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一个老饕的美食笔记
11656600000027

第27章 地衣PK青苔

看着身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普遍担忧,现在还有什么东西能吃?

有啊,大自然最慷慨,馈赠给人类许多潜在的原材料,地衣、青苔等野菜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苏皖一带人喜欢吃的地皮菜,又名地衣、地木耳,有的成片,有的成团块,就像泡软的木耳,呈墨绿色。

地皮菜是丈夫最喜欢吃的菜。一年初夏,他一进家门就说买到了好东西,我见是半篮水发木耳样的东西便不以为意。看他清洗的时候就发现这不是木耳,稀薄、烂茸、夹杂着许多杂质。他细致地清除其中的叶茎草梗泥沙,前所未有地对一种野菜显得这么耐心。木耳都是皮大肉厚地长在腐木上的,没有这么难洗。果然,他说这叫地木耳,雨后长在潮湿的草棵里,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在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长。零零散散的,只有春末夏初的雨后才能找到,所以要赶紧找。他小时候在农村捡过,半天也找不到半篮子,太阳出来不久,很快就会被晒干,所以价钱很贵。

这东西,还能贵过木耳吗?摸一把,很软很薄,滑腻腻的,富有弹性,但柔嫩得多,不像木耳。看他反复冲洗,洗好了,烧辣油锅,把地木耳控干水分放进热油里,翻炒几下。起锅前放入细盐、辣椒粉、大蒜泥,用锅铲舀进碗里,大半篮子地木耳炒熟后只有小半碗,黑不溜秋的,缩成一团团一绺绺的不成形状,但是散发出一股清香,有几分诱人。尝一口,滑溜溜的,进入嘴里有几分脆,有几分绵,柔软滑嫩,十分爽口,还带有特别的鲜味,仿佛有一股春天的滋味。只是,他那么仔细地清洗,褶褶皱皱间,似乎还残存着些许细细的沙子。

丈夫从来不是美食家,对任何食物没有特别的爱好,家里经常吃木耳,他也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只是对地木耳情有独钟。吃饭时对着小半碗炒地木耳,他恨不能一个人独吞。我笑他吃得馋,他说比肉好吃,特别难买到,特别有营养,能够降脂明目,清热降火,还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那一餐,他一个人包圆了那碗野菜,还多吃了半碗饭。

我一向鄙视他的饮食习惯土气,看他一碗地木耳下饭那么香,不禁想起方孝孺谈养生时说的话:“食:珍腴之惭,不若藜藿之甘;万钟之尸居,不若釜庾之有为。苟无待于富贵,夫孰得而贫贱之?噫。”突然明白了:吃珍贵的菜肴,还不如吃野菜甘甜,“日食万钟的贵人,不如用瓦钵煮饭者奋发有为。如果不是追求富贵,为什么要鄙视饮食不好的人呢?”

设想一下,地木耳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才能生存,那不是最绿色的蔬菜吗?从此,我对吃野菜再也不反感。只是,从来没有看见卖地木耳的,只有丈夫总有机会买到一些,也学会了地木耳的其他吃法。

地木耳烧蛋汤:黑是黑,黄是黄,不仅色彩鲜明,而且比木耳烧出来的味道还鲜。

地木耳烩豆腐:黑白分明,软滑滑的,嫩上加嫩,具有清热益气和中的功效。

凉拌地木耳:先在沸水锅内焯一下,加上麻油、精盐、葱花、蒜泥,不仅吃起来清爽,还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

还有地木耳炒肉片、地木耳煮排骨、地木耳包包子……当然,野菜素食,更符合当代人崇尚绿色自然的追求。但因其质地润滑性凉,胃虚寒泄泻者不可多食。真要吃不掉,还可以洗净晾干长期保存,要吃的时候清水泡开照样可用来做菜。

青苔与地皮菜一样不喜烈阳,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太阳一晒就干,保存的时间很短。青苔没有地木耳“大气”,它是一种苔藓,在古诗里极富诗意:

“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何其孤寂;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何其清冷;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何其荒芜;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何其苍凉……

