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工作,自在生活
11751400000018

第18章 活出自由的生命(1)

§§§第一节 享受生命的大自在

没有什么东西比自由更宝贵。一个人要想真正达到自由,必须具备独立的人格,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做自己喜爱的事,这样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才能活出真我的风采。

人为了生存,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大隐隐于市。”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即使是在闹市之中,他也能体会到万籁俱寂的“静”。只要你能够保持心灵的自由,学会享受生活,你就能享受生命的大自在。有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这点。

几年前,露丝家的住所和丈夫吉姆的工作地点隔得很远。吉姆每天不得不在路上花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早出晚归不说,更别提让人难以忍受的上下班高峰的交通堵塞。那时候,吉姆的脾气有些暴躁,而且常常陷入沮丧之中。后来,他们冷静下来,面对现状,在认真思考后,几乎是周期性的,他们觉得不必为了不可知的将来而整天疲于奔命;珍惜现在,好好享受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将家搬到了吉姆公司附近的乡间。虽然生活条件差了许多,但他们有了很多空余时间。吉姆用不着天刚亮就起床急急忙忙赶车了,他可以很悠闲地吃早餐,看完报纸再出门,还常常提前到。下午,他最晚六点钟也能到家。乡间污染少,空气清新,景色也迷人。他们常常在晚餐后出去散步,看看夕阳,爬爬山,或者在海滨小坐一会儿。以前,他们没什么时间阅读,可现在可以尽情地读书了。渐渐地,吉姆又恢复了以前的开朗,他们的交流也多了。

露丝对人这样说,一定有许多人认为她这是一厢情愿地美化了乡间的生活。事实上,远离市区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购物没有以前方便,信息也闭塞多了。但他们觉得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自身的宁静平和,而这是那些被堵在高速公路上心急如焚地等待时间的人难以体会的。他们自愿放弃了人们心目中的优越生活,远离了众人向往的城市中心,于潮汐声中聆听自然和内心的呼唤,最后发现它们竟是一体的。

林语堂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

享受生命的大自在,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如果这样“享受生活”,那才叫糟蹋生活。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如果不会享受生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一首名传千古的诗是这样写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是何等的恬然,又是何等空灵、何等超脱的大境界!其中的那种美妙的真意,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体会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把“真意”时刻放在心上,享受人生长途,体验生命的大自在,那么他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

智慧品悟

如果一个人能够享受人生长途,体验生命的大自在,那么他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

§§§第二节 自由永远无价

自由是珍贵的,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挽留,这也是做人的道理。

戴晋生是个很有才学的人,魏王听说后,便把他请到王宫中面谈。谈话间,魏王见他气度不凡,是经国济世之材,于是要留戴晋生在宫中做官,赐给他上大夫的优裕地位和俸禄。戴晋生却拒绝了,他说:“您见过那沼泽荒地中的野鸡吗?没有人用现成的食物喂养它,它全靠自己辛勤觅食,总要走好几步才能啄到一口食,常常是用整天的劳动才能吃饱肚子。可是,它的羽毛却长得十分丰满,光泽闪亮,能和天上的日月相辉映;它奋翅飞翔,引吭长鸣,那叫声弥漫在整个荒野和山陵。您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野鸡能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不停地活动,无拘无束地来往在广阔的天地之中。现在如果把它捉回家,喂养在粮仓里,使它不费力气就能吃得饱饱的,它必然会失去原来的朝气与活力,羽毛会失去原有的光润,精神衰退,垂头丧气,叫声也不雄壮了。”

“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不是喂给它的食物不好呢?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它失去了往日的自由。禁锢了它的志趣,它怎么会有生气呢!”

