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服务创新
11735500000025

第25章 公共服务体制(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多样化等状况将日趋显现,纳税人对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税务机关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主动为纳税人提供多样化、贴近式的服务项目。比如,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不同纳税人在财务管理、资本运营、税收筹划等方面条件的差异和需求,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税收咨询辅导等服务工作。同时,大力推进和完善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等多种申报纳税方式,努力满足纳税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三)强化服务手段,增加服务载体

提高纳税服务能力的重点在于强化服务手段和健全服务体系。当前,要积极构建以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依托,以服务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税收信息化为基础的纳税服务体系,努力扩大为纳税人服务的覆盖面,运用现代化手段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和纳税服务。要在巩固现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项目的服务功能,加快建立和完善以金税工程为主干的纳税服务网络体系。规范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加强税收咨询和宣传工作。此外,要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引导示范作用,通过树立、宣传税务干部的先进服务典型,形成人人崇尚典型、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浓厚氛围,营造全社会尊重纳税人、热情帮助纳税人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组织依托,形成社会合力

税务机关具有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联系着广大的纳税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确保纳税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税务机关还必须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社会有关行业的联系,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共有资源,降低纳税成本,提高服务能力。诸如,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电子结算工具,推进多元化缴税进程;充分利用政府的电子信息系统,实现通用纳税人有关信息“一次录入、各家共享”,简化办税手续;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INTERNET技术,建立面向所有纳税人的CALLCENTRE;加快实现税收有关业务“同城通办”和“异地通办”;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和公民个人的社区纳税服务体系等。

(五)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税务代理

规范执法、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首要因素是人。做好纳税服务工作,需要一支由税务人员、税务代理服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热心税收事业的人士共同组成的纳税服务队伍作保障。为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税务机关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税收业务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税务人员的服务本领和业务素质,逐步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税务干部队伍,成为为纳税人服务的主力军。同时要选派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充实到纳税服务岗位,确保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工作开展的需要。

税务代理是纳税服务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规范税务代理,对于健全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通过加强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管理和注册税务师执业行为的指导监督,发挥注册税务师协会的职能作用,依法支持税务代理事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介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独立、公正的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纳税服务的需要。

中欧政府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比较分析

祁述裕一、欧洲国家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

1.在处理国际文化关系中,欧盟国家奉行文化多样性原则,主张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欧盟国家普遍认为,文化是一种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每种文化都会丰富另一种文化,并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欧洲本身就是多种文化的共同体。1992年,欧盟提出“文化例外”的主张。1993年,欧共体多数国家拒绝美国关于取消对美国影视产品“配额限制”和“自由贸易”的要求02003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60多个欧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张达成一项有关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公约,这项公约将使电影、戏剧、音乐等文化产品脱离贸易谈判的范围和自由贸易规则的限制,从而保证各国决定本国文化政策的权利。

2.在文化的性质和作用的认定上,欧盟国家政府普遍认为,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

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只有通过优胜劣汰才能提高质量;文化产品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载体,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扶持,以保证民族文化健康发展。因此,欧洲国家的文化政策奉行两个原则:一是鼓励竞争原则,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原则。前者主要是鼓励各种新闻媒体公平竞争,让公众自由选择各种媒体。后者是扶持弱小媒体,使之具有与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同等发言的机会,避免过度集中和垄断。

3.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上引入竞争机制

在欧洲,报刊和图书出版等文化行业市场化程度一直很高,各种资本均可进入。但很长时间里,广播电视业仍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如法国新闻法规定,广播电视业是公共服务部门,其垄断权和经营权属于国家。英国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是公营性质,被授予在全国经营广播电视的特权020世纪下半叶以后,特别80年代以后,欧洲国家先后开始对广播电视业进行改革,允许私人资本从事商业化经营。到1990年,欧洲电视频道由原来的36个,迅速扩大到125个。文化产业的各领域均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文化体制多元化,不仅。

指放开对社会资本的限制,还包括在国营广播电视公司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采取制播分离的做法。国营广播电视台大量购买独立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

4.注重扶持和资助文化产业

欧洲许多国家政府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文化企业给予扶持,促进文化发展。欧洲国家对国营广播电视公司均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资助。

英法意三国电视台的收入构成中,财政拨款都达到30%。在给予国营电视台财政支持的同时,为保护公众利益,欧洲各国对其播出广告的时间、长度均有严格限制。有些节目甚至禁止播出广告。欧洲许多国家对其他各类文化产业均给予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资助。

