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肉丝,对于饭店来说,真是小菜一碟。什么蔬菜放点肉丝就成了一道菜,哪家饭店都能报出几十个菜名来,但有独特风味的,在长江上游下游各有各的代表。
总觉得,合肥没什么好吃的东西,似乎只有大龙虾有名。一次到合肥转车,火车站对面有不少饭店,大多卖龙虾,担心长途旅行才开始,不敢吃荤腥。吃简单一点吧,于是转身去找做炒菜的饭店。
我在一家名为“三河饭店”的门口停住了脚,店不大,但干净。门前桌子上有一盘盘配好的生菜。其中一盘色彩很是动人:红的胡萝卜、绿的芹菜、紫的洋葱、黄的韭芽、黑的木耳……一律是细细的丝,带着蔬菜的清香。于是就点了这个菜,一个正切菜的老妇人赶紧吆喝:“三河小炒一份——”
三河?好像是合肥的郊县,看来是夫妻店农家菜了。一个围着围裙的老头闻声走了出来,大约是掌勺的,端走了那盘五彩缤纷的蔬菜。我还想点个荤菜,老头说菜里有肉丝的。老妇说我一个人吃,够了。
果然,炒出来满满一大盘:里面有些肉丝,不多,但嫩爽,木耳清脆,洋葱微辣,蒜黄水灵,水芹柔韧。这盘菜色浓味香,入口清爽,我美美地吃了一顿,一算账,十块钱。
于是,我记住了三河小炒,民风淳朴,饮食也如人。我想,那一定是个好地方。
2009年,轮到家在合肥的高中同学组织聚会,他们主张在三河聚会,我举双手拥护。可是,有人说乡下小镇没什么看头。合肥的同学立即辩驳,说三河既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过去商贾云集之地,还是皖中美食集聚之地。有好看的好吃的,于是大家欣然前往。
五月春深时分,三河古镇笼罩在烟波浩渺的水汽中。三条小河交汇,细水悠长,清风绿柳,家家尽枕河。小镇街道呈八卦形,路中青石被时间打磨得如翠玉一般,两边由碎石铺成玛瑙的护带。小巷深深,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还是旧时模样。拱形的桥梁颇具水乡特色,怎么酷似徽州宏村或者南陵三里?
游览了杨振宁居住过的地方,看过了太平天国指挥部英王府遗址,还有在四十八小时建好的朝阳门,陈玉成战清军的大炮……看来,一个地方产美食,必定有欣赏美食的人。
中午,我们在一家开窗见河的饭店吃中餐。我还是忘不了三河小炒,在出产地吃会是什么味道?皖南来的男生笑我:“自己不会小炒?回家吃去!”合肥的女生正色说:“自家是怎么也炒不出这样的风味的,在合肥吃多了,没想起来请大家品尝。”老板一边吩咐厨师给我们炒制,一边给我们介绍:“到三河来,就应该吃吃三河小炒,这可是为皇帝发明的菜啊。”
小菜一碟还是为皇帝做的?他说是真的,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三河微服私访,进了一家饭店。由于随行人多,食材不够用了。老板兼着厨师,情急之下,把每个菜筐里剩下的菜都搜出来,拼凑一盘,加点肉丝,炒出来的菜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艳丽,十分好看,综合了几种菜的味道。皇帝吃得高兴,这才亮出身份,叫来老板,问他是什么菜。老板吓坏了,来不及想名字,随口说这叫“三河小炒”。皇帝连声称赞,回到京城,令人将他带进御膳房做了御厨。
同学们一听来了劲,也要当回“皇上”。此时菜上了桌,但见里面有木耳、洋葱、酱干、鲜肉、蒜黄、水芹、红椒切成的丝状物,艳丽如七色花。
一盘菜很快见底,老板很大气地说:“你们晚上到别的饭店,也能吃到三河小炒。只是配菜不同,风味不同,但都是七种颜色的菜搭配,都好看,都好吃,所以叫七色菜。”
傍晚,我们听说西街上百味园的三河小炒有名,于是专门赶去。饭店规模不大,但古色古香的,使得三河小炒也带点古风:木耳软、洋葱甜、肉丝嫩、藕丝脆、芹菜嫩、莴笋鲜、红椒辣,色浓味香,清清爽爽,可口养心。
吃完,我不禁感慨,普通食材能做出好菜,不是皇帝的功劳,而是民间百姓的智慧,它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美食文化。
与三河小炒相比,我更喜欢鱼香肉丝,它不仅鲜美,简直出神入化,居然能把猪肉做出鱼肉的味道,令人匪夷所思!
