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11867500000017

第17章 获得做事的能力(1)

也许您还是一个刚刚跨入大学校门雅气未脱的"新手",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而精心筹划;也许您自认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还要为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而苦恼;也许您在事业上已有所成就,却还在为进一步发展而忧心忡忡,我想,无论您属于哪种情况,都应该想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具备了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了吗?"、"我怎样才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社会所要求的能力?"

21世纪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应符合现代人的标准,具有占有、还用、扩大、寻找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以及出色的管理能力等。

一、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面对第五次知识革命

知识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是知识品位的质地变化和知识档次的迅速升位。它的直接标志就是人类社会知识媒体和传播工具的变化与革新。在人类1-2万年的文明史上,至今已出现过5次这样的知识革命浪潮,给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打上了鲜明的知识标记。

第五次知识革命首发于美国,是50年前的计算机革命,是30年前的个人电脑革命以及卫星资讯、光子资讯革命,是1993-1994年公开宣布的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或多媒体革命。当代人类社会正处于第5次知识革命的高潮时期,可以预言,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和知识品位都将出现亘古未有的根本性变化和飞跃。

1995年2月25日,有着300年历史的巴林银行被一个叫尼克李森的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搞垮,这件事证实了知识强权的确立。尼克李林搞垮巴林银行的手法很简单,就是在新加坡用电脑运作,使远在伦敦、有着为近代英法战争筹款荣誉和代为英国皇室聚财光荣的巴林银行顷刻灰飞烟灭。那么,尼克李森何能何德,哪来这番能量?原因是,现代化根本不需要个人强悍孔武,只要他能巧用知识,就可以打到世界尽头。世界已经因知识而变小了。东半球的某一级地震可以瞬间将震撼传到西半球,在日本,通过小小的键盘,人们1-5分钟内可以掌握世界金融市的行情,1-3分钟内可以掌握日本或世界各地出口商品的品种、规格、样式,3-5分钟内可以掌握日本国内10000家重要公司企业当年或历年经营生产情况数据,5分钟内可以掌握东、西半球发生的重大事件,5-10分钟内可以掌握政府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纪录,还可以随时掌握当天日本各地各种商品的销售、行情、市场、产销、存储、价格情报。与烽火时代、驿马时代和邮船时代相比,今日世界知识信息传输、变换、互通的速度、规模、范围和效能,都是难以想象的,几乎接近了神奇的境地。

许多人感叹:世界越来越小。这当然是相对的,它的实质是人类知识扩张,人的头脑变大。这种相对转变,恐怕当年书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和制造"木牛流马"的孔明等人都无法想象。他们是上智者,但与今天能装配每秒百万个推论的专家系统相比,不过是小菜一碟。如今的飞弹,次音速也达到每秒千米,拦截系统要求的应对时间性是十微秒,还真能做到十微秒应战的兵贵神速。"爱国者"导弹系统内存有一万至十万博弈规则,能瞬间扫描,作出相应的抉择。与之大体相当的是,不论是真的揭发还是假的流言,能通过现代知识的产物大众传播网实现软刀子杀人。它既能倾覆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也能追杀到处躲避记者的"英国玫瑰"戴安娜。它曾做出过干扰一场越战的结果,并经常导致全世界所有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涨知识于是与暴力伴随,成了最重要的弹药。而相对于资源权力而言,它又是点金石或销熔剂。当知识权力招摇成为我们时代最重要的角色时,世界的一切游戏规则必须由它来决定。所有的未来学家都看到了这一点,那就是: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坚强依托与后盾,更是能力提高的催化剂。

(一)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助长剂

智力是能力的内核,也是一种基本能力。而知识对智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对此,培根曾有过一段精彩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智商多少与天分有关,但智力绝从天而降,智力不可能在知识的空壳内形成。智力的花朵只有在知识肥沃的土壤上才能健康地含蕾、开放。离开了知识的累积,没有起码的知识依托,谈不上智力的发展。

