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各地政府多年的公共用品及公共服务不足的难题,换用市场化的视野,借助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而且,不但供给不足的难题当即化解,还出现政府、民间、企业多赢的新格局。外资民企人股深圳市燃气集团,是公共服务(公用事业)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取向的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能够节省政府开支,也使得政府能够腾出更多精力、更多资金扩大公用事业的规模、提供更多的服务、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使百姓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而且可以更多地吸纳社会资金,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后劲。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及第三部门的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也应向私人资本开放,允许外资、民营资本进入某些公共服务领域,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趋势。
四、市场化后政府的责任
市场化后政府仍然承担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这正是公共服务的拓展。具体表现为:
首先,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在现代开放社会,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有着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条件。
其次,加强政务公开。在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中,应当逐步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要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
第三,确立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主导地位。公用事业关系国计民生,而且由于城市公用事业供给依赖管线网络所形成的垄断性,所以必要的时候仍然需要政府权力的介入或管制,以避免因垄断经营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加强监管,组建集中统一的监管机构对公用事业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完善和逐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的监督机制,设立公用事业监督委员会进行社会、消费者的监督,最终改变政府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体制弊端,从制度上监督保证公共服务型政府“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享”。
第五,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条例约束市场化后公共服务领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公用事业价格随意涨、特许经营权随意转让、公共设施归谁等问题。2003年5月1日生效的《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对此做了一些探索性的规定。该《办法》明确规定,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仍然保留定价、调价权,防止经营者擅自提价,对各项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规定了价格构成、定调价程序和相应的监管机制。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用设施所有权归政府所有,政府可以将公用设施通过租赁等方式交给特许经营者使用。
最后,审慎地引进市场机制。一方面,公共部门尤其是第三部门引进市场机制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和一定的条件限定下引进。
即公共服务市场化应该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政府权力的多中心化相适应。在西方发达国家,法律规制约束较强的情况下,公共部门引进市场机制尚且导致了大量的腐败现象,在我国市场化发育不足、规则化程度低的状况下,更要注意防止腐败和失控现象发生。
论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变管制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罗德刚一、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和方式创新案例
(一)重庆市大足县雍溪镇:变“群众跑”为“干部跑”,为民办事全程代理
2003年9月5日下午,重庆市大足县雍溪镇红星村农民胡顺发从镇党委一间办公室喜滋滋地走出来,他右手晃着扇子,左手拿起一页纸高兴地说:“我不用再跑路,本月22日就可以到这里来取我建房用地的所有手续了,镇上专门有干部为我办这件事。”胡顺发不再为自家的事情东奔西颠就能“坐享其成”,是因为大足县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一年来,这个县3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的群众因此顺利办成了26569件大小事情。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是由农民办事难引出的。大足县龙水镇黎明村农民黄守阳1998年新建房屋竣工后,向村建所申请办理房产证,3年才办上房产证。黄守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农民办事可真难啊!”为了解农民心声,大足县开始征集群众意见活动。在1600多条意见中,大部分是反映农民群众办事难的:开具出生的证明要1个月,办残疾儿童鉴定手续要半年,一个证件不跑五六趟根本办不成,这当中还少不了请相关干部吃饭,向他们递烟。
如何建立一套为民办事的长效机制,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农民事“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迟缓办”为“高效办”,真正让农民长期得实惠?2002年6月,大足县率先在雍溪镇、宝兴镇试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同年10月,全县开始全面推行这一代民办事的全程代理制度。
2002年9月,雍溪镇团结村村民王坤华准备改建房屋。过去他听人说,办理建房手续很繁杂,人不熟的话要等上几个月甚至1年时间才能批下来。正当他不知所措时,村支书告诉他把申请材料交给村上的代办员就行了。“一点都没想到我家的事办得那么顺利,自己没跑路代办员就把手续送到我手里了”,王坤华的母亲感慨地说。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是指在公开、便民、依法、高效、自愿的前提下,承办单位受理申请人办事申请后,通过高效运作,由承办人负责全程跟踪办理,在规定的时间内为申请人无偿提供全过程代理服务,是方便群众办事的一项高效、文明、优质的办事规范。
雍溪镇如今每个村都有代办点,每天由村代办员将村民申请材料直接送至乡镇受理室,乡镇设受理室对申办的事项能办结的即收即办,不能即办的事情由全程代理人在承诺时限内负责办理,需要到上一级部门办理的事情再由乡镇代办员到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公大厅办理。全县22个县级职能部门的232项行政性审批项目、176项收费项目都设在服务中心。在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中,村、镇、县三级服务网络实行办理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乡镇受理室全年无休日,办事过程联网监督,对全程代理人实行督查考核制,并与奖金挂钩,到县里为民办事的代办员车旅费也由财政全额报销。
实行全程代理制后,农民说办事快了,花钱少了;干部说距离近了,关系顺了。
(二)重庆市开县麻柳乡:“八步工作法”政通人和1998年,重庆市开县麻柳乡数百名群众以铳为号,围攻、打砸乡政府,抵制干部乱罚款、乱收费。原因是干部想的与群众需要的不一致。麻柳乡政府痛定思痛,探索新的管理方式。1998年末,乡政府发出近万份征求民意表,为民办实事的突破口选在修双河口大桥。当时4个村的几千名群众进出都要经过这里,由于没有桥,群众行路难,曾有5个学生因趟水淹死。万万想不到的是,不少群众有顾虑:“修桥是假,干部想捞油水是真。”负责组织修桥的干部泄了气。乡政府果断决策:一是调整建桥领导小组,每村推荐1名群众代表加入,3名群众代表分别担任会计、出纳、保管;二是将建桥方案交群众讨论公决。人均集资65元的预算方案修正为35元。顾虑打消了,95%的群众同意这一方案。大桥竣工后,建桥领导小组将结余的34695.4元按人平9.4元如数退给了各户。群众说:“过去办事情是收钱不办事,现在是该收的收,该退的退,该办的办好。9.4元买回了民心。”修双河口大桥的经验给了麻柳乡干部很大启示,总结出在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和发展经济等重大事项时实施“八步工作法”: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数群众需要办什么)。第二步,召开会议初定方案(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初步讨论具体怎么办)。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和认识。