自由是比任何物质的享受都要珍贵得多的。野鸡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了。

在科尔托尼村,有一个青年牧民名叫马尔丁诺。他老是身穿一件打补丁的厚呢短大衣,脚穿一双破鞋,头戴一顶旧草帽,肩膀上扛着一个粗布袋。尽管马尔丁诺穿着很寒酸,但他长得很漂亮,像天空中的太阳。有人说他比太阳还要美,这倒并不夸张。因为看太阳看久了,眼睛会酸痛,可是看马尔丁诺,却百看不厌,而且马尔丁诺的牧笛吹得比谁都好,他的歌声也比谁都嘹亮动听。

马尔丁诺有时在这个村子里做活,有时在那个村子里放牧,所以认识他的人很多。姑娘们都对他报以微笑,小伙子们则嫉妒他,老人们总是眯着眼睛夸他长得英俊。久而久之,马尔丁诺变得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有一次,他来到一个森林里,觉得累了,就坐在林中草地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他从衣袋里拿出了笛子,吹起了一首动人的曲子。这笛声一直传到森林深处。森林仙女听到了这首曲子,感到十分高兴,她想看一看是谁吹得那么好。她从大立菊飞到三叶草,从三叶草飞到风铃草,再从风铃草飞到石竹草,仙女像蝴蝶那样地飞啊飞,一直飞到林中的草地上。

“啊,你多幸福啊!”仙女望着马尔丁诺叫道,“听到你笛声的人都迷恋你,看到你的人都羡慕你!”“你说什么?我可算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正是因为那些讨厌的人们争相看我,我只得不停地从一个村子跑到另一个村子,活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当然,我也的确值得人们跑来看我一眼,要是我是一尊雕像就好了,那时我就幸福了!”

好心的仙女听了马尔丁诺的一席话,沉思了一下,然后同情地说:“好吧!我可以使你得到幸福!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说着,仙女用魔棒点了一下马尔丁诺。就在这一瞬间,马尔丁诺如愿以偿,变成了一尊非常美丽的金雕像,他的草帽,还有他那打过补丁的上衣,连同他手中所拿的那把赤杨木笛子,转眼间全都变成纯金的了。甚至连他所坐的那块大石头,也都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仙女望着这尊金光闪闪的雕像,满意地拍了拍手,高高兴兴地走开了。而金雕像马尔丁诺,却孤单寂寞地坐在森林草地的那块金石头上。

马尔丁诺的愿望实现了。慕名而来的人们从远近村子里赶来欣赏他。一到晚上,人们燃起火堆,草地上聚集着男女青年们,他们弹着手风琴唱歌,手拉着手跳起舞来。只有马尔丁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块金石头上,他是多么想跟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啊!他还想把笛子举到唇边,吹一首动听的曲子,但他的手却不听使唤。他想唱,但是金喉咙发不出一点声音来。他想找个漂亮的姑娘跳舞,但金腿离不开金石头。马尔丁诺悲伤极了,他想哭,但是金做的眼睛流不出一滴眼泪。

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整整过了三年,森林仙女又从花丛中飞了出来,飞到了林中的草地上,飞到马尔丁诺金雕像的身边。“英俊的小伙子,请你告诉我,你现在幸福吗?”金雕像不说话。“啊!”仙女自责地说,“我忘了你不能回答!请你不要生气,我马上再把你变成活人!”仙女又用她随身带着的魔棒轻轻地点了一下金雕像,马尔丁诺立即从石头上跳起来,拿着赤杨木笛子和粗布袋子,头也不回地跑了。

“站住!站住!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仙女着急地叫道,但是她只见马尔丁诺越跑越快,好像怕被人追上似的。他一边跑一边喊:“我现在知道了,自由才是最可贵的!再见啦!好心的仙女……”

在生活中,自由的内涵是丰富的:对于一个身陷囹圄的人来说,想去哪就去哪就是自由;对于一个疾病缠身的人来说,拥有健康就是自由;对于一个为高考埋头苦读的学生来说,不再有考试就是自由;对于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来说,拥有钱就是自由……

同时,自由也是珍贵的,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对于一个渴望自由的人来说,选择做一只自由走动的野鸡远比做一只困在樊笼里的孔雀要明智,因为自由永远都是无价的。

智慧品悟

自由是比任何物质的享受都要珍贵得多的。

§§§第三节 有一种人格叫特立独行

为人处世,要想超然物外,必须具备特立独行的人格修养,不受任何时代、环境所影响。但很多人通常做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