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
113500000003

第3章 如愿以偿(3)

“不用行李,有个旅行袋就够了,里面放两件羊毛衫、三双袜子。您的路上再买,也带这么多。您去把我的雨衣和旅行毛毯拿来。您要带上一双结实点的鞋。不过,我们很少步行,或者用不着步行。去吧。”

“万事达”本想顶一句,但没说出来。他离开了福格先生的房间,上到自己的房间里,跌坐在一把椅子上,说了一句法国人说的挺庸俗的话:

“啊呀!好么,这可真叫够呛的!我原以为会安安生生地待着哩!……”

他机械地在做行前准备。80天环游地球!是不是遇上了个疯子?不……他这是在开个玩笑吧?去多佛尔,没问题。去加来,也还行。不管怎么说,这并不怎么让这个诚实的小伙子反感,因为都5年了,他还没有踏过自己祖国的土地哩。甚至于,也许他们要去巴黎,当然喽,他会很高兴地重新看到自己国家伟大的首都。肯定,一个如此惜步如金的绅士会在巴黎停下不走的……是的,是这样的!可是,这位到目前为止一直深居简出的绅士这一回可真的要出远门了,要旅行去了!

8点钟,“万事达”已准备好一只简单的旅行袋,装着他自己的和他主人的衣物。然后,他脑子仍然乱纷纷地离开了自己的房间,小心地锁好门,去见福格先生。

福格先生已经准备就绪。他腋下夹着一本布雷德肖编的《欧陆车船交通大全》。该书将向他提供有关他的旅行所必需的全部情况。他从“万事达”手里接过旅行袋,打开来,往里面塞进一大捆世界各国通用的花花绿绿的钞票。

“您没忘什么吧?”福格先生问。

“什么也没忘,先生。”

“我的雨衣和旅行毛毯呢?”

“在这儿哪。”

“好,把旅行袋拎上。”

福格先生把旅行袋交给“万事达”。

“多留点神,”福格先生补了一句,“里面装了2万英镑。”旅行袋差点儿从“万事达”手中掉下去,仿佛里面装的是两万磅金子,沉得不得了。

于是,主仆二人走下楼去,把临街的大门锁好。

萨维尔街顶头有个马车站。菲利亚·福格和他的仆人上了一辆马车,飞也似的向查林-克罗斯火车站奔去。该站是东南铁路支线的终点站。

8点20分,马车在车站栅栏前停下。“万事达”跳下车来。他的主人跟着也跳下车,付了车钱。

这时候,一个可怜的女乞丐,一手牵着个孩子,光着脚踩着泥地,头上戴着一顶破帽,帽上坠着一根脏兮兮的羽毛,一条破披巾披在破衣烂衫上,她走近福格先生,向他乞讨。

福格先生从衣袋里掏出刚才打牌赢得的那20个基尼,递给女乞丐说:

“拿去吧,诚实的妇人,我很高兴遇上了您!”

说完他便走过去了。

“万事达”觉得眼睛有点儿湿乎乎的。他的主人感动了他。

福格先生和“万事达”立即走进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叫“万事达”去买两张去巴黎的头等车票。然后,他转过身来,发现了改良俱乐部的那5个会友。

“诸位,我要走了。”他说,“我为此行带了一本护照,各位等我归来时可查验上面的签证,以验证我的旅行路线。”

“哦!福格先生,”戈蒂埃·拉尔夫客气地回答说,“这没必要的。我们相信您绅士的信誉!”

“还是查验一下的好。”福格先生说。

“您没忘记您回来的时间是……”安德鲁·斯图尔特提醒道。

“80天后,”福格先生回答,“1872年12月21日星期六晚8点45分。再见了,先生们。”

8点40分,菲利亚·福格和他的仆人上了火车。8点45分,一声汽笛响过,火车开动起来。

夜黑漆漆的,下起了毛毛雨。菲利亚·福格靠在那儿,一声不响。“万事达”仍然脑子乱纷纷的,本能地紧紧搂着那只装着钞票的旅行袋。

但是,火车还没过西德纳姆,只听见“万事达”发出一声真的是绝望的喊叫!

“您怎么啦?”福格先生问。

“因为……因为……慌急慌忙……脑子乱乱的……我忘了……”

“忘了什么?”

“忘了关我房里的煤气了!”

“那好,小伙子,”福格先生冷冰冰地说,“烧的煤气算在您自己的账上!”

