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想念外婆。我想念她愉快的笑声,还有她充满智慧的温和话语。虽然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她没能和我一同庆祝,我和卡拉结婚的时候,她也不在场。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知道外婆从来也没有离开过我,她默默地在看守着我。
卡拉和我搬到阿肯色州的巴黎市后的几个星期,我们便得知卡拉已经怀孕了。不过她的怀孕情况很不理想,带有严重的并发症。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呆在医院里,结果卡拉生产前的几个星期,我就被炒鱿鱼了。
卡拉快要生产的时候并发了毒血症,我们的儿子要出生的那一天,医生不让我进产房,因为他们担心卡拉和小孩都有生命危险。
我在候诊室里来回地走着,小孩的生命迹象骤然下降,而卡拉的血压迅速升高,我不断地祈祷着。我的父母正在南下密歇根州的路上,可是他们还没有到,我从来不曾感到如此无助与孤单。
忽然,我感觉到外婆将我拥在她的怀里。“一切都会没事的。”我几乎可以听到她这么说。可是外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房间里,医生完成了他们的急救步骤。我们的儿子出生之后,他的心跳愈来愈强,也愈来愈稳定。几分钟之后,卡拉的血压开始下降,她很快地也脱险了。
“外婆,谢谢你。”我一面低声说,一面凝视着育儿室里那个漂亮的新生儿,我们把他取名为克里斯汀。“我真希望你可以在这里,把你所给我的爱与智慧也分一半给我的儿子。”
两个星期后的一个下午,我和卡拉在家跟克里斯汀玩的时候,有人敲门。一个送货员拿着一个包裹——是给克里斯汀的礼物。
盒子上面写着是要“给一个很特别的孙子”。包裹内是一条很漂亮的手织婴儿毯,还有一双婴儿鞋。读了卡片之后,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我知道当你出生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我拜托别人为你织了这条毯子。鞋子则是我出发到天国去旅行前所做的。”卡片署名:“曾外婆”。
外婆临终前的眼力变得非常不好,她请我的阿姨珍妮特帮忙织了那条毯子。可是她却努力地独自做好那双鞋子,这是她在死前的短短几个星期里完成的。
心中有爱
卡特
1921,路易斯·劳斯(Lewis Lawes)出任星星监狱的典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监狱。可是二十年后劳斯退休时,该监狱却成为一所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研究报告将功劳归于劳斯,当他被问及该监狱改观的原因时,他说:“这都由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外面。”
凯瑟琳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劳斯成为典狱长时,当年,每个人都警告她千万不可踏进监狱,但这些话拦不住凯瑟琳!第一次举办监狱篮球赛时,她带着三个可爱的孩子走进体育馆,与服刑人员坐在一起。
她的态度是:“我要与丈夫一道关照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关照我,我不必担心什么!”
一名被定有谋杀罪的犯人瞎了双眼,凯瑟琳知道仍但前去看望。
她握住他的手问:“你学过点字阅读法吗?”
“什么是‘点字阅读法’?”他问。
于是她教他阅读。多年以后,这个人每逢想起她的爱心还会流泪。
凯瑟琳在狱中遇到一个聋哑人,结果她自己到学校去学习手语。许多人说她是耶稣的化身。1921年至1937年之间,她经常造访星星监狱。
后来,她在一桩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劳斯没有上班,代理典狱长代他的工作。消息似乎立刻传遍了监狱,大家都知道出事了。
接下来的一天,她的遗体被放在棺材里运回家,她家距离监狱四分之三里路,代理典狱长早晨散步时惊愕发现,一大群最凶悍、看来最冷酷的囚犯,竟如同牲口般齐集在监狱大门口。他走近去看,见有些人脸上竟带着悲哀和难过的眼泪。他知道这些人极爱凯瑟琳,于是转身对他们说:“好了,各位,你们可以去,只要今晚记得回来报到!”然后他打开监狱大门,让一大队囚犯走出去,在没有守卫的情形之下,走四分之三里路去看凯瑟琳最后一面。结果,当晚每一位囚狱都回来报到。
无一例外。
爱是生命唯一充实的活动
托尔斯泰
