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凌鼎年游记
11434600000034

第34章 福.建

参观冰心文学馆

每次外出参加文学笔会,参加研讨会,其余兴节目是游览、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等,但这次应邀去福州参加“菲律宾华文文学研讨会”,就没存游玩的奢望。因为福州不是旅游城市,可看的景点实在不多。

主办单位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考虑到与会的都是各国的作家、评论家,就安排了半天时间驱车去长乐参观冰心文学馆,这使我们大喜出望外。

冰心文学馆座落在长乐市朝阳路爱心公园内,此公园占地面积98亩,1997年时建,“爱心公园”四字系冰心老人生前所题。

两层楼的冰心文学馆面湖而建。大门口的“冰心文学馆”与“冰心研究会”两块牌子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手迹,二楼的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也系赵朴初题写,展览在九州爱心厅。一进展厅,迎面一架书橱,书橱中放置着冰心读过的书,书橱正中一块硕大的有机玻璃绘成方格稿纸状,上面是文坛泰斗巴金给冰心文学馆的题词:

“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1994年5月20日巴金

展览分:

“故乡之情”(1900-1913);

“烟台的海”(1903-1911);

“中剪子巷”(1913-1923);

“留学美国”(1923-1926);

“风雨燕园”(1926-1938);

“抗战萍踪”(1938-1946);

“旅居日本”(1946-1951);

“归来之后”(1951-1966);

“文革十年”(1966-1976);

“创作环境”;“生命从80岁开始”(1976-1999);“一切为了孩子”;“玫瑰与猫”;“家庭与友谊”;“送别冰心”;“彩霞满天”等16个部分。

展览里展出的有冰心的手稿、冰心的著作,冰心的获奖证书、以及各国学者翻译冰心的著作与研究冰心的专著,还有各地小读者寄给冰心的小礼物。在展厅的最里端,布置着冰心的书房,据说那书桌、沙发、椅子、小方桌、电话、台灯、暖壶等等都是从北京冰心家运来的。据介绍,这些都是冰心老人1983至1995年使用的东西,这些陈旧而简陋的家具,足以说明冰心老人生前的简朴。墙上有一幅对联令我回味再三。“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落款为“乙丑闰浴佛日梁启超,冰心女士集定庵句索书”。

九州爱心厅对面的一个厅为贵宾休息厅,墙上挂着冰心的画像与名家书画,留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两幅,一为“世纪同龄,长乐巨人”,一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冰心老人留给广大读者的不仅仅是她那脍炙人口的诗文,更重要的她留下了一颗爱心。她爱她的小读者,爱普通的百姓,她的一张张捐款收据使我看了又看,肃然起敬。冰心老人不是大款,她的钱是她的稿费收入啊,可她一捐赠就是几千几万。再看她生前穿过的旗袍、毛衣、小袄、布鞋、皮鞋,都是普普通通的,完全是一个平民的衣着。一个名满天下的大作家心里永远装着读者,装着百姓,唯独很少关心自己的物质享受,这是何等博大的爱呀。

冰心的著作我虽然已有,但我还是选购了一本《冰心诗文精选》,盖上了“冰心文学馆参观纪念”的专用章,留下永远的纪念。

马尾感慨

马尾如今是福州市的一个区,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马尾是个颇为陌生的地名,即便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没有多少人记得马尾、了解马尾,倒是“马尾巴的功能”会成为一个话题,引起会心一笑。

而事实上,马尾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欲哭无泪的话题,一个悲痛心酸的话题,一个充满耻辱的话题,一个不能忘记也无法忘记的话题。因为在马尾,曾爆发过震惊国人,震惊世界的马江战役,时在光绪十年,距今117年前。马江战役是中法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役,这一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舰队损失之惨重,人员伤亡之惨重,令天地变色,天地同悲。落后要挨打,马尾就是最有力的诠释。

马尾是个港口,据说其得名缘于闽江中的一块大石礁,其状如骏马,尾部指向旧时的小镇中岐,固而中岐得名马尾。马尾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性,历来是海上军事要冲,十九世纪中期始,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造船基地与海军基地。清代时,中国的第一批舰艇就是在马尾造出的,中国的第一支舰队也是在马尾港组建的。马尾有过“海上长城”的美誉。

然而,由于清廷的腐败,由于慈禧太后奉行“宁亡外族,不与家奴”的政策,文官怕谏,武将怕死,以至陆军炮艇一开火,我方几乎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状态,虽有官兵奋起还击,甚至出现了驱舰撞敌船的壮举,但终因力量悬殊,以惨败而告终。

