一个的整个脸部全被削掉了。

海明威从震荡中清醒过来,甩了甩头,继续艰难地在夜幕里向前爬去。

在离意军150码(1码=0.9144米)远的地方,海明威终于找到了那个士兵。士兵虽已不省人事,但还没有断气。海明威艰难地把伤员背在背上,便踏着污秽的血泊,时而匍匐前进,时而蹒跚而行,朝意军前沿走来。

又是一阵炮击。巨大的炮弹在爆炸,细碎而致命的弹片密如骤雨。射来的炮弹大都打在意军右侧30英尺开外的地方,但那四处迸射的弹片却像尖钉一样把人钉在地上动弹不得。

刹那间,海明威觉得,这下完了。他感到他的灵魂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正从躯体里往外逸出,单是震荡就几乎要了他的命。

灵魂飘荡了一圈又转了回来,他又活过来了。

他的两条腿软得像面条似的,提不起劲来。身上有点痛,但主要是麻木,这让他恼怒,但也唤起了信心。他似醒非醒,眼睛发黑,全凭着本能穿过泥塘朝前爬,在炮弹雷鸣般的呼啸中朝前爬。

他的脑海里爆发出绿色和白色的火星,很像喝醉酒时倒在床上昏昏欲睡的情景。

在海明威觉得自己瘫了、死了,但又活过来的过程中,实际上他仍在前进,他仍像个蜗牛似的在向安全地带爬行。

他浑身火烧似的疼痛,背上的伤员在不断呻吟,这就使他走得更加缓慢。他是在沼泽中一点一点朝前移。

背上的伤员突然尖叫一声,瘫软在背上。这一声响亮的尖叫惊动了敌军。几道直射的光束在搜寻那个背伤员的人,搜寻那个浑身泥浆血污的人。探照灯光集中在意军阵地上。

海明威继续奋力爬行。

他的肌肉痉挛了。

他的呼吸困难了。

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爬回阵地,爬回阵地,那就是目标。

几码的距离变成几英尺,几英尺又缩短为几英寸。他终于快到目的地了。

探照灯又一次照亮了战场。刹那间敌人停止了射击。

后来,一个奥军军官说,他们看见一个人背着伤员朝红十字会营帐爬去。他们敬佩这人的勇气,不忍心打出那致命的一枪。

这正是海明威需要的一瞬间。很快,他就到达树林和小山背后。这个受尽磨难的勇士和他的行踪被树林和小山遮没了。

紧接着,枪声再次响起。机关枪朝黑暗中一个劲扫射。不过海明威已进入安全地带。

他终于到达目的地。

意大利士兵搀他进入战壕,小心翼翼地从他背上抬下那个早已没气了的伤员。

海明威一个跟头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待到他再次醒来,已经在两英里以外的野战医院里。

军医们看见这个满身都是枪眼的伤员直摇头。活下来的希望微乎其微,就是活过来,也必定是个废人。

在米兰的军医院里,海明威继续在生与死的漩涡中挣扎。

军医们又给他做了一次手术,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总共做了13次,先后取出227块弹片和子弹头。另外还有十来片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任其留在体内,一直到死。

军医们感到庆幸的是,这个浑身布满了枪眼的伤员竟奇迹般活了下来。

但是他的左腿伤得太厉害了,膝盖骨被打得粉碎。

有几位医生建议把腿锯掉。

海明威气得咬牙切齿,坚决不干。

“不!我宁愿死也不锯腿!死我不在乎,但我不能一辈子拄着拐杖走路!”

让军医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个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伙子居然像艾森豪威尔将军那样恢复了健康,并且照样用两条腿走路。所不同的是,被打碎的膝盖骨换成了白金做的。

鉴于欧内斯特·海明威在战场上的勇敢表现,意大利政府决定给他颁发英勇作战银质勋章。

海明威这次受伤,虽然是一次不幸,但好在并没有造成什么伤残的后果,而且他从中受益匪浅。他在受伤前只是在战场上做着很平凡的工作,并没有参加真正的战斗,可他受伤后却成了英雄,得了勋章,芝加哥各家报纸都在显要位置上登了他的消息。后来他回到家乡后又被当做一个真正的战士来进行宣传,受到广泛的尊敬。尤其是他这一次如此接近死神,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他说过,是拿破仑教会了司汤达如何写作,也就是说,只有像参加过拿破仑军队南征北战的司汤达那样的作家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海明威后来在写作上的成功不能不说同这第一次战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