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圆融
11843000000018

第18章 交友讲随缘,成功离不开好人缘(3)

总而言之,请客吃饭既要请得合情合理,又要让人却之不恭,受之还无愧。如果能够达到相见甚欢、意犹未尽,还想再一次相聚在饭桌上,就达到了请客吃饭的目的。

给对方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话不说满,事不做绝,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星云大师

人生好比行路,总有与人狭路相逢的时候,有人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时至今日,这句话应该变成“狭路相逢智者胜”,即我们要不需要武力,就能够让事情得到解决。因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虎相斗,两败俱伤:相互争斗会导致双方都受伤的结果。

一位在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十分喜欢下棋,而且自认为棋艺精湛。有一日,他门下的食客贾某前来拜访他,他要求对方与他对弈一局。

贾某心想,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时机,于是一开局就咄咄逼人,使大臣毫无招架之力,心神失常。贾某看到大臣如此着急,格外高兴,故意露出破绽。大臣看到,还以为自己可以转败为胜,没想到这只是贾某设下的一个陷阱,大臣不但没有扭转局面,反而输得更惨。贾某见大臣果真中计,得意扬扬地说:“您还不认输吗?”大臣听后,感觉很没面子,转身进了内厅。

贾某在外面等了许久,也不见大臣出来,只好独自离开。自那以后,每当贾某前来拜访,大臣都不再见他,他自然也无法受到提拔,终身作为一名食客,才华毫无施展之地,郁郁而终。

如果将人生视为一盘棋局,人就好比棋盘上的棋子,一门心思想要置对方于死地,最后往往使自己身陷囹圄。《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在与苏星河对弈珍珑棋局时,一心想赢,最后却深陷其中,被迷惑了心智,险些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而木讷的虚竹,却用以退为进的方法,赢了数十年来都无人能破的珍珑棋局。下棋一方面是为了娱乐,另一方面是为了争个输赢,若是没有输赢,下棋就失去了意义。但是赢一步是赢,赢一百步也是赢。为什么要赢一百步,让对方溃不成军,而不是只赢一步,给对方留个面子呢?

有人说:“在你向上爬时,对周围的人好点,因为掉下来时,还会遇到他们。”当然不一定会掉下来,但是别忘了他们在你身后,随时可以扯你的后腿,或是在你背后放冷箭。正如俗话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星云大师说:“预留一些余地给人,别人总是欢喜的。”说话时不要说得太长,留一些机会给别人说。人和人相处,就像房子和房子之间的距离,相互留一些余地,才能使阳光照射进来,使空气更加清新。

张英是清朝的大学士,他在京城做官时,收到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件,妻子在信中说了与邻居一家因为一堵墙而起了纠纷的事情。原来邻居家盖房,向外扩张了三尺,这样就占用了张英家的地方。

张英思量再三,回了信给家人,信上只有一首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劝妻子息事宁人。妻子收到信后,认为相公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撤回了诉状。家人和邻居都深刻领悟了他的这种精神,都让地三尺,于是便成了一条六尺巷道。

张英并不是因为懦弱才选择退让,而是心胸宽阔,不愿与人计较,这是大智若愚的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之间,也会出现摩擦,与其咄咄逼人,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如给对方留余地,为自己留条后路。若想与他人和平相处,就要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主动让步。即便是终生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却可以消除很多恩怨和烦恼,得到许多尊重和感激,既显示了自己包容的胸怀,也体现了大家风范。

据《宋史》记载,有一次,宋代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位重臣借着醉酒,竟在宋太宗面前比起功劳来,并且越比越起劲儿,最后竟斗起嘴来,完全不顾及君臣之礼。站在一旁的内侍认为他们有失礼节,请奏宋太宗将他们处死,宋太宗却没有同意,还命人将他们二人送回家中。

第二天,两位重臣回想起当时的状况,立刻进宫向宋太宗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诚惶诚恐的样子,淡淡地说:“昨天朕也喝多了,记不清发生过什么事情了。”

宋太宗这样做,既体现了他的仁厚与睿智,使他不失领导的尊严,又保全了下属的面子。做领导是这样,与人相处也是这样,得饶人处且饶人。若是碰上对方咄咄逼人的时候,自己退一步反而比相互争斗更具有力量,正如星云大师所说:“在遇到波澜的时候,唯有用豁达的胸襟面对,才能让生活充满朝气。”