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多次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在形成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意见修正完善,形成最终方案;并在会上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普通群众必须达到50%以上;为避免干部财务上拎不清,成立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所有钱物均由群众代表管理,村组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的达到85%才予以实施,否则暂缓)。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各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由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清算财务)。
麻柳乡“九沟十梁全是坡,沟深坡陡悬崖多”,1999年前没有1公里村级公路,许多地方进村要走“手扒岩”。1999年10月,乡党委、政府提出:“全民动手,苦干三年,村村通路”。乡干部和群众一起出钱出力,夜宿岩洞,餐风饮露,改造山河。“大会战”第一年平均每个乡干部穿破了6双胶鞋,创造了“3年修路306.8公里,架桥8座,村村通公路”的奇迹。麻柳乡十年九旱,90%的农户缺水,大旱年景,买一挑水低的要5元,高的达10元。公路完工后,2002年乡党委、政府又顺应民意,兴建“万人解渴工程”,目前已有1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
新建乡初级中学,解决“上学难”;改建卫生院,解决“看病难”;15个村农网改造,解决“看电视难”;程控电话由5门发展到426门,解决“通信难”;发展长毛兔,养殖山羊,引导群众致富……近几年并不富裕的麻柳乡共投资投劳折计1200多万元(其中现金240万元)兴办公益事业,群众自愿出力出钱,没有一个告状的。丰元村地势险峻,乡里决定修路24.8公里,是全乡最长的村路。
但公路路线的走向如何,各小组争执不下。为此,乡里组织召开了7次群众大会,拿出初步方案。第一方案由于受益面不平均,近70%的群众不同意;直至第三方案“两头赶中间,26个转盘转上山”,所有村民在公决书上签字同意后,才开始施工。公路通车后,村民们自发地立了一块德政碑:排忧解难公仆显身手,劈山斩碍人民立头功。
丰元村村民李学升和杨前华在公路施工时,由于岩层被雨水浸泡后突然滑坡,被巨石压在了下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处理后事时,杨前华的母亲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人埋在公路进山的地段,将来让他能听到汽车到家的声音!
曾与政府“闹对立”的兴坪村五组村民廖华山把养老的两万元借给学校修宿舍。他告诉记者:“乡里的干部为了麻柳人民的事业,把办法想尽了。这钱我二儿子买货车做生意我没借,三儿子建房子我没借,可我愿借给乡里,和干部一起尽力!”“农村八步工作法”产生了奇效05年后,麻柳乡奇迹般地解决了山区群众盼了几十年的行路难、缺水难、通话难、照明难、看病难等八大难,全乡已连续3年零上访,群众自发给乡党委、政府送来19面锦旗,立下两块德政碑。
二、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有效形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大足县雍溪镇“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开县麻柳乡“八步工作法”是重庆市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积极成果
早在1999年,重庆市政府就组织实施“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即“1+6”(1个主体文件,6个配套文件)工程,在此基础上开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从2000年起连续3年实施“十个一批”:废止或停止使用一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停止施行一批许可项目,停止施行一批审批项目,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破除一批行政性垄断和行业垄断,宣布一批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中介机构脱钩,综合整治一批重点窗口地区和行业,公开评价一批市政府职能部门,宣布一批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表彰一批促进该市发展环境的人和事。2003年8月28日,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意见》,提出一年重点突破,三年基本到位,五年完善规范的时间表和目标任务:提出更新行政理念,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方式的基本思路和30条具体措施。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市、乡镇也都制定规划,采取行动。
大足雍溪镇“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开县麻柳乡“八步工作法”仅仅是重庆市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初步成果之一。市地税系统实行服务明星制度、廉政监督卡、稽查预告制度。巴南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承诺:企业所有审批手续政府全部无偿代办。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全程无偿帮助业主完成所有审批手续。
(二)中国地方政府现阶段公共服务创新的着力点是全面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全面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经济、政治、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社会逐步走向自我管理,政府必然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第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必然要求。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和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就能实现大的发展。加入WTO,我国政府管理要受WTO规则约束,与国际惯例接轨。WTO规则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它在本质上要求成员国政府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政府管理从“政府本位”、“官本位”转变到“社会本位”、“民本位”上来。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政府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对象之一,政府首先应该成为文明主体。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第五,世界行政改革潮流的必然要求。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欧美等西方国家掀起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改革运动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为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海不辞水,才能成其大。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第六,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行政体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但相对于其他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与正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新阶段推进行政改革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