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知道自己在朝中和百姓中的声望并不高,所以,一心想要壮大自己的声势,提高自己的声望,于是她积极参加各种礼仪活动,为的是宣扬自己的德行,武后最先想到的就是亲蚕大典。我国古代是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社会,国家大典中有一项就是亲耕之礼,亲耕之礼是指皇上这样的一国之君亲自下田劳作,为农夫做表率。这样一来天下的百姓就更要好好种田,为国家尽心尽力。实际上这些活动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某某领导举行的奠基仪式。亲手栽棵树,或者亲手填两铲子土,以此做示范,没什么实际意义。皇后是一国之母,是皇帝的老婆,自然是全国妇女的典范。国家大典中也有一套是为皇后准备的典礼,这就是亲蚕大典。就是皇后要亲自养蚕织布,给天下的妇女做表率。这样的大典是很隆重的,但是皇后们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偶尔干点活就会觉得腰酸背痛,没有几个愿意干的。多半都是做做样子就敷衍了事。最要命的是这个典礼的程序很复杂,先是斋戒五日,待第五天这一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而后带着全体内外命妇(也就是皇帝的嫔妃、太子的妻妾以及公主、王公大臣的妻妾)一起到预先准备好的先蚕坛按照程序完成亲蚕仪式。这样的典礼,照理说是不用太费心的,但是武后不这么认为,她认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尤其是这种面子上的事不能就这么草草了事。这是个表现自己的好机会,不能把它当成样子来做。事做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态度端正了,自然会有人肯定你的。武后在做皇后期间,一共亲蚕五次,每次都尽心尽力,确实赢得了一些好评。
武后做的另一个提高声望的事,就是在成功打击长孙无忌之后,与高宗一起衣锦还乡。那是显庆四年的十月,高宗和武后一起巡游东都洛阳之后,沿着洛阳北上到并州去。并州对李治和武后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李治到并州是因为并州是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高祖李渊在并州起兵,最后打到长安,建立了大唐王朝。对李治来讲,这是祭奠先烈,表示自己是继往开来的君主。而并州是武后的老家,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并不愉快的时光。父亲死后母亲带着她们姐几个回到并州文水老家,在这里她们娘几个受尽了哥哥们的欺负,过得那叫一个窝囊。借着这个机会,她也该扬眉吐气一把了。于是,武后高高兴兴地带着李治回娘家去了。高宗还封并州80岁以上的老太太为五品郡君,就是说给她们一个荣誉头衔,让她们任五品以上的等级,只吃粮不管事儿。李治和武后在并州度过了两个月的美好时光,武后的威仪在民间得到了充分显示。
在提高自己出身和提升自己声望的同时,武后也没有忘记处理与皇室成员的关系。皇室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为复杂和庞大的家庭单位,要处理这样的关系,需要十分的智慧。皇室的关系对于武后来说主要是处理亲生儿子与非亲生儿子的关系;婆家与娘家的关系。
武后有四个儿子,三个在显庆年间出生。我们之前曾经提到过,就是先前的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以及三子李显。她给自己的儿子们争取到什么了呢?李弘,被封为太子,李贤被封为雍州牧,李显被封为洛州牧。雍州是长安地区,洛州就是洛阳地区。东都、西都各拥一个。这样,她的儿子就占据了大唐江山的两个都城。李贤小的时候多病,武后在洛阳的龙门为他开石窟,就是为了给他祈福。
武后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可以说是情深意重,那她又是怎样对待她的非亲生儿子呢?一方面她要防范他们,另一方面还要表现出她的宽厚仁爱。武后成为皇后以后,在清除朝中关陇势力的同时,也将她的非亲生儿子贬到地方当刺史去了。对于原太子李忠,武后颇为费心、费力。因为李忠不同于其他皇子,李忠是没有错就被废的皇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落下话柄。李忠是皇子里面年纪较大的一个,知道武后是故意废了自己立她的儿子为太子的。他害怕武后赶尽杀绝,就整天假装疯癫地玩乐,显出一副神经错乱的样子。武后因为正在跟朝中的长孙无忌较劲,所以也就没有搭理李忠。武后收拾完了长孙无忌后,腾出了时间对付李忠。