误会常在,要让别人有申辩的空间

与人相处,忌讳飞短流长,论人长短容易产生误会。

——星云大师

几乎每个人都害怕被他人误会,当被他人误解时,恨不得多长几张嘴来为自己辩解。但是当我们误会他人时,却往往坚持己见,不愿意给他人澄清的机会。也许是面子在作祟,也许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误会一直存在,而使我们失去一段珍贵的友情。

很久以前,一个小国家的王去世了,把王位留给了大儿子。新王刚刚登基,人心不稳,很多意图不轨的人,想要伺机谋权夺位。新王有一王妃,长得美艳绝伦,新王很宠爱她。但是这个女人却心如蛇蝎,她生怕自己王妃的地位会被他人抢去,所以暗中怂恿新王将那些企图谋反之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新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想都不想就按照王妃的话做了。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心中虽有不服,但是也不敢再表现出来。新王的母后是一位十分明智之人,她听说了新王登基后的杀戮行为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父王在世的时候,向来以仁为治国之根本,他把王位传给你,是欣赏你是一个博爱之人。有些事情适可而止吧,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新王听罢,心中有些惭愧,恭恭敬敬地回答母后说:“儿臣知错了,还请母后不要为此伤及身体。”接着王的母后说:“我已经命人飞鸽传书与你弟弟,他正从边塞赶回来,到时候可以辅佐你。”新王很高兴弟弟能够回来帮助自己,因为弟弟是这个国家中最英勇善战的人,手下的将士千千万,如果弟弟回来了,就没有人再敢有异心了。

当新王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王妃时,王妃不但没有为王感到高兴,反而显得忧心忡忡。新王的母后一向偏袒小儿子,而与新王关系有些疏远。先王在世时,她还曾推举小儿子做未来的王,但不知何种原因最后还是传给了大儿子。朝中的人都在纷纷议论说新王并不是他母后的亲生儿子,因为在此之前,新王的母后与先王的另一个妃子一同怀孕,而那个妃子却因难产而死,腹中胎儿也不保。再加上,新王的母后一直对他太过严格,却对弟弟宠爱有加,如此种种让人难免不起猜测之心。现在新王的弟弟要回来了,难免不是新王母后策划的一场阴谋,她想要小儿子夺权称王。

王妃想到这里,心中一颤,那样自己王妃的地位就不保了,说不定还会成为阶下囚。因此,王妃立刻对新王说:“弟弟手中握有兵权,母后又极度宠爱他,万一他要起兵谋反,我们这样岂不是要坐以待毙,不如我们趁他还没有回来,暗中派人将他杀掉。”

新王从未想过要杀害自己的弟弟,于是坚决反对王妃的意见,他认为母后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弟弟更不会对自己有谋害之心。王妃见新王不肯听她的意见,只好暗自在心中盘算。过了一段时间,新王的弟弟果真回来了,他们兄弟二人许久未见,因此格外亲切,把酒言欢到深夜,一直到二人都醉倒在地。王妃见状,便命人将新王与其弟送回各自的房中休息,而自己则以给新王准备醒酒汤为名离开新王,悄悄潜入了新王弟弟的房间,趁着对方酒醉不醒时,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在了他的胸膛上。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新王身边,与新王相拥而眠至天明。

新王起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说弟弟被人杀害,不敢相信事实的他连忙跑到弟弟的卧房,果真看到弟弟胸口插着匕首,死在床上。还未等新王反应过来,母后已经走过来,重重的一巴掌打在了新王脸上,说:“原来我看错了你,还以为你能够成为一个仁君,却没想到你连自己的弟弟都不放过。你怎么下得去手啊?怎么下得去手!”说完,母后便因为伤心过度而晕了过去。从那以后,她便再也不肯见新王。新王为了向母后解释,曾在母后的殿外跪了整整一夜,可是母后仍旧不想见到他。

为此,新王得了心病,身体也越来越差,第二年便病死了。临死前,他曾命人将他抬到母后的殿外,希望母后能够在他死前见他最后一面,可是最终也没有等到。一连死了两个儿子,新王的母后更加难过,她常常一个人失神地在宫中走来走去。忽然有一日,她在花园中听到一个声音说:“早知道他这么短命,我就不会对他弟弟痛下杀手了。直接勾引他弟弟,这样他死后,我说不定还能当个王妃。可惜啊!”新王的母后此刻终于明白自己错怪了儿子,但是已经阴阳两隔,自己连对儿子说“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为一个误会,这个母亲的余生将在后悔中度过。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误会时有发生,也许只是一句话,也许只是一个表情,都会让会错意的人产生误会。因此不要太过固执己见,要给别人留出解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