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总裁
11849200000019

第19章 总裁要善任(1)

必须重视知才、觅才、聘才、任才、留才、育才、用才、尽才的要则

中庸而不偏执的人才,应该多加重视

八种偏才各有缺少,必须小心以求用长隐短

使偏才自反、自省、自修,向通才境界迈进

严格说起来,总裁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知人善任而已。如果真的很有把握,不但知人,而且能够善任。我们建议总裁其他的事情其实都不必做。这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坐享其成。

当今社会,风、火、雷型的英雄豪杰很多,山型的反而较难得见。因为平淡、平实、平凡的修养,非常困难。总裁必须自己设定标准,到底要寻找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标准,相当于塑造总裁个人的形象识别。所需要的人才,就会闻风而来。

一般人多属于偏才,可以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总裁千万不要为偏才所惑,采用偏方来治百病,当然行不通。通才就是兼才,兼有多种不同的能耐。现代讲求专业分工,以致偏才多而通才难求。总裁如能自己培养通才,不需外求,当然可以带出一班能干而可靠的人才。在重视包装的时代,人人都或多或少在设法包装自己,总裁知人知面不知心,往往吃亏上当,连带拖累了公司。我们说最困难恳在知人,意思是提醒总裁,要先知己,然后才能知人。因为知人很难,知己更不容易。了解自己的个性,必然有助于总裁的知人善任。

善任是总裁最要紧的能力

总裁最难在用人

总裁自己是人,主要干部和从业员是人,甚至顾客以及所有供应、销售通路有关系往来的,也都是人。总裁的难题很多,需要“人”来协助解决;。总裁的策略很好,也需要“人”来努力执行。可见企业经营,根本离不开人。而总裁的最大责任和困难,则在于如何有效地用人,即善任。

用人必须有一套良好的制度,作为选用人才的根本。但是总裁的是否英明,能不能拔擢精英,善于知遇人才,也非常重要。知人是用人的根本,能知人,才能用人。太史公在《屈原列传》中指出:楚怀王分不清楚忠臣和奸臣,以致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便是不知人所产生的恶果。

当今民主时代,权威式领导愈来愈不受欢迎,也愈来愈缺乏威力。组织民主化,使总裁用人更为重要而困难。总裁用人,贵在知人善任。知人已经不容易,善任更难。贤明的总裁,至少要具备知才、觅才、聘才、任才、留才、育才、用才和尽才的本领,才称得上真正会用人。这一连串与人有关的过程,才是总裁必须关心的重要项目。

1知才。

知才便是知人之明。先确立人才的标准,再据以判明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否则像楚怀王那样,迷惑于“所谓忠不忠,所谓贤不贤”,找了半天,却找到空有其名或虚有其表的假人才。不但贻笑大方,而且害了自己。

2。 觅才

觅才是诚恳地寻找人才,亦即自动去发掘自己所需要的人。每一时代都有很多诸葛亮,反倒是刘备难遇。现代的觅才方式,通常是刊登广告,而且口气欠佳,

甚至官僚气息浓厚,似乎仍然保留“不怕死者请进”的恶劣作风。总裁最好了解“什么样的总裁,带什么样的员工”的道理,使觅才的气氛、方式和过程符合自己的个性,以寻觅自己所希望的人才。

3。 聘才

聘才是礼聘人才,把寻觅到的人,诚心诚意地聘请到公司里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下山,至今传为美谈。刘备拜访三次,诸葛亮为他卖命二十七年,等于每拜访一次,换得九年的心血,非常合算。

4。任才

聘来的人,能不能适才适任,即为任才。无论大才小用,或者小才大用,都不是量才而用,亦即任才不当。

有人才还要会用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总裁聘用一个人的长才,这个人的缺失,也跟着同时进入公司,根本无法加以分离。人各有所长,意思是他只有某些专长,如果不能适才适位,就很难发挥他的长处。这种情况,便是知人而不善任,和不知没有什么两样,更平白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古今中外大企业家,无非能够任贤识能,然后成其大业,所以善于任才,非常重要。