李忠身边有个刘氏宫女,跑来告发李忠,说李忠连夜里说梦话说的都是谋反的事。高宗看着一个这么报废的儿子,实在没有什么用途了,就说用谋反的罪来定罪算了。武后就聪明在这里,她是怎么做的呢?她跑到高宗身边对高宗说,李忠这孩子也不容易,是我看着他长大的,您就看在我的面子上饶过他吧。那是自己的儿子,再怎么不好,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能处死他呀!李治以为皇后会借此苦苦相逼,谁知皇后却是这个表现,那还不有个台阶就下啊。于 是,诏告天下,李忠是该判谋反罪处死的,是皇后晓之以情,费了不少口舌才让我的态度有所缓和的。死罪是免了,但也要软禁起来才行。这样做给人的最重要的信息是,武后是一位仁慈的皇后,不是一个毒辣的后妈。武后一国之母的威仪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实际上处理亲生儿子与非亲生儿子的关系,对武后来说并不困难。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总得提一批自己的人才行。武后对李治儿子们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李治也明白这一点。只要让自己的儿子有口饭吃,李治不会介意其他儿子不在身边或是吃一些苦的。虽然武后对待王、萧的做法过于偏激了些,但是对这几个儿子的处理,显然要比处理他的女人仁慈,李治也就不那么较真,以免帝后失和,再添烦乱。李治多少抱着些息事宁人的态度。
皇室的关系最难处理的是婆家和娘家的关系。武后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在处理与婆家的关系上,婆婆和大小姑子的关系不可轻视。婆婆们在朝中有外戚,大小姑子们在朝中有驸马。处理不好这几方的关系,别说是在朝廷,就是在后宫都难以立足。于是武后与太宗留下的嫔妃以及女儿们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就拿高阳公主来说,她曾经参与过谋反,最后被杀了,连公主的封号都被剥夺了。这对一个公主以及后人来说是件极其不幸的事儿,武后为了缓和双方间的关系,追封了她一个合浦公主的称号,连死人都能利用也亏武后想得出来。当然,其他公主也是不能忽视的,聊聊天、谈谈佛法,拉近彼此距离。这样武后在后宫就有了较好的声誉,婆家这一方算是摆平了。
对于与娘家的关系,武后就十分严格了。一方面因为她在娘家的时候没有受到同父异母的兄弟的优待,另一方面她也想显示自己不偏袒娘家人的风范。所以,她在后宫当家的第二年就亲自编写了《外戚戒》一书,主张外戚不可过于恩宠,前朝外戚干政的祸患她历历在目,长孙无忌把持朝政,驾空高宗是现实的教训。所以,她告诫高宗抑制外戚,于是便出现她的几个同门兄长被外放的事情。我们知道,武元庆和武元爽是武后同父异母的兄弟,除此以外,武后还有两个堂哥,一个叫武惟良,另一个叫武怀运。这几个兄弟原是六七品的官,按照传统,新立皇后的娘家人是可以被提拔的,因此哥四个被提拔为四品官。本来这是件极好的事儿,但后来一件事的发生却触怒了武后,武后把手又伸向了自己的兄弟们。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武后的母亲杨夫人在家里宴请儿子和侄子们。杨老妇人谈得兴起,提起以前的生活不禁有些感慨。于是说:“我最近时常回忆起以前的事,你们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有什么感想呢?”子侄们知道这是杨老妇人在邀功,希望听到自己对她说几句恭维、感恩的话。但是,武元庆、武元爽哥儿几个还真都是硬脾气,谁也不念武后的好,武惟良说:“我们当官是祖上积来的德,我们是功臣的子弟,应该做官的,只是我们没有什么才德,所以愿意当个小官。现在我们被提升了,心里反倒不安,高兴不起来。”武家兄弟说的或许是实话,但是实话有的时候是伤人心的。武惟良这么一说,就会让杨氏认为,武家人一点不念武后的恩情,自己反倒强迫了别人。杨夫人一听这个气呀,这不是费力不讨好么?于是进宫找女儿告状。武后原本想,都是自家兄弟,就算不亲近也比外人强,将来有事儿总归有个照应。谁知道他们不领情,将来有什么事也就未必肯帮忙了,这样的人留在身边也没什么用,干脆把他们贬到小地方去,这样不但可以出口恶气,更重要的是可以彰显自己的大公无私。
就这样,武后以抑制外戚为名,将武元庆、武元爽哥儿几个贬到偏远的州当刺史去了。李治看到自己的皇后这样识大体、顾大局,对她更加欣赏了。
武后经过精心经营,在后宫、朝廷和民间都有了一定的名望,后位渐渐坐稳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后位坐稳了差不多就可以安享太平了。但是,很多时候,不是你想太平就太平的,武后刚把皇后的宝座坐热,就发生了几件需要她继续向前奋进的事,武后又有个不甘平庸的性格,所以,她注定不能就此停下她向高峰挺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