在绿荫深深的路边,青苔在两侧慢慢延伸,如同镶上了翡翠的蕾丝边;清浅小溪的底部长满青苔,随着水波漂浮荡漾,染绿了小溪;幽静的庭院角落,因为青苔丛生,有了丝丝茸茸的生机,也更显深闺寂寞,被遗忘的寂寥由于青苔的渲染更添幽愁。

青苔不满了:我也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啊!是的,有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多么令人怦然心动的微缩景观啊:山边水际、阶前墙角,青青翠翠的一块块绿毡,仔细看去,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碎米一样,柔弱纤细。低微平凡的青苔如一片松林,充满生机。松针一般的叶片虽然细碎,却根根青绿。细细长长的茎上,青苔花精致而细小,却又水莹莹充满绿意。

青苔虽卑微,却郁郁葱葱,不甘任人践踏;苔花虽渺小,却自开自落,敢与牡丹争艳,寂寞地生长。微弱的生命,却火热地投入到人类的炊烟中去。灵魂有伟大与卑微之分,生命却没有。再微小的生命,首先都是为自己活着,季节轮回中一岁一枯荣,与人类的仰视或俯视没有干系。

青苔比地木耳颜色鲜艳,生长周期也长得多。阴暗潮湿的地方,都能看见它们极其平凡的身影。被人踩在脚下的苔藓,那么卑微渺小,云南人却视为珍宝,吃起青苔来可谓半个专家。

“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江。”墙角阴沟的青苔滑腻不洁,只有江中的青苔是大自然给傣族人天赐的美食:春天到了,附生在水底石块上的青苔长出一片青,傣家女子一筐筐捞起来,用鹅卵石反复捶击,洗去泥沙后带回家。有的撕成片状晒起来,干了以后可以慢慢吃。

水发以后,也可以蒸着吃,炒着吃,打汤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晒干后油炸很方便,只要将青苔片剪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在沸油中过一次油就行了,与之相伴吃腊肉酥松干脆,红绿搭配,再肥的腊肉也不腻人。

薄薄的青苔片在文火中慢慢地烤,一边烤着,一边在青苔片上抹些猪油。烘熟烤脆了,揉成碎末装入碗内,加盐搅拌后,翠绿香脆,用糯米饭蘸裹食用最有风情。

清蒸青苔是傣家人最常吃的菜。将干净的青苔放在碗底,再加上肉糜、鸡蛋、大葱、姜末、蒜泥、芫荽、猪油、味精等配料,调拌成糊倒进碗中,在蒸笼里蒸熟以后,黄是黄,绿是绿,使人想起“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古诗,清香扑鼻,泡松细腻,有鸡蛋的嫩,也有紫菜的鲜。

如果将青苔拧干了,可以直接油煎,茵茵的绿、软软的绵,闭着眼睛,分不清是吃海里的苔菜,还是吃草原上的发菜,可惜只吃过这样一道菜。

新鲜的青苔可以打汤:在热油锅里投入几个蒜瓣煸炒后,放盐和鲜青苔,翻炒几下加入鲜汤,汤烧开了再在汤里撒上葱花、芫荽装碗。几种绿色沉浮在汤中,翠森森的,绿茵茵的,真正是翠色欲流啊。特有的鲜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有特色的是青苔卵石汤:新鲜青苔与大葱、姜、蒜、芫荽、辣椒切碎搅拌好,加入少许清亮的石灰水,装在盆里拌匀,撒上食盐,再把几个洗干净的鹅卵石烧到发红时,取出来投到青苔盆内,一盆红红黄黄的作料与碧绿的青苔沸腾起来,沸腾停止汤也好了。用糯米饭团蘸裹着吃,看起来色泽青翠,吃起来滑腻清香,难怪又叫滑苔汤。

青苔不仅可以防治疟疾,对消化不良、肺炎、气管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是绿色天然保健美食。将最不起眼的东西做成既营养又保健的美食,流行于民间的餐桌几百年,这是傣族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