会用人未必会留住人才,往往费尽苦心,把人才请回来,过一段时间,又扬长而去,实在令总裁痛心。总裁合理留才,人才会自愿留下来而不跳槽。中国人很奇特,契约管不住,高薪也不一定留得住他,惟一使他走不掉的,其实还是“情”。常听重要干部说:“欠总裁一点情,连想都不敢想要离开。”用正当的情来关爱下属,叫他开不了口要辞职,恐怕是留才的最佳途径。

留下来的人,就算是真正的人才,用久了也会变质,由于不进则退,竟然成为呆人。公司把人才变成呆人,便是缺乏育才。育才就是人力发展,惟有促使组织成员和组织同步发展,才不致造成公司进步而人员落伍的困境。这时再来大喊人才断层,实在悔之已晚。

时代进步得十分快速,现有人员如果不能随着时代而进步,很快就会落伍。他们进公司时是人才,至少不是呆人,在公司服务一段时间,居然呆得厉害,这就是公司不重视育才的严重后果。

育才是陶铸人才,使其精进不已。企业内训练或是保送到企业外受训,都是为了增进人员的才能,使他觉得有长进,因此格外有信心,而充满了干劲。

所培育的人才,乐于为公司效命,便是用才成功。总裁由知才、觅才、聘才、任才、留才、育才,一直努力到用才,总算辛苦没有白费。但是最困难的一点,还在于所用的人才,愿意为总裁尽心尽力,做到“尽才”的地步。

尽才必须感之以德

当年诸葛孔明不愿意接受友人的推荐到东吴去服务,宁愿等候刘备三顾茅庐而鞠躬尽瘁。最大的理由,莫过于东吴的孙权“能贤亮不能尽亮”,仅仅知道孔明的才能而尊敬他、器重他,却不能放心地让他尽量去发挥。

尽才的意思,在促使下属竭智尽忠,全力以赴。中国人尽不尽力,端视总裁能不能感之以德,让下属体会和认知总裁对他推心置腹,使其不好意思不竭尽所能。

中国人最喜欢听的一句话便是:“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历史上齐桓公用管仲、秦孝公用商鞅、燕昭王用乐毅、汉高祖用“三杰”、刘玄德用孔明,都是老板推心置腹,下属竭智尽忠的好例子。

俗语说:“不识字不要紧,不识人最可悲。”总裁的成败,知人不知人是其关键。知人而不能善任,等于不知,所以知人是为了善任。知人的要领,在观察他的气象、举止、胸襟、学养、心性、处变、言谈和操守。善任的要领,则在量才而用,用其所长;专信不疑,俾展其才;尊贤敬能,切戒骄慢。同时,还要高其位、厚其禄、给予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总裁的最大责任在用人,用得其人,万难都因而解决。什么时候总裁能够自信“人才就在公司内部”,确信公司成员都是经过慎选,各具专长,而且能够因应环境,自发自动。公司也适时培育,提供相关的训练,使其与日偕进,不断成长。总裁有把握已经尽员工之才,自然心安。在这种气氛中,员工定能自动自发,乐在工作。

用人的最高标准在于平淡

中庸最为难能可贵

刘邵在《人物志》中,探讨人的质量,认为“中和”最为珍贵。他认为“中和”的特质,就在于“平淡无味”。

经常吃一些山珍海味,到头来觉得家常便饭最合胃口。道理好像是通的,聪明才智,如果不能归之于平淡,就会好名、好利、好权、好胜、好色,虽然可能 轰动一时,却由于易招怨端,往往不容易持久善终。

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啊!有人诚恳向我请教,我只是从他所提出的问题,从头至尾加以反问,做一番追根究底的探讨。” 苏格拉底也说过:“我所知道的惟一事实,便是我自己一无所知。” 孔子和苏格拉底这两位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都认定自己没有知识,用意在提醒那些以知识自炫的人,让他们明白“笨拙的人最喜欢自以为是,而职位低的人,偏要凭一己的意思去做”的道理。

《中庸》记载孔子的一段话:“人人都自认为“我是聪明的”,可是被别人驱入网内、机槛中或陷坑里,却不懂得避开:人人都说“我是聪明的”,可是所有经过自己选择的合理方式,却连一个月的时间都守不满。”可以证明“那些以知识自炫的人,未必真的有知识”。