为了平民愤,为了安慰浴血牺牲的海军壮士,于1885年在此依山建了昭忠祠。现被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迟浩田将军题写的“浩气长存”大幅匾额前留了个影,回想一百多年前马尾军民以死相拼的壮举,至今令人激动不已。

革命前辈谢觉哉六十年代初游览闽江口后,曾赋诗一首:“歼酋沉舰闽江口,将士英雄吏未醒,我欲登临问遗迹,微风细雨到罗星。”朱德元师到此后,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四面青山绕福州,闽江三歧终合流,老小同舟欢共济,谆谆细语话家仇。”是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可喜的是,马尾区因其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因其历史底蕴的厚实,如今已成了开发的一块热土,真正是旧貌换新颜了。我想,经济上去了,实力强大了,这应该是对马江战役最好的纪念。

南平一瞥

这是我第二次去福建,但我对将要去的南平市几乎没有什么了解。不知是我的地理知识不及格呢,还是南平市的知名度还未走向全国?

到了南平才知道,南平是闽北的重要城市,已被国务院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

大概因我的偏见,我总认为山区地带的南平是不能与苏锡常一带的城市相比的。其实我错了,至少从城市建设外观看,南平不输于江南的哪个城市,从发展眼光看,更是后劲十足。

南平首先是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她地处福建省中部,位于闽江上游建溪、富屯溪的交汇处,踞漠山之雄,当水陆之会,扼八闽之咽喉,素有闽北门户之称。从地理学角度讲,这个城市依山傍水,所谓有山则固,有水则活,青山绿水不但风景绝佳,而且水资源、山林资源极其丰富,古来即以绿色金库,造纸中心而闻名于世。

可能是闽北人特别纯朴,注重实干而疏于宣传,故国人只知武夷山,而不知晓武夷山附近的南平。

真没想到南平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呢,已有1700多年历史,明清时为延平府,史书上屡有提及。宋代时还留下了不少关于朱熹的传说轶闻。

南平在闽江上游,整个城市沿江而建,最具特色的是九峰索桥,全长325米,两面的桥塔高达27米,甚是雄伟壮观。因是索桥,人行其上,似有晃动之感,远眺群峰,下观激流,别有情趣。夏夜,这里是纳凉的绝佳去处。在这里观赏夜景,又是一绝,但见四周闪闪烁烁的灯光,宛如天上宫阙。

在九峰索桥不远处,是建溪与富屯溪的交汇处,江中耸立起一大型雕塑,像两把利剑从江中崛起,此乃市标。据说取意于“双剑化龙”的传说而构思的。我想这不正是南平人的精神写照?!

南平近年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大,踏得实。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敞开了双臂欢迎海内外客商去投资。不必查核具体的数字,单看整个城市到处是新盖的高层建筑,到处是正在兴建中的高层建筑,就可知造这是个正在快马加鞭腾飞中的新兴工业城市。

南平一派生机勃勃。

南平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

难忘武夷一线天

在全国各地的风景旅游景区,有一线天景观的,可能不下数十个。我去过的,屈指算算也有近十个。但平心而论,有些都是牵强附会,徒有虚名而已。真正名实相符,使人叹服的不多。

最近我有机会去了趟武夷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奇峰怪石,不是碧水青溪,而是一线洞天。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若去了武夷山的一线天,顿时会觉得其他地方的一线天简直不值一提。

武夷山一线天景区地处九曲溪西南。

论外貌只能说是平平,山不峻,峰不峭,似乎不像藏龙卧虎之地。不过一旦从风洞进入,即别有洞天。这里最大的特点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

不是亲历,你很难想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性——在洞中,可见两崖夹立,中有一线,犹如百米巨岩被巨无霸的利刃一刀劈开,人处其中,仿佛置身于两山之夹缝中,怀疑随时会被夹成肉饼。

最令游人感兴趣的是两石之中,可拾级而上,通向山顶。刚开始,尚有回旋余地,随着一步步登高,夹缝越来越窄,最狭处仅50一60厘米,得侧身而进,若是胖子,可能要不上不下,据说曾有胖子闹出过两石夹肉的尴尬事。

在罅中向上仰望,黑漆漆的洞顶一线天光,像夜空划过的闪电。终年不见阳光的岩壁流出的山水如淫淫秋雨,凉飕飕的。若夏天,自然是消夏佳处。但那天是暮春时分,不一会就冻得有些抗不住了,只希望前头快些上去,可偏偏前面的队伍如北京街头的塞车,不见动静,等好久,稍稍挪动一两步,又止而不前了。此时即使你想打退堂鼓也不行了,因为登此半途,夹缝仅容一人,进不得也退不得。中国有句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