除了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自己的朋友之外,不会有另外一种爱。只有在其本身就是一种牺牲时爱才能是爱。只有当一个人向别人献出了不仅仅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力量,而且是为了所爱的对象失掉了自己的肉体、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生命时,我们大家才能承认它是爱。只有这样,我们才从这个爱中找到幸福,找到爱的奖赏。只是因为人类有了这种爱,世界才能存在。母亲哺育孩子,直接把自己,把自己的身体供给孩子吃,没有这种献身,孩子就不能活,这就是爱。那些为了别人的幸福在工作中损伤自己的肉体并不断使自己身体走向死亡的任何一个工人,同样也是在把自己,把自己的身体供给别人做食品。只有对于那种在自我牺牲的可能性和他所爱的生命之间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人,这种爱才是可能的。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奶妈的母亲,这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夺得金钱,并保住金钱的人也不存在真正的爱。
谁要是说他在光明之中还憎恨着自己的兄弟,那么这个人还是在黑暗之中。谁要是爱着自己的兄弟,那么他就会长留在光明之中,在他身上就没有诱惑。而一个人要是憎恨自己的兄弟,那他就会永处黑暗之中,他行走在黑暗之中,不知向何处去,因为黑暗弄瞎了他的眼睛……我们将要用事实和真情去爱,而不是用词汇和语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知道我们会由于真情而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静的原因。我们是可以获得达到了这么完善程度的爱的,就是到了最后审判日,我们也充满了勇气,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的行为是经得起审判的。爱是没有恐惧的,而且完善的爱可以驱赶恐惧,因为恐惧中有痛苦。害怕的人在爱方面是不完善的。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生命。
“用你的全部心灵,用你的全部灵魂,用你的全部理智去爱你的上帝吧。这就是第一的、最大的圣训。”
与此相似的第二条圣训是:“爱你的邻人,就像爱你自己。”懂得法律的人这样回答基督。耶稣说:“你回答得对,就这样做吧,爱你的上帝和邻人吧,那么你就会永生。”
真正的爱就是生命本身。“我们知道我们在从死转向生,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兄弟。”基督向教徒们说,“不爱兄弟的人永远是死。谁在爱,谁就有生命。”
按基督教义,爱就是生命本身。但是这个生命不是没有理智的、充满痛苦的、必将死亡的生命,而是幸福无限的生命。我们所有的人早都知道这一点。爱不是理智的结论,不是某种活动的结果,而是生命的愉快活动本身,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大家从最初的可以回忆起来的童年开始都知道这一点,一直到世界上的虚伪学说搞乱了我们的心灵,夺去了我们体验它的可能性。
爱不是对能增加人的肉体的短暂幸福的东西的偏爱,例如不是对挑选出来的某些人和事物的爱,而是对人之外的幸福的追求,它在人抛弃了动物性躯体的幸福之后仍留在人的心间。
活着的人中间有谁没有体会过这种幸福的感情呢?至少总会有一次,尤其是在最初的童年,当心灵还没有被虚伪搅混,生命还没有被虚伪淹没的时候。在这种感情中人就想去爱一切人:父亲、母亲、兄弟、凶恶的人、敌人,甚至狗、马、小草。人就只有一个愿望——让所有人生活得好,让所有人幸福。而且他还更想亲自去做。为了让所有人永远生活得幸福愉快,他愿自己献出自己,这就是爱,也只有这才是爱,人的生命就在于此。
这种生命在于其中的爱,出现在人的心灵里,就像一株不显眼的嫩芽出现在与其相似的一大堆杂草中一样。人们正是把人的各种性欲的杂草叫做爱。最初,人们会觉得这个细芽将来可以成为大树,树上将会落满小鸟,同所有别的芽苗完全一样。人们甚至还会更加偏爱那些长得快一点的杂草的芽苗,却让生命的唯一细芽枯死了。然而,更经常发生的是更坏的情形:人们听到在这一片芽苗之中有一棵真正的最有生命力的叫做爱的细芽后,于是便踩死它,开始培育另外的杂苗,并称杂芽苗为爱。还有比这更糟的:人们用粗鲁的手拔起这棵真正的细芽,高喊:“噢,它在这儿!我们找到它了,我们现在知道它了,我们要使它长大。爱!爱!多么高尚的情感,瞧,它就在这里!”于是人们便栽种它,改良它,占有它,揉搓它,以至于细芽还没有长到开花时就死掉了。于是便有人说:所有这些都是胡扯、荒诞,都是无聊的感伤。
爱的嫩芽,在刚刚出现时是细弱的,是经不起摸碰的,只有长起来的时候,它才强大无比。上面说的那些人所做的一切只能使它遭殃。爱的细芽所需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挡住理智之阳光对它的照射,理智的阳光是唯一使它成长的东西。
老人
屠格涅夫
黑暗、沉重的日子来到了……
你自己的疾病,亲人们的苦痛,老年的凄凉和悲哀……你所钟爱过的一切,你曾献身过的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都消失和毁灭了。你走的是一条下坡路。
怎么办呢?悲伤?哀悼?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别人都无所帮助。
在弯曲的正在枯萎的树上,叶子零落、稀疏了,但它还是一样翠绿。
那么,你感到憋闷时请追溯往事,回到自己的记忆中去吧。在那儿,深深地,深深地,在百感交集的心灵深处,你往日可以理解的生活会重现在你的眼前,为你闪耀着光辉,发出自己的芬芳,依然饱孕着新绿和春天的明媚与力量。
但你得小心……可不要朝前看啊,可怜的老人!