知识对智力有起点效应。一位识字不多的人兴许也能做出漂亮的木工活,表现得很有能力,然而他必然要从师,从模仿开始,从积累经验开始,而经验亦属知识范畴,所以也有其知识起点。

知识对智力的优化效应。智力与智力结构关系极大,智力常表现为知识"原子"的选择、组合与运用,而知识的结构有助于这种选择、组合,知识结构的丰富、充实与优化能优化智力结构。

知识对智力的动力效应。对获取知识的追求,对再创知识的向往,导致智力之增强,成为智力发展的动力之一。

(二)知识是实践能力的不竭源泉

知识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实践范围与实践能力以及其实践价值都是有限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知识甚至影响人的生存能力。当前的下岗与再就业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从整体看,跟国家的产业政策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但就个体而言,这个问题就恐怕跟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有必然的联系。而具备良好的知识背景的人即使失业也是暂时的。

知识直接影响人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还会影响分析判断综合能力、质疑批判能力及自我设计与自我决策能力。毛泽东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离不开他那深厚的史学底蕴与扎实的哲学理论素养。当人们在惊叹一代伟人马克思那历史性的成就与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杰出能力时,可曾了解过他那渊博的学识背景。马克思可谓学富五车,对哲学、历史、经济、文学等知识无不精通,还通晓七八种语言,他在为撰写《资本论》搜索材料时,连偌大的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的藏书都不够用,不得不托人到美国购买30多年来出版的书目。

(三)知识是创造力的根本

知识对实践能力影响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最高境界的实践能力--创造力的影响上。创造力是能力的中枢与灵魂,是人的知识、智力与心力的集成与升华,是各种基本能力最高的综合的表现形式,在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随着知识的加速更新与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单纯地依靠学习,吸收与模仿已明显不足,甚至危及生存。例如日本的科技产业政策取向以往主要走吸收与模仿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再行创新之路。由于技术更新加快,模仿创新的刚性周期使日本在科技发展上后劲明显不足,举步维艰。

21世纪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知识经济的春风已扑面而来。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及其个人在未来社会存身立命之本。创新是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是创造的真谛所在。一个人的创造才能与诸多因素相关,如智力、心力和天赋因素等。而知识因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创造才能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不断勤奋学习和社会实践逐渐形成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知识对创造的促成作用。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入"。纵有五能,均不能自卫,结果还是难免死于非命,所以古人曰:"家财万贯,不如一薄技在身。"道理也在于此。因此,现代人在宽广的知识面基础上,还应努力对专业进行纵深拓展,成为一个"通才"与专家的复合体。

(四)学好知识、锤炼能力

知识海洋浩瀚无边,难以穷尽,究竟要掌握哪些知识,建立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方为合理呢?

经过专家分析,具备"T"型的知识构成较为合理,也能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必须具备多学科、跨学科的经过精选的宽厚的知识面,这是"T"的一横;另一方面,也要具备某一些专业的纵深业务知识,这是"T"的一竖。做到专博结合,两相兼备,从而成为能够跨越几个知识领域的"通才"。

渊博多元的知识背景是回旋人生的利箭。

(五)建筑合理的知识大厦

首先,我们处在一个开放性、流动性和迁移性很强的社会。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处在加速变化之中。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日行千里。不难预见,不久的将来,终身固守一种职业将成为奢望,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成为时尚。"通才"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呼唤。

其次,在现代方兴未艾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职业本身的内容也是在不断发展与扩充,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日益增多,"知识单面人"已很难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最后,科技的综合化也使得当代的科研集体化、协同化趋势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各成员既要具备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具备协同作战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最起码要具备能领会合作者意图,能与合作者进行良好沟通交流的必要知识背景。很难想象,一个对他人工作一无所知的人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

由此可知,只有有了广博的知识基础,我们立身处世方能永居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佳境。完备的知识结构需要对自然科学、文学、美学、艺术、哲学、史学与法学都有所涉猎,做到文理渗透,通晓百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推古人,后知来者。