黑暗中的等待,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仰观一线天。这时你会发现武夷山特有的白蝙蝠在两崖之际那狭小的空间游刃有余地飞来飞去,令人叹为观止。间或传来凄凄的哀鸣声,一种神秘莫测之感无形中弥散开来。幸好队伍长长,前后都有人,若孤身一人,非吓个灵魂出窍不可。

队伍依然缓慢地挪动着,游人们好似在湿漉漉的洞中面壁。有人耐不住寂寞,作仰天长啸,那共鸣声极是壮观。一时,大人、孩的喊声此起彼伏,惊得蝙蝠顿时群飞,添静中动景。

排在后面的游人弄不懂前面为什么行走如此迟慢,但黑暗中看又看不见,问又无人答,只能干等。此时此刻,最活跃的莫过于思想,不少人在议论:若是此时来个地震,恐怕谁也难逃一劫。据了解,去过一线洞天的游人,有过此想法的为数不少。

越往上攀,裂隙越狭小,所谓的石阶已不存在,得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有几处,那天然石阶上下一米多,小伙子上去也颇艰难,若女同胞,带小孩的,或上了点年岁的,那简直就是过难关了。而前后的人又往往转不过身帮不上忙,只要碰到一个上不去的人,行进就等于中断,怪不得进展如此缓慢,答案原来在此。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磨难,总算来到了一线天岩顶的飞舄台。这时的游人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岩顶阳光灿烂,绿树葱郁。这时你会长舒一口气,觉得大自然真神奇,生活真美好。

于是,武夷的一线天给你留下了永难忘怀的印象。

武夷山竹筏断想

武夷山素有“人间仙境”之美称,其丹山碧水曾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游人流连忘返。

我觉得,武夷山之行,最有意思的是九曲溪景区的“逍遥游”。说白了就乘竹排游览观赏九曲景观。

说起来,游山玩水是一种休闲,但爬山涉水毕竟是累人的。不过乘竹排则不然,你只要坐在竹排的竹椅上,在船老大的竹篙撑点下,竹排顺流而下,排行景移,九曲景色,曲曲不同,无爬山之累,有景色自来,何等优哉游哉,何等诗情画意。加上船老大绘声绘色的讲解,神话与现实穿插,景观与想象融合,可说是趣味盎然。

回味“逍遥游”,有几点感想。

其一:九曲景色,美在山,妙在水。其水.或澜回峰重,或溪转峰回,或激浪相搏,或水色如镜。而越是溪窄滩浅,越是浪花飞溅,给人惊心动魂的感觉。而三曲的小藏峰峭壁千寻,峭壁下的溪水出奇地平静,但这里却是九曲溪最深的地段。据船老大介绍,水深达三十多米。

由水而人,似乎同一道理。所谓满桶水不晃,半桶水晃荡。越是博大越是沉稳,越是藏而不露。越是浅薄越是会做出种种哗众取宠的事来。

其二:九曲有味,味在其曲。试想,一曲一景观,曲曲有主题,其趣其味,岂是一览无余可比拟的。从星村码头顺流而下,时而轻舟荡漾,时而浅滩飞渡,时而两岸峭壁相逼,时而左右花树相迎。过了一曲又一曲,不知前头景如何。就如悬念,把你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倘若溪直水平,两岸景色相似,那要减多少味啊,就如一部电影,才看开头,己知结局,又有什么意思。

俗话云“做人要直,为文要曲”。景色亦如此。正因为武夷的竹排使游人领略“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侵清涟漪”的溪光秀色,故有“不乘竹排游九曲,等于未到武夷山”的说法。”

其三:武夷景色,仰看是一景,俯看亦是一景,仰看是一绝,俯看亦是一绝。

若从三仰峰、大王峰、天游峰等高处观景,虽无“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但远观群峰,唯见凝紫叠翠,石木相间,或孤峰如笋,或群山似兽。山间林间,岚气浮动、朦胧诱人,给人可望而不可近的感觉,使人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

而乘竹排坐观山色,则景在身边似乎伸手可揽,掬水可取。那些从山顶观之微不足道的一峰一石,此刻变得宏伟壮观起来,变得灵秀清晰起来。而事实上,峰还是那座峰,岩还是那块岩,树依然那样绿,水依然那样流,所不同的,仅仅是改变了观看的位置,改变了观看的角度而已。

看人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果说武夷山之游不虚此行的话,不仅仅是山光水色陶冶了我的情趣,更要感谢武夷山水对我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