孔子说过:“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天道更加难测。”他认为天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和早、晚的区别,比较容易分辨,人的内心却深藏在外貌的里面,令人无法了解。

有的人外貌谨慎,行为却傲慢无礼;有些人貌似聪明,却满肚子愚鲁;有的人形貌顺从,内心却轻佻无比;有些人貌似坚强,内心则软弱得很;也有的人貌似沉静,内心却十分急躁。他主张要任用某人时,最好先远离他,看他是不是忠心;亲近他,看他是不是有礼;吩咐他做繁杂的事情,看他是不是有才能;突然问他,看他是不是多智;紧急和他约定,看他是不是守信:委托钱财,看他有没有仁心;告诉他危险的事,看他会不会变节;让他酒醉,看他是不是守法;处在繁杂的地方,看他会不会淫乱。

聪明的人,容易“各执一端以自炫”。庄子在《天下篇》指出“耳目鼻口,都有它的功能,却不能互相通用”,告诫一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专家”,应该自忖“虽有所长,但不兼备又不周遍”。自谦“只是偏于一端的人”,因而自知“不可以拿自己的一偏之见,来否定他人的一切”。现代中国人大多数很聪明,

把自己的“一孔之见”、“一察之明”过分膨胀,拿“多元化”来掩护,以致各说各话,很难获得圆满的沟通。正应着当年庄子的感叹:“可悲啊!百家往而不返,必定和道术不能相合!后世的学者,不幸不能见到天地的纯美、古人的全体,道术将要为天下所割裂。”

平淡就是中庸而不偏执

平淡的人,并不是不聪明。他们在聪明之外,加上“劲气内敛”,所以显得大智若愚。孔子主张“一个人不必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需当心自己不能知道别人”。现代人的毛病,就在“急切地求为人知,却不著力于知人”。

孔子说:“世上好像有一些人,自己并没有什么知识,却装做什么都懂,我没有这种毛病。一个人能够多闻、多见而且牢记在心里,也就和有知识十分接近了。”《人物志》记载:“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一个人懂得谦虚内敛,博学多问,才是真正的人才。世界上偏才的人比较多,有所长也有所短。只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明白自己的缺失,实在相当危险。

平淡就是中庸而不偏执,有如“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的意思,我们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一句话,可以体会出它代表一种“未发”的状态。人都有喜怒哀乐,如果能够发而中节,一切表现得相当合理,那就是“庸”,也就是“和”的情况。

一个人能够从“未发之中”达成“中节之和”,他就会随时抱持一颗平静的心,做到“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警戒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恐惧护持”,因而以平淡的态度,拿平常心来推行中和的道理。不但随遇而安,而且圆满而命中目标。刘邵指出:凡是中和的人,必平淡无味,才能够变化应节。

平淡的人,会尽力实践平常的德行。平日说话时会力求谨慎,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会力求改善。说话时要顾到能做到的事,做事也要顾到所说的话。这种人不但聪明,而且可靠。远比那些聪明却不可靠的人,要稳当得多。

老板要设定用人的标准

我们常常提醒:“什么样的总裁,用什么样的干部。什么样的干部,跟什么样的总裁。”总裁的用人哲学,表现在他所采用的用人标准。我们只要看他所用的人,便可以推知他的用人哲学。

“专门饲养恶犬来咬人的主人,本身必定也是恶人”。历史上真正的暴君并不多,倒是凶猛的爪牙到处作恶多端,才使主人蒙上暴君的恶名。总裁好或坏,多半透过干部来表现。总裁希望干部有怎么样的表现,要从设立用人标准来着手加以控制。

平淡的人多半是聪明人,而聪明人却未必平淡。总裁当然喜欢用聪明人,办事比较有把握,然而聪明人若是不能平淡,就会偏执一端,而且稍有不满,便兴风作浪,弄得总裁苦恼万分。所以“先求其平淡,再求其聪明”,应该是比较合适的用人标准。

一般说来,心胸较为宽广的人,能够做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不嫉妒他人的才能,而且能欣赏别人的长处:“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对于表现良好的人,也能乐于向他学习,并且诚心地接纳他。若非平淡中和,恐怕很难达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