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没有比长江更大的河流了,其全长6300多千米,加上它的源头与支流,面积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5。有水的地方,都少不了螺蛳与泥鳅,两者都是比较低档的水产品,不仅江河湖海有,水沟水田也有。即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那些东西也多得很,是农村餐桌上的美食,现在物质丰富了,它们又成了城里人们的小吃,但在长江上游与下游,吃法很不一样。
“桃花零乱红如雨,小巷声声卖螺蛳”,好看的与好吃的一同应景,这就是江南春末夏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第一次看见卖螺蛳的人是在绍兴镜湖的一座公园里。两泓碧水之间,有半月拱形的汉白玉桥梁。一个妇人推着板车歇在桥下,车上一只炉子,上面架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热腾腾的指头大小的黑褐色的东西,上面有红的辣椒黄的生姜褐色的八角,散发出淡淡的腥鲜。她拖长声音叫卖:“卖螺蛳哎——”游玩的人涌过来,妇人用塑料袋盛了称给大家,半斤的一斤的,也不过几元钱,可称一塑料袋。卖螺蛳的还不忘给顾客加点卤汁,给几根牙签。
沿着湖面,有乱石垒成的假山,有石头椅子和石头凳子。吃螺蛳的人大多喜欢靠近湖面落坐,一边与友人谈天说地,一边掏出螺蛳,牙签轻轻一挑,小指尖大的一团肉就送进口中,轻轻地抿着,细细地嚼着,吃得有滋有味。
一起游玩的大学同学见我一副馋涎欲滴的模样,买来一斤螺蛳与我分吃,我迫不及待地挑出一团螺蛳肉,正要往嘴里送,她连忙止住我,说后面半截是肠肚,不能吃。幸亏她提醒,否则要吃螺蛳粪便了。摘去后面的“尾巴”,放进嘴里,肉真不多,仅仅够塞牙缝的,但味道极美,如同浸透了鱼鲜的牛筋,又鲜又软又韧。
见我吃得愚笨,同学笑着为我做了示范:她不用牙签挑,而是翘起兰花指,拈起一枚,放到嘴边,噘起樱桃小口,轻轻一吸,连着卤汁一起进嘴,将“尾巴”留在了外边。看来,五香螺蛳,只配江南女子如此秀媚地吃,美人美姿食美味,生活中不知不觉也多了几分美妙。
五香螺蛳的味道令我三日不忘,于是便学着做。那时一买就是半篮子,先冲去泥沙,再放进水盆里泡上几天,让它们吐完污秽,再剪去后尾的尖壳,然后洗净,倒进热油锅里炒透,加入茴香、桂皮、酱油、黄酒、干辣椒、葱、糖、姜、盐……何止五香。十香都有了,然而不知哪道工序没做到位,总是没那次同学买的好吃。
江东是水乡,沟田渠河比比皆是,所以盛产螺蛳,清明前后尤其多。有养殖场专门收购来供孕育珍珠的河蚌吃,或者用来养鸭子。据说农村有一对夫妻,驾着一条船,用平口的小网顺着水中的缓坡推去,每天可捕捞一千多斤螺蛳。
当然那都是小螺蛳,只有指头大小,形如带螺纹的圆锥体。它那黑不黑、绿不绿的“房屋”,有尖尖的底,敞开的口是螺蛳肉体进出的门洞。偶尔爬出来的身子比蜗牛还丑陋,只有细腻文雅的江南人爱吃且会吃。
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吃螺蛳最美的季节是清明前后,螺蛳肉高蛋白、低脂肪,既肥美又极富营养价值。据中医理论,螺蛳肉具有“清热、通便利尿,疗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作用。但作为饮食,即便有韭菜炒螺蛳这道名菜,却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大田薅秧沟对沟,捡个螺蛳往上丢,螺蛳晒得大咋口,情妹晒得汗长流。”这是重庆地区有关螺蛳的民歌,这里的螺蛳,只是调情的道具。长江上游的山城人吃螺蛳吃得豪放,起码我没有见过吃这小螺蛳的人。
长江上游的川江流域多是小河,水在山谷间流淌,山上大多缺水,螺蛳长得不多也不大,偶尔捡到一只螺蛳,也当稀罕物给情妹妹开心,但是丢上岸了,晒开口了,情哥情妹就谈恋爱去了。田螺大如乒乓球在长江之东不稀奇,大田薅秧捞着螺蛳了,甩上岸的那是田螺,可以做成宴席上的名菜——一道名为“田螺姑娘”的佳肴,就是在田螺里灌上肉靡做的菜,肉鲜与鱼鲜相融,非比寻常。
山乡的水田里多得是泥鳅,那小东西各处都有。江南最典型的是泥鳅钻豆腐。豆腐与活泥鳅同时下锅,慢慢加热,泥鳅渐渐耐不住热水了,便钻进相对凉的豆腐里,两者一起烹煮,豆腐与泥鳅肉混合,味道细腻鲜美,好吃也有趣。
川人豪爽,不愿意为吃螺蛳那一点点肉浪费时间,也不愿意弄那么麻烦的泥鳅豆腐。小伙子多情起来,来个爱情麻辣烫——会吃省钱的,买一包油炸的麻辣泥鳅,尽管都是流水线上的复制品,可是喷香、透酥,加上辣椒和花椒,伴着心意,更加热火。那又麻又辣又酥又鲜的滋味比五香螺蛳多几分火爆,少几分情调,但是吃起来方便,连头带脑和骨头,三口两口就能吞进肚子,与吃螺蛳比起来,爽多了。
许多川人用麻辣泥鳅下酒,所以家庭主妇大多会做这道小菜。泥鳅滑溜溜的,黑不溜秋的,还有几根小胡须,长不足尺,大拇指粗细,一身的粘液,抓都抓不住。买泥鳅的地方是从来不为你宰杀的,所以我一次也没买。回乡时见亲戚家做过这道菜,他们买来泥鳅,在盆里放一把木屑,抓泥鳅就不打滑了。剖好后斩头去尾,然后用盐和醋使劲捏,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冲掉黏液后放点盐码一阵。将炒锅置火上放油,加热至七成热的时候,下泥鳅炸熟了捞起,等油温回升至七成热时再把泥鳅炸一次,炸到香酥的时候捞起来。炒锅里留点余油,把辣椒粉炒香,放进大蒜、花椒粉、盐、味精、酱油、芝麻,再把炸好的泥鳅放进去,用小火烧到收汁吐油、汁浓稠时起锅,晾冷装盘,这盘表皮酥脆、内里嫩软、味道浓香的麻辣泥鳅,就成了一道川味十足的下酒菜。夏天晚上,在黄桷下摆张凉床,端出麻辣泥鳅,就冰镇的啤酒,对劳作了一天的男人顶极的享受。
小时候,吃炸泥鳅可没放那么多油。煮一锅白水,放进油盐,将剖好洗净的泥鳅丢进锅内,不多一会汤就熬白了。放几片生姜,撒一把葱花再有几片泡菜就能吃两大碗米饭。
现在人们似乎更推崇泥鳅的药用价值,川人称之为“水中人参”。泥鳅胆固醇更低,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类似二十碳五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特别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现代人既传承着老祖宗的饮食文化,又不束缚在过去单一的菜式上,不断尝试,不断发展,形成了风味重于一切的理念,且时常产生转化的灵感。江南的灵气滋养了我的胃口,所以,即便故乡人都喜欢吃泥鳅,我还是入乡随俗,爱上了吃江南的五香螺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