5.对本国文化产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根据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采取适当的强制性措施保护本国文化产业,是欧洲国家文化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环节。1989年,欧洲议会通过“无国界电视”指令,确保播放欧洲影视作品的时间额度。法国政府明确规定,国有广播电台播放的歌曲中,必须有不低于40%的法语歌曲。其他欧洲国家也都对他国文化产品的输入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性措施。以电影为例,欧洲许多国家对美国电影进口采取了配额限制。美国政府多次要求降低甚至撤销配额,如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企图把影视产品的自由贸易写进WTO的条款中,但遭到了欧洲多数国家的反对。欧洲国家除采取配额限制外,还制定多种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刺激本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以同美国好莱坞电影抗争。

6.完善法制环境

以广播电视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情况的变化,欧洲主要国家纷纷修改广播电视法律。英国《1990年广播法》、《1990年有线和无线广播法》对电子媒体所有权做了详细的规定,以防止商业电台和电视台产权过分集中,并规定英国的全国性报纸可以在商业电视台、电台拥有股权。该法还对节目的品位、准确和平衡等问题做出了原则规定。法国新闻法规定,广播电视业是公共服务部门,其垄断权和经营权属于国家,国家的垄断仅限于无线电传播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由国家授权给电台和电视台使用。法国无线电广播公司代表国家对无线电广播电视技术实行垄断和技术管理。成立于1989年的独立机构高级视听委员会对广播电视业进行监管。

二、中国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

1.在处理国际文化关系中,中国政府一贯奉行文化多样性原则,坚持各国、各民族文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认为世界各国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保持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世界文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发展。

2.实施文化体制改革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的是政府办文化、管文化的“统包统管”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逐步被打破。中国加入WTO以后,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包括:

其一,重新认识文化产品的属性。针对长期以来单纯强调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忽视其商品属性的弊端,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既要重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也要重视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其二,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总体来说,当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分类管理。按照文化产品属性,将文化各门类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非营利性为目的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包括:一是承担党和国家喉舌功能的政治性文化事业。二是如作为国粹的京剧、昆剧等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事业单位。三是如公共图书馆、文物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上述三类文化事业主要应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接受社会赞助,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事业。

另一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如娱乐业、音像影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做到自主经营,逐步取消所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行政主管;逐步开放经营性文化市场,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文化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减少政府对经营性文化市场领域的行政管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在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上,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引导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加速经营性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监管,确保文化市场竞争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3.由原来政府单独配置文化资源转为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配置文化资源

包括允许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经营鼓励文化产业实行股份制等多项措施。同时,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也在逐步展开。

以电视为例,截至2002年底,在中国境内有条件落地的境外频道已经达到了30个。还有200多个境外电视频道竞争在中国的落地权。境外频道在中国境内有条件落地不仅使国外文化产品在中国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将逐步使中国公民有更多的文化选择权,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4.对本国文化产业进行资助,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竞争力

以电影为例,由于中国电影市场狭小和不规范,投资回报率较低,政府资助在影片生产的资金投入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中国政府对广播电视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我国政府开展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广电总局和国家计委共投资3.2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3亿元。这些资金投入可逐步消除各地区广播电视发展的不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广播电视业的有力手段。

5.创新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文化产品多数是准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改变以前政府直接管理文化产业的做法,发挥市场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主要承担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等职能。以电影为例,转变政府职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减少政府审批手续,健全电影市场的经营资格准人、产品准入、资本准入和技术标准准入制度。改革电影立项、审查制度。积极探索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影片分级制度。二是尽快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现行政策法规,制订深化电影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在现有《电影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抓紧电影的立法工作。三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步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一切有实力、有条件的国有、民营文化企业进入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

三、中欧文化建设异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欧洲国家都根据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改革文化体制,调整文化产业政策,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思路也有相近点。由于中国与欧洲国家各自的国情不同,文化建设的着眼点也有很大区别。总体来说,欧洲多数国家,重在放松规制,重点对部分原来政府控制较严的行业(如广电业)进行改革。中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则是要建立和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因此,在政策调整上,欧洲多数国家考虑较多的是如何营造有利于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如何在一些原先文化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如何对本国文化产业提供有效支持等。中国考虑较多的是改进政府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包括转变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由原来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由原来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对文化产业活动进行引导和调节。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的原则,对政府、文化市场、文化企业的职责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切实解决目前文化产业管理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兼教练员、运动员的问题,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营造适宜的文化市场环境。

在文化发展思路上,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欧洲多数国家既注重扶持国营或公共文化企业,也十分重视扶持中小文化企业,以防止过度集中和垄断。中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的兼并和重组,扶持大的文化企业集团。中国与欧洲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欧洲多数国家文化产业已形成相当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