(六)熟谙学习之道,会学方可事半功倍

学习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第一,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有了良好而稳定的兴趣,就会使人在学习中孜孜以求,学而不厌,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何以建立良好与稳定的兴趣呢?一是要有责任感。要认识到好好学习是祖国、人民和民族的重托,是家长与朋友们的期待。二是要有紧迫感。要认识到这是自己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步骤,可以说未来既对我们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有很大的威逼力。三是要有理智感。不能凭自己的原始好恶对待专业,以自己的理智与毅力改变对目前所学专业的逆反心理,用意志力量培养兴趣,一旦认识到所学专业的价值时,学习兴趣就会随之产生。

第二,专心致志。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它需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全神贯注,并且使大脑的兴奋神经中枢处于最佳状态,任何一点分心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心不在焉,必然学无所成。学习时必须用坚强意志克服外界的干扰,同时要用自我调适的方法排除如疲倦、贪玩、思想困扰等内部干扰。

第三,重在理解。学习不能全赖于死记硬背,理解才是真正的为学之道。他人知识只有经过理解消化,才可得以沉淀与固化,为我所有。如何做到理解有方呢?其一,通过感知加深理解。既可以通过图解、实验、参观、录像资料与社会调查等进行直接感知,也可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间接感知。其二,通过分析表述概念,定义、原理的语言构成来加深理解。其三,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理解新概念与新知识。其四,通过运用知识来理解知识。要珍惜利用并创造一切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强化记忆。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何以强记呢?一是复习,通过阶段性、周期性地循环复习来强化记忆。二是化繁为简。

纵深的专业知识是立足于世的宝刀。

知识渊博固然重要,但专业的精通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与专业化,一个不具备任何专长,没有一项看家本领或"杀手锏"的人是很难立足于世的。自然界中的鼹鼠"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将复杂的内容化成简单的纲要,即遵循"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的途径。三是比较异同,掌握特点,即通过比较异同,抓住事物的区别与联系,这是避免记忆混淆的好方法。四是寻找联系,抓住联系,哪怕是无关紧要的联系,都可帮助记忆。五是经常整理,真正理解,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使之系统化,再按系统组合知识,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也便于记忆。

第五,从严务实。学习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读书不求甚解,好像做给别人看的,那是学不好的。学习必须从严要求,务实求真,扎扎实实,做到真正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六,善疑好问古人曰:"学贵善疑。"学习不能靠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多动脑筋,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进太庙还要"每事问",何况我们一般人呢?

第七,循序渐进。学习不能幻想一口吃成胖子,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只有循序渐进,一步一环地去完成,才能学到扎扎实实的知识。否则,丢掉哪一步、哪一环,都会造成知识体系的缺陷,或者造成夹生饭,消化不良,再想弥补,代价可观。而且,急于求成,精神压力太大,还有损身体健康。

第八,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读了许多书,学了许多知识,只是把它奉为"教条",束之高阁,或者用来装潢门面,或者借以吓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学以致用,就要有的放矢,就是以各种理论知识为"矢"来射社会实践之"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九,积学储宝。古人把读书学习活动称作"积学储宝"。怎么储存"知识宝藏"更有利于应用呢?就是按系统的理论把知识组合成各种系统,加以系统化后再储入大脑。这样不仅可以像电脑软件储存信息一样,随时可以按程序调出使用;而且还可高屋建领,居高临下地加深理解原有知识和学习新知识。

智力是能力的内核

未来社会是智力型社会,智力将成为社会系统的主宰,社会的权力与财富都将因智力作用的凸显而发生转移。未来社会的高度变迁性,不仅要求更宽的知识面,尤其要求更强的知识转移能力,所谓"知识经济"亦称"智力经济",主要指智力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这是人的智力在经济发展乃至改造自然的全过程中的价值得以强烈凸显的结果。有人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经济的思想精髓,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智力的结晶。

(一)智力是知识的助纳器

知识是能力的隐形资本,能力是知识的积聚与外化的必然结果。智力在能力中的内核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智力在吸纳知识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