终点站
罗勃特·海斯丁
有好多美丽的田园风光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仿佛看到自己在一片广阔陆地上,坐着火车长途旅行。而窗外,那些令我们陶醉的过往感觉,像是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小孩在十字路口上玩耍、牛羊在远方山丘上吃草、大树顶端呈放射状的山岚、一排排玉米和麦田组成的波浪、平原和山谷、山脉和连绵不断的山丘、城市的天空以及乡村的剪影。
但是在我们脑海里几乎都有个终点站。在某一天的某个时候,我们都会到达那里,那里会有乐队演奏音乐,旗帜飘扬;而当我们到达时,许多美梦都将成真,而我们破碎的生活将会像拼图一样被完整拼合。为什么总是有一步之遥呢?那些闲逛的时间里,我们都在做什么呢?等待,等待,等待到达终点站。
我们哭着说:“只要当我们到达终点站时,就可以了”、“等我十八岁时”、“等我买一台新的奔驰450SL时”、“等我把最小的小孩送上大学时”、“等我还了所有恩情时”、“等我得到晋升时”、“等我到达退休的年龄时”……“我应该会活得愈来愈好”。
不论如何,我们必须了解到,根本没有所谓的终点站,终究没有一个人可以到达终点的。人生的最大乐趣是在旅程中。终点站只是一个梦想而已,它一直和我们有一段距离。
“把握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座右铭,尤其和诗篇——八篇二十四节结合时,“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令人疯狂的艰难问题并不是只存在于今天。而是有太多对昨日的后悔以及对明日的畏惧。后悔和害怕是掠夺今日的两个小偷。
所以,不要再永远和梦想保持着一步之遥,或只停留在那里计算里程。而是要去爬更多的山,吃更多的冰激凌,常常赤足走路,游过更多的河,看更多的夕阳,笑得更多,哭得更少,生活将因我们的持续而更加生动,真实的终点站将会来到。
蚂蚁人生
威尔伦
布奇是位鳏夫,今年已九十岁了。不过,看样子他至少还能活二十个年头。
布奇从来不谈论自己的长寿之道。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他平时就是个寡言少语的人嘛!
布奇虽然不爱说话,却很乐于帮助别人。因此他结识了不少莫逆之交。据他的朋友透露,他母亲生他时难产死了;他五岁那年,他家乡发生水灾,大水一直漫过房顶。他坐在一块木板上,他的父亲和几个哥哥扶着木板在水里游着。在那个生命之舟上,他眼睁睁地看着巨浪把自己的几个哥哥一个个地卷走。当他看到陆地的时候,父亲也身心俱竭,随水而走。他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经此磨难,他活泼的眼神变得呆滞了,他的眼前似乎总是弥漫着一片茫茫大水。
布奇长大成人,结了婚,美丽的妻子为他生了五个可爱的孩子——三个男孩与两个女孩。他渐渐忘记了过去的痛苦,刻板的脸又有了微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全家出去郊游,布奇雇了一辆汽车,可是汽车不够宽敞,他只好骑着自行车兴致勃勃地跟在后面。这时车祸发生了。布奇又成了孤身一人。那一瞬间,他的眼神又变得像木头一样呆滞了。
此后,布奇再也没结过婚。他当过兵,出过海。他没日没夜地跟苦难的朋友们呆在一起,倾尽全力帮别人的忙。布奇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惊涛骇浪,然而,死神逼近的时候,总是拥抱别的灵魂,好像他有主的护身符一样。
不知什么时候,九十岁的布奇已站在我们身后,他苍凉的声音像远古时期的洪流冲击着每一个人:
“在离我十米远近的水面上,一窝蚂蚁抱成足球那么大的一团漂浮着。每一秒钟都有蚂蚁被洪水冲出这个球。当这窝蚂蚁跟五岁的我一起登上陆地时,它们竟还有网球那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