第五章 一种新股票在伦敦市场上出现

菲利亚·福格离开伦敦时,想必没有料到他的旅行会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打赌的消息先是在改良俱乐部传了开来,在这个高贵的圈子的成员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然后,从俱乐部通过记者又传到报纸上,继而又从报纸传给伦敦和整个联合王国的公众。

人们在评判着、争论着、分析着这个“环游地球的问题”,其热火朝天、激情满怀的架势,仿佛是新的一次“亚拉巴马号”事件。一些人赞成菲利亚·福格,而另一些人——他们很快便成了多数——则持反对态度。如果不是纸上谈兵,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现有的交通工具,完成这次环游地球的旅行,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简直是痴人说梦!

《泰晤士报》《旗帜报》《晚星报》《每日晨报》以及另外20家大报都对福格先生持反对态度。只有《每日电讯》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表示支持。大家都把菲利亚·福格看成怪人、疯子,而且连改良俱乐部跟他打这个赌的会友也都受到责难,认为打这种赌的人脑子不健全。

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极其激烈但极符合逻辑的文章刊登了出来。大家都知道,在英国,但凡牵涉到地理问题,人们都兴趣盎然。因此,不论哪个阶层的读者,没有不关注有关菲利亚·福格文章的。

开头几天,特别是在《伦敦新闻画报》发表了根据改良俱乐部登记表复制的福格先生的照片之后,一些大胆的人——主要是妇女——是站在他一边的。有些绅士竟然说:“咳!咳!有什么不行的?我们还见过比这更特别的事哩!”说这话的是《每日电讯》的读者。但是,人们很快便感觉到,这家报纸也开始降低调门了。

的确,10月7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刊上登出了一篇论文,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明确指出干这种事是在发疯。这篇文章认为,一切都对旅行者不利,不论是人为的抑或天然的障碍。为了成功地完成这一计划,出发与抵达各地的时间必须环环紧扣,出不得半点差池。而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如果只限于欧洲,因为距离比较短,还有可能相信火车会准点的,可是,火车得3天才能穿过印度,7天才能穿过美国,火车能保证发车、到站的时间都分秒不差吗?再说,机器故障、火车出轨、列车相撞、气候恶劣、大雪封路,这一切不都在与菲利亚·福格作对吗?冬天乘船难道不受大风和浓雾的摆布吗?最好的横渡大洋的轮船不也常常要延误两三天吗?而只要哪怕一点点延误,全盘计划便无可挽回地给打乱了。假如菲利亚·福格误了一班船,哪怕只误了几个小时,他都不得不等下一班船,这么一来,他的旅行计划就必然泡汤。

此文反响很大,几乎各家报纸都转载了。“菲利亚·福格股票”身价大跌。

在福格先生动身后的头几天里,人们就他环游的“成败”大做投机买卖。大家知道英国打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知道他们比赌徒们聪明、高贵。英国人生性好打赌,因此,不仅改良俱乐部的很多会员都在就菲利亚·福格的成败大下其注,就连广大群众也参与其中。菲利亚·福格的名字宛如一匹赛马,被登记在类似马的血统登记簿上一样。人们把它弄成了一种股票,立即在伦敦金融市场上市了。人们以牌价或溢价购进或抛出“菲利亚·福格股票”,成交量巨大。但是,在他动身后5天,在皇家地理学会会刊的那篇文章发表之后,这种股票呈猛抛之势,价值大跌。人们纷纷抛出,起先以票面的1/5价格抛售,继而以1/10、1/20、1/50、1%的价格抛售。

支持他的只剩下唯一的一个人了。那是个瘫痪的老者,阿尔比马尔勋爵。这位瘫坐在扶手椅上的高贵绅士宁可倾家荡产也盼着能环游地球,哪怕花上10年工夫!他下了5000英镑(10万法郎)的赌注,赌菲利亚·福格赢。而当别人告诉他环游计划是愚蠢的,是不可能的时,他只是回答说:“如果此事能成的话,由英国人率先干成岂不快哉!”

可现在就是这么个状况,菲利亚·福格的支持者日见减少,大家都在反对他,而且这并非没有道理。“菲利亚·福格股票”已经跌至1/150、1/200了,到了他动身后的第7天,由于一件完全出乎意料的事,致使这股票落得个一文不值了。

原来这一天晚上9点,伦敦警视厅厅长接到一份电报,是从苏伊士发往伦敦的,电文如下:

苏格兰场,警视厅厅长罗恩:

我盯上了银行窃贼菲利亚·福格。速寄逮捕令至孟买(英属印度)。

警探菲克斯

这份电报立刻引起一片哗然。高贵的绅士变成了偷钱的窃贼。人们仔细地查看了同改良俱乐部会友的照片放在一起的他的照片,发现他同被调查的窃贼相貌特征竟然非常吻合。人们联想到菲利亚·福格的生活总是那么神秘兮兮的,联想到他的孤僻,他的突然出走,所以很显然,此人是以环游地球为借口,以荒谬的打赌掩人耳目,其目的只有一个:摆脱英国警探。