第一次看招牌点菜便有些惶惑:鱼怎么能切成肉丝呢?即使炒出鱼的香味,也能有鱼形吗?
菜肴上桌,一股鱼香味飘然而至。只见盘子里,红红绿绿、黑黑黄黄,颜色搭配得十分艳丽。凑到盘前,鱼味淡薄些了,吸一口气,有醋的酸,有糖的甜,有生姜的辛,有辣椒的刺激,可都是隐隐约约的。盘子里最醒目的是微微弯曲的肉丝——绝对没有鱼的质感。淡淡的酱白色周围,散乱地簇拥着黑色的木耳、白色的笋片、红色的辣椒段和黄色的姜丝,煞是好看。
可是,翻来覆去,却绝对找不到丁点鱼汤鱼肉鱼骨,连鱼鳞片也没有。夹起一条肉丝,嫩嫩的,绵绵的,有似是而非的鱼香,吃起来有点甜,有点酸,有点辣,有点鲜,葱姜蒜的味道比较突出,而且没有鱼的腥味,也绝对不是鱼——只是带着鱼味的猪肉丝嘛!“莫非用鱼汤烧的?”厨师听到后,受辱似的吼道:“鱼香肉丝里头哪来的鱼汤?如果和鱼相干,你把我脑壳砍了!”
名字中有鱼的菜,却和鱼没有丝毫联系,全靠厨师的技术,将猪肉做出鱼的味道——这是四川人创造的,而且由此生发了鱼香型的菜品:鱼香豆腐、鱼香茄子、鱼香鸡蛋、鱼香猪肝、鱼香鸡鸭……通过美妙的平衡,将原来的菜篡改了味道,鱼香真是个魔术师。
我们还是回到这盘鱼香肉丝上来:不过是一道木耳笋子炒肉丝,成本低、口味好、好吃不贵,特别下饭,堪称全国中餐馆中点击率最高的川菜——就因为它价廉物美、有荤有素、酸甜适口,所以才荣登冠军宝座。
不要以为花上个十几块钱就能吃上一盘,想吃上正宗的可不容易。据说,鱼香肉丝是考三级厨师的必考科目,只有将猪肉炒出鱼肉的香味才能及格,所以说,不是每个厨师都做得好的。而且,手艺再高超的人,没有正宗的四川作料,火候掌握不好,作料的顺序放得不对,就只能做出一盘酸酸甜甜的炒肉丝。因为这是一道合成菜,需要肉与辅料的和谐,既靠作料也靠技术。
为使鱼香肉丝能进家门,我实践了许多次,还专门在江南买了泡菜坛子,做了泡菜,买了《四川菜谱》,严格选配作料,可总是“屡战屡败”。
只有一次意外成功了,缘于一个喜欢读中外名著的同学来我家。他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下放在很偏远的地方,好不容易回城看家人,还抽点时间来看我,我很感动。为招待他,我使出浑身解数,菜在锅中,已经散发出鱼香的味道,尝了一口,居然创造了奇迹一般——果然有鱼的味道。他一边说好吃,一边狼吞虎咽。可怜见,起码三年不知肉味了吧?我将整盘菜都推到他面前,他居然吃个精光。可惜,一别之后,据说他精神上出了点问题,翌年就传出他死在一口水塘中的噩耗……从此,我再也不做鱼香肉丝,因为没有人见证我的手艺了。要吃正宗的,只有回到家乡去。
四川人吃菜讲究味道,一盘地道的有鱼香味的炒猪肉丝,做起来既复杂又简单。因为食客品尝起来,要有酸味、甜味、咸味、辣味、香味、鲜味,缺一不可,如一个绝色美女,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而且吃客的味觉要依照这样的顺序前后排列,才能产生鱼香的滋味。说起来有些玄乎,不信你试试,如果各味融合不好,不是甜得腻人、就是酸得乏味,再不就是辣得发燥,一点鱼香味道也没有,那么你吃到的就是伪川菜。
外行品尝鱼香肉丝,首先靠听觉,听到“鱼香”两字,就以为和鱼沾边了;然后是嗅觉,闻到浓郁的鱼香味,心想菜里一定有鱼;最后是味觉,前面已经有先入为主的意念,吃到猪肉丝也尽情展开对鱼肉的联想,更觉鱼鲜。
