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关系课
11832800000005

第5章 由己及人开展人际关系(1)

认识自己,提升自我

公正、科学地评价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只有能够接受自己的人,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期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人必须认识自己,才能与他人产生良性的互动。

怎样了解自己呢?我们最好冷静下来,客观地审查一下,自己究竟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敷衍过去,因为我们总认为已经很了解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多时间便可以完成知己的工作。

我们可以拿一张纸,画出自我平衡表(见图4-1),然后点燃一炷香,告诉自己至少要花费一炷香的时间来反省,绝对不容许马虎了事。当然,用计时的钟表来控制时间也可以。

图4-1 自我平衡表

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审视自己,深入挖掘自己的优缺点,并且逐一记录下来。一炷香烧完了,看看成果如何,不满意的话,可以再做一次。

这和宗教信仰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计时,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如果一炷香不够,可以再燃一炷,以此来证明自己确实具有诚意,想要更为深入地了解自己。

优缺点未必一定平衡,一边多一边少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寻求平衡:优点多,再想一些缺点;缺点多,不太好看,也想出一些优点来。这样一来一往,比较容易想得周全,也想得深切。写得越清楚、正确,对自己的评价越有助益。

自己评估自己所得到的答案究竟正确与否,实在没有十分具体的测量标准。有些人对自己很宽容,优点列举得多,缺点写得很少;有些人则刚好相反,简直不能原谅自己。

因此,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我们最好请两三位自己信得过,且对自己又有相当了解的长辈、同事、家人或朋友,诚恳地要求他们客观地将我们的优缺点依实列举出来(见图4-2)。

图4-2 他人眼中的“我”

选择评价我们的对象很重要,他们必须是平日常接近、有足够的机会了解我们,并且为人公正、肯据实相告的人,只有这样,评价才有效果。同时,自己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想象一下答案可能是什么,换句话说,评估一下自己在这几位人士的心目中具有何等的形象。如果双方结果相当接近,表示自己有些知人之明;若是相去甚远,也可以趁机寻找原因究竟何在。

实际上,要请到这样的人士不是不可能,而是相当困难。一般人大多不愿意当面指出对方的缺点,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对自己不利。就算勉强答应,也多半多说优点而尽量少提缺点。这时候一定要尽量表现诚意,多问几次。当他人提及缺点时,必须欢欢喜喜地接受,既不可以找理由辩解,也不能够面露愠色,一副受误解的样子。只有把对方的真实感受引出来,才比较容易接近事实。

随后将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加上自己对自己的评估综合起来做成表格,便构成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鲁夫特(Joseph Luft)与哈里·英格拉姆(Harry lngram)所提出的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见图4-3)。

图4-3 乔哈里资讯窗

第一扇窗是开放领域。把自己和他人同时了解的优缺点都列举出来。自己认定如此,别人也持有同样的看法,有目共睹,人知我亦知,开放得无所隐瞒。

第二扇窗是自己未曾留意的盲目领域。包括别人能看出而自己全然不知的优缺点。特别是某些怪癖和习惯,往往不经他人指点,自己并不清楚。

第三扇窗是我自己清楚而别人尚未觉察的隐藏领域,属于人所不知的部分,如有这样的缺点,正好可以赶快改正。

第四扇窗是自己和他人都不清楚的未知领域,反正只有老天知道,暂时可以不必管它。

把这四扇窗都填写清楚,便可以逐一加以审查。人知我也知的开放领域,可以当做填写正确与否的评估标准:如果完全没有或过多,基本上都不属实,最好再找原来填写的人好好讨论一番,重新填写。

未知领域暂时让它空白,目的只在提醒自己:还有许多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地方;对于人所未知的隐藏领域,好的要多多发扬,不好的应该尽快改正,但不必张扬;而己所不知的部分最需要小心处理。

四个领域各有作用,都需要好好填写,并且逐一考察,力求符合实情。

改变自己,提升自我

了解自己的目的在改变自己,也就是实现自我提升。但是,人绝对不可能完全自动改变。事实上,很多人的人格形成和童年时代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经由追溯了解自己最初的生活形态,寻找出自己的创痛,从而对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就能够彻底改变原有的行为。