第六章 菲克斯警探理所当然急不可耐

那份牵涉菲利亚·福格先生的电报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10月9日,星期三,人们都在翘首以待“蒙古号”客轮上午11点抵达苏伊士。“蒙古号”是东印度公司的一艘带螺旋推进器和轻甲板的铁壳汽船,载重2800吨,标称动力为37万瓦。“蒙古号”是经由苏伊士运河往返于布林迪西和孟买之间的定期班轮,是该公司的一艘快船。正常航速,在布林迪西到苏伊士之间是每小时10海里,在苏伊士到孟买之间是9.53海里,不过它总是超过这一航速。

有两个人一边在等着“蒙古号”抵港,一边在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溜达。不久以前,该城还只是个小镇,由于德·莱塞普斯先生的宏伟工程,因而有了一个远大前途,吸引了大批的本地人和外国人。

这两个人中的一位是联合王国驻苏伊士的领事。不管英国政府对运河的预测如何令人不快,不管斯蒂芬森工程师的预言有多么可怕,这位领事每天都看见一些英国船只穿过这条运河,比通过好望角从英国到印度的那条旧航线缩短了一半路程。

另一位又矮又瘦,看上去倒还聪明,有点儿神经质,两道浓眉紧紧地拧起,长长的睫毛下闪动着犀利的目光,不过,他能有意将目光弄得暗淡。此时此刻,他显得有点儿心烦意乱,走来走去,躁动不安。

此人名叫菲克斯,是英国国家银行盗窃案案发之后被派往各国港口去的“侦探”或英国警察之一。这个菲克斯将密切监视所有途经苏伊士的旅客,要是他觉得有谁可疑,便一面“盯住”,一面等候逮捕令。

正好两天前,菲克斯从英国警视厅厅长那里收到涉嫌犯的相貌特征材料,也就是那个有人在银行营业大厅里看见的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人的相貌特征材料。

这位侦探肯定是受到破案后可获得一笔丰厚奖金的诱惑,因此才带着可以理解的焦急心情等着“蒙古号”进港。

“领事先生,您是说,”菲克斯已经是第二次在问了,“这班船不会脱班?”

“不会的,菲克斯先生,”领事回答说,“据报,它昨天就已经到了塞得港的外海了,而160公里长的运河对于这样的一条快船来说算不了什么。我已经告诉过您,政府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到达的船只,每提前24小时就要奖赏25英镑,而‘蒙古号’每次都是有份儿的。”

“这条船是直接从布林迪西开来的吗?”菲克斯问道。

“是从布林迪西直接开来的。它在布林迪西装上发往印度的邮件,星期六晚5点离开那儿。所以,您甭着急,它很快就会到的。可我真的搞不明白,即使您要抓的那人在这条船上,您光凭所收到的材料,怎么就能认出来呢?”

“领事先生,”菲克斯回答说,“对这帮人,不是靠认出来,而是靠感觉。必须嗅觉灵敏,而嗅觉则是集听觉、视觉和味觉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一生中抓过不止一个这种绅士,所以,只要我要抓的窃贼在船上,我向您保证他逃不出我的手心。”

“但愿如此,菲克斯先生,因为这是一桩大盗窃案。”

“是桩大案,”兴奋异常的警探回答,“5.5万英镑哪!这种大案我们并不常碰上!现在的盗窃都是小打小闹的了!谢泼德那样的大盗已经绝迹了!现在的贼往往因几个先令而被绞死!”

“菲克斯先生,”领事回答说,“听您这么一说我真该祝愿您马到成功了,不过,我再跟您说一遍,就您目前的情况,我担心还挺困难的。您知道不,根据您所收到的相貌特征材料,这个窃贼与一位正人君子长得一模一样。”

“领事先生,”警探武断地回答说,“大窃贼全都像是正人君子。您得明白,但凡獐头鼠目之辈,只有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不然的话,很快就会被抓住。凡是装出正人君子样儿的,我们就必须特别注意。我同意,这工作挺困难,这已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门艺术了。”看得出来,这个菲克斯是有那么点自命不凡的架势。

这时候,码头渐渐地热闹起来。不同国籍的水手、商人、经纪人、搬运工、苦力都拥到了这里。显然,轮船马上就要进港了。

天气挺好,但因正刮着东风,有点儿冷。几座清真寺的尖塔在淡淡的阳光下矗立在城市上空。朝南望去,有一条两公里长的大堤像一条长臂似的伸在苏伊士运河的港湾里。红海海面上,游弋着好些渔船和小船,其中有几条仍然保留着古代帆桨战船的漂亮样式。

菲克斯由于职业习惯使然,一面在这伙人中转来转去,一面飞眼注视着行人。此刻已经是10点30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