既称“鱼香”,又有鱼味,待运用视觉,却从头到尾不见一片鱼鳞一根鱼刺,在五味俱全的多重口感中,一股浓郁的鱼香令人食欲大开,秘诀是四川的泡辣椒与泡生姜,它们是成就美食的调味品。
真正的鱼香肉丝不太好做,包含的味道应该有酸、甜、咸、辣、葱、姜、蒜、香这八种味道,不仅全有,而且循序渐进,入口先感觉些微的酸——是撩拨味蕾的奇妙味道;瞬间就过渡到单单的甜——那是甜香弥漫的舒服感觉;甜味刚刚体会,咸味就来了——那是味觉的“基因”,咸得正好合适;不知不觉中,辣味随之而来——那是豪爽的焦灼滋味;再以后,葱、姜、蒜的辛香等味道融合,一气呵成的鲜美真是强烈又丰满,奇异而热烈。闭着眼睛,你就当成是吃鱼,而且是上等的鱼,烧得最好吃的豆瓣鱼之类的美食。
这道菜之所以产生在四川,就因为四川人做鱼也讲究作料,绝对不会只放油盐苟且煮熟了事。那作料中,就有泡辣椒、腌生姜、大蒜、米醋、红糖、豆瓣、葱花等。据说民国时四川一家庭主妇也青睐这些作料,头天做豆瓣鱼准备了些,没有用完,第二天炒肉丝,心想那些作料扔了可惜,何不利用起来?干脆都放进炒的肉丝里了。这下奇迹产生——猪肉丝里飘出了鱼香味道,丈夫回家,还以为又吃鱼哩。一吃才知道,根本没有鱼,却是酸甜鲜辣,有吃鱼的感觉,十分下饭,比吃鱼更美妙。
这件事被饭店的厨师得知,于是他模仿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事先准备好调料:将酱油、米醋、料酒、白糖、姜末、蒜片、味精、湿淀粉、泡辣椒等调和在一起,成为鱼香原汁,加到炒肉丝里,成了鱼香肉丝;加到炒鸡蛋里,成了鱼香鸡蛋;加到炒茄子里,成了鱼香茄子……
据美食家总结:“鱼香肉丝之所以能打败尖椒土豆丝、糖醋里脊、红烧肉、溜肝尖等等家常菜群雄独占鳌头,成为家常菜的人气冠军。有几个要素:一、价廉物美;二、有荤有素;三、下饭;四、色香味俱佳;五、无高脂肪、高胆固醇等材料,‘三高’人士及减肥爱美人士可放心食用;六、可以在吃猪肉时对不可见之鱼肉尽情想象,增加吃饭之乐趣。”说得地道啊!
这不是一道古代流传下来的菜,因为《成都通览》是1909年出版的,里面收录了1328种川味菜肴,却没有鱼香味的菜,这就说明它是近代菜系。成功经常寓然于偶然之中,美食产生于民间,无意间的凑合,不同作料的吸纳搭配,成就了一道道经典菜肴。那个随意操作的民国主妇,无意中发明了美食佳肴,居然没有申请专利,实在可惜。
要知道,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论是否有鱼香味道,起码都有鱼香肉丝的招牌。它不仅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还成为我国航天员的饮食之一。据《北方网》2008年9月23日《航天员在太空到底吃什么》一文中报道:“我国航天员的食品也是相当丰富,有20余种食品可供选择。除了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鱼香肉丝……”没听说航天员全都是四川人,但这样的口味关照,可真是鱼香肉丝之幸,是四川人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