我们也可以遵循自我创造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渐改变自己。自我创造原则指出:我们每做一次,就会增强做这个行为背后的意念和动机。换句话说,我们把信念或感觉真正付诸行动之后,我们才会更加相信这一理念或者加深对理念的感觉。

所以,养成良好习惯是逐渐发扬自己优点、改正自己缺点的有效途径。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应该由自己来选择、来决定(见图4-4)。

图4-4 自我提升两步法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是说一切习惯在三岁至七岁之间就完全固定下来,无法加以改变。但我们必须提醒大家,小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习惯,否则长大后就很难改变。但是,很难改变并不表示完全不能改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排除万难、合理地加以改变。

用新的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不良习惯,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不是杜绝、制止,而是调整、改变。先了解,再求适应,然后才来改变,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当然有效。

尊重家人,互相协作

用人伦增强家庭凝聚力

中国家庭重视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三方面的人伦关系,认为一家人就是一家人,必须遵守家庭伦理,确实做到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夫唱妇随(见图4-5)。

图4-5 用人伦凝聚家人关系

我国家庭首重父子关系,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西风东渐,孝道逐渐不为社会所重视,但大多数的中国人仍以孝敬父母为天职,这真是可贵的现象。中国人讲究事亲要顺,且越顺从越有孝。但是,并不是说子女对父母要百依百顺、毫无原则。父母有不了解的法律规定,子女必须耐心加以说明,使其明白而自动改变主意,这也是一种孝敬的表现(见图4-6)。

图4-6 孝顺父母的真谛

父兄的责任在教养子弟。为了使亲情能够长久维持,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要责骂他们。兄弟彼此年龄相近,更不能互相指责,以免积久成仇。兄弟友爱、彼此勉励才是正道。

父母在子女幼小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以免子女长大后才责骂父母对自己不好。兄弟是否友爱,幼年时期的家教十分重要,若长大了才加以要求,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孝顺且友爱兄弟的人,才能享受天伦之乐。

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应该是一体两面,若是只做到其中之一,很可能是伪装的、暂时的。如果两面都能够兼顾,那就可能是真的。

家庭成员应互以对方为重。换句话说,我们特别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希望在家庭中实现个人,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而忽略甚至伤害家庭。

某些老板强调传贤不传子,便是公开宣称自己的子弟不贤,这种只顾自己却伤害家人的做法并不值得鼓励。传贤以自己的子女为先,这才合乎中国人亲疏有别的伦理观念。尽管血浓于水并不表示不分是非、不论贤愚、不管好坏,一定非自己的亲人不可。但是,血毕竟浓于水,如果亲人与外人同等贤能,当然以自己的亲人为先。如果自己的亲人真的不贤,这时候再考虑传给不是亲属的贤人,对自己的家人才有交代。如果一定要传贤,也不应该公开出来,否则自己的亲人将作何感想?

尊重家人其实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一个人若是不尊重家人,外人怎么敢相信他对我们这些外人的尊重是真心的?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尊重,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尊重其他的人?这种人给大家的感觉必然是小心为妙。可见,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说”,正是此理。

当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一切向钱看之后,家庭财富成为可怕的祸根。子女为了能够早日继承家产,可能谋杀双亲;弟弟为了财产,也可能雇用枪手暗杀兄长。多少兄弟姐,因为遗产分配不均而翻脸无情;多少家庭为了钱财而对簿公堂。所以,越富有的家庭,越要注重子女的教养,以免观念出现偏差,造成不幸。

争做坏人,再论是非

一家人如果人人抢着当好人,有过失就推给别人,就会吵闹争执,过得都不愉快;如果人人争着做坏人,把过失揽过来,将责任担起来,大家就会心平气和地检讨、改正错误,家庭自然充满互助合作的和谐气氛。

家人利害相关,一味查核谁对谁错并没有实际的益处。个人没有错,家人出了差错,自己必定受到牵连;自己犯了错,全家人也会跟着受罪,这才是我们应该深切体会和认知的事实。

有差错当然需要检讨,目的在补救而不是单纯的责罚。各自承认错误,错误比较容易水落石出;互相争功诿过,往往造成混乱。所以,争着做坏人比抢着当好人更能够查明真相。同时因为没有互相指责的场面,大家比较不会意气用事,也比较有面子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补救的效果而言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